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本应有20万来自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齐聚广州,参加全球最大的贸易展览会——广交会。疫情导致今年的会展完全在线上进行,但即使“虚拟广交会”也仍显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两大优势,最早复工复产也让出口企业近期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问题是,这种优势能否持续?
《经济学人·商论》六月刊
《世界工厂》(The world’s factory
中国企业展现了良好的应变能力。今年“虚拟广交会”吸引了约2.5万家企业直播带货,很多是在自家工厂里进行。参展商之一、制造家用清洁工具的一家宁波公司推广了由电池供电的能感应家用皂液器,直播后欧美客户“大批量下单”。 产品无所不包,尽管直播间光线不佳,主播的英语磕磕巴巴,直播技术略显业余,但总体效果显著。
广交会堪称中国工厂的缩影:这里是全球制造业28%的所在
——几乎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势头依然强劲。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两大优势。
首先,它的工业基础之深厚无与伦比,竞争力也有增无减。2005年,中国出口产品的价值中,国外附加值占26%。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到2016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7%。换句话说,中国生产的产品中,中国制零配件的比重增加了。


第二个优势是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所以许多美国公司希望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的摩擦别太过头。尽管有摩擦,但从一个指标来看,全球公司与中国的联系似乎更紧密了:研究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估计,
过去18个月,外资在华并购金额达到十年来最高。

全球经济下滑带来了压力。今年前五个月,中国企业出口同比下降了8%。但由于中国成功控制了疫情,它们的状况比大多数其他地区的企业都要好。中国较早开始复工复产,这让出口企业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日本5月的进口商品中30%产自中国,创下历史新高。欧洲4月的进口商品中,中国商品占了24%,同样创下纪录。


后新冠时期的全球价值链正在加速洗牌,中国还能继续拓展更大的出口市场吗?
下方扫码直接订阅即可阅读完整文章《经济学人·商论》七月刊《世界工厂》(The world’s factory)。
当全球贸易缩水三分之一,
中国还是“世界工厂”吗?


《经济学人·商论》六月刊
《四分五裂》(Torn apart)
疫情导致的需求暴跌直接给全球贸易带来了致命一击。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新冠将导致外国直接投资下降30%至40%;世界银行预计汇款规模将缩减20%;WTO估计全球贸易降幅可能高达三分之一。
在全球各地,危机时刻民众对安全的渴望成了采取保护性措施的有力依据。满足公众需求被等同于国家能自力更生地保证他们的生活。以医疗用品为例。2018年,仅中国一国就占了全球个人防护用品出口的约42%。意大利进口的血液稀释剂近四分之三产自中国。日本进口的抗生素原料药有60%来自中国。富裕大国和联盟正在想办法改变高度依赖中国的现状。而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然摩拳擦掌地想要制定采购规则,迫使医疗机构购买美国产品。
调整供应链可能会加速区域化的趋势,特别是在产品组装需要多次跨境的复杂情形中。这将产生某些国家希望看到的中国中心地位被削弱的连锁反应。例如在从座椅皮革到仪表盘显示芯片的汽车供应链中,已经有59%的贸易在区域内进行。这种区域内整合会自我强化。与2017年下半年相比,2019年下半年美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中国所占份额下降了2.2个百分点。来自北美其他地区的零部件增加了2.8个百分点。
但是,在汽车供应链中行得通的做法并不适用于其他所有行业。这引出了企业正在发展的另一个战略:较少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去年10月对美国跨国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40%的公司正在考虑或正在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到中国境外。更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于疫情的影响,有24%的公司计划把采购调整到中国境外。所谓的“中国+1”战略是否现实?这样做的成本又有多高?订阅即可阅读完整文章:《经济学人·商论》六月刊《四分五裂》(Torn apart)。
↑扫码下载《经济学人》中英双语App↑
订阅阅读完整文章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季度,现低至每周13元!加入全球百万精英的知识圈。更可同步解锁发刊至今的2000余篇往期双语文章+1000多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并选择免费加入官方学习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