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
6月30日,中方通过香港《国安法》,包括英国、日本、欧盟15个成员国在内的27个国家立即在日内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国须重新考虑香港《国安法》,指该法威胁到香港自治区的各种自由;与此针锋相对,古巴代表53个国家发表声明,称不干涉主权国家内部事务是《联合国宪章》重要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各国有权通过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欢迎中国立法机关通过港区国安法。
80个国家在同一天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群体,针锋相对,实属罕见。
尽管西方27国发表联合声明,但主要是口头上的,主要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共识。真正跟中国较劲的主要是美国,真正采取制裁措施的也只是美国:5月29日,特朗普下令取消美国对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6月29日,香港国安法通过前夕,蓬佩奥宣布了对香港的制裁措施,从即日起撤销香港的特殊地位;同一天,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已撤销香港的特殊地位,暂停对香港执行优惠待遇的法规;6月30日,香港《国安法》生效当日,美国会在通过《香港自治法案》(The Hong Kong Autonomy Act),将授权美国政府以金融等手段进行制裁。
针对美国的制裁威胁,中方多次强调,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和境外势力以任何方式干预。当美国提议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涉港问题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发推称中国“断然拒绝”这一“毫无根据”的要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美方做法完全是“无理取闹”。随后,美、英在安理会非正式磋商“其他事项”下提及香港问题,但遭到中方强烈反击。安理会未就此达成共识,未进行任何正式讨论,美、英举动草草收场,无果而终。
美国自知单打独斗不可能压制中国,欲实施狼群战术,拉盟国一起制裁中国,然和者皆寡。且不说发声明之27国除美国外的其它各国更多是一种姿态,因此联合声明回避了美国主张的联合制裁;G7也仅仅停留在6月17日一纸联合声明上,促请中国停止制定“香港《国家安全法》”;五眼联盟中,英加澳三国发表联合声明,蓬佩奥单独发表声明,新西兰则保持沉默,说明其中存在分歧;即使反映强烈的英国,除了表示“严重关注”和谴责,只是发出对香港的所谓“历史承诺”,提供持有BNO护照的香港人进入英国"有限居留许可"(limitedleave to remain)的新路径;最大盟友欧盟则明确表示不支持制裁。据西方综合媒体报道,欧盟团结一致的回应:与北京方面保持对话。认为这是影响中国的最佳方式。
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国家有自己的价值倾向,无法做到对香港《国安法》不表态。但拿欧盟来说,它有自身的国际定位,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坚持与中国对话。
2德国说“NO”
7月1日,欧盟轮值主席国换届,德国正式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关于欧盟未来的外交政策,默克尔在德国接棒前强调,与中国的关系必须成为外交重点,不仅在贸易范围内,要有决心承认中国在国际机构当中占有的一席之地,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卫生安全领域也可以而且必须与中国更进一步的合作。
综合媒体5月30日报道,在西方舆论关注“香港国安法”之际,默克尔5月27日晚直播了欧盟理事会外交安全政策议程,由于德国将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加之德国在欧盟内部的传统领导地位,默克尔的讲话颇受关注。
默克尔在讲话中,做了以上表述,并多次提到了中国的重要性。她强调说:要有决心承认中国在国际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5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决议后,德国联邦议院曾就该议题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辩论,但对于如何回应存在党派分歧。
针对香港《国安法》议题,德国执政联盟和德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为香港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在特朗普5月29日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的当日表示,在香港问题上影响中国的最佳方式,是欧盟团结一致做出回应,并与北京方面保持对话。当被问及实施制裁的可能性时,马斯告诉记者,“我认为过去的经历已经表明,最重要的是与中国进行对话。”实际上是对所谓“制裁”做了否定回答。
马斯再次强调,维护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对话平台十分重要,强硬措施会导致对话受阻,“长期而言这是不明智的。”他还针对在野党有人提议取消2020中欧峰会,表示联邦政府不会因为中国人大决定制订香港国安法就考虑取消欧中峰会,"我们需要和中国方面讨论许多事情"。
在6月3日晚间的德广联电视访谈节目中,马斯在回应主持人就其去年9月与黄之锋在柏林国会大厦的合影提问时说,与别人合影不代表赞成对方的观点,黄之锋的政治立场"包含了分离主义倾向",这与德国联邦政府的对华方针不符。对于马斯的立场,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6月6日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这是德国外长十分清晰的立场,也是十分有针对性的讲话。黄之峰可以休矣。”
德国国务部长尼尔斯·安恩也强调,尽管有各种分歧,德中之间还是有“强烈而紧密的关系”,这段关系不应该破裂。“新的全球对抗无益于任何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30日报道,默克尔就“北溪-2“天然气管道、中国和北约问题跟特朗普进行了激烈地争论。
德国作为欧洲大国、经济上的火车头、欧盟轮值主席国,默克尔及其政府重要阁员的态度不仅仅代表德国,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欧盟、且极大影响欧盟外交政策。
3欧盟说“NO”
在默克尔表态之后,欧盟正式表示不在中美角力中选边站,必须走“自己的路”。
6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对华关系议题会晤前发声明说,被迫冒险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在增大”,但“欧盟想要和北京合作。”
博雷利在官网发表题为《大风大浪将至,欧盟自身利益和价值观是前进的指南》的声明及推特(Twitter)表达立场说:
“当下,美中紧张关系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轴。在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逆流中,我们感到被迫冒险‘选边站队’的压力在增大。”但欧盟将不会加入对抗中国的跨太平洋联盟,不会在美国与中国冲突升级时选边、站队。相反,欧盟将保持自己的立场,同北京、华盛顿在有互惠利益的领域上共同合作,“面对风浪,欧盟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才应是前进的指南。欧盟必须走‘自己的路’,哪怕要因此迎接各种挑战。”
博雷利在声明中指出,“和美国跨太平洋关系及双方从根基上共同的价值观对欧盟仍然至关重要,但这份关系也有压力和吃紧的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做出了单边决定,我们并不赞同。”
在对华关系上,博雷利在声明中用加黑体强调,“我们想要和中国在一些虽然目前彼此疏离,但只要有诚意谈判,便能给双方带来良好收益的领域展开合作。
此外,博雷利首次清晰传递信号,欧盟可能会摒弃与中国的“制度对手”论,提倡对华展开“大局、积极的合作议程”。这一“制度对手”基调是上一任、2019年底结束任期的欧盟委员会的对华政策共识。博雷利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和多面性。”“‘制度对手’这个定义吸引了很多眼球,‘对手’比‘制度’更扎眼。”“但有这样的用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准备朝着和中国对抗的方向进发。”
值得注意的是,博雷利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共同主持第十轮欧中高级别战略对话6月9日的视频会议上,并未就王毅否定“制度对手”论表达立场。视频会议当天,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声明称,王毅在对话中说:“中欧不是制度性竞争对手,而是长期全面战略伙伴。中欧社会制度不同,但这是各自人民做出的选择。中国将坚定走已被实践证明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不会输出制度和发展模式。”
次日,博雷利发推特说:“中国毫无疑问是国际格局最关键的角色之一,我们必须要和中国合作,才能实现符合欧盟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全球战略目标。”
几天后,博雷利就改变了说法,似乎是注意到中方的关切。
4欧洲民意说“NO”
在欧洲,民意走向才是关键性的因素。
一项欧洲的最新民调显示,欧洲对美国的信心正在下降。在英国,市场调查机构舆观(YouGov)的民调显示,当人们被问及英国应该与欧洲还是与美国建立更牢固的关系时,35%的英国民众认为应该优先考虑欧洲,只有13%的人认为应该以美国优先。在法国,民调公司Reputation Squad的一份调查显示,仅有3%的人相信特朗普的美国还能继续领导世界。
6月24日,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发布的民调显示,法国等国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美国正在逐渐丧失欧洲的信任;在丹麦、葡萄牙和德国的受访者中,对美国看法变差的比例分别为71%、70%和65%。
最有力的数据则来自于德国。
据德国之声5月20日报道,德国科尔伯基金会5月18日做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新冠疫情之下,73%的德国人对美国的印象不佳,相比之下,只有36%的德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变得更差。而认为同美国保持关系是首要任务的德国人占比从去年的50%下降到37%,而认为同中国保持关系是首要任务的德国人占比则从去年的24%提升到了36%;还有76%的德国人表示,他们对美国的看法因疫情而恶化。
该项民调结果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媒体5月20日刊文解析,令人大跌眼镜:德国人竟然“亲中疏美”!
甚至于主持民调的学者都对结果感到有些意外。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欧中关系项目经理韦伯(Joshua Webb)表示,收到汇总的4月初民调原始数据时,相当吃惊。“这个数字与2019年相比,变化幅度非常大:2019年调查时,认为与美国保持紧密关系比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更重要的德国人比例尚有50%,2020年暴跌到37%;而认为与中国紧密关系更重要的德国人,则从2019年的24%上涨到36%。”
长年关注欧中关系的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长贝纳(Thorsten Benner)认为,正是疏远美国的趋势,才让人觉得德国人开始“亲中”。给人造成“德国人亲中疏美”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美国方面。“许多德国人震惊地发现,特朗普政府在应对新冠危机是竟然是如此无能。”
另一个造成“亲中疏美”重要因素,是德国人对美国以及中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期望。《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奉行“美国优先”、蔑视多边主义的特朗普政府,确实正在将德国人推向中国。“不论是在贸易失衡,还是在伊朗核协议、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国防预算等方面,特朗普显然都把德国当作眼中钉。很大一部分德国人都认为,德美关系已经严重破碎,以至于有1/3的民众更愿意倾向中国。”
显然,欧洲民众在心理上跟美国正在渐行渐远。新冠病毒疫情叠加贸易战,打击了欧美之间的关系,也将极大影响其双边贸易走向。只要美国继续坚持“美国第一”或“美国优先”,欧洲在各方面都将远离美国而寻求独立自主。
5 制裁不符合欧盟利益
6月30日夜间,香港《国安法》全文公布并同时生效,欧洲政界包括德国外长、欧盟首席外交官、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对此密集发声,表达遗憾或反对。
新华裔注意到,几位欧盟领导人的表态都没有表示欧盟考虑对中国出台具体的制裁措施。此前,博雷利就曾表示,制裁不是正确的手段。
从5月底至今,欧盟方面对香港《国安法》的表态始终停留在“遗憾”或“反对”这样的口头层面,强硬声音只来自并未掌握实权的人士。欧盟实权机构、各成员国政府几乎没有人提议就香港问题对中国实施具体的制裁措施。
专家分析指出,这是由于欧盟在对华议题上考虑到双边经贸关系,而且欧美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着不同的战略利益。
最近十几年,中国始终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仅略低于欧美之间的贸易。不少欧洲的支柱产业也与中国市场或供应链高度关联。特里尔大学的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韩博天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就曾指出,尽管在政治上与欧洲之间的摩擦在加剧,但是在香港议题上欧盟难以让中方做出让步。他预计,鉴于新冠疫情后的窘迫经济形势,德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欧盟将会在对华关系上"尽可能求稳"。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德国经济学家格罗斯对德国之声指出,尽管欧美有着相近的价值观,不过在对华政策上,双方的战略利益已经不再相同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中国问题专家罗德怀更是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强调,在特朗普治下,美欧双方正在不少领域相互疏远,而中国可能正在利用这一点。罗德怀悲观地表示,即便是表态较为强硬的美国,目前提出的具体制裁措施也局限于在某些领域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待遇,"所以真正受到制裁冲击的将会是香港民众、香港经济,而非中国政府。"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欧盟方面的强硬声音大多来自议会、人权专员办公室等不掌握实权的部门。而欧洲议会的决议只对掌握行政权力的欧盟委员会具有"建议权",并无法律约束力。
6警惕美国施压、拉拢欧盟
尽管目前中欧关系总的状况良好,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应该注意的是,不论如何,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关联都要远甚于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西方媒体认为,上述疏离美国的情绪很有可能不会持续,白宫一旦易主,欧洲人对美国的反感也许很快就会结束。
据博雷利所言,对于是否要和美、中一方联盟,欧盟27个成员国各有打算,有人主张联合,有人推崇中立。显然,这给美国留下离间的空间。
最近以来,美国重量级议员发起组织反华的西方“跨国议会对华政策联盟”,就是一个危险举动。这个“草台班子”开宗明义地宣布,在与中国有关的议题上,构建适当协调的对策,帮助(西方世界)制定一个积极的、战略性的方法,以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对全球贸易安全构成的威胁。还表示,以往西方各国的单独行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是团结起来捍卫我们共同价值观的时候了。
近日,美国策划了一场围攻中国的“美欧正式对话”。蓬佩奥日前表示,他已接受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的提议,建立一个有关对华政策的美欧正式对话。蓬佩奥6月25日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一个智库会议时说,"大西洋两岸已经共同觉醒,认识到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之真相","那就是并非美国在对抗中国,而是世界在对抗中国。"
6月29日,美国的亚洲协会(AsiaSociety)、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政策项目(GWU)以及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联合推出一份有关欧美进行跨大西洋合作、共同应对中国挑战的研究报告,总结了横跨政商学界的43位中国问题专家为期3天的研讨会成果:“对华关系:中国是跨大西洋的挑战”(Dealing with the Dragon: China as a Transatlantic Challenge)。
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在报告发布会上公开说“要遏制中国”。他说,中共控诉西方敌视中国人、要发起新冷战,但是我们不要新冷战,而是要遏制中国。
欧盟首席外交官博雷利在发言中重提欧盟对中国“系统性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他敦促欧盟对中国采取“更强有力的策略”,说中欧并不具备相同的政治体系。而此前他在6月14日的官方声明中强调战略自主、拒绝在美中之间选边站,并且期待更广阔、更积极的中欧合作。可见其两面性,在美国的拉拢施压下,很可能改变立场。
欧洲议会德国绿党籍议员、对华关系小组副主席布迪克费尔则认为,尽管欧洲的前进道路曲折反复,但“系统性竞争对手”的对华定位没有被抛弃:“尽管路线曲折,欧洲制定政策的大方向是很明确的。从中欧关于投资协议的协商也可以看出,欧洲很明确的表示,在某些措辞上没有妥协空间。”
总而言之,欧盟具有两面性,目前是摇摆不定的
曾在奥巴马时代担任副国家安全顾问、目前任职于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史密斯示,反观在过去几周,欧盟的反应摇摆不定,缺乏明晰坚定的对华政策立场。她认为,欧洲的表现也附和了美国近期展现的对华政策分歧,比如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贸易协议的前景表述不一。史密斯说,“过去几周的这些例子,展现出中国、美国和欧洲关系向多重方向摇摆。”
亚洲协会的上述报告也指出,许多欧洲参会者不认为欧洲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受益者,也不支持对华脱钩议程。一位与会者称欧盟在美中达成协议后只得到了“面包屑”。
此外,尽管美国将中国投资与国家安全相关联,支持2019年3月通过的《欧盟外资审查框架法案》,但欧洲人更倾向于站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更少怀有政治和安全考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