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授权转载自“向未x”公众号
“如果我在孩子时,有这样一本书,那该多好。”
台湾著名作家骆以军最近对一套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他说的这套书,是青年实力作家孙智正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历经十数月改写的《给孩子的西游记》4册本。
01
《西游记》最适合给孩子读,

应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版本
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讲的是忠,《水浒传》讲的是义,《红楼梦》讲的是情与恨,而《西游记》讲的是理想与成长,里边有活泼的趣味,还有无比宽阔的想象力,以及更多的不可思议,可以说《西游记》是最适合给孩子读的。
西天取经的曲折离奇,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唐三藏对取经理想的执着,猪八戒的幽默感、沙和尚的好脾气等人物特写,团队合作意识,克服困难的不屈不挠,所有这些正是现今孩子们感兴趣、需要汲取的。
但很遗憾,原著作者吴承恩所处的17世纪,虽使用的是“白话”,但相隔几百年,与现代语言差异太大,尤其是里边涉及大量的佛教理论、道教术语,还有诗文韵语,孩子们已很难读懂。 
章回小说的写法,与现代的叙事方式也大异其趣,孩子们接受起来很困难。 
孩子们很需要一个《西游记》的现代版本,不仅是故事改编,而是真正意义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翻写。 
选择一个真正懂孩子的作家来完成,无疑是个好主意。 
这在世界名著史上已有很多先例,比如斯威布之于《希腊神话和传说》,兰姆之于《莎士比亚故事集》,谷崎润一郎对《源氏物语》的翻写。
《给孩子的西游记》(4册本),来自著名青年作家孙智正,他有一个9岁儿子,酷爱孙悟空。
谈起改编《西游记》的初衷,他说:“呈现一版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西游记》,让孩子能看懂并喜爱,又可以让有心人看得很深。”
02
读遍《西游记》数个版本

送给9岁儿子的心血之作

本书的缘起有一段故事。
这套60余万字的书,是孙智正送给自己9岁儿子最珍贵的礼物,饱含着他沉甸甸的爱。
那年孙智正患上脑溢血“烟雾病”,这种病,每十万人中,仅有三个人会得,发作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时他想到,要给自己9岁的孩子留下点什么?!思索再三,他决定动笔改写他最喜欢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给最喜欢孙悟空的儿子。
翻开书的第一页,只有三个字:“给孙阔”。
《给孩子的西游记》内页
极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一位父亲最真挚的祝福。
孙智正出生于1980年,浙江嵊州人,从小跟着爷爷叔叔们看故事会、山海经、各种武侠小说、聊斋志异、三国演义,长大后开始接触《笑面人》《悲惨世界》等世界名著,以及哲学著作。以文学写作为志业,是自成一体的实力作家,他的写作在当代文学界极受认可,被称为“写作领域的发明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质朴、真实,同时又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孙智正在作家出版社、读客等出版的多部著作,被业界称为“新标之作”
《文学报》评价他:“小说于他,更像一种文字的‘织物’,语言、叙事、主题都在‘织物’的过程中呈现。作家独有目光的凝视让日常具有了新鲜感。
著名作家韩东更是对他很是欣赏:“孙智正坚持言之有物,语言上的透亮是为揭示物的质地而设的。他是及物写作的语言奇才,就涉猎视野而言也很宽阔。局限于某种特殊的文体并不能反映出他写作的深广或幅度,当以‘新标’命名。” 
不管是最著名的吴承恩版本,还是更早之前的民间传说,孙智正都翻来覆去读过很多遍。
他觉得西游记非常庞杂,“由历史、宗教、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杂糅而成。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核是活泼的民间趣味,人物的对话让人觉得他们是一群‘大孩子’。
但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儿子虽然很喜欢《西游记》,却是通过电影、电视剧、动画,真正的原著孩子根本接近不了。 
以古典文学体裁写就的《西游记》,已经和现在的孩子们天然地有了一层隔阂。
他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版属于自己时代的、阅读起来没有高难度的《西游记》。”
于是,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担任过团中央下属少儿教育杂志编辑的他,决定为儿子这代人,写一部能让孩子看得懂、进得去的西游记。
他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书籍。

03
著名作家锺叔河、骆以军、诗词大会冠军彭敏、资深IB中文教师钱佳楠力荐
他的爱心和努力,无疑是成功的。
这套书稿完成后,著名出版家、《念楼学短》作者锺叔河先生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孙智正改编《西游记》对儿童教育做了大好事:
 “中国古无童话书。女娲、伏羲、黄帝、炎帝,都是自己始祖先王的传说,是历史,老奶奶不会坐在火塘边给小孙儿讲。
《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和想象,可算好的儿童书了;但它毕竟是五百年前的著作,也不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它的内容未必全合适儿童,文字未必儿童都易懂。所以改写为“童话本也是很必要的。”
“台湾小说一哥”骆以军感慨说:
“美好深邃的西游记故事,原就该在我们和孩子的枕边临睡时光,陪他们入梦。
它那么奇妙,幻想的幅员无比宽阔,幽默、不可思议,天神和妖怪皆在天际华丽眩目演出,我们对故事最自由、孺慕的乡愁。
如果我在孩子时,有这一本书,那该多好。”
资深IB中文教师钱佳楠对此书爱不释手:
“孙智正《给孩子的西游记》最初是一个年轻的父亲写给他的稚子的,也正因为有着对儿子和对文学的双重热爱,这本书温暖亲切,所有的对话都妙语连珠,滤掉了古典小说的冗余和晦涩。
读这本书,我想象着父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从小的梦境就得到古典文学的滋养,如孙行者那样大胆,如唐僧那样慈悲,纵情想象,天马行空,无所不能。”
CCTV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评价此书:
“《西游记》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对孩子来说读起来并不容易。如果在读原著之前,先有一本适合孩子阅读口味与接受习惯的书来引起兴趣,无疑是件很好的事。
感谢这位作家父亲,为孩子们走向那宏伟的殿堂打开了一扇温暖的门。”
04
以灵动活泼的语言再现经典,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这版翻写到底好在哪儿?为什么说它是目前市面上最适合这个时代孩子阅读的《西游记》
《给孩子的西游记》以吴承恩版的《西游记》为底本,语言简洁有趣,符合我们(尤其是孩子)今天的阅读习惯,但结构与原著大体无异,这一点很重要。
市面上《西游记》的改编版数不胜数,“西游记精华版”、缩写版、编译版、彩绘注音版、改编绘本版等等,薄的、厚的,大的、小的什么规格都有。
但许多改编版,要么聱牙诘屈,艰涩难懂;要么删减太多,难窥全貌;要么文字太过幼稚,难得精髓。
孙智正写作多年,深知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美的、有趣味性的。他不喜欢咬文嚼字,他的作品,叙述往往十分简洁凝练,没有赘余和浮夸的矫饰。
他的初衷就是“语言力求通俗朴素,同时保持韵味,清健,‘雅俗共赏’,去掉《西游记》的文字硬壳,展露出它依然新鲜有趣的核心:强劲的故事进展、个性鲜明的人物、插科打诨的对话……让孩子能看懂并喜爱,又可以让有心人看得很深” 。
而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孩子喜欢和需要的。
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 “金角银角”,孙智正写得有趣极了:
“银角叫:和尚,把嘴伸出来!
八戒闷声闷气地说:胎里病,伸不出来。
银角叫小怪:小的们,用钩钩出来!
八戒连忙伸出来嘴来:你要看就看,钩什么!”
《给孩子的西游记》中,充满了这种
让人深感趣味,捧腹的桥段
,让孩子们可以一直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比如原著“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这一节,被孙智正改名为“取经路上辛苦,八戒被捉弄”。
《给孩子的西游记·2册》内页
八戒看上了人家的姑娘,想留下来做人家女婿,作者改写的这一段,特别好玩,还让猪八戒说了一段顺口溜,迫切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
就连目录的语言,作者都花了很多心思,改写成了孩子的语言:
“让某某等着”都是孩子们平日玩闹时会说的,是地道的“儿童语言”,而“猴精溜了”“炉里炼猴”又能逗乐不少孩子,他们大概率会引逗起他们的好奇心。
《给孩子的西游记·1册》目录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乐趣,让他能主动、迫不及待想要继续看下去。

05
文本取舍极具匠心

保留原著最精妙细节
这套《给孩子的西游记》要做的不是逐字将原著翻译过来,不是《西游记全译本》,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些取舍。
读过原著的都知道,《西游记》原著中有一些不适合少儿阅读(太过暴力、血腥,直接描述杀戮,比如八戒、沙僧把黄袍怪和公主生的孩子当场摔成肉饼)的部分,孙智正对其进行了简化处理。
另外,他对部分难懂的诗词进行了简写以及更口语化的表达
以开篇为例,吴承恩版原著的开头是:
原著第一回开篇
别说孩子了,有多少家长有耐心读完这一大串天干地支呀。
《给孩子的西游记》滤掉了晦涩的天干地支的部分,从孙悟空的诞生写起:
“ 假定在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无尽的大海,大海里有一座山。
这座山的山顶上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长得挺高挺大的,还有好几个孔,光可以招进去,风可以进进出出。有一天,这块石头突然崩裂,滚出来一个石球。
石头就地一滚,变成了一只石猴。石猴长得跟真猴子一样,有手有脚也有毛,有鼻子有眼。那眼睛一睁开,特别亮,抬眼一看,两道亮光直冲到天上……”
没有晦涩的词句,相反,“山顶上的石头”“石头身上的孔”“滚出来石球”……画面感十足,在这里孩子的想象被拉长了。
清晰、健雅,又不损原著之妙,更适合孩子阅读。
《给孩子的西游记·1册》“美猴王出世,去学长生”
而在另一方面,它
保留了许多别的少儿版本没有收录的情节
,这些故事情节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大,因而被好多少儿版本删减。 

比如原著中有一节“稀柿衕(tòng)”,写猪八戒开路的细节,非常有趣。
说的是师徒四人被一条八百里的堆满了烂柿子的大沟拦住了去路,他们想让八戒开路,但他不愿意。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把好吃的都堆在路上引诱他,果然,八戒上钩了,变回一只大猪屁颠屁颠去开路了。
我们来看《给孩子的西游记》是怎样来描绘猪八戒开路这一细节的:
八戒很高兴,脱了直裰,丢开九齿耙,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真变成一只大猪。
腿脚千尺高,鬣鬃百丈饶。喳喳哮,齆齆叫。嘴长毛短一身膘,圆头大耳两芭蕉。双眼如日月,粗皮比铁糙。嘴长如树干,鼻孔像烟烧。
行者见八戒变成这番模样,叫大家赶紧把干粮堆在一起。
大猪不管生熟,一嘴全吞了,上前拱路。
这个行为是不是非常猪八戒?形象一下子立体了。
优秀的文字能让人在脑海里构建具体形象,正是这些细节,才能真正培育孩子的想象力。
更要紧的是,在欢笑之余,孩子就不知不觉学会了塑造人物的方法
06
重要考点、知识信息、

审美趣味、文
学性都兼顾
《西游记》是如今中高考的测试重点,比如有考题这么问:“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给孩子的西游记》第5页就能找到对应内容:
“他看到桥那头有一个很大的石洞,跑进去一看,里面有石桌、石椅、石床、石盆、石碗、石筷子,跑出来看到洞口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四周长满了花朵和树木。”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金箍棒上写了什么?
翻到第28页:“孙悟空仔细一看这棒子,两头金箍中间一段乌铁,紧挨着箍那里写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拿着棒在手里掂了掂,嗯,舒服,一路舞弄起来。”
从这两个细节就可以知道,这套书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保留得非常好
还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很重要的一部佛教著作,贯穿了吴承恩原著始终,唐僧经常会念,孙悟空也会和师父讨论。
而这在电影、电视剧、动画,还有各种青少年版本中,几乎是看不到的。《给孩子的西游记》保留得非常好,精神境界得以完整呈现。
《给孩子的西游记》“心经”(第171-174页)
改写本很注重文学审美性、趣味性,原著的草蛇灰线,作者都注意到了:
比如熟悉的“三打白骨精”,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为了找吃的,所以离开了唐僧给白骨精可乘之机,但孙悟空找的吃食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在原著中,这条线索非常清晰,就是桃子。孙悟空先是纵入云端,“看到一片红的”,就飞去南山摘桃了;回来第一次打死了白骨精,被唐僧训斥了一顿以后扶唐僧上马,“将摘来桃子奉上”。(原著第二十七回)
桃子是把孙悟空调离现场的诱因,没有桃子的出现,就没有白骨精作怪的机会,自然没有后面的故事。而孙悟空回来第一次打完妖怪以后,还记得把桃子奉上,这样作品的内部逻辑就完整了。
我们来看《给孩子的西游记》,看桃、摘桃出现在第258页“南山那边点点红,应该是山桃熟透了,我去摘几个给你充饥”。
而第一次打完妖精后,还不忘这个细节:又请唐僧上马,把摘来的桃子给他。唐僧就坐在马上水淋淋地吃桃子。(第262页)这个表述就非常有文学性和趣味性了,在一般的少儿版中是没有的,“水淋淋”一词相较于原著也更生动。
甚至在孙悟空第二次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智正补上了“桃子从手里滑脱”“ 桃子掉在一边”的描写,以及孙悟空的再次提问:师父还吃桃子吗?
把这条隐线延展得更长更丰富,处理得更具文学性,也更生动有趣。
这在多数少儿版中是没有的。
07
一米长人物手绘画卷

可涂可演可讲故事,

顶级插画师、漫画家倾情打造
为了让孩子们对《西游记》的出场人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在书的开头,还附上了一幅一米长的人物画卷,由知名画师撒旦君创作。
撒旦君是业内顶级画师,曾出版《华夏异世录》《撒旦叔叔给你讲故事》《杂鱼集》等书,并为受邀为王者荣耀绘制插图。 
这幅画卷除了囊括《西游记》主要人物之外,还呈现了许多经典的故事情节。 
让我们放大来看看细节:
镇元子和白骨精
画卷纯手绘,精细以外还诙谐逗趣,生动地将人物神态呈现纸上。
读完这套书,你甚至可以和孩子玩个小小的游戏,让孩子猜各种人物的名字,并根据人物讲故事,一家人编演西游降魔除妖,不亦乐乎。
当然,你也可以将画卷装裱起来,挂在孩子房间作装饰,也是极美的。
此外,书中还会附赠7张涂色卡片,可以让孩子摹画彩图,也可以自由创造,涂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
08
超值福利:

32小时有声书免费赠送,

《西游记》“听”起来
最最诚意的福利,送给孩子们~
本书配有有声书,由知名有声剧公司打造,超长32小时,按节分类,共121集。
先来试听一下:
所有有声书随书免费附赠,限时领取,抓紧哦!
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孩子读累了,可以让他们听听有声书;而如果孩子还太小,还没办法独立阅读,听书也是上上之选。
另外,家长还可以 把《给孩子的西游记》作为睡前故事,每天陪孩子一起听一章,既能亲子互动培养感情,也让孩子从小受到古典文学的滋养。
09
适宜人群
四年级到初二的学生,可独立阅读此书;·
年龄更小的读者,可以家长陪读,听有声书(限时领取),或者小组阅读,由老师或阅读能力较强的组长领读。
向未&后浪出版公司
好书推荐
几代人记忆中的成长与童心之作
历时15个月,全4册,1000多页
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悉心翻写
献给所有热爱冒险与想象的孩子
从《西游记》到《给孩子的西游记》
让孩子一口气读完古典名著
原价138元
限时折扣99元
随书赠价值79元的全书有声音频
识别二维码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