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加勒万河谷之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基本信息
时间:2020年6月15日夜
时长:6~8小时

地点:阿克赛钦地区加勒万河谷
交战双方:中国南疆军区边防团某部
                 印度14军比哈尔团第16营
                 双方投入总兵力约600人
交战结果:印军部分被歼、部分溃逃
伤亡情况:中国方面无官方报道
                 印军上校营长以下23人阵亡
                 100余人受伤
                 中校以下10人被俘    
交战方式:冷兵器作战、伏击围歼战

战俘处理:中方为释放善意,于6月18日释放所有被俘印军,包括1名中校、3名少校;中方无人被俘
加勒万河谷所在地区三国形势图

背景
1、加勒万河谷
    加勒万河(Galwan River)是一条流经中国和印度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长平岭。
    加勒万河谷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是阿克赛钦地区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交通要道。河谷两侧山峦耸峙,地势险峻,高寒缺氧。除边防驻军外,无常住居民。
    该河谷曾是1962年中印战争“古战场”。58年前,我新疆军区部队曾在此与印军发生激战,之后我军控制了加勒万河谷大部分地区。
加勒万河谷地区卫星图。加勒万河谷南方约100公里处为中印双方对峙的班公湖,班公湖南岸的日土县城即为我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驻地(西藏阿里地区由新疆军区管辖)。图中下方的典角村为该片区我方唯一的“边境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0年5月刊有对该村的详细介绍
2、班公湖
    加勒万河谷以南约100公里处的班公湖是中印当下双方激烈对峙的地区,双方哨所犬牙交错。新藏公路(G219国道)即途径班公湖东岸。
    班公湖面积604平方公里,目前中国控制约2/3。该湖中驻有我边防团一个水上中队,被战士们称为“西海舰队”。西海舰队装备有22艘先进的928B型高速巡逻艇,每艘可搭载5到7名士兵,艇上装备有大口径机枪。
    在本次加勒万河谷之战前的一个多月,我军班公湖水上中队参与同印军的激烈对峙,双方均有人员受伤。该次对峙事件也是本次冲突的“前奏”。

班公湖形势图。图中粉丝线为目前实际控制线,红色线为印度单方面声索线

班公湖上的“西海舰队”
3、印度国内疫情及经济困境
    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印度国内疫情急剧蔓延、经济形势衰退,印度政府开始寻求在边境制造摩擦以转移国内注意力。
    近期,印度先后与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发生边境摩擦,并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大搞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印度军人数次越过“实际控制线”,挑战我方底线。
战斗经过
注:该部分引用了我官方及部分印度媒体的报道
发生战斗的加勒万河谷地区卫星图
2020年6月15日晚,印军桑托什·巴布上校(后阵亡)指挥比哈尔团第16营一部官兵(约百人)越过实际控制线,拆除了加勒万河口中国边防部队第14号巡逻点附近的一个帐篷。
    对于该行为,事后双方有争议。
    印度方面认为拆除帐篷的行为是6月6日双方军长级协议中商谈的结果,我方则认为印军属于越过“实际控制线”,公然违反了双方之前的脱离接触协定。
印军拆除帐篷的过程中与前来交涉的中国边防军巡逻队发生口角,双方随即展开械斗。
 根据之前的协议,双方均不允许在边境争议地区使用“热武器”。于是,一场“冷兵器战争”就这样在加勒万河谷爆发。
加勒万河谷印军一侧哨所(基地),距离冲突地点很近,增援的印军即从此处出发
    战斗打响后,面对解放军的凶猛攻势,前线印军且战且退,并立刻呼叫三公里外的印军哨所进行增援。

    解放军则“兵分两路”,一路沿河谷方向从正面猛攻桑托什·巴布率领的印军;另一路驻扎在14号巡逻点高山脊上,采用居高临下投掷石块等手段截击哨所前来增援的印军、同时支援正面的强攻部队。
    这是一幕经典的“围
打援”战术。

    整个15日晚至16日清晨,双方约600人在漆黑的夜色中展开了血腥肉搏战。
    桑托什·巴布率领前来拆帐篷的“印军先遣队”几乎被我军合围,解放军手持铁棒和用铁丝网包裹的警棍痛歼该部印军。
 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打法,印军上校营长桑托什·巴布受到了我军的“重点照顾”,被我战士从狭窄的山脊上推下峡谷,坠崖而死。
    从事后报道来看,印军伤亡惨重的100余人主要即桑托什·巴布上校率领的这一部“先遣队”。后方增援的印军或因被我另一路边防军截击,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扭转战场态势的作用。
    据突围后的印度军官回忆,“即使是逃到山坡上的没有武器的人也会被追捕”,“死者包括跳入加勒万河拼命逃跑的士兵,很多士兵在冲突中失足坠落”。
    在战斗发生的时间段内,加勒万河谷地区的温度在零度以下,因此很多掉入河水中的印军士兵被严重冻伤,造成非战斗减员。

加勒万河谷,碎石滩旁是陡峭的高山
    此这次战斗里,印军比哈尔团第16营上校营长阵亡,另有中校1人、少校3人被俘。
     我们以一个正常营的编制来推测,上校营长已经属于“高配”,中校大概率为副营长,少校为连长。从印军“军官”的阵亡及被俘情况来看,该营基本属于被围歼,已丧失战斗力。

后续
    战斗结束三天后的6月18日晚,中国方面释放了所有10名被俘虏的印度士兵,其中包括一名中校和三名少校。
    从中方刻意“淡化”冲突、主动释放战俘的举动来看,显然中方是不愿意与印度发生冲突的。这当然与国家层面大的考虑息息相关。

    当下国家的战略中心在“东南”,而不是“西北”。

  不过,中方也一再警告印度不要“误判形势”,即不要觉得我不想和你打,你就得寸进尺。   

最后我们谈一下这场战斗的意义。

    有的朋友会觉得,一场几千公里外的边境冲突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重大。

中国的人口和GDP主要集中在原长城以内的地区,以北宋的疆域来衡量,大概也就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东北、内蒙、新疆、西藏这广袤的土地,对于保护脆弱的中原大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一副厚厚的铠甲。

   用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的话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