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作为主体医院,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备受关注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终于落子。
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国家卫健委将分别以中日友好医院(1984年开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通知》表示,作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主体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负责医学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
《通知》明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应当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诊疗能力,强化科研攻关力量,培养骨干人才梯队,引领国内呼吸学科发展,使医学中心真正达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南北区域协同作用,共同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全国呼吸疾病医疗资源均衡化和均质化。
为何是这两家医院?
中国呼吸科哪家强?在大多数人心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一定是脱口而出的答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落子两家医院,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中日友好医院官网显示,该院呼吸中心成立于2015年5月。迄今,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符合现代呼吸病学格局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体系,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单位和主任单位,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与主要成员所在单位,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中医肺病科均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3月,呼吸中心被指定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
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主任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担任。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日友好医院自1月26日起,先后派出包括全部重症医学专家在内的6批医疗队共164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C6病区、部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及临床科研攻关任务。王辰院士更是首次提出在武汉建立“方舱医院”,实现患者“应收尽收”,这也成为中国战“疫”成功的关键举措之一。
6月11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日友好医院也承担了北京疫情防控的重任。截至6月30日,中日友好医院门急诊量75.7万人次,共接诊发热患者2.2万人次,救治危急重症患者1410人次,门急诊手术6431台,门急诊量和手术量位居全市各大医疗机构前列,并实现了全院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零感染。
北边有中日友好医院坐镇,南边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简称广医一院)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广医一院是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首批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医院。该院呼吸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根据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每年评出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广医一院呼吸科从2014年起就牢牢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
目前,该院呼吸学科已经拥有着一支技术精湛、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形成11个具有强大处理疑难危重症能力的专业组;现有医生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5人,护士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市级优秀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目前该学科总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
2003年非典肆虐时,该院便是广东省抗击非典最前沿的阵地和攻坚要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医一院也是最早派出医疗队援助武汉的医院之一,前后共派出5批次43人的援助队伍。此外,广医一院还承担了广东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从1月23日至5月27日,从其他医院转入广医一院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共19例,其中还有5例上了ECMO,经治疗后,全部危重症患者达到新冠肺炎出院标准。
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广医一院还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顾问、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为组长的抗击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小组,在病毒溯源、检测技术、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
《通知》介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中日友好医院分别于2019年底向国家卫健委报送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支持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请示》、《中日友好医院关于申请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请示》。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中,呼吸专业的高水平医院和顶级专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为救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直以来,国家医学中心便定位于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些医院代表着全国医疗技术的顶尖水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这次一南一北,两家大医院强强联合,必将促进呼吸科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和纵向流动,全面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速
国家医学中心的规划设置工作始于2017年。2017年1月,为进一步解决患者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的问题,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将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缓解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等重大疾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儿科、妇产和精神等专业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当下的三级医疗服务系统之中将新增“国家医学中心”这一层级,更预示着,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现有的三级医疗体系或将被打破:未来,以国家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或将建立。
如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已经确立。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已“箭在弦上”。
据《云南日报》消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申请了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试点。该院院长蒋立虹表示,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是能承担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任务的重要救治基地,通过提供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和呼吸危重诊疗服务,打造平战结合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
另据《钱江晚报》消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在牵头承担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根据2019年12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及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要建立呼吸疾病一二三级预防体系,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体系完备,要开展区域内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工作。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主体医院,需要在区域内综合实力数一数二,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都需有较高的国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此外还强调医院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当然在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一位医疗行业资深研究员对“医学界”表示。
可见,无论是国家医学中心还是区域医疗中心,对主体医院的考核,不仅仅是考虑诊疗服务水平,还需要考核医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管理效率。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通知,国家卫健委
2、“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的通知,原国家卫计委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及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
4、“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线上研讨会举行,人民网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子不语
校对:臧恒佳

责编:陈朝阳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