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虽然有些人和故事早已被扔进历史,少有人提及,但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些“前浪”公司的没落能引发“后浪”公司思考和变革,那就再好不过了。
| 高婧
编辑|石姿
头图制图|王超
在互联网的商业世界里,似乎总有很多“假设”。
假如易趣没有被邵亦波卖掉,淘宝能做到今天的成就吗?假如张小龙没有给马化腾写邮件,腾讯能诞生微信这款产品吗?又或者饭否发展顺利,还会有美团吗?
而商业世界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的“决定性瞬间”和看不见的对手。
凯文·凯利曾说过:在互联网的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在既定的名单中。
就好像属于PC时代的很多网站,没有想到会败给时间、会败给对手,甚至是败给移动互联网浪潮。
下面是一场关于曾经站在“顶流”位置的PC端网站的追忆。
家互联网公司“太前卫”
谈到没落网站,第一个要说的是瀛海威。它被称作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司,是创始人张树新在1995年创立。在2020年的今天,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十分陌生。
一般来讲,我们把1994年定义为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搭上了国际互联网这趟车。1995年,几乎没有人说得清楚互联网是什么,人们用一根电话线拨号上网,笨拙地点着鼠标,学着用键盘打字,更鲜有人想到如何从互联网中赚钱。
张树新曾说,1995年,全中国的上网人数大概只有一万人。到了1997年,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立,第一次公布了中国网民数量是63万。
张树新。摄影:史小兵
关于瀛海威,有一句经典广告语:“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在1996年北京的中关村南大街上,这块广告牌充满了未知和新鲜感。沿着广告牌往北走1500米处,正是一家叫“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在这里可以体验“网上冲浪”。在当时的背景下,瀛海威做的事无疑是太前卫了。
现在,我们很难找到当时瀛海威网站的痕迹。只能从当时的广告词窥探一二:“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总结下来,在瀛海威上,你能浏览信息,也能交友聊天。
1998年6月,张树新离开了自己一手创造的瀛海威,她本人把瀛海威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它太早了。从那以后,时间并没有眷顾这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鼻祖,它逐渐衰落。当年的网站www.ihw.com.cn已经打不开。但是可以打开的是另一个版本的www.oihw.com,这里更像一个留言网站,最早的留言记录在18年前,多是早年使用瀛海威的网友甚至是瀛海威的员工在上面留言,追忆过往。
曾经的四大门户
瀛海威之后,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功能被放大,相继出现了网易(前身为163电子邮局)、搜狐、新浪(前身为四通利方),这一类网站被称作门户网站。某种程度来说,“门户”是那个年代的网民踏入互联网世界的入口。
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摄影:史小兵
如今四大门户之一的腾讯网是2003年成立。但是在腾讯网成立之前,却有另外一个版本的四大门户:网易、搜狐、新浪和TOM网。
TOM网,这个千禧年创建的门户网站现在还可以访问,没落到什么程度呢?在百度搜索里打上TOM,相关联想词里都没有TOM网。
2000年7月正式上线的TOM网,成立稍晚于新浪、搜狐、网易等新闻门户,先后收购鲨威体坛、美亚在线及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子邮局163.net,成功晋级第一梯队的门户网站。
2004年,TOM在线在香港和纳斯达克两地上市。2005年第三季度,TOM在线财报显示它的净利润达1288万美元,领先搜狐和新浪。
对于TOM的衰落,有人解读为商业决策的失败,不管怎样,在商业格局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当年的很多门户网站,大多没能逃脱时代的命运。
BBS的天下
在1994年到2000年的第一波网络浪潮中,还有几个类型的网站在悄然兴起:聊天室、BBS论坛和网络文学网站,它们的共性是一小部分人的精神领地。
聊天室的产品中,除了大名鼎鼎的QQ,(早年叫做OICQ),还有一款很火爆的聊天网站叫碧聊。那时候,鼠标在手,屏幕相伴,聊天室里抚慰了多少人的不眠之夜。
渐渐地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后,网民们已不满足于“看”,他们更想要“说”,于是论坛产生了,论坛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讨论区” 。
说起早年BBS论坛的风云时刻,不得不提到一篇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作者老榕。
1997年10月31日,大连金州体育场,中国以 2:3的成绩惜败卡塔尔,倒在第六次冲击世界杯的路上。老榕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的帖子,发在了一个叫四通利方的体育论坛上,这篇文章一夜传遍了大江南北,同时带红了BBS论坛社区这种模式。
顺便说一句,四通利方后来发展成新浪网,而老榕就是创立中国最早电子商务公司8848的王峻涛。
多年来,论坛这种形式的产品一直存在,但是随着微博、微信、知乎等产品兴起的外部原因,又或者是自身亟需转型的内部原因,BBS论坛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早年的论坛,有着制造全民话题的力量,也诞生过最早的KOL,比较典型的论坛有水木清华、西祠胡同、天涯、猫扑等。
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摄影:邓攀
1999年3月成立的天涯社区,刚上线的时候,恰好四通利方改版为新浪网,此时,一大批具有高学识的精英用户亟需找到一片阵地,天涯正好赶上了好时机。甚至有句流行语叫“全民话题,天涯制造”。比如“孙志刚案”“山西黑砖窑案”“重庆钉子户”“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
除了一些著名事件,从天涯也走出了许多名人,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作者慕容雪村,《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
好景不长,天涯渐渐走了下坡路,外部原因跟大环境相关,比如博客、微博、百度贴吧等用户分流,自身原因的盈利模式模糊等。现在打开天涯论坛,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激烈交锋,应该说,已经许久未打开了。
在论坛里连载小说是当时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便衍生出另外一种网站,原创文学网站。
1997年12月25日,美籍华人朱威廉创立了一个名为榕树下的个人主页,可以说它开启了一个网络文学的时代,更承载了许多文学青年的理想。
榕树下曾走出一大批网络文学作者,如安妮宝贝、李寻欢(路金波)、宁财神、韩寒、饶雪漫等。但是真正让榕树下站稳脚跟的文章莫过于《死亡日记》,是癌症晚期患者陆幼青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弥留时日的文字。
如今的榕树下,隶属于腾讯旗下阅文集团,20多年间,榕树下经过中间的收购、合并,离不开网文教父吴文辉的几次选择。如今吴文辉出走阅文集团,前路未知,榕树下只剩下手机端的APP。现在,它有个好听的名字——榕树下·那年,官方介绍是这样的:继承了的榕树下最原始纯正基因,坚持“文学是大众的文学”。    
音乐、博客和社交网的潮起潮落
说完了文学,再聊聊音乐。
还记得千千静听吗?
在那个网络以KB为单位的年代,大多数人选择把歌曲下载在电脑上,然后打开音乐播放器听音乐。千千静听在当时是绝对的装机必备,最让人欣喜的是可以换漂亮颜色的皮肤。
关于2002年成立的千千静听,后来的故事是被百度收购,2013年7月改名叫百度音乐,现在叫千千音乐,嗯,有点贩卖情怀的意思。现在打开原来的网址:www.qianqian.com,会跳转到一个千千音乐APP的页面,多少人的启蒙音乐播放器,就这样默默无闻,黯然退场。
没有写过博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自博客兴起的2005年起,打开电脑写博客和看博客就像现在用手机刷朋友圈一样,是一种习惯。
博客最早引入中国是在2002年,由方兴东创立的博客中国属于最早的中文博客类网站。到了2005年,新浪入局博客领域,搅动风云,使得博客这一形式的产品迅速火遍全国。
方兴东。摄影:陈旭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韩寒的新浪博客总阅读量曾破亿,在那个年代,这是让如今多少自媒体和UP主遥遥仰视的数字。
2006年到2010年是中国博客最辉煌的时刻。有数据表明,2010年,国内博客的使用人数超过1亿,而同期的网民总数约为4.6亿。平均不到5个人之中,便有1个人使用博客。
2007年,博客兴起于中国之时,大洋彼岸成立1年的SNS类社交产品Twitter已经火遍全球。
同年,中国的SNS(社交网站)领头者饭否也开始登上舞台。这个中国版的Twitter,从诞生之初便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创始人王兴还没准备好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到他重新回归,新浪已经依靠博客积累的名人资源成功引流到新浪微博,饭否错过了最好的商业契机,就这样衰落了。
王兴。摄影:邓攀
由于饭否迟迟看不到曙光,王兴和团队很快转战下一个战场:团购。2010年3月,美团网上线,最初它只是个低价团购吃喝玩乐项目的网站。
饭否再次被人们谈起,可能是微信之父张小龙的饭否语录被曝光,何其讽刺。
如今,王兴依然在维持着饭否的服务器,打开饭否的网站,新用户已经不能注册。在这片“净土”,王兴依然会每天发布几条消息,碎碎念着书写自己的思考。
无独有偶,就在饭否创立的2年前,同样靠着Copy to China的模式,王兴曾创立了另一个网站校内网,一度被追捧为中国的Facebook,依然是一个典型的没落网站。
校内网创立于2005年,是一款基于同学关系的实名制网站,这款称霸于PC时代的社交网站,承载着很多人关于大学的青春记忆,一时风光无两。
2006年,王兴以3000万的价格将校内网卖给陈一舟,之后陈一舟将其改名为人人网,并在2011年上市,上市当日市值曾超过70亿美元。
陈一舟。摄影:史小兵
没想到的是,到了人人网被贱卖的2018年,这家网站被转手给多牛互动的价格仅为2000万美金,市值缩水300多倍,令人唏嘘。
如今,打开人人网,多数人已经忘记了登录密码,只剩下一句感慨:这个网站还活着?
还记得凡客体吗?
时间倒回到2003年,那一年的非典,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线上电商,淘宝网在那年成立,并且在随后10多年的电商领域中,一直处于不败的地位。
回望整个电商江湖,有很多有故事的公司,比如早年的8848、当当网、卓越网、易趣,到后来的淘宝、京东、苏宁、拼多多。但是有一家电商公司,它称得上特立独行,它请当时最红的明星做代言,它的广告牌遍布北京各个繁华街道,它甚至开创过一种语言模式——凡客体,它就是凡客诚品,而它的创始人陈年曾一度想把它打造成中国的GAP。
如今搜索凡客诚品,官网依旧能访问,也可以下单买东西。而相关推荐话题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凡客如何衰落。
追溯凡客的高光时刻,应该是2010年,那一年,位于北京东三环的乐成中心,凡客的办公楼里拥有1.3万员工,当年营收超过20亿,并定下第二年100亿营收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凡客还有属于自己的物流——如风达。如此高的配置,并没有让它走得更好,反而成了累赘。
陈年。摄影:史小兵
2016年,凡客的员工大概只剩下300人,如风达也在2014年被卖掉,尽管后来陈年提出聚焦做好一件产品的概念,真的做了一件白衬衫,但在电商行业变化之大的背景下,凡客依旧难以挽回昔日的荣光。
互联网自1994年在中国出现,20多年间,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有数不清的“前浪”公司你追我赶、坚持革新、不断突破自我,亦有“后浪”公司带着好奇心杀出重围,重新书写商业格局。
大浪淘沙,虽然有些人和故事早已被扔进历史,少有人提及,但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些“前浪”公司的没落能引发“后浪”公司思考和变革,那就再好不过了。
谁能成功登榜?谁会成为下一个A(阿里)T(腾讯)?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投票页面,为您心目中的“未来之星”投票👇
【加星标赢杂志】
将“中国企业家杂志”设为星标
并后台截图发送给小客服,
我们将每周随机选取3位幸运儿
赠送最新杂志一本!
按照下方步骤快动手吧!
END 。
制作:高欢欢  校对:张格格  审校:武昭含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