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的“精神鸦片”,很多朋友分享了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30+“乘风破浪”的女性。她们中的一些人很平凡,但好励志:
在前几天的推文里,心理咨询师魏湘讲了《蓝胡子》故事的两个版本,好多朋友吓够呛,说“简直是童年阴影”。
后来编辑们提议,做个杀童年系列,聊聊黑童话吧~
回想我们小时候看的大多数童话故事,世界总是刻板、扁平。比如,成功前总会有2次失败;主人公永远会进入那个“不该打开的房间”,结尾也是千篇一律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童话里不仅仅有善良、勇气、爱憎分明,还有人性的渴望、世界的残酷以及充满暗喻的“灰色地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心理学家荣格说:“整合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进入自己黑暗的禁区”。

要分享的是:《青蛙王子》妥妥是个性骚扰的故事
小时候看到这个童话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对。总之我是不会答应和一只青蛙睡觉的,哪怕它最后会变成王子。
现在看来,这妥妥地就是一个性骚扰的故事。而且这个国王老爹的价值观也好奇怪,为啥一个蛙帮你女儿捡了球,你就得骂骂咧咧地让女儿陪蛙睡?
以及,公主一开始那么讨厌青蛙,还虐待蛙(往墙上扔),但是等青蛙变成王子了,公主居然就和它结婚了??
这又想说明啥?公主是个虐待动物的颜控?
不过有一说一,虽然我不喜欢青蛙,但干锅牛蛙还是很好吃的(放在童话里我就是个暗黑老巫婆吧)

要分享的是:闭上眼睛都害怕的《驯兔记》

“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学习成绩好,和同学搞好团结,才是好学生,好学生会变成兔子。”
 “凡是变成兔子的同学,都受到老师的喜爱,他们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
当我正纠结是《灰姑娘之强奸生子》还是《白雪公主之恋尸癖》更黑暗一点的时候,这篇郑渊洁《驯兔记》突然在脑子里蹦出来,恐怖指数一骑绝尘。
在《驯兔记》里,听话、顺从是老师对家长最高的也是唯一的要求。老师不可能有错、不可以挑战权威是坚不可摧的信仰;对于“一只皮球掉进深坑里怎么办”这样的智力题,除了“往坑里倒水,让皮球漂起来”以外,不允许有“让爸爸再买一只”这样的其他答案。
听话的好孩子就会变成兔子,于是生出长耳朵、红眼睛被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趋之若鹜地当作是最高嘉奖,然而我们的主角皮皮鲁不喜欢兔子:“他们奴性、怯懦,竖着耳朵打听别人的事,还有红眼病,看见别人好就眼红。”
可是随着班里其他同学逐渐都变成了兔子,皮皮鲁和大家迥然不同的外表简直变成了耻辱。在家里,爸爸妈妈把他的房间漆成红色,为了让他快点变成红眼睛;在学校,老师说皮皮鲁最大的缺点是不在乎别人说他什么,于是发动全班同学帮助皮皮鲁把耳朵变长。
这么多人都劝他变——老师、父母、同学,肯定变了就是好孩子,不变就是坏孩子,皮皮鲁在心里已经把自己定性为坏孩子了。可是无论怎么努力,皮皮鲁都没有办法被驯化成兔子。直到有一天,皮皮鲁偷偷去买了一件兔子模拟衣穿上,他简直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所有人都在为他庆贺,可是皮皮鲁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就是能有一天脱掉这模拟兔衣。他从骨髓里害怕穿一辈子。
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让人脊背发凉得如假包换。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宿命就是个性要被磨掉、砍光,变得听话、听话、再听话。《驯兔记》后来还被拍成了24分钟的短片,屠榜成为短片中第五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上高分之首。
是名副其实的黑童话了,闭上眼睛都害怕自己只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的一件兔子衣裳。毕竟,没有什么是比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更令人害怕的事。
要分享的是:《反叛的童谣》,一口气毁掉5个童年故事
这是一部奥斯卡提名的动画小短片,号称“一口气毁掉5个格林童话”。
它把《小红帽》、《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灰姑娘》和《杰克与豌豆》中的主人公串在一起,重新讲了个更复杂的故事。
要说它“黑”,其实也不是太黑。它毁掉的是善和恶的角色刻板印象。好人有残酷的一面,坏人也可以温柔。
比如小红帽。她和白雪公主是闺蜜。外婆被狼吃掉后,她的角色黑化。小红帽一枪把狼崩掉,后来她也不穿红袍了,而是狼皮皮草。
而白雪公主是7个小矮人的帮佣,免费给他们洗衣服做饭。这几个小矮人虽然对她挺好的,但是有赌瘾。后来白雪公主偷来了皇后的魔镜,他们从此过上了天天中彩票的日子。
原著中的恶角反而没有那么坏了。接到杀人命令的屠夫,心一软放过了白雪公主;回来为侄子复仇的狼,直到最后也没有忍心吃掉小红帽的孩子。
这部小动画的核心,是善和恶的流动。没有人十恶不赦,也没有人一尘不染。它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本质。
相对于原来的故事,它可能有些“黑化”,但还是很治愈。
(上下两部,不到个小时空的朋友可以康康)
当你看懂童话的时候,你就长大了。
希望每一个你,都能够有勇气走进内心的黑森林,对所处的丰富世界产生新的感悟。
(在留言区写下你知道的黑童话吧~)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心理专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