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嘉宾】李秋波博士
文字整理】麦妈
【语音整理】嘟嘟妈
【文字校对】清风霁月
【公众号编辑】风继续吹
【讲座嘉宾介绍】
李秋波博士,美国FHL创始人,布朗咨询创始人
李秋波先生于1991年到美国,是FHL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的创办人。他曾就职于巴尔的摩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布朗咨询 (Brown Advisory),是其合伙人之一。
李秋波曾获得康乃尔大学博士 (Ph. D) 和商业管理硕士 (MBA) 学位,以及武汉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
李秋波同妻范鹰育有一子一女:佳信 (Calvin)、佩仪 (Christin)。其子佳信在十八岁因车祸丧生。
2015年,他成立了李佳信纪念基金 (Calvin J Li Memorial Foundation      www.cjlfoundation.org ),致力推动对亚裔后代成长的支持;他在马里兰州立大学设立了李佳信基金 (Calvin Li Endowment),支持亚裔研究。
他活动于教会和社区,致力推动亲子对话和父母教育。
他曾接受多家媒体采访,以帮助提升社会对亚裔孩子成长问题的关心和意识。
其中,华盛顿邮报 (Washington Post) 二零一六年八月廿七日对他的采访报告受到广泛关注。
【讲座内容】
在开始之前,我想分享一下今天讲座的大纲,只有两页。
我今天会围绕孩子成长过程中情感上的三个需求来讲。
各位朋友们好!
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一起交流,看到这是第119次讲座,感到你们真是做了很多很多。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我想做几个声明。
第一个我想说的就是,我本人并不是什么教育专家,所以,我今天并不是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培养一个优秀成功的、能够上长春藤的孩子。
我今天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课题,就是通过我亲身的经历,想跟大家分享,我们怎么样去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在情感方面的需求,这样就能够同孩子建立一个能够延续终生的亲密的关系。
孩子的成功是很重要,但是孩子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更重要,有的家庭出现的现象是孩子真正成功了,但是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却破灭了,这样的话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其实是在我们教会的一个朋友,他是斯坦福毕业的,是一个很成功的年轻人。他在斯坦福学Double E的,然后在硅谷一个非常有名的高科技公司就职,现在是一个部门的总管。
他跟我曾经提过,他说在他成长过程中,他跟他爸爸的关系,当初他恨他爸爸,但现在我不恨他了。他说我现在是可怜他,因为他觉得他父亲实在是很可怜,不了解他,不理解他。他也跟我分享,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遗憾。
也就是说,他其实很希望他跟他父亲有个很好的关系,能够饭后茶余,大家一起喝一杯啤酒,坐下来看电视,聊聊天儿,能够有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就像很多其他美国家庭一样。
但是他却不能有这样的关系,也不说跟他父亲现在关系很坏,但是他就是没办法跟他父亲有一个亲密的关系。因为他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这个经历,所以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当然我不知道他父亲是什么感受,但是我觉得他父亲的感受肯定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从小给孩子建立一个情感上的联系,这对将来每个家庭的幸福,我们的晚年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还讲一个故事,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孩子也很成功。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去华尔街,他最近从别的人知道他孩子订婚了,原来他孩子订婚这件大事都没有告诉他,而且婚礼是什么时间定下来,都没有告诉他的父母。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没有什么关系可言,这也是一个父母也是非常非常希望孩子成功,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给孩子很多很多的压力,孩子是成功了,但是他离开父母的时候,他再没有跟父母有什么大的关系了。
我说的这些例子在美国的华人之中其实很普遍,可能对国内的一些家庭来说,情况不是这样严重,但是在美国的这个环境之下,这种情况很普遍。大家也知道,在美国的环境下,家庭观念本来就很淡薄,加上如果我们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跟他建立好的情感关系,给他的压力非常的重,与此同时并没有注重跟他建立情感方面的联系,这样孩子长大了真的就离开我们,就不再回来了。
我们现在就开始正式讲,我刚刚送了两个图片。
第一个图片,就是我的大纲,就是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身体方面的需求,身体方面的需求包括体力上的需求,也包括智力上的需求,也就是说他的课业、他的体育这方面。
然后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有情感上的需要,一个常用的词叫EQ。国内不知道怎么翻译,我的翻译是他内心的内在的能力、内在的动力,这个情感上的需求其实也就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如何待人接物,会影响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如何待人接物。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这个人的人格是怎么样?他的道德准则是什么样?这个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将来在社会上跟人共事,如果没一个很好的人格和道德,我想很难跟别人建立一个很信任的很好的关系。
所以这三方面都很重要。
但是第一个方面孩子身体上的需求,你可以把它外包出去,让别人来代替你,请个保姆注重孩子吃,请个教练培养孩子体育,请个课外老师培养孩子的课业,这些都可以由别人来帮助,父母也许都不需要参与。
但是情感上的需求,唯有父母、只有父母才能满足,别人都不行,甚至连祖父母、外祖父、外祖母都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只有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就看我刚刚发的第二个图片,这个图片就是讲孩子的情感上的需求。其实情感上需求很多,但是我把它总结三个方面:
一个是孩子在安全感上的需求
第二个是孩子在身份认同方面的需求
第三个是孩子在他自身价值感方面的需求
你看我画了一个金字塔一样的形状,这也是借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金字塔,其实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低端的,就是安全感,然后是身份认同。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成熟阶段,他会对自己自身价值感非常地关注。
我们现在就开始讨论一下孩子在安全感上的需求。
这个安全感不仅是孩子在身体上安全,我想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在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
我这里要特殊提一下在北美、在国外的家庭,这个方面特殊的需要。
因为我们在美国或者是在别的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少数族裔,不像在中国,我们孩子一出生,七大姑八大姨围在他周围,他有自然的一种安全感。但是我们在这儿,我讲我自己的例子,我在这儿当初就只有我和我太太,我们在美国举目无亲。
当我们孩子诞生的时候,他出来的时候也就只有爸爸妈妈在他的身边,最多有时候祖母过来看一下,帮助一下。他一开始出生的时候,其实他就出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等他长大了,他会发现他跟他周围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国外成长的孩子,在安全感方面有格外的需求,在这个方面,我们作为父母的更应该敏感,更应该去关心孩子在安全感方面的需求。
所以我会提到第一个就是对孩子的体罚。
有的父母还是喜欢用体罚来管教孩子。现在其实有很多的研究,发现体罚给孩子带来的是长期的影响,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非常非常的严重的,而且导致孩子长大了才变得非常非常的暴力,会有一些其他的暴力的倾向。
所以体罚不是一个纠正孩子行为的一个最好的方式,而且体罚给孩子带来的长期的负面的影响已经是各个方面研究非常明确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体罚的危害性,不要用体罚作为纠正孩子错误的一种方式。体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改变孩子神经细胞连接上的结构,所以体罚应该是我们要放弃的一种管教孩子的方法。
我说不要体罚,并不是说对孩子不需要惩罚。我觉得还是需要对孩子错误的行为有纠正的方式、惩罚的方式。
比如说在美国常用的一个惩罚叫做“timeout”,就是让孩子一个人在旁边,大家不理他,他必须在旁边呆着。
这种惩罚的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了可能就不行。
而且其实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先紧后松,而不是先松后紧。
也就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管得紧一点,因为孩子小时候他不知道,所以你要给他设立更多的规则。
等他大的时候,规则就开始要放松了,因为他成熟了,自己心中有一个方向盘,心中知道该怎么做,所以那个时候你反而应该把他给宽松下来。
但是我们有时候反而是对小孩儿非常非常溺爱、放任,等他大的时候才发现,完了,我现在要管了,那个时候其实这种方式是没有效的。
刚刚我讲到体罚对孩子是一个危害,其实在语言上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对孩子安全感非常大的伤害。
我们有时候喜欢用语言上去刺激孩子,故意去气孩子,我觉得这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北美,在国外的这些孩子,他在学校可能会受到一些语言上的伤害,别人会讽刺他,会挖苦他,或者甚至叫他china man,或者是骂他的各种方式来骂我们这些华人的孩子,华人的孩子在学校被骂,被歧视的情况是很普遍的。
如果他在学校受到这样的语言上的abuse,回家又被爸爸妈妈在语言上伤害,这样的话对他的伤害是非常的大,他心中就没一个安全的港湾了。所以我们在北美的这些移民家庭,我们的孩子更需要特别的关注,至少让孩子在家里能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接纳。
(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关注BHSE

【BHSE赞助广告】
(广告位申请,联系微信号:panli10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