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152 篇文章
题图:一诺和 Susan。
本文来自诺言社区第 8 期一诺老友记精华稿,嘉宾是 Susan Kuang,一个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实践了七年的积极行动派和精要主义者,留美 MBA,《斜杠青年》作者。
这世界还有多少未知,未来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大概是我们每个人还幼小时都会畅想的问题,但随着年龄的递增,“成长的烦恼”接踵而来,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升学找工作买房”等等现实问题……
但总有一些瞬间,心里那个小孩会不甘心地跑出来问,“我们的人生难道没有别的可能性了吗?”
我们邀请了自我探索多年的实践者 Susan Kuang 来到了「一诺老友记」的现场,与一诺和上千位(直播/现场)观众一起,对“自我探索与突破”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关于自我却也超乎自我的对话。
自我探索七八年,我收获了什么?
Susan:今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知道想成为谁,终于可以结束自我探索了。自我探索的这个过程其实很像恋爱结婚,经营真正有意义的关系就需要投入和付出。
而无论是自我探索还是恋爱结婚,最重要的都有两点:一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二是自我成长,做足能力上的准备。很多时候不一定是事情不对、人不对,也许是自己能力不够,即使遇到了很好的机会也把握不住。
一诺:你说已经结束了自我探索,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非常好奇你想成为什么样子?
Susan:我想成为的人,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行动。而且不仅只有自己行动,还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行动,所以我希望能成为一名咨询师和人生教练(Life Coach)因为只有行动才能让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多人焦虑困惑,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行动。一旦开始知道如何行动,有一定反思能力,就可以自我纠错,然后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回到我这七八年的探索收获了什么?
我觉得首先是能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一直在折腾。但我发现,具体做什么事情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在折腾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反脆弱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当不利的情况发生时,我不仅能用稳定的情绪应对,还能够把逆境转化为顺境,把它变成对我有利的事情。
也因为这种心态,我真的很少有挫败、焦虑、迷茫的心情。基本上想通了这个事情,我一直就处于特别嗨的状态,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每次当事情的结果不如我的预期,我都会想两个问题“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和“我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除了行动和能力的成长,我的另一收获,就是了解了自己适合做什么,以及我想成为的样子。
我在美国读了 MBA,大家印象中应该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企业咨询顾问,但我在折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两个特点(不是弱点):第一,我并不合群,第二,我不喜欢管理。
于是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是这样?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是个艺术家,我 4 岁开始画画,现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创作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快乐,而艺术家都喜欢自由,不喜欢被环境限制太多。
另外一点,我行动力很强,有想法就去做了。团队探讨之后才去行动对我来说效率太低。这些既是我的特点也是阻碍。
那既然过去的失败经历告诉我,自己没办法做组织带大团队,我就接纳这样的自己,把时间用在创作、专注做一些小而美的事情。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探索自我过程中的 3 个心得
1. 接纳自己,是持续挑战的基础
一诺:虽然 Susan 跟很多朋友的特点不一定一样,但成长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接纳。生活中我们的各种情绪反应其实就来自不接纳,但接纳又恰恰是最难的。
包括我们对孩子也是这样,虽然总是说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但真实的情况是父母对孩子通常有预期,一旦孩子不符合这个预期,父母就会有评判、就会不接纳。
Susan 你一个人做一个公司,也一定要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是如何处理自我坚持和世俗看法之间的冲突?
Susan:我确实经历了一个自我接纳的过程,才做到无条件的爱自己。在中国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我从中学到研究生一度也并不开心。我不是学霸,但自尊心又很强,就会觉得一直在争取很多东西,却一直得不到,慢慢的就陷入到“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就经常自我批判、自我怀疑,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直到我在美国接触到《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The Artist Way),那时候开始尝试“自我对话”,收获了非常大的启发。
自我对话的时候我把自己分离开来,先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儿,把所有事情和情绪全部如实写出来,然后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安慰这个小孩儿。安慰之后再自我鼓励,每天跟自己对话叫自己宝贝,半年之后自己再也没有自我打击的声音。
这个自我对话的练习真的特别有效。有些事情如果我自己暂时能力不及,解决不了,也就自我接纳了,然后看能否向外寻求力量,比如说财务我就会外包给事务所。
我的原则就是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一诺:刚刚 Susan 提到的自我对话,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特别缺失的一个环节。也正是因为我们内在小孩儿没有得到拥抱,所以长大之后遇到很多事情,可能即使不是伤害也会被自己解读成伤害。
我在斯坦福教育论坛遇到过一位教授 Denis Poup,他在美国发起了一个挑战成功定义的活动(challenge success),挑战这种成功导向的世俗文化 — 从教育到职场大家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成功。他有一个观点是现在的孩子最缺什么 — 玩的时间、啥也不干的时间,和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play time, down time and family time)
之所以发起这个挑战,就是因为他在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也追踪他们上了大学后的心理健康情况)时发现美国大学有 40% 以上的孩子都有精神健康的问题,需要吃药。
诺友提问:我是诺言社区的老用户,也受一诺姐的影响,走上了自我认知之路。但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接纳自己的种种不完美 — 脆弱、行动力差、嫉妒心,但之后却感觉无力改变,怎么办?
一诺:自我接纳的目的是不评判。评判总带着感情色彩,不满才会评判。如果有刚才你说到的问题那可能自我探索还是不够深入的。需要再往下问三个为什么,不要把自我认知停留在贴标签上。
比如说容易满足不一定是个坏事儿,不够勇敢可能说明你是个特别善良容易接纳的人。不要用好和坏的二元对立方式看待自己。要在透彻深入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去思考我想成为什么人。
Susan:自我意识强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情。自我接纳是面对自己,但不是结局。下一步要问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一定要把能量和关注点从“自我”身上转移到目标身上。
2. 主动选择,是对抗挫败的法宝
一诺:行动力强的人,也一定会做很多有挑战的事情,你做这些事情时会不会有挫败感呢?
Susan:我们可以想想到底什么是挫败感?其实无非是想追求一个东西但不是特别顺利。拿我最近写作的例子,有时候真的是写着写着就卡住,思路就断了,逻辑也连不上。但我也发现,每次遇到某个点迈不过去,就说明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或者是自己的脑子里缺了一点知识。
我的做法就是遇到了困难就会搜集相关书籍,通过看目录筛选出很好的书,看完之后就能找到方向,心情也会随之明朗。总结一下,其实就是遇到挫折就去找方法解决。
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处理愤怒情绪的。我真正理解冥想的时刻,是跟一位老师在香山进行瑜伽禅修。做练习时老师说让情绪有选择,不能靠本能。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有选择权的时候,就可以去思考我发火的结果是什么?如果结果不是我想要的,那就要运用其它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一次交通特别堵,我整个人都很烦躁,但当我选择关注自己的呼吸,那一刻愤怒就已经没有了。这也是第一次把自己对情绪的选择权用起来,其实就是从结果的角度出发来判断,我现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情绪?
诺友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现实和预期不一致的情况?(挫败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Susan:需要问两个问题,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然后去为可改变的事情行动。
一诺:大部分时候我们的预期是有问题的,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什么样的。所以大家可以把预期放的特别特别低,最后结局很可能超出预期,然后你就会很惊喜“哇这么好!”。
我在麦肯锡见到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预期都很高,觉得我来就是改变世界的。我说你们就是来做 Excel 的。我们在生活中都容易掉进一个误区,就是自我预期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刚刚 Susan 提到说区分开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很重要。其实能够判断的智慧更重要。
我做一土感触就很深,我们这些人在所谓权力序列里完全就是局外人,但哪怕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改变的机会。并且整体的情况越恶劣,对于智慧的要求就越更高。
其实很多问题是在你自己,你怎么看这件事情才是更重要的。如何在一个复杂难解的系统里,去找一条方向还尚不明朗的道路?就要在做的过程中积累智慧。
3. 行动背后,要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
Susan:我坚持记了 4、5 年的“晨间日记”。做计划时我会以月为单位计划,不去想太长远的事情。一个月的目标已经制定,那每周每天都要做什么?另外计划的背后,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知道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晨间日记”,我还坚持公众号写作。最初写公众号时我的策略是日更、原创大概也只有 20%,后来因为一个小失误(注册公司时填了公众号的名字)我三个小时内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了之前运营了一年、已经有粉丝积累的公众号。
做决定之前我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是粉丝吗?是他们的评论吗?我觉得都不是,大家喜欢我的号,最重要的原因是内容可以带给他们价值。于是我不再日更,并且决定只做原创,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内容创作上,把时间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一诺:我有一个理论,就是留给最重要事情的时间不能动,不重要的事情自己会消失,剩下的能干多少干多少。我也同意 Susan 提到的这点,知道做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很多烦恼都来自于我们不问内在的问题,或者不愿意问得特别深,这个跟教育的关系也挺大。我因为做教育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家长们容易被很多他以为重要的问题绑架:能不能上大学,有没有学籍,能不能找到好工作……
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就有一种恐惧,很渴望能找到一劳永逸的“标准答案”,生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但其实真正的答案永远是来自自己的内心,要自己去找那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诺言写在后面:
《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找到真正的自己有多难?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结果。
在诺言,我们希望通过一群人的努力,让这条探索之路变得清晰。
在这里,不仅有一诺、华章和众多奴隶社会作者的陪伴和指引;更有一批“发光发热”的诺友,跟我们共同成长。
▲ 诺言恒星,自己发光,照耀他人。
在诺言的三周年,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是一盏灯,照亮自己,引领他人。
我们也期待你的加入,与 14000+ 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灵魂一起,踏上不一样的人生旅程。
▲ 扫码加入诺言。
-  END  -
推荐阅读
如何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一诺:做自己生命里的太阳
20年后看高考,人生考的到底是啥?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