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爆炒小妞  来自碧读好书


你哪一刻觉得自己很孤独?
知乎中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聚会结束,我一个人叫出租车把身边的人都送回了家,我主动坐到了副驾驶座位,每当有一个朋友下车时我都会说:“路上注意安全,到家了报个平安。”
最后,当出租车上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司机问我:“你跟那么多人说了路上注意安全,那谁跟你说呢?”
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哈哈一笑,回了句:“没事,我自己提醒自己就好了。”
说完,我把头偏向窗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着窗外灯火阑珊,莫名的孤独感涌上心头。
孤独是什么?
张嘉佳说过:“孤独是全世界,是所有人,是一切历史,是你终将学会的相处方式。”
每个人都是孤独存在于世的,只是有的人恐惧它,有的人享受它;有的人被动孤立,有的人主动选择。
越自由,越孤独
想起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一个人在异乡,工作和生活都还没有安定下来。过惯了集体宿舍那种喧闹嘈杂的日子,猛地沉寂下来,孤独感油然而生。
白天,我会一个人坐着环线公交车,望着街道上各色的人群发呆。
夜晚,无论天气多热,门窗一定是紧闭的,电视机就那样随便开着一整夜。
因为恐惧,我终日惶惶不安。


我岂图摆脱孤独,于是,我参加各种聚会。无所谓是知心朋友还是酒肉朋友,只要能混迹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便觉得安全。
可是这样的日子久了,却更觉得孤独至极,颓靡混沌。
终于,在一次聚会上,由于话不投机与人争执得面红耳赤。我卸下了虚假迎合的伪装,夺门而出。
一瞬间,我似乎懂了。我的时间、我的内心都是最宝贵的,能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已是万幸,旁人懂我有何妨,旁人不懂我又有何妨?
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诚然,人生中如能有知己一二,彼此相知相惜,这样的情谊着实让人向往。可如若没有,也不必强颜欢笑,把自己捆绑在不相干的关系中煎熬。生活本就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纵然孤独,却乐得逍遥。
越优秀,越孤独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无奈资质平庸,参加科举考试6次都未能高中。执着的他,以书为伴,枕书而眠,第7次终于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之路。
初入官场,他曾沉迷于花天酒地、纸醉迷金的生活。就这样颓废了几年,曾国藩惊醒悔悟,立下志向,恪守“日课十二条”。这其中便有“静坐”和“夜不出门”。
曾国藩每日一定要静坐半时,反省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这也是最能接近自己内心的方式。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又碍于官僚才子们的颜面,他订下“夜不出门”的规矩,知晓的人也就不再去叨扰。曾国藩认为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精气耗损,也容易耽误正事。
曾国藩是位心怀大志的人,自然不愿与那些凡夫俗子们沆瀣一气。这样一来,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后来回任两江时,处处受排挤是可想而知的。
在带领湘军的12年间,因为筹集军费粮饷,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乡绅名流,也得罪了同朝名臣左宗棠。他曾两次因为绝望而自杀,幸被部下救下。
他的孤独与落漠没人能感同身受,也许这就是他“高处不胜寒”的宿命吧!
但也正是这孤独成就了他,使得他的著作、功绩、处事之道等仍能在百余年之后被世人传颂。亦敌亦友的左宗棠也曾如此评价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无辅。”
苏格拉底说:“唯有孤独的人最强大。”
是的,因为优秀的人,会在孤独中自省,看清人生的方向。


越成熟,越孤独
久未露面的胡歌,近年逐渐减少了工作量和曝光度,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影迷对他的热爱,每有新作均好评如潮。
刚踏入演艺圈的胡歌,事业可谓顺风顺水,还没毕业就已经片约不断。
事业扶摇直上,命运却跟他开了一场大玩笑。2006年惨遭车祸的他身受重创,右眼险些失明,一度不敢面对自己,这对一个演员而言的确是致使的打击。
对事业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恐惧郁结于心,他内心孤独但不脆弱,在经过一年多的疗养后,他又重拾信心,回到了大众视线。
历经磨难,人便真的成熟了。在他之后接拍的作品风格里就可以看出,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演偶像剧的小男孩,而是一个有思想、敢挑战的胡歌。
2017年胡歌宣布息影游学,这期间他修习英文、学电影导演课程。此后又涉足舞台剧、办摄影展、做公益,他独来独往,忙得不亦乐乎。
胡歌一心想从古装偶像转型到实力演员,事实证明,他通过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转型非常成功。男主周泽农的决绝和挣扎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周泽农的人物刻画也带有几分胡歌心中一腔孤勇的信念。
在这之后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及关于理想和追求的问题时,胡歌这样回答道:
“作为一个演员,我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求自己永远比昨天做得更好。我宁可享受我的孤独,但我还是要坚定的朝着我的目标前行,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没有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朝完美无限地接近。
著名媒体人刘同曾说:“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正如作家周国平先生的文集《成长是一件孤独的事》里所阐释的一样,从嘤嘤学语的婴儿到独挡一面的成年人,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或许我们终究都是孤独的。
人越成长越能认清自己的内心,伴随而来的孤独感也就愈加强烈。你想摆脱孤独,却发现只是徒劳,因为它自始至终都与肉身是一体的,就像伴生植物,无法分割。
孤独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需要长期忍受的,只是有的人把它看作一种病症,终日郁郁寡欢;有的人把它看作一种缺陷,生怕自己被嘲讽被疏离;而有的人把它看作一种能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所有的悲喜忧欢、聚散离合皆是人生常态。学会与孤独共处,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