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复苏疲弱叠加贸易战+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一片愁云惨淡。作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也出现令人忧虑的困境。
李克强总理在6月28日“稳外贸”专题会议上指出,“外贸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对此必须有充分估计和准备”。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中国商务部新闻办公室6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5月,受疫情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11.5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9%。其中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
尤其是出口形势严峻,出口由升转降,进口则继续受量价双重打击刷新逾四年最低。除防疫物资成为出口增长的亮点外,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2.9%,对传统市场出口下降6.5%,占比下降至50.3%;机电产品出口下降4.0%;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箱包、鞋、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合计下降20.3%。
中国外贸目前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相似的冲击,却更为艰难的形势,前景也不甚乐观。
目前主要面临6大问题,(1)欧美国家疫情反弹,订单大幅减少;(2)美国科技围剿,严重影响科技产品贸易;(3)美《香港自治法》制裁,对贸易的影响难以估量;(4)南亚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中印双边贸易;(5)跟英、澳等国关系低落,影响双边贸易;(6)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疫情,影响农产品进口。

1欧美疫情回潮,订单大幅减少
中国对欧美进出口贸易在整个外贸中举足轻重。据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6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为2.48万亿美元,进口为2.1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当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额为7086.3亿美元(欧盟统计局统计),占中国外贸总值的逾15%,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6335.2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7%,美国当年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现在将为第三)。欧美合计占了中国外贸的近30%。
所以,欧美的贸易需求对于中国外贸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贸易战叠加的疫情冲击导致全球需求大幅下降,尤其是欧美疫情汹涌,相继成为疫情重灾区,大范围的封锁措施、航空基本停顿,使得商业活动基本暂停,需求下降更为严重,大量外贸订单取消。
这对于中国的影响相当大。
今年1-3月,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1257.42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其中中德进出口下降12.3%,中法下降20.2%;中美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957.3亿美元,同比下降20.1%。下降幅度之大,令人咂舌。
本来指望欧美疫情好转,逐步放开限制措施,经济进入复苏通道,带动需求上升,没想到进入6月中旬欧美国家又迎来疫情的强烈反弹,尤其是美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达到4万、甚至5万。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随着限制措施的放松,欧洲每周确诊病例数出现几个月来的首次增加;德国的一家肉类加工厂就确诊1500例新冠病例。
疫情反弹压力下,欧美一些国家无奈又暂停经济重启,恢复封锁政策。如美国的得州、加州、佛州相继宣布暂停经济重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对两个县再度实施限制令。
欧美国家新一轮限制措施,使这些国家的消费需求继续疲弱,这对中国提振外贸而言,无疑不是好消息。
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工厂们面临一个囧境:一方面逐步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赶上海外疫情的高点,外国订单大幅减少。
2美国科技围剿,严重影响科技产品贸易
疫情之下,特朗普政府推动中美“脱钩”,尤其在科技领域封杀华为,将众多中资高科技企业和大学列入制裁清单,对中国实施科技围剿。外界指其为科技“新冷战”。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工业与安全部5月15日宣布,要求厂商将使用了美国的技术或设计的半导体芯片出口给华为时,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证,即使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厂商也不例外。这意味着,无论是否美国企业,只要在产品中使用了美国技术,向华为出口时都需要许可证。譬如,美国将有能力禁止台积电向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供货。
不仅如此,美国近来积极游说盟国禁用华为5G设备,导致华为难以进入欧美诸多市场,大大影响华为及其它中企相关产品销售,冲击国内本土产业链,包括5G基站、手机。
美国政府对中资半导体企业的封杀将可能导致进口芯片大幅下滑。疫情之前,来自Evercore ISI的数据显示,中国购买了全球35%的芯片,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芯片。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8年芯片进口金额达到31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超过了同期的原油进口金额。因为美国制裁的滞后效应,最新海关总署公开的信息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芯片进口总额约为1238亿美元。
但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除了对华为持续发力,还在扩大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范围。现在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海康威视,它是全球最大的监控设备制造商。此外,还可能对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熊猫电子集团等公司实施经济制裁。
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科技产品的出口和关键科技产品和技术的进出。有分析指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些科技企业大多在中国国内生产,打击它们将使外贸数据直接承压,此外,也将影响中国经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努力。
3美《香港自治法》制裁措施,对贸易影响难以估量
5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举行记者会上宣布,他将下令取消美国对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香港《国安法》实施前夕,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撤销香港在贸易政策的特殊地位,包括禁止出口一些军民两用技术到香港。香港《国安法》生效当日,美国国会通过《香港自治法》,这被外界形容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的加强版(港语为“加辣版”)。
美国启动对中国及香港制裁,毫无疑问将影响中国及香港的国际贸易。
宣布取消美国对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从而撤消香港在美国法例下享有的关税优惠,这一制裁措施,既影响香港与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又影响大陆经香港的转口贸易。
香港和美国年度商品+服务贸易量约670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额在38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对香港贸易顺差高达334亿美元,看起来香港产品对对美出口依赖较小,似乎美国的贸易制裁对香港出口影响不大,相反美国将受到利益损害。影响较大的是转口贸易,其中包括中国产品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就中美贸易来说,201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产品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为2775亿港元,折算357.8亿美元。这部分将受到影响。
最大的影响在于美国《香港自治法》实施的制裁措施。其中的制裁虽然主要涉及一批个人及与之相关的企业,但其所产生的寒蝉效应不可小觑。因制裁涉及刑法及巨额罚款,涉及美元结算和投资,很少由企业会敢于以身试法,与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交易,与之相关的大量经济往来和贸易将被迫终止。
4南亚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中印双边贸易
6月15日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后,印度国内对中国的敌对情绪迅速高涨,要求对中国更加强硬的声音随处可见。包括总理莫迪在内,政府和军方强硬声音占了上风姿,做出了种种极不友好的举动。
印度官方和民间掀起一股反华浪潮,针对中国的“全方位报复”行动不断升级,抵制中国货的声音四起,印度高官带头呼吁关闭在印度的所有中餐馆、出售中国食品的商店酒店。从突然终止商业合作到设置通关壁垒,再到抵制中国商品、封禁包括微博在内的59款中国APP应用程序,印度从官方到民间掀起了一场旨在“让中国看到侵略印度严重后果”的反华运动。
有关评估,仅抖音被禁一项,抖音公司就将损失60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印边防冲突事件下,1-5月国内MDI出口印度数量逐月大幅下滑。
据悉,500多种中国商品将被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列入抵制名单,涉及快消品、耐用消费品、玩具、家具面料、纺织品、建筑五金、鞋类、服装和厨房用品等。CAIT在6月10日发起了名为“印度商品-我们的骄傲”(Indian goods-our pride)的抵制中国商品运动, 目标是在2021年12月前减少进口130亿美元的中国制成品。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政府还考虑对300种中国产品加税。《印度斯坦时报》报导,至少有100种中国产品被认定有倾销,印度将对之展开反倾销行动。
印度政府还限制任何中资背景的公司参加印度公路建设项目(包括合资方式)或投资印度中小微企业;印度电信部和内政部正审议是否将华为和中兴公司视为“国家安全威胁”。
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援引消息称,印度主要港口钦奈的海关扣押来自中国的船货进行额外检查。扣押的货物中包括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从中国运往印度一家工厂的一批汽车零件。福特印度公司随后确认了这一消息,并称正在与当局合作,并向他们提供所要求的必要文件和详细情况。
此外,其他在中国生产的美国公司包括苹果、思科和戴尔等也因此受到牵连。
这些都为中印贸易前景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印度每年对中国的贸易额超过880亿美元,逆差超过53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印度专家提出这样的抵制不可持续。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FIEO)主席萨拉德-沙拉夫指出,虽然支持政府促使印度自力更生的主张,但印度在很多关键原材料方面依赖中国,抵制这些产品可能继而影响印度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因此此举可能行不通。
5 与英、澳等国关系低落,影响双边贸易
英国是国际贸易大国,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1466.6亿美元。其中中英双边货物出口贸易821亿美元,同比增加12.0%。其中中国自英国进口283.3亿美元,出口537.6亿美元。中国对英方贸易顺差为254.3亿美元。中国为英国第6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来源地。
虽然中英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因疫情影响,更主要因为中国通过香港国安法令英国不满,英国国内出现种种不友好声音,有关自给自足、减少对华依赖的声音高涨。英国政府甚至在5G议题上急剧转向,拒绝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
这些都将影响中英双边贸易。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澳大利亚。由于莫里森政府对华不友好,疫情期间跟着美国嚷嚷进行国际调查,中澳之间的外交关系持续恶化。中国作为反制,禁止进口部分澳洲牛肉,并对澳洲大麦课征高关税。
澳大利亚是全球前25大贸易经济体之一。中国是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澳则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强,贸易依存度持续上升。2018年,中澳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431.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555.2亿美元,占24.4%;进口876.1亿美元,占34.1%。
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顺差国。中澳关系出现状况,尽管对澳方大打击更大,也将影响中国外贸这一块。
6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疫情,影响农产品进口
自6月11日以来,北京发生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报告本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200例。
因新发地市场的一个切割进口三文鱼的砧板上检验出新冠病毒,不仅三文鱼的进口大受影响,中国对其他农副产的进口也瞬间收紧。
巴西农业部6月29日表示,在巴西媒体报导一些对华出口企业的员工出现新冠病例后,中国海关当局最近向巴西询问了这些企业的情况。之后因担心新型冠状病毒,中国海关总署暂时禁止从巴西三家工厂进口肉类。
中国还要求出口商签署货物未受新冠病毒污染保证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购买国,主要是从巴西和美国进口。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认为,巴西谷物出口商不应向中国保证其货物未受新冠病毒感染,因为这将需要进行广泛的测试。
而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也确认收到签署保证书的要求。
2020年5月前我国农产品进口仍然强劲,不断增长。3月、4月农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均为5.7%,5月同比增长12.2%。但因上述因素的影响,前景也不明朗。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加大农产品进口的审查力度,可能造成受影响国家的报复性反应,尤其是中国正在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的采购条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