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回到我的公众号,我是BigJoe。今天我们继续采访著名的播客(Podcast)UX coffee的创始人
Riceman,
也是谷歌的用户体验设计师经理的最后一期。

如果大家没有看前两期内容,欢迎去我们的往期推送看看,他讲了许多关于什么是UX,怎么成为一个UX设计师,什么才是好的UX设计师等等相关的一系列话题。
01
这是一个标题
01
如何准备UX面试
Bigjoe:今天我们就直接切入到职业发展这个话题,那最重要的话题就是:如果我要去面试UX设计师的职位,我应该去怎么准备呢,怎么能够在面试中表现的更好呢?
Riceman: UX面试可能和别的岗位不太一样,我其实已经在上两期节目里面稍微提到了一些。UX面试其实就是一个用作品说话的过程,也就是说,你展现自己最重要的水平就是用你以前的作品,所以基本上每一个设计师都会准备一个自己的作品集。
那很多人会问,我在学校里面也没有做很多实习,我的作品从哪来呀?其实我相信其他岗位也是一样的,设计这个工作,就是很多时候你不需要permission,即你不需要别人的允许去做一个你自己的项目。
如果你是一个在校学生,你就可以看看在学校里面有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你是不是能够参与一些学生团体,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解决一些小问题,不管是食堂、寝室、还是教学楼,有任何你平时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问题,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做一个小网站,做一个小app解决的。
你甚至不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但是你可以提出一个方案,然后把这个方案设计出来,再去向面试官解释:我在学校里观察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案解决它,有理有据的把它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表达你的设计能力怎么样,你的设计工具用的怎么样,最后做出来的效果怎么样。
这些东西其实都不需要你去到一个google这样的公司来,才能够展现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样能够看出来你的水平。
Bigjoe: 这个事情我想稍微发散一下,为什么只有UX有这样一个行业标准,就是大家都会有一个作品集。我在想未来会不会对产品经理有这样一个要求,就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有一个网站,上面有你做过的所有产品PRD。你觉得为什么设计师行业会有这样一个文化在这个行业里面?
Riceman: 我觉得这问题在产品经理上会不太一样,但是你看其实在工程界也是有这个趋势,GitHub是工程师的作品集,现在因为水涨船高,每个人的简历拿出来就一页纸,能够表现一个人的能力确实有限。在没有跟一个人交谈的时候,那就是用作品来说话。

Bigjoe: 那在面试方面有没有更多的建议呢?
Riceman: 我觉得除了准备好作品集,就是要提高你的沟通表达能力。我前两次的采访中也有提到,沟通能力是一个设计师,一个UX从业者非常重要的能力,那么在面试当中就能展现你的这方面能力,你跟面试官的沟通过程,能不能在一些应激的情况下有一个快速的反应。当然还有一些分析的能力,你能不能在给到给定的一个问题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分析。
像这样子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那一种有效的方法呢,就是去做模拟面试。就是你邀请行业里面比较资深,比如大舅,来和你做一个简单的模拟面试,很多时候其实真的也不需要是一个行业里面非常资深的设计师,产品经理也可以做。就是抛出一个问题,看你怎么应对,在多次应对以后,你的表达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了。
Bigjoe: 我自己的体验就是,我在跟google的其他的设计师合作中,我发现设计师的沟通能力普遍是相当不错的,可能也是在面试这一关的时候确实是考察了这个问题,比如说怎么去对待一个被拒绝的提案,怎么去对待一个别人想让他做,但他自己觉得并不靠谱的主意,或者他自己有一些想法想要让别人去同意等等。我觉得设计师整体的沟通能力是相当棒的。

Riceman: 这也是为什么在设计师面试的时候,除了你的作品,你的设计之外,会重点考察的就是你的沟通表达能力。其他的可能也就和别的岗位差不多,即你要去了解这家公司,你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他很有可能问的是会和你将来做的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肯定会帮助你在面试中做出更好的回答。
02
UX设计师的方法论

Bigjoe: 你觉得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UX设计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论可以跟大家分享?
Riceman: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我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包括在学习HCI这个专业之前,我也会想到底有没有一套方法论能够让我去用,不管是什么问题抛给我,我就用这套方法的套上去,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确实在市面上有很多学校和设计公司也提出了这样的方法论,但是我自己觉得,设计问题就像这个世界的复杂度一样,它没有一个统一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的设计问题。
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到我在前两期讲到的设计师的特质,就是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UX,并不是说你有一套完美的方法——先做用户调查,先发问卷再访谈,然后再做一个框架画一个草图,然后一步一步这样做,最后一定就能做出一个好的事情——那只是个流程。
世界上好的设计基本上都不是这样做出来的——好的设计一定是很有机的,设计师会把自己完全投身于这个问题当中,想很多的方案,然后去不停的迭代——所以好的设计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你去问硅谷所有公司的设计师,甚至都不一定是公司,每一次问题解决的方式,都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这方法论证问题就是没有一套固定的说法。

有一个目标在脑子里,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它,就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方法。
Bigjoe:这个事情的话,我觉得可以两个面看,第一面是,因为所有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你每次做的时候都得去从根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挺辛苦的,因为没有什么可复用的方法论;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让人很激动的一件事,就是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重复。
Riceman:方法也不一定重复。这就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如果你这样子说,那学校是不是没有意义呢?当然也是有意义的。在掌握了解一套基本的方法论的基础上,还能够不死板的按部就班,而是灵活运用,这样还是对你有帮助的。
03
人生心法分享
Bigjoe:这里想问一下您有没有什么人生的心法跟他可以分享呢?
Riceman: 我觉得我还年轻啊,说不上人生心法吧,但我很欣赏一种人,脚踏实地的同时又能仰望星空。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原研哉的《请偷走海报》。

原研哉我们都知道,无印良品的首席设计师。这本书就是讲他成名前早期,作为一名初级设计师所做的一些东西。你能看到我所向往和欣赏的这个类型的人,能够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一些非常小的事情。
他在书里讲,他如何设计日本铁路线上的火车票的水印纹理,如何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一个大米的包装,如何将一个版式赋予文化意义。这些很小的,真的很少有人关注到的设计细节,他就能够脚踏实地的做好。

他在做这些非常小的东西的同时能够仰望星空,能够想到日本这个国家的发展,能够想到日本过去几千年的历史,对于他的设计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国民的审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能够在那个时候有这样的想法,你就能看纯他是心怀天下的人,是对生活有非常好的追求的人。
我觉得不能说人生心法吧,但是我是希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小到仔细设计手边的非常小的icon,大到能体悟到世界上有什么样的问题等待被解决。

Bigjoe:也就是这个人要兼顾,他有很强的微观思维能力,能够脚踏实地,同时也有宏观思维能力,不拘泥于全部都是细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追寻的境界。
04
UX Coffee播客
Bigjoe:我们对于Riceman的整个的采访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Riceman创立的UX coffee播客。这个播客我是听过的,我觉得是讲的非常专业的。那我们请Riceman讲一讲吧,什么是UX coffee,怎么能听到这个内容呢?

Riceman: 非常感谢大舅给我的免费的广告时间!
UX coffee的是一档设计播客,我和几个同学朋友一起来创建的,我们已经做了快四年了,我不知道Youtube的观众知不知道播客,它其实就是一种在线的网上电台,你可以在苹果手机上预装的播客的app,或者是下载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在上面搜索我们的名字“UX Coffee”,中文名叫“设计咖”,就能找到我们的节目啦。
过去的三四年以来,我们请到了苹果,Google,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的很多的设计师,产品经理来聊一些非常现实的职场问题。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聊过产品设计,为什么越来越被数字指标所驱动了,我们找了让我们找了Facebook的数据科学家,找了苹果的设计师,找了Google的设计师,不同公司的设计哲学在那一期节目里面有所碰撞。
聊数字指标和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也聊我们如何在公司里面有效的推销一个想法,这个问题设计师非常关心,其实可能很多工种也会关心我们,我们也采访像LinkedIn的设计总监,在创投孵化器里面做创投辅导的人,也有创业者来聊这些话题。

我再讲几个我们聊过的话题,因为我去年开始做新晋的管理者,所以我们聊过作为一个新晋的管理者,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注意的,这种职场话题是非常接地气的,和大家的日常工作有所结合。
我们也会聊一些很有意思的,和大家日常生活没有那么接地气的,比如说对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比如说一个Emoji表情是怎么从无到有,来到你的手机里的,像这样的话题是我们最近聊的一个话题,或者是无障碍设计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吗?一个中文字体是怎么诞生的?
像无障碍那一期我们找的是一个盲人工程师,包括夏冰莹是我们Google的一个专门做无障碍的一个安卓组的设计师,来聊这个话题,一个中文字体是怎么诞生的,我们找的是喜鹊造字的创始人,他讲道用两年时间怎么把一款中文字体从无到有做出来。
这样的话题可能跟我们的平时的工作比较远,但是这些是我们几个主播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Bigjoe: 我觉得大家都会喜欢这些话题。这些在设计里面本来就是相当相当专业的,就相当有意思的东西。
Riceman: 我们会希望通过采访的形式来给大家呈现出来。如果你对这样的节目感兴趣的话,不妨来我们这边听一听。
Bigjoe: 我这个频道有很多人群,有设计师,有工程师,也有科技行业的人,其实我觉得这些产品经理其实应该了解设计的。
Riceman: 所以如果你对这样的节目感兴趣的话,欢迎来听一下我们的播客。
05
为什么创建设计咖播客?
Bigjoe: 然后我还想知道你这的UX coffee的故事是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事情?是想建一个社区吗?想要增强影响力吗?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些话题吗?
Riceman:我觉得可能是有很多事情的结合吧。最开始的第一期,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那个时候写一些小文章,做微信的公众号,想说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一些自己日常工作积累和感想。
当时我是受英文的播客很大的影响,我上班通勤的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在英文播客里面会有一些UX的相关内容,我听着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当我回到中文世界的时候,会发现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然后我想我来做一个这样的播客。正好身边有认识的一些在硅谷这边的做UX的华人,从那时候就开始做起来了。

我特别喜欢跟人聊天,从这期采访中你们应该也能感受到我特别能聊。那既然已经开始聊了,也能聊到工作有相关的话题,不是说就是吃饭的时候就聊明星八卦什么的,有一些专业的内容是能够沉淀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我的初衷。
Bigjoe:到现在UX Coffee的影响力是怎样的一个规模呢?
Riceman:我们每期大概发布以后三个月的时间会有4万至5万的听众,全网大概是这样。
Bigjoe: 是中国的华人在听还是美国的华人在听呢?
Riceman:都有,在这边可能有10%的听众是在美国这边的,然后大部分其实都是在国内,因为我们做的就是中文节目嘛,初衷也是希望能够把好的内容做成中文。
Bigjoe:这其实真的是个好事儿,就跟我做的频道有点像,就是我们在硅谷看到很多东西,不管是更多的偏向产品,还是更多的偏向设计,但是把硅谷的很多的东西能够传播到中国区,这样也促进中国的一些科技行业给我们的交流。我觉得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Riceman:对的,更多的是去交流。像我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人,有了一些机会和国内的同行聊天,所以不仅是在硅谷,在国内的工作者我们也多了很多机会去交流。

Bigjoe:那国内的朋友听了你的博客后,他们对硅谷或者西方的设计,有没有什么反馈呢?
Riceman:对,大家会有一些启发,或者说感受到了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就包括我前面讲到的一些东西,也是我听他们讲才知道,原来国内的设计师其实做的是这边设计师一小部分工作,大部分工作其实被产品经理做的。
我大概也了解到国内设计团队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样子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去选题,做出国内的朋友更喜欢听的内容选题。
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给大舅点个“在看”哦!如果希望加入大舅的微信群,也可以添加小助手二维码,注明来源 “大舅公众号” 进群~
感谢我的志愿者团队:
视频剪辑 + 监制:OYTT/Evan/Jonan/Zhizi/Daniel
YouTube英文字幕 + 校对:Alan Zhu/Yunhan Jin
平台管理:Katherine/Yoki/Snail/Bruce Yuan
微信公众号编辑:Icey J/Nikki/Vivi
微信群管理:贤儿
硅谷大舅 Big Joe
B站:硅谷大舅bigjoe
YouTube:硅谷大舅 BigJoe in Silicon Valley
硅谷文化 | 产品经理 | 企业管理 | 个人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