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可以不俊俏,但一定不能油腻。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一到下午3点,脸上就冒油,眼镜止不住地往下滑;接个电话,屏幕上就是一个大油脸印;摸过鼻翼的手指再去敲键盘,键帽上全是油亮的指纹。
明明早上刚洗过的脸,怎么就油成这样?
「油腻」总是用来形容男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主任医师袁超博士,曾有做过一份研究表明:男性皮肤出油量是女性的 4 倍以上。
与此同时,男性的皮肤更厚,表皮层更薄,这意味着男性皮肤不仅吸收力差,而且更容易受刺激。
说白了,男性的脸是又爱出油,又不抗造,比姑娘的更脆弱。
皮肤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个女朋友。
没有女朋友的男人大多数连洗面奶都是瞎买。
小二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你们在踩的坑,小二都踩过,到现在反而久病成医,了解目前和洗面奶类产品,且有些皮肤管理的心得。
下面小二帮大家排排雷,欢迎对号入座。
市面上的洗面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皂基的,另一种是氨基酸类的。
上大学那会儿,市面的洗面奶主打皂基清洁。
皂基特点是去油能力极强,洗完脸会特别干,紧绷,甚至爆皮,我还自以为这就是洗干净的体现。
但「去油」不代表「控油」。
油脂本身就是保护皮肤的,过度清洁只会训练皮肤出更多油,反而不能控油。
所以此类产品的结果就是,没过 10 分钟,该出油照样出油,甚至更厉害。除非一天洗 8 回脸,但脸根本扛不住,迟早要成敏感肌。
这几年有不少男人咂么出味儿了,明白了「去油不代表控油」的道理,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主打温和的「氨基酸」类的洗面奶。
温和是真温和,洗不干净也是真的。
像小二这种大油皮,洗完和没洗一样。对于这种矫枉过正的产品,小二试过几款就主动放弃了。
因为男性「爱出油且不抗造」的肤质特点,小二现在更偏爱能兼顾「清洁力」&「温和」的氨基酸复配配方洗面奶,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三代洗面奶。
这种洗面奶比起前两代来说,能洗干净脸,还不会让皮肤越洗越差,是比较平衡的选择。一般建议搭配爽肤水一起使用,爽肤水的好处网上说了很多,小二就不赘述了。
小二目前在用的是两套「复配洗面奶+爽肤水」的组合,用起来还可以,主要还便宜。
一套是清爽套装(茶树洁面啫喱+茶树调理爽肤水),更适合油痘肌的人群。
另一套是滋润套装:苦橙花氨基酸洁面乳+茶树调理爽肤水,更适合皮肤状态稳定的人。
清爽套装
这个套装包含一支茶树洁面啫喱+一瓶茶树调理爽肤水。
小二日常都是在用这套,对我这种油脸特别管用,清洁效果突出一点点。
如果你也是皮肤出油出到经常爆痘,那就选这一套。
油痘肌不止要清洁油脂,还要知道大部分痘痘肌其实也是敏感肌,普通那种带磨砂的洗面奶根本吃不消。
这一套的配方就比较平衡,清爽洁净还不伤皮肤。
茶树洁面啫喱主要用「氨基酸+APG复配」配方,洗完脸非常干净,但不拔干。
而且 0 皂基,对皮肤没什么刺激,不会把皮肤角质层越磨越薄,生生把脸洗坏了。
茶树洁面啫喱中添加了 2 种经典抗痘草本成分。
澳洲茶树精油可以抑制油脂,同时消炎抗痘。相传澳洲土著会把茶树搅碎敷在伤口上帮助消炎。
积雪草就更是洗面奶中的经典成分了,主打修复作用,促进合成胶原蛋白,淡化痘坑痘印。
这款用的时候,在手上搓泡沫不多,上脸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味道还挺清新的。
长痘不敢下重手揉脸,水泼下就能洗掉。洗完刚好吧,不油不干,痘痘也不会疼。
爽肤水拍上去应该有舒缓痘痘的效果,痘痘不会热热的,清清爽爽,但不是明显加了薄荷的那种辣凉。
温和套装
这个套装包含一支苦橙花氨基酸洁面乳和一瓶茶树调理爽肤水。
小二用这套的时候一般说明皮肤状态还可以,不常爆痘。
如果你不爆痘的时候,那这套组合的滋润效果就特别适宜了。
这就是男生洁面套装里的基础款,看起来不起眼,但越用越觉得香。
与上一套一样,是氨基酸复配配方,清洁力足够且温和不刺激。这款配方简单,没有香精、色素、致敏防腐剂的添加。
唯一不同的,是它添加了苦橙花精油。
低温萃取,能够深入男性厚厚的皮肤,把保湿滋润贯彻到底。
这款打出来泡泡还挺绵,感觉上脸挺柔和。洗完脸上像加了一层柔光,不是那种油油的反光,就是自然的光泽。
比较明显是非常滋润,感觉两颊不会动一下就要裂开的又干又绷。
两套都用的是茶树调理爽肤水,它是主要适用于油痘肌。
因为添加了水杨酸这种抗痘调理的成分,针对痘痘的效果比较好。
使用起来的明显感受是吸收很快,涂完拍一拍,10 秒钟就被皮肤吸收掉了。
其实像爽肤水此类的保湿产品,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干性皮肤同样适用。
如果你是干性皮肤,还建议用完一次再叠加一次。这类产品在用量上没有限制,只要让皮肤觉得滋润就好。
小提以前说过一句话,让小二记忆犹新:
「男生干干净净的脸,其实比 6 块腹肌更重要。」
干干净净的脸,既是个人形象管理,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礼貌。谁会会拒绝一个干干净净的男孩子呢?
男人还是要多关照一下自己的脸。工作多年买不起房,倒是收获了一张毛坯房似的脸就惨了。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谁还不想做个干干净净的美男子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