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根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消息,病毒来源锁定在野生蝙蝠身上。正是由于人们的不自知最终酿成大祸,拒绝“野味”应该赋予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_
 食用“野味”的危害
_
● “野味”不是补品
1、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内源性毒性物质,不经检验盲目食用也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毒野生动物包括某些蛇类、鱼类、蜥蜴等。这些内源性毒性物质可以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造成危害,严重的可以致人于死地。
2、大多数野生动物身上都携带着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卫生检疫部门对此难以进行有效监控。另外,某些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和内脏里,即使煎、炒、烹、炸、煮,也难以根本杀灭。
3、这些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引起多种疾病,如狂犬病、结核病、鼠疫、炭疽、甲肝等。一旦染上这些病毒,身上将出现脓疱、水肿和痈(yōng),且病毒还会侵入人的肺或肠胃,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_
● 别再把野生动物当成食物
1、北美旅鸽
北美旅鸽由于肉味鲜美,曾一度成为北美开拓者的美食,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北美旅鸽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_
2、渡渡鸟
1598年9月,渡渡鸟被欧洲海员第一次发现,后来七十年,渡渡鸟成为海员的主要食材,直至灭绝。

_
3、大海雀
1844年7月3日,最后一对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杀死,人类屠杀成为大海雀灭绝的最主要原因。
_
4、斯特勒海牛
1741年,猎人把斯特勒海牛视为长途旅行中的肉类来源。斯特勒海牛在1768年灭绝。
_
5、奥克大企鹅
19世纪初期,大量奥克大企鹅被远洋水手杀害。已知最后一只奥克大企鹅1844年6月死于冰岛。
_
6、斑驴
世界上最后一只斑驴于1883年被捕杀,斑驴的肉量较多且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十七世纪末被大量捕杀,于1833年灭绝。
_
 给动物一线生机,还社会一片安宁
_
● 爱护动物,需从多方面入手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公众应该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风险,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与饮食习惯,切莫为了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与口腹之欲而罔顾生命。管住自己的嘴、拒绝“野味”,对自身生命安全负责的同时,也从源头上瓦解野生动物消费市场。发现违规经营者,要及时拨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野生动物经营者若再不痛定思痛、立马收手,那就是冥顽不化、以身试法。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严厉的审判。因此,商家应心存责任、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没有严执法就不能动真格
。监管部门应该不断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经营者与经营场所,彻底摧毁野生动物灰色产业链,斩断病毒的传播源与传播途径,清除疫情爆发的祸根。

● 爱护动物,人人有责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_
小伙伴们,拒绝“野味”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一种保护,更是对自然、对野生生命的保护。对大自然的每一次索取,大自然终将会要求偿还。为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了人自身的健康,拒绝"野味",从现在做起!
_
_
_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侯景舰

编审|明靖鸿
指导老师|彭柳&李思琪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