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刚过去两个月,有个话题却成为热搜,那就是—“2020可以重启吗?
接连发生的疫情、灾难、巨星的陨落等突发事件让我们惊慌、痛心、恍惚,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
我们很清楚这个话题是个伪命题,也明白只有珍惜当下,调整心态,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身为一名Kindler,就请继续阅读吧,用一场场丰盛的心灵之旅弥补特殊时期足不出户的遗憾。
今天,小K将带你前往美国南部绝美的湿地荒野中,开启一场自然与人性交织的奇遇。
火遍全球,去年最受瞩目的现象级作品
在刚过去的2019,有一部小说堪称全美现象级作品:
它一经发表后旋即杀入纽约时报虚构类小说畅销榜超过55周;
霸榜美国亚马逊年度畅销书No.1长达50周;
短短一年间,总销量已逾300万册,版权售出38种语言;
Goodreads上40万+读者评论,保持着4.51超高评分;
豆瓣8.8分, 好评如潮,有网友表示“如果可能我想给十星”;
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亲自拍视频、上节目“带货”,宣布将筹拍电影版……
这部小说就是《Where the crawdads sing》,中文译名《蝲蛄吟唱的地方》
  • 一部美得令人心痛的小说处女作,同时也是一桩未破解的谋杀案,一个成长故事,一场大自然的庆典……在与世隔绝的生活中,这个孩子让我们窥见了她私人世界中隐藏的奇迹和危险。——《纽约时报书评》
  • 这本凶猛的、美得令人难忘的小说,讲述了女主角基娅学会信任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令人心碎的故事,交织着一个扣人心弦的谋杀谜团,揭示了野蛮的真相。——《人物》杂志
  • 从一个年轻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成长故事和一桩神秘谋杀的调查过程……通过基娅的故事,欧文斯探索了离群索居如何影响人类行为,以及被抛弃留给我们生活的深刻印记。——《名利场》
  • 这个故事的魅力源自基娅同她视之为家的地方以及那里所有生物的深厚关联。——《书单》
  • 我简直没法描述我有多喜欢这本书。真希望这故事不要结束。—— 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

双线交织,游移于荒野与文明间的野孩子
这是一个栖息于海滨湿地的成长故事,充满诗意与野性之美。
在北卡罗来纳州海滨沼泽和大海的包围中,有一处与世隔绝的湿地,它被早期的探险家称为“大西洋墓地”,那些找不到路的水手最后都定居于此,与世隔绝形成了多种民族和文化。两百年后,逃跑的和被释放的奴隶们加入了这个“部落”,由于身无分文别无选择,只能隐匿在这里。这是一片被人伦社会抛弃的荒地,也是生态富饶之地。
“湿地不等于沼泽。湿地是一片光的空间。在这里,草在水中生长,水流向天际。溪水缓慢流淌,带着太阳的影子蜿蜒奔向大海。在上千只雪雁的喧闹声中,长腿的鸟儿们以不可思议的优雅姿势起飞——美得不像是为了飞翔而生。……弯弯曲曲爬行的沙蟹、在泥里溜达的小龙虾、水鸟、鱼、虾、牡蛎、肥硕的鹿、丰满的鹅——堆叠在地上和水里。一个不介意为了晚餐四处搜寻的人永远不会挨饿。”
但白人女孩基娅就是在饥饿贫困中长大的。1952年,六岁的基雅有五个年长许多的兄弟姐妹,一个只会睡觉和吵闹的父亲,和一个温柔慈爱的母亲。八月的一个早晨,无法忍受父亲家暴的母亲,穿着她仿鳄鱼皮的靴子,提着皮箱,穿过森林中时隐时现的小径,再也没有回来。随后,哥哥姐姐们也一个个相继逃离家门。
酗酒的父亲领着荣誉军人的津贴,守着战场上的秘密,始终是别人眼中的“废柴”。在家人离去后,伶俐的小女儿基娅曾带给他一线希望,父女俩有过短暂的美好时光。他教会她开船、捕鱼、读懂潮汐和雨云的规律。但在收到母亲寄来的信后,他又立刻变回残酷无情的形象,从此一去不回,再无音讯。
于是从十岁开始,基娅只能接受被抛弃的命运,孑然一人,自力更生,与孤独与顽强为伴。最要好的哥哥乔迪曾经教会她躲避,在复杂的地形中掩藏自己的踪迹,避开生人以及阴晴不定的父亲。但避开危险的同时,她也必须远离人群、学校、小镇,以及文明社会对于女性的所有规训。
整个青春期里,基娅绝大多数时间只和码头上的老黑人“老跳”一家有所来往。她不得不每天天一亮起身打捞贻贝、制作熏鱼来交换生活必须品。与人际间的荒凉疏离相比,陪伴基娅的是无穷尽的自然生物:
她最忠诚的朋友是银鸥和库珀鹰,她的初恋始于一根大蓝鹭的“眉毛”,她所有关于爱情、婚姻、性与背叛的认知都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洞察,比如:火鸡群会杀死受伤的火鸡,防止天敌来时被连累;雌萤火虫会发出特定信号诱惑捕杀雄萤火虫;鬼鬼祟祟的求爱者会利用各种手段来繁衍后代;雌螳螂会在交配后吃掉自己的伴侣……

无所谓社会伦常的是非对错,这些大自然的基因使然,已经深入基娅身体,也指引着她的行为模式。
基娅只上过一天学,是小镇居民口中的“湿地女孩”,文明社会之外的野姑娘。
她犹如生长在湿地中的一只小兽,有美丽的皮毛,也有凌厉的爪牙。湿地养育了她,也塑造了她。
一个人的生活,浪漫而残酷。若干年后,她成为天然的湿地生物专家,出版了若干本著作并获奖无数,成为当地的传奇,小镇旅游业的名片。但这本书要讲的并不是一个“野孩子”如何突破重重阻碍走向光明的励志故事,让故事更充满可读性的,是作者对于基娅情感线的布局。
在基娅还是少女时,有一个人耐心地以她习惯的方式接近她——哥哥儿时的朋友——善良、智慧的男孩泰特,每一次小心翼翼地留下鲜艳的羽毛,用别致的礼物诉说着共同的爱好,第一次将孤独的她引向爱的世界。
“一根鹈鹕羽毛被夹在P部分,勿忘我花被压在F部分,一个干蘑菇被放在M部分。”
一本二手的韦氏词典都因为书中藏着的“宝物”变得浪漫起来。泰特教会了她识字阅读,带给她第一本自然主义的著作,见证了她从女孩变为女人的过程,让她第一次体会到恋爱的心动。但后来泰特因为学业和懦弱放弃了基娅。
上一段爱情的句号还未画上,下一段悲剧的爱情故事就已开始。随着基娅渐渐长大,虽然依旧是小镇人眼中低人一等的“湿地女孩”,但她充满野性魅力的外形却吸引了不少青年男性,其中就有镇上有名的花花公子蔡斯。在蔡斯真诚的“套路”下,基娅托付了自己的感情和身体,在她以为可以和蔡斯修成正果时,却在报纸上看到蔡斯与他人订婚的消息……
于是,《蝲蛄》又出现另外一条叙事线——蔡斯的离奇死亡案件,这个炙手可热的小镇橄榄球队四分卫明星,被发现简单粗暴地死在瞭望高塔下的沼泽里。
一面是“湿地女孩”1952年起的成长历程,明亮灵动;一面是1969年蔡斯的死亡疑案的调查,扣人心弦;故事就这样在双线交织中行进,直至小说后半部分的庭审辩论交汇。无论是剧情的伏线,还是叙事的设计,扑朔迷离的线索似乎都暗示着,基娅与蔡斯的死脱离不了干系。
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呢?读者期待的高潮并未正面出现,基娅的人生还在继续,但作者却给故事的结尾埋下了一个个“彩蛋”,让人猝不及防,又陷入深深的回味。
借用书中的话,“贝壳是最好的保密者”。大家不妨自行在书中一探究竟吧!
丰富多元,传奇经历与文学天赋的结晶
本书作者迪莉娅·欧文斯,是一位经历传奇的生物学家和作家。《蝲蛄》是她写的第一部小说。
迪莉娅出生于1949年的乔治亚州,从小就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会了在野外各种生存能力,以及和各种动物和谐相处的技巧。可以说她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和女主角基娅一样独自在荒野中生存。小时候每年夏天,她们全家就会到北卡罗莱纳州的海岸沼泽度假,她也以这里作为小说的背景所在地。
1974年,她在非洲博茨瓦纳认识了她的丈夫欧文斯,两人一起长期在非洲赞比亚等地探险和研究野生动物。同时她们还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就业、贷款等生存服务,避免他们为了生计猎杀野生动物。
在非洲生活期间,每年迪莉娅都会徒步北卢安瓜的五条主要河流,观察牛群。她对非洲的濒危物种进行了长达23年的研究,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并获得“喀拉哈里沙漠研究计划”“ 金色方舟骑士勋章”等业内大奖。
后来夫妻二人回到美国,定居爱达荷州的草原,和各种动物为伍一起生活。在本作发表前,作者还发表过3部研究动物行为的科研作品。迪莉娅现已与丈夫离婚,但二人在赞比亚的项目一直持续到今天还在继续。
迪莉娅丰富多元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为《蝲蛄》的精彩程度增色颇多,其中主人公基娅在湿地生活的大量细节描写、与各种鸟类动物的沟通对话、后来和同为研究生物的博士丈夫结婚、隐居在荒野中的二人世界等情节,都是迪莉娅真实经历的写照,让一切都扎实可信。优美灵动的文字,则如火焰一般充满难得的力量感,或温暖,或危险,令人着迷。
同时,正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蝲蛄》中也探讨了多层次的议题与内涵:成长与孤独、爱情与婚姻、家庭暴力、湿地保护、原生家庭的缺失、美国的种族隔离等……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到最令自己感动或产生共鸣的部分。


最后聊聊书名,蝲蛄[là gǔ],有点像我们爱吃的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
蝲蛄吟唱的地方又是什么地方呢?迪莉娅接受采访时提到书名的缘由: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母亲鼓励我深入树林冒险。她希望我感受真实的自然,找到鹿和狐狸仍然充满野性的地方。她会说‘去到蝲蛄唱歌的地方吧。’
我从书上读到过,蝲蛄并不真的会唱歌,但是我从我母亲身上学到,如果你尽可能远地独自深入野外,到一个只有你自己和大自然的地方……当你感觉到你脚趾下的星球和树木在移动时,你必须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保证,你会听到蝲蛄在吟唱。”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今日话题

推荐一本你最近读到的好书吧~

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你的答案,我们会随机抽取一位读者,赠送20元书券一张
点个“在看” ,分享好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