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冯
微信公众号:姿势要点(ID:zsyd77)
出于道义警察可能会给临刑前的死刑犯递上最后一支烟,罪犯说:“谢谢,不用了,我正在努力戒烟。”
我们之前谈房价(链接)讲到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概念:贴现,它甚至比正向时间上的利息概念要重要,因为我们是活在当下的,过去已经过去,而未来即将到来。我们预期未来,在现在、此刻,我们需要把未来折现过来。只要是与未来相关的物品、事物,我们在现在讨论其价值、选择,都需要将其折现。
比如我们之前说一套房子、一台冰箱、一只股票、一位高管、一名球员,其现在的价值(现值)是其未来所有价值(收入)流的折现之和。之前我们主要是围绕房价在标准的贴现效用模型下展开讨论,现在我们要集中讨论一下人的行为,在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事物上,也就是在跨期选择上人是如何思考、行动的。
01
折现未来
一模一样的有用之物,是现在的好还是未来的好?一个正常人的回答是:现在的好。在经济学上这被叫作人性不耐(不耐烦)或时间偏好
“我们希望即刻获得的物体,切实地盘踞在心中,刺激我们的注意,鼓舞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对之全神贯注,并对马上取得享有的乐趣产生极其生动的想象。这时,也许我们将来可以获得的将来的财货,与那些光彩夺目、垂手可得的物体比较,相形之下,就不免黯淡无光、不易得到重视了。”——雷氏《资本的社会学理论》
你明白来日方长、细水长流的道理,可是你更关心的是你的网购快递怎么还没到,都过去一天了,你都刷了10遍物流信息了,它怎么就还没到?
这不人性耐烦是一种情绪,在这篇文章里(本能、错觉与理性压制)我们讨论过一些,自然选择的进化历程也是一部人类心智软件的开发过程,基因根据周遭环境编写了一本《生存的逻辑》并编码在我们的程序里并且不时地更新迭代。这程序使得我们能对信息进行情感着色,美好的、恶心的、高兴的、痛苦的......我们对所获得的信息都能及时地进行情绪反馈。
为什么这种味道叫香,吃起来是愉悦的(而那恶臭的食物让你想吐)?为什么长成这种模样的叫作美,能让你起生理反应(而那满口烂牙的却让你阳痿)?为什么这个游戏让我忘记周遭一切?为什么那部剧能让你欲罢不能?这一切都与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有关。他们在现实的荒野求生(电视里的贝尔弱爆了)中形成了一套高度编译的知识库,也就是那本《生存的逻辑》,其中有一章就预设好了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该反馈什么样的情绪,不用你去思考,情绪自然来。为什么遇到那种情况就要反馈这种对应的情绪呢?生存的逻辑。
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这种不耐烦的心理机制与我们祖先的寿命、生活环境有关,他们进化形成了关于我们处理及时享受的相关心理机制。
在采集狩猎时代及更早,我们的祖先预期寿命短,平均年龄30岁左右;食物短缺或不稳定,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出生率低,他们不必也不能花大量时间去考虑未来的事。他们必须首先考虑当下的满足才有可能活下去,而由于预期寿命短,他们考虑未来之事的风险巨大,他们不能确定能否活到下一年来享用,就像文章开头那个笑话中的死刑犯,他那样推迟享受毫无意义。他们无暇想太多,他们对现在急不可耐。立刻吃掉获得的食物,怦然心动后直接做爱生子(很可能是霸王硬上弓),这是那个时期有效的生存繁衍策略。
我们大量的生理心理机制都形成于漫长的采集狩猎或更早的时期,农耕文明和近现代工业社会相对来说太短了,并且随着物质和技术的发达使得有些进化没有了必要,比如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自然选择不再那么“自然”了。
其实我们5万—3万年前的祖先智人可能在身体和大脑上已经与我们现代人没有多大差别了。如果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现代社会,你可能都识别不出他们,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员、哲学家或是政治领袖你也不要感到惊奇。我们头盖骨里包裹的那团古老遗迹以及设定的程序正是源自他们。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预期寿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之所以区别其它动物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人会思考将来,(蚂蚁、松鼠等动物存储食物是在“考虑”将来吗?不是,它们看似计划周密的复杂计算都只是在执行本能程序,研究人员很容易就可以打乱它们的计划,发现他们固定的行为模式,那是本能。)
其实你仔细一想,不是我们的祖先不看将来,而是他们看不到未来,就比如你“在这企业天天喝茶看报,中途还要下楼去和大叔们做套广播体操,在这里我真的看不到未来”。你看,你在看未来,只不过你看到的是你“看不到未来”。我们不光为了眼前的利益,我们也希望将来活得好一点。
由于我们也要考虑未来,每个人对现在急不可耐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其影响因素有:收入及预期、风险评估、寿命预期、个人习惯、自制力、远见或短视、对后代的关怀等等。
比如穷人比富人更迫不及待(收入),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不耐烦(寿命),兵荒马乱年代的人比歌舞升平年代人更加不耐(风险)。
这不耐程度的不一样,就可能产生跨越时间的选择和交易:跨期选择/交易。我们把未来的事物折现到现在来进行交易、做出选择。我们折现未来。
你急着要找我借100元,明年还我,可我们每个人都是更偏好眼前利益的,只不过我目前的程度没有你那么严重(由于上面说的那些影响因素),但我仍然更偏好现在,你要借我100元明年还,你就得给我补偿,比如明年还我105,这5元就是利息。反过来,明年的105折现到现在,其现值就是100。
注意,这人性不耐、这利息,与货币无关,没有货币也会有利息。流行文化研究者周杰伦给我们提供了证据,“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石板上不仅刻下了爱,也刻下了借贷与利息的证据。
这人性不耐同样也无法被禁止,所谓禁明娼就助暗娼,管制之下人性欲望会通过黑市中的铤而走险反映出来,观察一下高利贷。
我们现在为未来之物的享用付费,都需要对其进行折现来计算。我们买房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未来享用的,这未来享用的价值需要折现到现在的房价里;我们买电视、买股票等等,凡是不是现在立刻能完全享用其价值的物品(比如对应的是蔬菜水果牛奶冰棍等易耗品),有一部分需要在未来慢慢享用,其现在的价格就是这未来享用价值的折现之和。
我们折现未来,哪怕你没有意识到。
02
明天再说
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加里·贝克尔)。一方面,我们为未来的收益现在付费,比如上面提到的对房子、股票等的未来收益流进行贴现处理。
另一方面,我们还把我们未来的预期收入也折现支取,比如现在你向我借钱将来还我,我们贷款买车买房、为了iphone分期付款、为了那套“女王的微笑”抑或“恶魔的骄傲”口红打白条。企业家通过贷款提前支取将来,投入到现在奋力一搏;创业者用股份未来的可能收益换取风险投资资金现在的注入,以期将来有意外收获(抑或只是一个毫无想象力的泡沫)。
我们更偏爱眼前的,却也不得不考虑将来。你看着眼前那杯糖含量爆炸的奶茶,突然想起了刚刚写下的健康饮食计划;你无可救药的暴饮暴食一顿后食欲全无,看着自己的减肥方案产生了极度后悔的情绪;再玩最后一把游戏,我就开始背单词,这是我考研出国方案的一部分;再追最后2集剧就去睡觉,明天的提案会关系到我今年的年终奖。
看上去,我们大脑就像是“本能的自我”与“理性的自我”的角斗场(尽管实际上它们大部分时间很和睦),一方面抑制不了生理冲动,一方又害怕得性病;一方面想感受烟草的醇厚,一方面又想要一个干净的肺。它们时刻都在争夺控制权,试图接管我们的整个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将来可能的惩罚(或本可获得更大的利益),也还是选择了现在的及时行乐或逃避。为什么会这样?这在人的行为上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它有一个略显浮夸的经济学概念叫:双曲贴现
它的字面意思是我们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贴现率表现出动态不一致。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说,人们更渴望眼前的及时回报,而不是价值更高的、延迟的回报。
这种相对更不注重长远利益的表现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倾向,基因在起作用,我们走心理捷径,以便快速做出决定。(读者:“我就是喜欢你把“凭感觉”说的一本正经的样子。)
我们看下面这个常见的实验例子:
例子一
A、10年后给你10000元,
B、10年零一个月后给你11000元。
你选哪个?实验数据显示很多人会选择B,反正都要等10年,不在乎多等一个月。
例子二
A、现在给你10000元,
B、一个月后给你11000元。
你选哪个?很多人会选择A。现在就要,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这个例子就直观的反应了人们在即期和远期的贴现率上的不一致,对近期的贴现率要远高于未来的。
这双曲贴现,是我们第一部分讲的内容的更进一步,我们前面说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耐烦,都更偏好现在,你要拿未来的换我现在的,你就要给我补偿(利息),这是一种在稳定有序状态下也会有的不耐,甚至不涉及到短视等因素也是如此。在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中,理性人在没有接触到新的信息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应该使用相同的贴现率,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你是理性的人,在例子一中选了B,那么在例子二中也应该是选B才对,因为月息都是10%。
但大多数人在例子二中都会选A,这就是说,我们主观上即期的贴现率和未来的贴现率不一致了。如果想跟我这眼前的利益做跨期交易,就得给我更高的利息,10年以后,那10%的月息我可以答应,但现在10%就不行。A、现在给我10000,B、一个月后给我20000,这样可能我才会考虑选B。也就是说,我们对眼前的利益更加更加迫不及待,你必须要给我更多利息,我才会交换。
当这回报很遥远时,我们的感受就不如及时的回报那么强烈。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对不同时间跨度的价值处理是不一致的,我们天生偏爱短期而忽视长期。”
这种倾向不是时而有时而没有的内心戏,它一直都在,没有人能完全免疫,它是我们的直觉认知处理跨期选择的工作方式。
这在人的行为上就表现为拖延、缺乏自制力、吃垃圾食品、混乱的作息,做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等。比起将来更多的好处,我们更看重眼前的快乐。
这表现在我们的消费行为上就是过度消费:信用卡的巨额欠款、对高利息的分期付款,短期消费贷的选择。(现在的分期付款、白条之类的东西,标明的手续费比如是7%,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年利率,其实不是,因为你借的钱是在每月还,而不是一年到期后一次性还,银行等机构在12个月里陆续在收回资金,你借的钱大部分都并没有借满一年就还回去了,所以实际上的年化利率要乘以2,是14%。也因此它叫手续费不叫利率。)
因为即期的眼前的诱惑是真实的,充满质感、细节的,我们活在当下,我们的情感会做出及时反馈,而未来的决策、行为是需要运用智力和理性思维去进行假设推理的。

这双曲贴现就是说我们的主观评判中现在的快乐,远强于未来的快乐,现在的痛苦,远强于未来的痛苦。即刻的感受会直接反应在情绪上,而关于未来的,我们需要在假设中运用抽象推理来“情移”这种感受。这很难达眼前事物对情感的刺激效果。就像你知道现在酗酒明天会后悔,但是你现在内心很难真的出现后悔内疚的生理心理反应,也好比你某时真的产生了内疚、愤怒、郁闷的情绪,你告诉自己要冷静,这样的情绪解决不了问题,但你很难将它们立刻从内心驱赶出去。
所以我们在考虑未来时反而不会受太多情绪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制定过无数的健身计划、学习规划,那看上去真的很棒,很理性。但是当眼前的美食、玩乐、性欲、消费即刻刺激我们的情感神经时,未来的计划?那是未来的事,明天再说。
问题是这及时行乐之后,可能明天最先到来就后悔的情绪,后悔、内疚、罪恶感这些自我否定情绪的产生,就是我们对自己在即期和远期的安排、行为上不满意的表现。(关于情绪一些基础讨论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本能、错觉与理性压制
是我们目光不够长远吗,你明明知道现在暴吃垃圾食品对你未来的健康不利,你明明知道需要储蓄和投资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明明知道不戴套可能会得性病或导致怀孕,你明明知道今晚撸王者到大半夜会影响你明天的学习工作状态。无论是不善于储蓄还是沉迷游戏的人,他们对实际情况一般都心知肚明,明明知道,但就是选择了及时行乐。
并不是说眼光没有长短之别,但这也取决于我们的定义。这个高中生为了考个好的大学以后有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他非常自律、努力学习,过年都只玩3天,我们说他眼光长远。那个高中生不怎么学习天天混日子玩游戏,我们说他目光短浅,但他是否是不明白考好大学找好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更有利呢?他可能明白的,那么这里我们说的眼光长短指的是他们的实际行为是否符合长期目标。
在之前的文章(链接)我们谈到,情绪和欲望给我们向目标行动的驱动力,比如快乐这种情绪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向导。我们为了眼前的快乐及时消费,也为将来的快乐做前瞻性打算。那眼光长远的高中生为了将来的更多快乐,放弃了现在的一些玩乐。那个目光短浅的学生更对眼前的快乐着急。
我们并不是能对快乐做出正确预期判断的高手,我们通常会形成一些更具体的子目标,比如赚更多的钱,那眼光长远的高中生为了将来能赚更多钱,放弃眼前的享乐,这就是自律、自控力,表现为延迟满足
有时候快乐和痛苦一体两面,你把快乐摆在我面前,却又不让我得到,我就很痛苦了。如果我们的一些预期行为会导致及时的惩罚(痛苦),我们就很难推进它。为了将来,你要放弃眼前的快乐,苦逼的学习、练习。
让我现在就去健身、减肥、苦练琴艺,我觉得太痛苦了,但我们总是会经常、反复的制订未来的健身计划,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长期目标(健康、身材),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在低估了未来计划实施时的苦痛,等真正那个未来变成了现在,大部分人并没有坚持下去,健身房销售的年卡,大部分都成了休眠账户。
实际上,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我们的现时情绪真实而强大,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屈服于眼前的诱惑,这甚至成了我们很多苦难的来源,不光是因为未来长期目标的失败。甚至就在下一秒钟,有的女孩可以在胡吃海喝一顿后,就立即极度后悔,去厕所扣吐出来。“我怎么就管不住我嘴”、“我怎么就管不住我的那个(或者左手)”、“买完剁手”,这种反反复复、一败再败的内疚与自责,给他们带去无尽的痛苦。
在这场诱惑与自控的斗争中,我们一败涂地。我们从来都信誓旦旦的制定计划,然后在眼前的诱惑面前,“激情的自我”对“理性的自我”往往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打发了:明天再说。
今天先到这里,今天我们讲了原因,接下我们会讲为什么我们应该、也需要延迟满足以及增强自控的现实方法。标题我都起好了03现实处境,04老练的双曲贴现者。具体内容嘛,因为之前有急躁的读者反映俺文章有点长了(这也是“10天学会炒股盈利”、“5周学会领导力”这类玩意儿畅销的原因),所以,咱们明天再说。
(待续)
简明深度认知
看清本质涨姿势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