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冯
微信公众号:姿势要点(ID:zsyd77)
接上一篇(链接:折现未来(一)
在上一篇,我们讲了我们既对当下急不可耐,但又没有办法只活在此刻的眼下,今朝有酒今朝醉会令我们很快死去,不是醉死,是饿死,我们得考虑将来。当我们祖先冒着生命危险去围捕野牛或猛犸的时候,就如我们耐着性子走进公司敲写代码或忍受甲方的调戏一样,都是为了明天的生存与繁衍。
我们拥有前瞻性思维,我们去分析推断那些不会即刻作用于情感的事物。但这未来的场景不如眼前的这盘每只足有8钱重的麻辣小龙虾来得真实,何况旁边还有一份浓醇三重黑巧克力蛋糕,外加一杯冰镇香草味可乐,而且视频里还放着最新一集“兴风作浪的姐姐”。完美。你想着那遥远的未来,感慨万千:人生一世,缥缈无涯,望尽红尘,皆由心生......我们,还是,先吃吧。其它的,明天再说。
“明天再说,一拖再拖。”这是我、那个情绪的自我的人生信条,这是现在、即刻的我;而那个理性的自我,那是明天的我。明天的我关现在的我屁事。当我明天中午醒来,那明天的我他自会来找我,并将一个装满后悔、内疚、负罪感的情绪U盘插入我(我插我自己?)。明天的我是理智的我,他再一次把我们人类的现实处境讲给我听:
03
现实处境
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处境:自然选择没有把我们进化成一出生就是科学家、程序员、律师、会计,马上就可以工作赚钱,我们需要积累知识、练习技能,而这需要时间。甚至我们人类通通都是早产儿,没法像马儿一样落地一会儿就走路,像小猫一样出生几周就自行觅食。在我们的预期中,现在努力学习、工作,将来可以收获更多。
这学习、练习、精进的过程多半是不那么愉快的,如果中考高考试题是考玩网络游戏,事情会不会变得简单一些?不知道,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过程会愉快一些?但我敢肯定是,最终你可能仍旧不是那些现在的学霸们的对手,是的,如果考试改成玩游戏,大概率你也玩不过他们,你所谓的擅长游戏只是因为现在考试不考,学霸们没放心思在这里,他们目光长远、自律,选择延迟满足。
关键的是,与我们的祖先不同,现代人类的寿命的长度已经足够收获前期学习投入带来的回报(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7岁)。但我们与祖先有着相同的大脑,还是那么急不可耐。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反直觉的、理性的自控力发挥作用。
长期目标(未来的更大利益)需要我们进行如下的跨期交易/选择:即放弃现在的诱惑去换取将来更大的收获。
这自控力和未来的相关性,在那个广为人知、几乎每一本心理学书籍里都会出现的“棉花糖实验”中得到验证(后来也出现不同意见):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给四五岁的孩子置于在单独的房间内并在桌上放一个糖果/饼干,小孩有两个选择,立即吃掉,或者忍耐一段时间(15分钟),就可以得到加倍的奖励。小孩们各使其法,不看那糖果,玩耍、自话自说转移注意力、舔一舔放回去……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小孩得到了更多奖励。这个实验令人震惊的结果是在之后十数年的跟踪调查中:忍住诱惑、自控力更强的小孩在以后学习考试甚至事业上获得了更好的成绩。
如果这实验结果是对的,这可能在根本上提示的是我们的普世成功逻辑:需要努力。自控力强的孩子在之后也能更加自律的投入到学习事业上,因而成绩更好。
这里插一句,要特别提醒有小朋友的家长们,不要误认为应该从小训练小孩的延迟满足能力,故意让其等待很久才给予零食玩具等奖励。恰恰相反,有实验表明越是平时得不到及时满足的小孩,其延迟满足能力越差,表现得更加急不可耐(可能是平时的错误训练造成了他们害怕失去、得不到的原因)。
说回来。需要努力,但为什么我们就能确定现在忍住诱惑的付出将来一定能(或至少是大概率)得到更多的回报呢?首先我们指的这付出是有效的付出,不是做无用功。其次,现实就是我们学习知识技能是要花时间的,我们未来有收获无非是我们运用知识技能换回来的,抑或是运气好中了彩票
但中彩票是我们不能掌控的,你不能把你的一生押注在这种极低概率的事情上。如果你努力付出去钻研买彩票技术那更是徒费时间。这中彩票也是一个比喻,是说在很多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是需要运气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链接。我们必须区分在哪些领域我们努力练习的技能能成为真实的实力,而在哪些领域只不过是虚幻的自我意淫。
我们有可以掌控的领域,需要下苦功夫,但不要将功夫用错了方向。在那些实力起决定作用的领域,就必须要现在付出,将来才可能有回报。你不可能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成了优秀的程序员、老师、钢琴家、画师、会计、律师、职业球员......
郎朗是天才,也需要常年每天弹琴8小时;科比是天才,也需要每天看着凌晨4点的太阳苦练球技。这也是我们之前文章谈到的,可能成为世界顶尖世界第一,除了正确的苦练,也需要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天赋、智商、运气),但在这些实力领域,你只要练习足够、方法得当,达到优秀或卓越是大概率能成的。
而在现实中,有一点需要提醒:比如在上面那篇“实力与运气”的文章里我们说炒股技术基本都是无用的、骗人的,你如果去努力学习炒股技术然后自行去炒股,那是完全没用的,最后靠的还是运气,纯粹浪费时间。但是,注意这个但是,你如果是学了炒股技术去找工作,比如做个什么分析师之类那确实是可以领到工资的。这是现实的无赖,很多无用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是有市场的,就像占星术、算命、“3周学会….”的书籍一样,因为有人信并愿意为之付费,这是因为他们急躁,并且没有认清现实,同时又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恐惧。
这是我们要说的现实处境:你首先必须分清实力和运气,然后在那些实力与结果呈现强因果关系的领域下苦功夫,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回报。建议去仔细看看这篇文章。(链接
04
老练的双曲贴现者
10天炒股致富,5周减掉40斤,7周学会领导力,你去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挑选了这些书,以期自己能成为一个睿智的双曲贴现者。但你挑选这类书就说明你还是迷糊的,没有看清事实的真相,只是一个急躁的想快速致富的幼稚的双曲贴现者。在认清现实处境以后,我们要谈的就是自控力了,也就是延迟满足。
有太多关于对抗拖延、提高自控力、延迟满足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书籍和网络文章了。我不确定是不是对每有个人都会有效,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还待攻克的大难题。

我们也可以完全按照自由意志过着快乐的生活,这快乐本来就是主观的,如果你能自主控制的话(比如天天榨菜馒头也觉得很快乐),没人拦着我们的。(我们有手机、空调、自动洗碗机...唐朝人一样都没见过,谁更快乐?不知道,我们只有现在数据:在全球,每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在现实中你如果有些期待的个人目标,那就得留意一下。
首先,我们当然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人性不耐这个“弱点”。这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就不多说了。你坐在那里,拖着腮帮,用食指划了划胡须,你早就看穿了自己的把戏(在看过这篇文章以后),像极了一个“老练的双曲贴现者”。
其次,具体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改变外部环境,一个自我的改变。
外部环境的客观约束是非常有效的。我们随时都在经历客观条件对我们的约束,想想周一早上的你,无论周末玩的如何颠倒黑白,你都会忍着痛苦按时去上班,学生们总是能在假期结束前几天把作业完成了。
问题就在于这客观约束是外设的,还是我们自设的,其效果将大大的不同。外部力量比如上面说的公司、学校,又如领导、合作伙伴、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强加给你的限制,约束力是很强的(本质上是违反成本很高)。
而我们自己设定的,比如定个计划,想个奖励办法、惩罚措施,其灵活度很高,约束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你买了一个锁手机的定时盒子(放入手机后需要定时结束后才能打开取出),它后来在一个角落里长毛了;你弄了一个冰冻信用卡的杯子(把卡冻在冰里,有消费冲动时需要等冰解冻,这个时间你可能会冷静下来),它后来成了一个,杯子;你卸载了你游戏,几秒钟它就可以被安装回来;你驱车10公里到公共图书馆去学习(改变环境增加时间成本能让自己更专注高效),然后却看起了娱乐周刊......
再比如,你做不到坐怀不乱,那就不要创造美女坐怀的机会;你忍不住看电视,那不要买电视,这都是自设约束的方法,大家都可以一试。其效果实际如何,就涉及到上面说的第二类处理方式:自我改变。因为你自己再怎么想设置客观约束条件,你也需要有主观上的动力去进行这样的操作。
这自我改变。就是要通过主观意志、认知的提升,预知冲动提前约束,我们需要利用自己后悔、内疚之类的情绪,当我们往回看,我们的脑子会闪现出无数的“如果"和"MMP"(脏话),如果我当年,如果我那时候,如果我昨天…..。
你知道你那理性的自我迟早会披挂上阵(或赤膊?)夺回控制权,你还得向前看,你需要在那个时候做这些事:
比如上面说的不给诱惑机会,还可以公开承诺(利用承诺一致性的心理原理,自己公开表态要做到某某事,比如把你健身计划、实施过程发在朋友圈、微博等等)、提高忍不住诱惑的成本(比如跟人打赌)、列出清单严格执行(有些聪明人就喜欢按部就班)等等。
我觉得更好的办法是:如果可以的话,把两者结合,在你理性的时候,在一些重大决策上,自己制造一个无法轻易改变的外部强约束。比如你收入不错,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下钱,那你干脆借钱(可能的话)付个首付买套房子,这样一个长期不易改变的“存钱”(还贷款)强约束就设立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探索一下。
自我控制,这本身就是个待解难题,也因此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郎朗、科比那样的持之以恒的训练。科学家在各个方向上做实验,包括在“给未来的自己写封正面的信”、“训练用非惯用手握鼠标”等这类小技巧上找答案了。我个人觉得也许只有有一天有了精确的药物才可能完全解决。
05
结语
总结一下。人性不耐是我们的“出厂设置”,对未来的决策我们可以理性思考,但面对即期利益、诱惑,我们的本能情感的反馈会占据上峰。这使得我们在现在和未来的跨期选择上产生分歧,而且往往是情感胜出。对此,我们心知肚明,却无可奈何。自控能力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和自我意志的改变来加强,在你理智的时候强设预防措施。
现代的商业环境让我们远古的大脑猝不及防。这给我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也带来的更多麻烦。商家们一样急不可耐,你的钱,你现在的钱,你未来的钱,他们全都要,现在就要。
他们是一群“情感欺骗”的高手,逮着“情绪与欲望的你”一顿暴击,性暗示、甜味、脂肪、现在拥有未来付款、炫耀符号、美丽伪装,是他们的常规武器,他们还熟练运用框架效应、锚定效应等人类认知偏差尽量让你掏空腰包。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你的注意、诱导你的情绪,只为操控你的手指点向“立即支付”。

他们制造错觉,不但要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时间。就像我们会误以为甜就是糖一样,我们程序漏洞让我们产生了错觉,我们可以在那能满足人们“装”的需求的咖啡厅刷一下午八卦新闻(古人为了理解世界掌握规律有很强的基本信息获取需求)、我们可以通宵达旦的玩游戏(掌控力与社交)。我们躺在床上刷微博、刷小视频、刷朋友圈,关键是,忘了时间。
个体们也不遑多让,商家们也很乐意满足个体实施自我营销的强烈需求,粉底、美白液、10000种色号的口红,视频拍照滤镜、拉皮、削骨......哪怕你知道那是个人造美女,你甚至看过她整容以前的普通相貌,也还是没忍住起了生理反应(尽管理性低头提醒了一句:兄弟,那是假的,你先回去),本能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把妹达人把求偶策略和精子战争写成了书做成了课。他们展示虚假的高价值、甜言蜜语、配以令人微醺的红酒、优美的音乐、温柔的爱抚,延长的性爱时间,向异性推销时速高达40公里的商品(精子),他们则免费试用,然后离去。
诱惑与理性,这就是全部。(由于你看过了本文)你打算不失时机的提醒自己,老练的你早就看透了自己的愚蠢之处。
最后,我们要回到上一篇(链接)中对原因的解释上,做一些补充,以免引起误解。
基因在“指导”构造好我们的大脑、身体并装好程序系统后就撒手不管了,它安装的那套有些程序漏洞的系统包含了两大类指令,一是:
“如果......就......”
,在心智的部分也是我们的本能,像条件反射一样,“如果遇到什么情况,就怎么处理”。我们视觉、知觉、情感就是此类,它快速、自动化、无意识。代代相传的宝典《生存的逻辑》就印刻在它们的相关神经里。

另一条指令,是更加开放包容的指令,因为世界变化太大太快,基因无法在《生存的逻辑》中把“如果......就......”这种条件程序事无巨细的一条一条全部列出来,于是给出了一条通用法则:“只要是有利于基因的复制延续就行,具体情况你自己看着办”。又不知因何缘故,在几年万前年我们大脑的神经发了神经,不知道把哪股经打通了,这就是人类的认知革命,执行这条通用法则的就是我们的智力与理性思维的部分,它们用假设、推理、学习的知识和反省续写、修订着《生存的逻辑》,并且还出了一本增刊叫《生活的逻辑》。
我说的可能的误解就是,
上述的基因操控一切的描述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基因并没有意识,进化也是盲目的
,基因在复制中的随机错误,将使基因库中更长寿、复制更精确、更稳定的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胜出,这个很好理解,
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这样一次次的错误,一点点的进步(其实退化的错误更多,但那活不下来)。纯属偶然,我们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人类智能(智力与理性)。

我们普通人的心智,和爱因斯坦、达芬奇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看看我们人类与其它动物,抑或是现在貌似挺厉害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这些动物或机器人与人类心智的巨大鸿沟面前,我们与爱因斯坦的差距简直不值一提。你6岁的儿子、7岁的妹妹、8岁的侄女能轻松做到的很多事情,对那些动物和机器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的各种本能、智能并没有高低之别,都是为了解决生存繁衍问题。但人类拥有的却也有特殊之处。
我们要谈谈那本增刊《生活的逻辑》。其隐含的意义是:人类开始探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为基因那条“你自己看着办”的指令,因为偶然的好运,我们不再是条件反射式的只求生存的野兽。我们开始对抗基因的指令,我们戴套做爱追求自我享受但不复制基因,我们哪怕不能生育也要追求长寿。
自然选择的目的是求存,而不是求真。而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类智能告诉我们,我们不但要生存,还要生活,不但要求存,也要求真。我们还拥有那些更加珍贵的欲望,我们在乎爱情、友谊、自尊、诚实、美德。
与之前在这篇(本能、错觉与理性压制)文章一样,我们在强调理性,于是侧重描述本能、直觉思维失误的一面,实际上它们大多数时候都很厉害的,我们周遭的动植物就是靠这活到了今天。
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对商家也进行一些“可爱”的戏剧化的描述。我们的理性也不是次次都迟到,这是对商家的约束。要知道没有企业家创业家,我们哪来更美好的生活。
但我们确要常留理性思维在心间,这主要是一种倾向,一种策略,一种警惕,理性需要适时出手,压制我们的一些错觉、冲动、诱惑,这篇文章谈的自我控制就是一个确定无疑的理性压制的老大难题。
经济学里有一个假设的优势人种叫“理性人”,这是传统经济学的根基。这“理性人”假设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这是理论研究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在分析人类行为中的用处就是,最后胜出的人其表现是符合理性预期的,无论这个人本身是个笨蛋还是蠢瓜。比如经济学家张五常曾举的开加油站的例子,一群傻瓜开加油站,有的开在荒郊野岭、有的开在沙漠深处、有的碰巧开在了车来车往的路边,最后开在路边那位就胜出了,他的行为是符合理性的,尽管他是个傻瓜。“理性人”当然不会去前两个地方开加油站。
理性就是要计算个人的资源(物理的、心理的、个人知识)、然后思考出策略、计谋,为个人目标做最优化的选择和行为。这理性的处理,跟我们的智力(假设推理、信息处理效率)、信念(有高智商的人信邪教)、知识及其结构(什么是科学的知识)都有关系。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以便持续了解更多。
我们不是完美理性人,但最后胜出的,从事后推导的角度,他像是一个理性的人。
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甚至快乐本身都是主观的(如果你有能力控制的话),我们甚至都说不清人类出现的目的,进化的意义。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我们只是提示,理性在实现个人目标中的用处。

这对抗诱惑、错觉、冲动的理性的含义是,最大化的计算资源与效用(利益)、思考出计谋,并依“计”行事。一语双关。
(完)
简明深度认知
看清本质涨姿势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