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新冠疫情之下,中欧之间依然保持紧密的互助与合作。中欧关系未来的发展,在释放着怎样“新”的信号?在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之下,中欧关系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6月4日的节目中,《新闻1+1》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回应公众关切。
6月4日《新闻1+1》:新冠疫情下的“中欧合作”(完整版视频)
1、中欧关系的合作与发展:时间不等人、合作不等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我认为之所以这段时间中欧关系的合作和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热点,有两个原因:
  • 时间不等人。本来今年应该是中欧关系的“大年”,去年双方就已经商定了很多很重要的合作议程,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突袭,在时间上给双方制造了一个难题,所以现在随着中欧双方先后出现了疫情缓解,双方必须尽快把合作议程摆上台面,按既定方向去推进。
  • 合作不等人。中欧之间在今年有一些大的合作项目,一些协议的谈判,一些项目的落地需要尽快推进。所以在今年还剩下半年时间的背景下,现在中欧双方,一方面是按既定议程、按既定方向走,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呈现出一种加速重启的状态。只有在这样一种氛围和主动的姿态下,中欧关系在今年才能够完成提质升级,并且进一步开拓的目标和方向。
2、中欧关系“重启”两层含义:回到疫情前日常状态和提质升级
崔洪建:现在谈论中欧关系的“重启”,有两层含义:第一,回到(疫情前)一个正常的状态,中欧既定的一些议程要尽快恢复,要进入一种日常的状态;第二,中欧关系的“重启”要吸纳一些新的因素,要适应一些新的形势变化。
在第一个层面,比如之前双方计划的,无论是领导人之间的交往,还是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也包括去年就已经提到的“一带一路”和欧方提出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之间的对接,也包括在绿色产业、气候变化等这些既定议程,要尽快重新放到议事日程上来。
另外一个层面的“重启”,在疫情期间欧洲方面,包括国际社会,也包括中国方面,大家都在讨论疫情对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冲击,一方面体现出目前的国际分工的密切程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脆弱性。所以现在在欧洲方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欧洲需要重新去设计和组合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中国和欧洲之前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得非常紧密,所以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和背景下,中欧应该更多地把产业链供应链的密切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且把它和未来的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个层面的“重启”,就是中德、中欧的合作需要提质升级,提质就是提升质量,而且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要再上一个台阶。
3、今年下半年,无论对中德还是中欧,将对方视为优先的外交合作方向是一个坚定的共识
崔洪建:其实我们可以把默克尔总理的这番讲话,看作是德国对即将开始的今年下半年它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一个施政纲领,在这里面尤其重点提出了发展中欧关系,这至少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欧方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这个关系不是人为可以改变或者逆转的,它有很强大、很深厚的客观基础;第二,德国要利用它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这个期间,尽量发挥影响力,把中德关系中的一些成功合作经验,尽量提升到欧洲层面,来促进中欧之间在经贸以及其他领域的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
与此同时我想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作为欧洲最有声望的领导人之一,默克尔总理实际上也希望在今年下半年作为欧盟轮值主席期间,也是她本人作为即将接近政治生涯终点之前,她也希望能够把中欧之间之前的一些合作的成功经验延续下去。所以今年下半年,毫无疑问,无论对中德来说,还是对中欧来说,把对方视作一个优先的外交合作的方向,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共识。
4、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不降反升释放的信号:疫情之前,中欧班列并不是中欧贸易的首要选择
崔洪建:首先这次疫情,给中欧之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体现效率。之前中欧之间的供应链更多的是通过航运,甚至空运来实现,尽管中欧班列经过过去多年的发展,已经承担了一部分中欧之间贸易的往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因为它的规模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实际上现在在中欧主要的贸易和供应链衔接上,陆路还不是一个首要的选择。
5、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不降反升释放的信号:中欧班列疫情期间发挥的作用,应成为中欧维护供应链稳定的新常态
崔洪建:这次疫情恰恰提出一个问题,在追求市场效益的同时,中欧之间也要平衡考虑运输安全,也包括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因素,这一次疫情就恰恰体现出,中欧班列作为比较稳定的一个供应链载体,它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这实际上也会给中欧双方,包括从决策者到企业界到具体的投资者,应该重新认识怎样能够体现一种立体的,平衡的中欧之间的供应链的布局。这样可以兼顾市场效益和供应链安全之间的各种因素,所以我觉得这个今后应该会成为中欧班列的继续发展,而且它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应该会成为中欧共同维护供应链稳定的一个新常态。
6、德国为何会倡议举行中国—欧盟全家福峰会?
崔洪建:德国之所以提出要举行“中欧全家福峰会”,从德方和欧方的考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德国方面想充分利用今年下半年作为欧盟主席国的地位,进一步影响欧洲或欧盟的对华政策。
第二,近些年来,中欧之间有一些机制化的高层交往,但实际上,像这样一种高规格的、全面的,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和所有的27个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一起出席活动,一起互动的场合应该是没有。这次之所以各方都愿意举行这样一个峰会,恰恰体现了中欧目前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高度合作,相互联系紧密的阶段。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双方的一些合作,包括一些分歧和问题,需要这样一种更高层级、更密切的互动来加以解决。
7、中欧合作需要统领性、方向性指引##元首外交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引领作用
崔洪建:领导人或元首外交,不仅具有很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强烈的对现实合作的指导意义。现在对于中欧来说,技术层面的,或者部门领域的这种交流,已经非常完善了,中欧之间现在已经有了70多个领域的对话和合作。但是在目前这样一个摊子铺得比较大的情况下,就越发需要一种统领性的,或者方向性的指引。我们看到在之前的中欧高层互动里,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层面,元首之间或者领导人之间的这种直接交流,是有助于双方把未来的方向,把具体的规划定下来,而且能够进一步落实到合作的具体执行中去。这种所谓的元首外交、首脑外交,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已经被中欧之间合作的经验得以证实。
8、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对双方意味着什么?
崔洪建:其实这一次“中欧全家福峰会”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尽量完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这个谈判已经进行了7年,20多轮的谈判。这个谈判之所以对双方来说很重要,首先对欧方来说,它是希望通过这个谈判能够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进入,尤其是投资,比如他们认为有更大增长空间的,包括制造业、金融服务业领域等。
对中方来说,通过和欧盟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有利于中国的企业和资金更好地进入所有的27个欧盟成员国,这样一场谈判可以解决27国的投资准入的问题。对双方来说,不仅在投资扩大双向开放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中欧双方来说,也需要通过这么一个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一步坚定一些政治上的共识。比如双方都要继续保持对对方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同时对于欧方来说,也希望从中国的继续发展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这是一份基于互惠、基于共赢的一个协定。
9、中欧双边经贸合作会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
崔洪建:中欧双边在经贸合作上应该会更加紧密,而且会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稳定器。同时中欧双方应该更加合作,成为维护国际秩序、国际格局稳定的一个稳定器。最后我觉得中欧双方还要共同努力,作为一个贡献者。
编辑:吕金蔚
往期回顾
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闻1+1》
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