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自: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5月7日,上海市公开《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三年内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其中,强调“社会资金加大‘新基建’投入”成为上海版“新基建”方案的重点之一。
据初步梳理,未来三年上海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近年来,上海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总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
从已交出的“成绩单”来看:上海市16个区5G网络连续覆盖;15个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市大数据平台已汇集全市200多个单位340亿条数据;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4个……
如何撬动社会投资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表示,“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社会投资是主体。未来3年约2700亿元投资中,各级政府投资约600亿元,其余2100亿元是社会投资。
在5月7日公布的《行动方案》中更是解释道,推进上海特色“新基建”,政府要引导、市场是主体、重大政策举措是保障。进一步加强市区协同,在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指标保障、推动资源开放、优化规划布局、完善规则标准、培育市场需求等方面加强引导,为社会资金加大“新基建”投入营造良好环境。
如何撬动社会投资,鼓励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马春雷认为,目前“新基建”建设中,主要存在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强这四方面问题。有些领域市场主体已有较大积极性,但单凭市场力量落地还比较难,这时就需要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加强指标要素保障等加强引导。
比如,5G领域存在新增站址选址难、进场难等突出问题,下一步上海市就将编制5G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导则,并指导各区开展5G基站布局规划。
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行动方案》明确,这次新基建的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通过财政资金贴息等各种方式使得社会资本、社会建设主体能够获得低成本的长期融资,从而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领域。
上海还计划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应用生态链形成。
马春雷表示,有些领域的资源和市场主要掌握在政府手里,没有政府率先开放数据、拓展应用场景,将无法形成规模有影响力、有带动作用的应用。
针对“新基建”建不强的问题,上海计划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开放,特别是在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内容、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能物流、数字生活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养老服务等行业,未来将加快建设一批显著改善制造、服务方式或社会治理模式的示范应用工程,以规模化应用需求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年新建10万个充电桩
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加速推进“新基建”建设。

3月28日,上海市召开统筹推进建设工程复工复产暨市重大工程建设工作视频会议,提出2020年全市共安排市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52项,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4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行动方案》并于4月30日召开了全市层面的推进大会。
在《行动方案》公布当日,上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还会见了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一行,提出希望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府建设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
上海未来三年“新基建”如何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四大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基建”重点领域并提出要求:
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
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
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
到2022年底,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具体来看,未来3年,上海将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推进硬X射线等大设施建设,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探索建设临港新片区互联设施体系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等。
在交通物流“新基建”方面上海下一步将有较多动作。
上海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蔡军透露,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三年内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引导公用、专用充电设施接入市级平台,强化对充电设施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重点推进经营性充电桩和新能源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加强充换电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一网支付,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
基建通大数据以及以此所延伸开发的“我要中标AI”、“项目管家AI”、“建筑定制AI”、“劳务优选AI”、“基建实名制”等拳头产品都是建立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为底层技术应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主要产品及技术应用如下:
一、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我要中标AI:以工业互联网及海量的数据为基础,以智能计算为核心技术,实现不同评标规则下的智能报价系统,让传统建筑企业的中标率实现5倍的提升
二、融合基础设施方面
项目管家AI: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项目智能管理,打造最接地气的数字化AI管理平台。助力基础设施项目实现进度提升10%、安全事故减少10%、材料超耗降低10%,彻底实现颠覆传统基建。
三、创新基础设施方面
建筑定制AI:运用基建通大数据,以创意设计、创新理念、新材料、新工法,结合基础设施全方位创新创意库等实现整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定制化创新服务。包括PPP、EPC等各种业务创新模式的合作。
基建实名制: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为核心,第一个实现工资发放数据打通银行数据接口,以创新的模式解决基建领域民工实名制、按月发放工资的难题。
劳务优选AI: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劳务数据库,以大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为核心算法,实现让项目甚至是设计院直接与劳务库中优秀劳务的智能匹配,减少管理层等,通过创新方式解决建筑企业用工难、效率低的问题。
在以上三方面已经投入重资研发,并且已经形成战斗力。涵盖上从设计院、招投标,下到施工、信息化、大数据、机械设备、劳务等全产业链服务。
在当下国内经济承压之际,基建通愿意同各位有梦想、有志于打通新老基建卡点的同道者一起,为中国的基建乃至于中国经济的腾飞添砖加瓦!
加盟热线:400-852-969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为您的隧道开挖加足火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