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品牌人 | 性格分析师
我们经常谈穷人思维,穷人思维到底是什么?它是穷人的专利吗?我发现,穷人思维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偏差。很多人都会有,我们需要更加主动的摆脱穷人思维。
可怕的穷人思维,到底是什么?
作者:柳一一
来源:一一道出( ID:yiyidaochu )
序言
 2001 年,美国的失业人员戴维·李·爱德华兹中了 2700 万美元的大奖。这么大一笔数额,足以让他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然而,事实是,他最终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原点,最后死于孤独。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刚中奖后的第一年,戴维就花掉了 1200 万,买了别墅、私人飞机、汽车等,还开始吸毒。再过了一段时间,剩余的 1500 万也花光了。不止如此,他还欠了外债。房产被银行没收,他只能跑到仓库去住。
戴维并不是个例。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奖者,没过几年,基本都会回到原点,甚至情况更糟。
背后的根源就是「穷人思维」。一个穷人,即使一夜暴富,他的思维方式也仍然和以前差不了多少。而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会怎么花钱。大量买入负债,迟早会一贫如洗。
我们总以为穷人思维是穷人的专属品。真实情况是,一个可能已经比较有钱的人,也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穷人思维。
这是因为思维方式本身就比较顽固,它需要我们主动清除,升级,才能消失。
更多时候是,即使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贫困,但依然可能安装了穷人思维。因为穷人思维还会从上一代传下来。
接下来,咱们先来聊一下穷人思维的两个典型特征:短视和追求确定性,然后再探讨穷人思维的形成,以及如何主动消除穷人思维。
01 穷人思维的特点:短视
穷人会把钱花在哪里呢?在我们的想象中,穷人会精打细算的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事实真的如此吗?
《贫穷的本质》里提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他们会把大量的钱花在婚礼、丧葬、洗礼、各种节日等各方面。
这个大量到底有多大呢?书里的提到一个数据:40% 。一次婚礼或者丧礼,会花掉一个家庭年收入的 40% 。
如果不在节日、婚嫁等场合上花钱,很多穷人的钱也不会用来买食物,而是去购买一些娱乐产品。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深入摩洛哥的一个小山村去调研,访问了一个叫欧巴克的穷人。两位作者问欧巴克,如果有了更多的钱,会用来干什么?欧巴克说,他会用来买食物。
两位作者继续追问,如果钱变得更多了,接下来拿钱做什么?欧巴克回答,他会拿钱去买更多更多的好吃食物。
然而,现实情况是,两位作者在欧巴克家里看到了电视机、 DVD 播放机等物品。显然这些东西不属于必备消费品。在家里食物紧缺的情况下,欧巴克还是认为「电视机更重要」。
为什么穷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各种大型场面或者娱乐品上?从理性角度来看,他们显然应该去购买食物,或者拿钱购买农产品,甚至是去储蓄。
他们为什么选择了非理性消费?电视机、 DVD 机可以立马给当下的生活提供乐趣,而食物呢,少吃一点短时间看起来也没什么。
储蓄,就更别说了,需要一点一点的存下来,需要去调用意志力来延迟满足。对穷人来说,这是件异常困难的事。
穷人,远比普通人更加短视。
书中还有大量其他的案例,比如,穷人很难带孩子完成疫苗接种,他们往往去第一次,第二次,之后就会消失不见。即使疫苗接种完全免费,也依然如此。再比如,为了让孩子早点赚钱,他们会勒令孩子退学。
诺贝尔奖得住阿玛蒂亚·森说:「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来自穷人的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最典型的穷人思维,其实就是「短视」。大部分穷人采取的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策略
尽管我们没有处于这种极端情境中,不会采用如此短视的快策略。但是,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也很难避免穷人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各个方面都可能会出现,然后悄无声息的损害我们的长远收益。
在赚钱方面,穷人思维会促使一个人更倾向于赚快钱。他们不相信时间的力量。
什么是赚快钱?兢兢业业打磨手艺,等待时间回报的,叫慢钱。借助外部关系,或者投机取巧,试图跳过成长期去赚钱的,叫快钱。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必备的成长期。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度过成长期,总想走捷径,其实本质就是穷人思维在作祟。
在花钱方面,穷人思维会促使一个人做出非理性的消费。
比如,每个月做月光族,刷多张信用卡。 我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年轻女孩是单位的会计,竟然几个月时间就挪用了单位 500 多万的款项。她每个月刷几十张信用卡,日常爱好就是下载各种借款 APP 来借钱,然后各种买。家里的快递堆积如山。
这是非常极端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穷人思维的人,在消费时,还习惯「算小账」而忽略「大账」。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些人不管多忙也要自己做完所有的家务,而不会花钱去请专业人士来帮忙。事实是,如果他能腾出时间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些钱绝对是「物超所值」。
《乡下人的悲歌》里提到作者的一段经历,他在一个小卖部帮忙。在这段期间,他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穷人,越愿意购买熟食和冷冻食物,而越是有钱人,他们越愿意购买新鲜食物,然后自己去烹饪。
在健康方面,穷人思维的人也会一如既往的短视。
02 人思维的特点:追求确定性
《管道的故事》这本书讲了意大利某个小山村两位年轻人的故事。
两位年轻人,一个叫柏波罗,另一个叫布鲁诺。他们既是堂兄弟,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想:成为富有的人。
两个人同时获得了一份好工作:把其他村子河里的水,挑运到本村广场的水缸里。
最开始,两个人都是一样的流程:提桶——河边打水——送到水缸。然后,村民们付钱,一桶水一分钱,提得多,赚得就多。
布鲁诺心满意足的欢呼:「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他对未来日子的规划是:每天打水,领钱,然后攒钱,买衣服,买房子。
柏波罗却认为糟糕透了,这样的钱,即使每天脚不沾地,又能赚多少呢?柏波罗建议挖管道,直接把水引到村里。布鲁诺却认为这是个馊主意。他对每天上班,挑水,领钱的日子非常满意。他认为此生足矣。
接下来,柏波罗把时间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时间用来挑水,另一部分时间用来挖管道。
从铺设管道的第一天起,柏波罗实际能赚到的钱变少了。村民们嘲笑他是「管道人」。
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柏波罗的收入都比不上布鲁诺。布鲁诺洋洋得意,嘲笑柏波罗的荒唐。
然而,等到管道竣工,水直接引流到村里后,布鲁诺却傻眼了,因为这时他彻底失业了,没人需要他提水运水了。
而柏波罗呢,凭借他的管道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来分析下布鲁诺为什么最终落得失业的下场。布鲁诺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拒绝挖管道。这是他失业的根源。
而他之所以拒绝挖管道,是因为他贪恋挑水领钱的稳定生活,以及他根本不相信管道能在未来带来收益。
这是非常典型的穷人思维。盯着眼前,短视,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面临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追求一个确定性的结果。
老喻在得到《人生算法》专栏里说:「穷人思维,就倾向于拿到确定的东西,他不要概率权。而富人思维正好相反,每次选择的时候,都愿意根据成功的概率和自己的本金多少来下注」。
老喻在专栏里给了一道题:现在,你的面前与两个按钮,如果你选择第一个按钮,你马上就可以得到 100 万美元。选第二个按钮,你有 50% 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也有可能一分钱也得不到。你会选择按哪个按钮?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一个按钮。对,第一个选择是不错,稳稳当当到手 100 万。这就是穷人思维的关注焦点:确定性。这和布鲁诺更喜欢每天领固定的工资是一个道理。
老喻给出了更好的答案。比如,你可以把第二个按钮的选择权以 20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或者,和他人签订合同,对方先付100万首付款。如果中了一个亿,再给你分 5000 万。
追求确定性,最大的危害在于,我们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掐灭了。
拿布鲁诺来说,他每天挑水能挑多少,每天能赚多少钱,终其一生能赚多少钱,其实从第一天起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大概的数目。未来,一眼就可以望穿。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做什么事都追求一个确定的结果,但凡涉及到风险,就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我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周围就有家人朋友劝我,你这么大年纪了再去写文章,能写出什么名堂?他们嘴里所谓的名堂,就是要一个确定的结果。不然,他们会认为我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远不如去考一个公务员实惠。
偏好确定性,其实也是短视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确定的利益,是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
未来的收益,谁知道?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多,也可能少。对穷人思维的人来说,确定的结果才更有诱惑力。
03  穷人思维的形成:稀缺心态
研究人员在贫困国家发现, 90% 的穷人不会购买保险。如果他们买了保险,就能给自己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这是一项非常划算的投资,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那为什么大部分穷人根本不会去买保险呢?穷人们会告诉你,我们连饭都快吃不起了,哪来的钱买保险?
但是,研究人员再深究下去,会发现穷人们并不是买不起保险。如果真要让他们挤出这些钱来,他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那他们为什么还会如此短视?
《稀缺》的两位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陷入稀缺心态了。稀缺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你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比实际需要的少时,就会带来稀缺的感觉。
稀缺心态,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带宽负担。
大脑在处理任务的时候,会有容量的限制,这个容量就是你的带宽。在一定时间内,你的大脑只能有效处理一部分事情,另一些事情就容易被忽略。
当你的注意力持续性的被拽走,你的大脑一直在处理这件事情后,处理其他事情的能力就明显不足了。这就是稀缺导致的带宽负担。
带宽负担又会导致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的下降。
认知能力是指逻辑思维、抽象思考、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执行控制能力,是指我们的意志力、自控力、自我监督的能力。通常我们以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是相当稳定的,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实际情况是,只要你带宽负担过重,这两种能力就一定会降低。
心理学家测试了印度农民的智商。测试分成了两次,一次是在收获前,另一次是在收获后。农作物收获对农民们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们全年 60% 的收入的来源。
研究发现,收获前比收获后的智商竟然降低了 14 个 IQ 值。这个差别有多大?相当于你醉酒前和醉酒后的两种状态。
我们再来看看执行控制能力的降低。
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受试者提供了一道他们讨厌的菜。接下来,一些受试者需要记住八位数,另一些受试者没有任何任务。那些有记忆任务的受试者,面对自己讨厌的菜,更容易爆粗口。而没有记忆任务的受试者基本都保持了风度。记忆任务加重了带宽负担。
带宽负担变重后,受试者自我监督能力就变弱了,他们更容易遵从本能开骂。带宽不足时,你就没办法指望你引以为豪的自控力了。
为什么短视?疲于奔命的穷人,没有带宽去思考保险带来的收益,没有相应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来为未来做更多的合理规划。
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买保险,为什么更愿意把钱花在娱乐项目上,为什么更愿意买冷冻食物。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带宽负担过重的一种必然结果。
为什么追求确定性?对带宽不足,认知能力下降的人来说,没有能力去思考未来,确定的结果才是现在的解药。未来的可能性,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
我们大部分人当然不会经历这种极端的贫困。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还是会有比较严重的穷人思维?
事实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也或多或少处于稀缺中。稀缺不只是指钱,还可以是时间,社交关系等等各种形式的资源稀缺。
另外,对于我们而言,有些稀缺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比如,很多人尽管不缺钱,不缺食物,但是经常选择减肥,每天严格控制饮食,甚至过午不食,这也会让一个人处于稀缺心态中。
一个人饮食越是控制的极端严格,越有可能对各种美食「念念不忘」。这种念念不忘,就会加重一个人的带宽负担。
稀缺,会不停的加重你的带宽负担。你根本没办法忘记马上要到的截止日期,或者截止账单,或者是节食时渴求的食物。
它们会时刻粘住你的注意力,让你的认知和控制能力都低于自己的正常水平。而且,越是稀缺,就越是如此。
04  穷人思维的形成:环境与遗传
库珀在《鹦鹉螺》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
库珀做了大量的调研,发现贫困会带来一系列的物理变化。
比如,人的大脑表面积会缩小,线粒体端粒会缩短,得肥胖症的几率也会增加。这里解释下,端粒变短,寿命就会变短。反之,寿命则长。
另外,处于贫困中的人压力会变大。
比较可怕的是,即使未来经济状况好转,这个人还是会始终感觉处于高压之中。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压力还会遗传给下一代。
研究发现,经历过严重饥荒的荷兰人,他们的后代从出生起,就遗传了父母辈的高压。
压力大会带来什么后果?一个人如果压力大,就容易变成短视者,或者说短期主义者。因为压力过大,其实也会导致带宽负担过重。你的脑力资源都去应对压力了,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都会大幅下降。
这个结论意味着,如果你小时候经历过贫困,即使现在富裕了,从内核上来说,很可能依然还是一个「穷人」。
这篇文章的作者库珀就是一个典型。他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担任过投行经历,做过外交政策顾问,但他却经常充满焦虑,连要孩子的勇气都没有。
这个结论还意味着,如果我们的父母辈经历过极端贫困,我们从出生起,就会是一个高压力的负荷者。我们可能会经常处于莫名的压力中。
现实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父母辈,都经历过一定的贫困。尤其是 70 , 80 后父母。而且,有很多 70 , 80 后,小时候家里本身也比较穷。
穷人思维的形成,除了我们本身陷于稀缺外,还很有可能是被动遗传,或者小时候的压力,它跟着我们一起长大了。
除此之外,父母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会「传染」给我们。我们经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的对象,就包括思维和行为方式。
我父母是经历过极端贫困的一代。即使现在经济条件好转了,他们仍然过着和以前一样比较节俭的生活。
比如,安装了空调,会不舍得用。每次使用,都觉得太费电。我们算一下账就会发现,空调如果不经常使用,等到它报废的那一天,我们可能都没有发挥它本该有的价值。再加上,夏天太热时,不用空调可能会导致在家都没法看书、工作。或者孩子因为太热生病等等。所以,实际上从更长的时间来看,这是一种浪费行为。
这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算小账,不算大账。
再比如买衣服,喜欢买一两百块钱的便宜衣服,甚至经常买几十块钱的衣服。结果是,看起来当时省钱了,便宜衣服报废速度通常都比较快,所以,最终其实是浪费了一笔钱。
你想啊,如果你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之中,你需要多强的自我反省力,才能知道这是一些错误的行为?
拿我来举个例子。关于空调的使用,我直到近几年才想明白。在之前,我确实认为空调一周用几次就足够了,不然太费电。
贫困是一种病,因为它带给我们的压力,很可能会伴随终身,还能会遗传给后代。而贫困中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可能会在耳濡目染中传给下一代。
这么一想,好像有点绝望。别怕,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05  摆脱穷人思维:创造余闲
摆脱穷人思维的最好方式是创造余闲。
我们再来回忆下穷人思维的形成:稀缺心态—带宽负担—认知和执行力下降—稀缺加剧——带宽负担更重——认知和控制力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不断自增强的负循环。
除了稀缺心态,还有压力遗传和环境传染也会导致穷人思维。
这两种原因导致的穷人思维,都可以通过创造余闲来解决。因为余闲的本质,是解除我们大脑的负担,释放我们的脑力资源去思考更长远的计划。
什么是余闲?余闲意味着你拥有的资源超过了你的实际需求。在时间、金钱、食物、社交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出现这种余闲。
当你拥有了余闲,你的注意力不会被稀缺的资源牢牢锁定,你的带宽负担不会变重,认知和执行控制力当然也不会下降。余闲,把我们从泥潭中拽出来了。
怎么创造余闲呢?
先来谈钱。很多人认为自己收入不高,根本没有能力去创造余闲。这个想法本身是错误的。只要你的收入在满足生活必需品后有一定的剩余,你就有能力创造余闲。
你可以每个月在收到工资后先存一笔定期,比如工资的 10% ,20% ,30% 。《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给出的建议是存 50% 。不过,具体百分比要参考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今年疫情期间,刘润老师给过一个建议是:「手头至少要有 3 个月的现金流,有余力的,应该有 6 个月的现金流。想要比较安全,应该有 12 - 18 个月的储备」。
除了储蓄外,还得学会投资。学会投资的第一步,是分清楚投资和负债的区别。钱的走向是自己的腰包,就是投资。钱的走向是别人的腰包,就是负债。
有些开支很有迷惑性。比如买车,到底是负债还是投资?看起来车是你的,钱也还是你的。但实际上车是负债,从购买后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不断的为它支付各种费用。而你很难从车上获取收入,除非你是滴滴司机。
我们还可以购买定投基金,购买分红保险等等。有大笔钱后,还可以进行更大宗的投资,比如房子。
只要你创造出余闲,你就会发现紧绷感消失了。你有了底气。如果突发急事,你也不会手忙脚乱。
我碰到不少小伙伴,每个月不只月光,而且会刷好几个信用卡,花呗、借呗。这种消费方式会把一个人拽到稀缺心态中。
当你始终处于负债,你就会自动被稀缺俘获,自动陷入管窥效应,自动用穷人思维来思考整个世界。
时间管理方面,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创造出余闲。你不要把每天的时间都划分到非常精细的程度,不要安排过多的任务。我看到过的比较夸张的日程表,是每个小时做什么都提前做了安排。
这种做法降低了容错率。
一旦错一步,后面就会步步错。这么一来,一个人的心态很容易会崩掉。即使能严格执行,这种没有余闲空间的时间表,也会给人一种窒息感,很难持续执行。
而且,你安排如此紧锣密鼓的日程表,会让你只盯着时间看,生活中的其他要素都会被自动忽略。
这肯定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除了日程表不要过度紧绷外,你还可以主动创造出固定的余闲时间来休息、社交。比如,每天固定某个时间点,你可以用来做运动,或者是和家人朋友沟通。这种方法也可以避免你陷入稀缺之中。
再比如,想减肥,千万不要过度节食。过度节食,会让你陷入稀缺。买一些必备品时,留出冗余数量。有了余闲,你就不用经常耗费带宽去思考家里到底要备哪些物品。
我刚才所谈到的方法,都是「术」。关于术,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各有各的脑洞。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我可能更适用另一个方法。我提到的这些方法,也只是一个启发作用。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从「道」的层面着手。你要认识到余闲的重要性,然后给自己安装一个名叫「余闲」的思维程序。
当余闲思维成为你的底层心智,你不会陷入困窘,你不会跳入死循环,你更不会成为无脑的短视者。
余闲,给了你思考和行动的自由。
06  摆脱穷人思维:上游思维
破除穷人思维的第二个方法,是安装上游思维。
不过要注意的是,余闲是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你没有主动给自己创造余闲,在带宽不足的情况下,你很难顺利安装上游思维。因为带宽不足,人就只会关心近在眼前的忧患,而缺乏余力关注更长远的利益。
上游思维是由希思在今年的新书《上游》中提出来的。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我在得到《精英日课》专栏先看到了万维钢老师的解读。
上游思维,是通过提前谋划,解决未来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还没有生病之前,通过饮食和运动来保持健康,这就是上游思维。再比如,在家里东西被乱七八糟的堆放之前,先买了收纳盒,然后分类归整,这也是上游思维。
万老师说,上游思维就是「治未病」。这是属于士的思维。「小人长戚戚」,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上游思维的。
有了上游思维,小到生活琐事,中到工作任务,大到人生大事,你都可以「防患于未然」。
怎么才能拥有上游思维?《上游》这本书里介绍不少方法,大家可以去看万老师专栏里的解读。在这里,我介绍一种对我们普通人而言非常好用的方法。
要安装上游思维,你得看得见「系统」。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盯着系统中的一个点看,而上游思维,是盯着整个系统去看,既能看到系统中的多个要素,也能看到各个要素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举个《上游》里提到的例子,芝加哥某高中毕业率低,盯着点的人,想出的办法可能是严格管理学生,加强监督。而盯着系统的人,发现真正的问题出在了升学转折点这一年。芝加哥没有初中,学生 1-8 年级一个学校,8 年级毕业后换一个学校,升到高中。换学校、升级,
对 14 岁的孩子们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点,很多孩子会适应不良。接下来,芝加哥中学给高一老师提供了独立的办公室。各科老师可以聚在一个办公室。这样老师们方便沟通,制定更合适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辅导。
 10 年后,芝加哥高中的毕业率从 52.4% 提升到了 78% 。
再来举例子,比如要减肥,看得见系统的人,不会通过极度节食来达成目标。他了解人体系统的运作原理,知道如何科学的控制热量,知道如何科学的消耗热量。更可能的是,他可能早就有了「上游」思维,不会让自己变为肥胖一族,根本用不到去减肥。
当你看得见整个系统,你就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甚至把未来的问题也掐灭掉。
尾声
电影《战争之王》里,一笔生意谈成后,客户给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主角 Yuri 安排了 4 个妓女。
当地艾滋病肆虐,感染率极高, 4 个人中可能就有 1 个被感染。是冒险还是享受当下的即时欲望?毕竟,这个 4 个妓女可能哪个也没感染。放弃,就意味着错过了一次难得的享乐机会。
 Yuri 坚定的拒绝了。他放弃即时享乐,选择规避这样的负面风险。
被拒后,有一个妓女说:「为什么你现在担心一个 10 年后才会杀死你的病?」
是啊,为什么要担心 10 年以后的事情?
穷人思维的人,只有近忧,没有远虑。
而富人思维的人,会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因为有了远虑,所以他们的近忧其实并不多。
本文授权转载自一一道出(ID:yiyidaochu)。柳一一,锤炼侠社群合伙人,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开智正典书籍解读人,写作训练营讲师,重度阅读者,年阅读 200 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