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讲述《
海派入京记
》的一些花絮故事。

五十年代和留学生在莫斯科,学习汽车厂供电系统

花絮一  应聘教授的底气

    在“工厂供电”领域,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
    所以很多年后他应聘的,也是“电机工程专业”兼职教授,而不是那种“软科学”类的教授。

    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上海海宁洋行(后来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电力供应工程师,后历任工务科科长、动力车间主任。   

    建国初期,仅有的一点“工业家底”是国家的“金疙瘩”,因此政府先后成立了八个“机械工业部”管理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和研究单位。

    其中一机部的首任部长,就是俞启V。
    俞先生的社会关系太过复杂,我们就不展开了。(参考《
京华烟云 前传
》)

    当时一机部的副部长正是汪道涵。
    在他的提携下,掌者的组织关系也被调入第一机械工业部,担任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长,是妥妥的技术大拿。

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轿车
    1954年,长春一汽刚刚成立,急需人手,掌者被调往长春。
    因为从事的工作需要精通控制全厂的供电系统,他与其他700余名技术人员一道被派往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接受培训。
    这些人在当时是绝对的“高端人才”。

    留苏时期,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苦修俄语。
    那么后来他的俄文达到了什么水平呢?达到了能翻译专业领域学术专著的水平——
该书译于六十年代初,是译者苏联老师特莱霍夫的著作,后因种种原因到八十年代才出版
    熟悉工业领域的朋友想必都清楚,在早期能翻译国外技术专著的,大都是“行业大拿”,没有个“三板斧”一般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在一汽的岁月结束后,六十年代初,汪道涵又调掌者回到上海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后改任新成立的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
    不知六十年代有没有成熟规范的“职称系统”,放在今天,这些岗位都是妥妥的“教授级高工”或“研究员”,正高级。       

    所以,当他若干年后向母校投出简历和论文“应聘”的时候,心中应该是底气十足的。   

花絮二  汪先生
汪先生最有名的一张图,1993年汪辜会谈

    汪道涵1915年生于安徽省盱眙县(今明光市),1932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是掌者的“老学长”。
    刚进大学不久他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延安来到新四军工作,担任解放区“县”一级的文职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后方”的政工干部,担任过苏皖边区政府很多要职。

    汪和掌者的初次见面,是在1949年的上海。


  那时汪道涵任华东工业部部长,负责全上海的工业企业。掌者是“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的副总经理。
    九月的一天,汪道涵来工厂视察,发现了这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年轻人的“养父”江上青,曾经是汪道涵参加革命初期的引路人。
江上青烈士雕像
花絮三 头版见报
    在《
海派入京记
》的最后,我们着重讲了各大机关报的“见报时间”,被有的读者批评为“记流水账”。

    其实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某个层级的机关报对一篇稿件采用“头版见报”的方式,是一个有具体政治含义的行为。
    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臣附议”。

    如果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的报道是一种对舆论和形势的“试探”,那么四天后的光明日报、新华社和新闻联播就相当于摆明了决心和态度。

    当3月31日这天全国各省市报纸全部头版转载的时候,即代表国内所有政治势力一致表态,坚决拥护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论述,大家统一思想,再无异议。

花絮四  天堂下面是你们的天堂  
    这句话是视察国机二院视频中最后的一句。
    关于其含义,历来众说纷纭。
    在几款主流的翻译软件里,这句话统一的英文译句是“
Below heaven is your paradise
”.

    英文中,“Heaven”与“Paradise”都有“天堂”的意思,不过前者是指上帝所在的地方,与宗教有关;后者指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是人间的天堂。
    因此,这句话有人解释成借喻美国政治制度中联邦制下的平行主权,“天堂”是联邦政府,“你们的天堂”是州政府,含义是人民更直接的管理本州事务。
    也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下面”的含义就是苏杭,也就是杭州,在这里指的是国机二院,即“国机二院就是你们的天堂”。
    不管是哪种解释,都多少让人有些意犹未尽。

    或许再过若干年,待我们也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后,能从中品味出更多滋味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