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市一名黑人男子,因警察不当执法而窒息死亡。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了全美的抗议活动。
为什么此事会引起这么大的蝴蝶效应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还是黑人的被歧视问题由来已久。
种族问题向来是美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这类题材的电影往往也更容易在各大电影奖项中脱颖而出。
这类电影虽然政治正确,却往往难以摆脱苦大仇深的模式。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部,非常与众不同。
整部电影充满平静,温暖且坚韧的力量。
轻松诙谐的剧情加上清新明朗的色调,仿佛一出治愈系家庭剧——

相助

 The Help

导演: 泰特·泰勒
编剧: 泰特·泰勒 / Kathryn Stockett
主演: 艾玛·斯通 / 维奥拉·戴维斯 

上映日期: 2011-08-10(美国)

片长: 146分钟
豆瓣评分8.8,电影改编自凯瑟琳·斯托科特出版于2009年的同名小说。
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小说,长期占据亚马逊网络书店畅销总榜第一名。
而凯瑟琳·斯托科特40岁时写出的《相助》,还是她的处女作。
影片的导演塔特·泰勒是凯瑟琳的多年好友,于是这个故事顺利成章被搬上银幕。
导演塔特·泰勒(Tate Taylor)和原作者凯瑟琳·斯托科特(Kathryn Stockett)
这部电影的选角,也是下足功夫。
不仅有维奥拉·戴维斯和奥克塔维亚·斯宾瑟两位老戏骨坐镇,还有凭借《爱乐之城》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艾玛·斯通。

电影片名“help”在英语里既是“佣人”的总称,也有“帮助”
之意,可谓一语双关。

《乱世佳人》中的黑人女佣为斯嘉丽小姐拉紧束身衣的一幕,还历历在目。
黑人女佣对于白人闺秀,总是像亲人般的存在。
但看似亲密的主仆关系背后,其实是冷酷的歧视和地位之分,这也是这部电影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相助》讲述的,也是黑人女佣和白人女雇主
之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州,这里是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富庶的美国南部,黑人女佣就像高档家电和贵妇们精致的衣裙般,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志。
一方面,她们包揽了洗衣做饭带孩子的所有家务,好让贵妇们有足够的时间聚会打扮闲聊;
一方面又永远被嫌弃被排除在外,他们不能和雇主一起用餐,不能与雇主共用餐具,甚至不得使用雇主家的厕所。
当时的美国社会,实行“隔离但平等”的《种族隔离法》
表面上说是平等,现实却是黑人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乃至各种公共服务等方面都遭到差别对待。
黑人男性多是苦力工人,而女性大都在白人家庭做帮佣。
虽然此时的黑人民权运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
但对于在小镇平静生活的艾比琳而言,一切惊涛骇浪仿佛都离自己很遥远。
她就是一个靠给白人家庭当保姆来谋生的普通黑人妇女,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雇主的小女儿。
女孩的生母每日只顾与闺蜜聚会打牌,把女儿完全扔给艾比琳照料。
艾比琳悉心的爱护,让小女孩都觉得“你才是我真正的妈妈”。
艾比琳14岁就开始为白人帮佣,带大过17个白人孩子。
她自己唯一的儿子却在为白人工作时,因遭受非人待遇而不幸早逝。
这致命的打击几乎令她一蹶不振。
而艾比琳的好友女佣米妮
,是镇上最好的厨娘。

她帮佣的家庭是歧视最明显的,女主人禁止她使用家中厕所。
不过米妮性格直率泼辣,看不惯的事绝不接受,与女主人斗智斗勇成了她忙碌生活的小插曲。
电影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美国社会优雅的虚伪。

表面上主仆客客气气,女主人也会对黑人女佣说谢谢,但暗中那道隔阂却从未消失。
背地里还是会直呼“黑鬼”,认为黑人不干净有病菌,禁止黑人使用他们的厕所。
这些白人主妇甚至倡议,各家都专门为黑人另外建一个厕所。

这些八卦式的议论也没有特别回避黑人女佣,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终于,叛逆的米妮在使用主人家厕所的时候被发现,一番羞辱之后被解雇。


当时的密西西比州颁布了“非白色人种与其他少数民族行为规范法”,其中规定——
白人女性禁止去有黑人男子的病房护理;
黑人理发师不可以为白人女性服务;
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的教材是分开的;
任何宣传白人与黑人平等的都会受到拘役;
……
白人和黑人虽然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从厕所到汤勺,一切是隔离开的。
最讽刺的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歧视黑人女佣的白人主妇,还时常举办一些支援非洲的慈善活动。
这种伪善,大概只是为了满足施舍他人的优越感吧。

而片中另一位主角白人女子斯基特,堪称一股清流。
与她那些浓妆艳抹的发小全然不同,她没有成为一名全职太太。
而是追求自立,大学毕业后在报社找了份工作,怀揣着成为作家的梦想。
从小被黑人女佣带大的斯基特不仅没有种族歧视,还对她们抱有深切的同情。

尤其当斯基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却发现照顾了自己29年的黑人女佣康斯坦丁,毫无缘由地被父母解雇。
这令她陷入了悲伤和愤怒。
因为康斯坦丁在她成长路上,几乎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总是无微不至地照料她、鼓励她。
这一变故深深刺激了斯基特。
她强烈体会到,黑人妇女不仅不被尊重而且没有权力的悲惨处境。
于是决定采访她们,把她们的经历编写成书。
这个独特的角度也引起了一家出版社的兴趣,他们愿意出版这本书,但前提是内容要足够有分量。
斯基特物色的第一位采访对象是艾比琳。
也许因为艾比琳和主人女儿的关系,令她想起了自己和康斯坦丁。
而艾比琳不愿给自己惹麻烦,回绝了斯基特的邀请。
但在看到闺蜜米妮遭遇失业和家暴的双重打击时,艾比琳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她决定帮斯基特完成这本书。

得知此事后,敢想敢做的米妮也爽快地加入进来。

秘密写书三人组,就这样诞生了。
在爱比琳和米妮的口述下,斯基特很快完成了部分书稿。

但她还需要更多的故事撑起整本书,可大多数黑人女佣都是一听就回绝,因为一旦泄露出去就可能招来大祸。

就在斯基特写书陷入僵局时,恰逢密西西比州的种族仇恨愈演愈烈,一位黑人女佣被捕入狱引起了其他女佣的愤怒。
她们无法再沉默下去,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斯基特写书。
就这样,一个个充满血泪的故事浮出水面……
另一边,被解雇的米妮在艾比琳的推荐下,来到了白人主妇西莉亚
的家中帮佣。

暴脾气的米妮在进门前一直默念:“不要顶嘴,不要顶嘴……”
然而,西莉亚的热情和善良让米妮措手不及,最主要的是她没有歧视米妮的肤色。
在西莉亚毫无芥蒂地的坐下来与米妮共同进餐的那一刻,米妮和观众都被治愈了。
善良的西莉亚还帮助遭遇家暴的米妮处理伤口,简直电影中天使般的存在。
我相信,这不是电影硬要杜撰这样一个“善良的白人”。
因为如果现实中没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黑人在极端不利的处境中靠自己,又如何实现平权呢。
在十几位勇敢女性的合作下,《The Help》终于完成并顺利出版。
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印制数量并不多,只有几千本,但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拿到稿酬之后的基斯特,把钱分给了每一个参与编书的人。

每个人都分到了46美金,这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笔丰厚的酬劳了。
而这本书引发的争议令很多白人气急败坏,也让更多的人反思自己的偏见和狭隘。
同时也让黑人群体更加团结,更加明白守望相助的重要性。

很多事都是这样,即便事实显而易见,但如果没人说出来,所有人就会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
只有勇敢地站出来发声,才能得到正视,才有可能争取平等。
与此同时,这本书的出版也悄悄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因为种族问题上的分歧,斯基特失去了热恋中的男友。
但也收获了友谊和知名出版社的录用通知,她将去纽约开始新的生活。

米妮鼓起勇气带着孩子离开了暴戾的丈夫,搬到了热情善良的西莉亚家。

而艾比琳因为参与编书,遭到主人家的仇视,被解雇。

她不得不再一次,与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分别。
但艾比琳不后悔将她的故事写出来,因为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是那么自由。

这种“做自己”的自由,是之前的人生不曾感受过的。

与此同时,艾比琳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一直坚持写日记的她,明白自己应该成为作家。

把《The Help》未尽之言,继续写下去。
拿着之前参与编书的稿费,她终于可以专心投入写作。
看完这部电影,也许你会重新开始思考「Help」这个词的意义。
片中,黑人女性帮白人写书,白人女性帮黑人发声。
黑人女佣帮白人家庭带娃做饭,白人家庭帮黑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
这种默默的互相温暖,影片结束后仍令人久久沉浸在感动之中。
不禁令人想起那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当你放下成见,伸出手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你这大概就是「Help」想要传达的意义。
在当下这个不算安宁的年代,愿肤色与信仰不再是对立的理由,愿公平与自由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本文作者:RAMA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