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生活质量到底怎么样,得去了才知道。
可是如果上榜《普林斯顿评论》全美幸福度排名第一,那必然是不差的。
范德堡大学同时包揽U.S. News排名15、全美最美丽校园TOP1、全美幸福度排名TOP1,如何让人不心动?
但是要知道低调的范德堡大学2019年本科常规申请的录取率仅为7%,但在2020年ED中,学美Y同学一举拿下这所心中梦校
作为异国求学的美高学生,Y同学是如何越过时差,和国内的学美专业老师筹划申本之路的经验呢?
今天一一细数给你们听。也希望Y同学的经验之谈能给到仍在备战梦校的同学们一些参考和经验借鉴
Y同学小档案
TOEFL:115+
SAT:1500+
高中院校:美高
本科录取院校: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U.S. News排名第15)
Q
01 
关于时间规划
我们了解到你读的是美高,你觉得申本和当初申高的区别在哪里?另外在本科规划的过程中,你都是如何安排自己时间的?
A
同学
其实很惭愧,在国内高中因出国和体制内两方面都要搞,让自己很累的同时GPA也挺糟糕的,数理化都是B说的就是我。
然后在申高的时候我不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很确定的、心仪的美高。写文书的时候并不了解究竟应该怎么去推销自己,访校的时候也不了解究竟该去关注、记录些什么。总之申请到后面难免有点稀里糊涂的。
到了美高换了一个新环境以后也下定决心要重新开始,所以学习上我没敢真正放松过,这一点也真实地反映在GPA上
因此选择大学的时候虽然不可避免的有其他方面的顾虑,但是并没有担心自己成绩不达标。
就我个人而言,相比申高时的懵圈,申本时我很明确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是什么
在19年9月份开学后,我很清楚自己要去ED范德堡心理学专业。
虽然暑假写好了主文书,但还在不断完善。开学后先写完了ED补充文书的初稿,接着是两所EA的初稿,然后是加州系统的文书。
忙到飞起的时候心态也没有爆炸,大概是因为我还记得申请的初衷,记得每所学校吸引我的地方,记得每天室友睡前体贴的同意我留着台灯熬夜,记得拉着我的好朋友一起苟作业苟文书,记得我已经付出了那么多,记得我从来不是一个人走在路上。
申本这个阶段是噩梦模式,无可避免。
虽然天天喊着“我太难了!”,但是只要知道前行的方向,抬头看得见光亮,就觉得自己还能清醒地走下去
Q
02 
关于GPA及学习方法
申请美本名校GPA是王道,平时你对自己的在校成绩有怎样的要求?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小伙伴们吗?
A
同学
虽然我从小完美主义,迫于外在趋增的学习负担,又有家长和老师的思想教育,不得不学会该马虎的时候马虎,该苛刻的时候苛刻。
但是因为个人习惯(划重点:慎重模仿),我会为了学习牺牲睡眠
12年级第一学期写作业写文书写到两三点睡是正常情况,周末补觉休息,一个学期下来大概通宵过三次。
美高从10年级到现在,没有A以下的成绩可能足以自豪了。但天外有天,了解更多后就知道还是有很多大佬的高度只能仰望。
对我来说,看到成绩报告上老师的评语,自己的努力被认同的那一刻无疑是难忘的收藏。
学习方法上面的话我有三点想分享给大家:
  1. 有问题尽量课上问,以节约课后时间,放不开的话就课后问。
    一来在老师面前刷存在感,二来自己在知识的理解上不会有太大拖欠,基础打好再深入更加轻松
  2.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如果新学的信息能自己先加工处理一遍,可以加深记忆。
    打个简单的比方,上数学课第一遍记笔记,记板书时也要注意步骤之间的思路,提到的一些巧妙的思路可以自己组织语言写在旁边;
    复习时写第二遍笔记,整理重点,可能是公式或者是一些特殊题型的方法,这个重点和课堂笔记要区别开;
    如果还有第二次复习,只看写过的第二遍笔记,还有多余时间可以根据整理的内容写写心得体会,这样复习后,考试时候看到题目反应绝对超快!

  3. 熬夜量力而行,能不熬就不熬夜。
    像我这样(不听劝)熬夜也要干完活的人,爆肝可能像应酬一样身不由己,但是天天熬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即使上学的时候平均睡眠5小时,也尽量间或地补眠。事少的那天睡6-7小时,事多4小时,周末如果有能力再多睡一会,连续4-5小时睡眠加上咖啡因续命真的很可能猝死,通宵更是如此。
    还有就是建议白天小睡不要超过半小时,不然就爬不起来了。周末不宜补觉超过10小时,不然醒来可能会头痛。
    睡眠对于第二天的学习效率/考试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实在没有办法需要熬夜,也要及时补觉补救!
Q
03 
关于选校、选专业的原因
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和家长提问,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选专业合适,作为过来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选专业和选校的呢?你为什么会选择范德堡呢?
在选校和选专业上,学美的老师都给过你怎样的建议?
A
同学
刚开始就读美高的时候就和学美老师讨论过意向专业,当时虽然完全不确定,但还是能感觉到自己对心理学有兴趣
如果单单要说考虑专业的话,可能因为在申美高的时候已经思考过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到了真正要申本选专业的时候,虽然我还是认真和父母、学美老师都聊过,但几乎没怎么考虑太多别的专业了。
确认心理学的大方向后,学美的老师推荐了书单和相关活动让我尝试,国外在校和同学间相处的一些经历也更加让我重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
然而,我选校相对晚很多,在12年级快开学的时候才定下心来去了解学校。
*Y同学参访实拍图
我真心非常喜欢Vandy。
从了解到学校人文社科很强,到访校时被校园硬件和学生导游的口才惊艳,再到ED申请就得到了父母和学美老师的认同支持,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三见倾心吧。
*Y同学参访实拍图
其他的理由还包括地理因素。比如南方的气候偏暖,所在地纳什维尔是音乐之城,还有提倡合作的校园氛围都很让我心动。
学美老师在选校时很耐心地给我科普过各所大学的情况,除了学术和活动的匹配性,各个大学的安全性、地理优劣、名气、风气等等方面都给我详细地进行了介绍。
后面了解到我还是最喜欢范德堡,也觉得在专业和性格方面都非常适合我,学美老师非常尊重我的个人意向和喜好,在照顾我个人倾向和适配性确定了选校名单
除了学美老师,也非常感激我的妈妈,在选校方面付出很多,很多大学相关信息都由她转达,也在空余时间帮我制作了一下选校清单,再次感谢他们。
Q
04 
关于标化成绩
我们看到你的标化成绩都特别高,你用了多久达到了理想分数?有什么好的技巧和材料推荐吗?
A
Y 同学
申美高时的TOEFL过期后一直没考过。在美高呆了半年多一点,3月份春假期间补了两周的课后接着就去考试,分数出来后很爽快地愉快分手了。
而SAT阴魂不散,考了四次后还是用了第2次的成绩,个人分析原因主要是本身阅读量不够、也没有很多时间在冲分关键时刻去刷题。
在TOEFL上,好像很多同学都过不了口语的关,我觉得想要提高只能通过逼迫自己勤快练习

至今我的手机语音备忘录里都留着当时
狂练的一套套TPO口语题,入考场前我坐在车里还口中念念有词。
所以即使美高环境确实有所帮助,也绝对缺不了考前应试的练习。口语越想拿高分越是没有套路可走。
SAT刷题到一定程度确实可以1500+,做完题海也许能到1550+。但根据我身边的真实事例,平常就热爱课外英文阅读的巨佬是可以做到首考阅读满分的。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看你是否“阅遍沧桑” 题海,是否平常积累深厚,亦或是两者结合,量变引起质变,绝大部分大佬都是离不开背后的练习的
Q
05 
关于特长与活动
你都有哪些特长爱好?高中期间一直在坚持吗?平时你是如何分配时间给喜欢的活动和特长的呢?
A
Y 同学
我一直在坚持学校的新闻工作,从心血来潮到热情投入,从憨憨职员到文字编辑。
而新闻社从无秩序到井井有条,内容也从陈词滥调到不断创新,其实所有一切只不过两年,我却觉得学到了很多。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的说法可能不太确切,往往得到的回报是付出的多倍。
时间的分配总体取决于工作的紧急和重要程度,作业做完还有精力就会看看社团,虽然我习惯一收到邮件提醒就打开对方链接进行编辑,但偶尔“懒癌”发作也会有堆着的时候。
后来向新闻社的顾问老师讨教了一番,我觉得自己在编辑速度和质量上提高了很多。
想点子、列大纲、采访、挑选引述、撰写总结,修修改改,再帮每个组员的文章都编辑两次,一周一次编辑会议、一次全员会议,林林总总的事情下来真的很花时间,但我很开心。
对我来说,这样的工作打开了更多的社交窗口
和大家一起讨论、出主意的时候,更像是在作业和考试之外我自己的一次倾吐,也像是一场人与人之间鲜活的噼里啪啦的化学反应。
当我不带功利性地去看待这件事,它更多的是一种解压、开眼界和自我认可,能把课余时间大部分分配给这些,我感到满足。
Q
06 
关于申请文书
很多同学都头痛写文书,你在文书写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对于文书写作你有怎样的经验总结?
A
同学
主文书我改了不下12次,中途经历过两次大改,有一段时间因为源源不断的修改意见心力交瘁。很气很崩溃,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冷静下来以后,我曾抱着尝试的心态和文书老师商量可不可以拒绝一些建议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老师说确实是可以的!
有内容写的时候,常常写得太多,文书老师一直都很负责的帮我删。不知道选什么题目的时候,干脆语音通话和老师一起分析题目。别说,这种揣测出题人意图的过程还是挺有趣的,而且比较高效,不太会跑题
现在回头看,文书真的不是单纯的个人输出和对方的意见输入,清楚的沟通非常重要,毕竟大家都是活人不是机器。
我认为语音通话很多时候比文字交流来得高效。当然,部分重点内容还是最好互相文字输出确认一下。
另外一个心得是不忘初心,尽管熬夜改文书改到疯魔,想到心仪的学校会过目,还是情愿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老老实实地去改,就像大家都会在喜欢的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一样。
一个毕业的学长将申本通俗地比作恋爱,当你虚情假意伪装自己的时候,即使换来了对方喜爱,你和学校又能有多合适?
总之,If and only if(当且仅当)真心诚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学习些套路
Q
07 
回顾总结
在整个留学申请的过程中,你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和度过的?
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和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分享?
A
同学
万事开头难!
无论是刷题、选专业、选校、还是写文书,最难的都是杀死拖延症,写文书尤其如此。
不做的话罪恶感深重,更加不想做,然后恶性循环。挣脱循环在平常课业量就很大的情况下更加难了。
申请季的时候,周围的人都特别忙没时间操心你,或者是操心你的人操心了也没用,甚至反而会增加你的压力。此时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孤身奋战,心态就在爆炸边缘。
这种时候,不要一个人呆着
拉上一个靠谱可信的小伙伴,一起约作业、约文书、约填写Common/UC Application,写文书的时候还可以互相帮忙读一下。
只要ED不撞车,被给予信任的一方通常也会乐意合作,毕竟大家其实都在苦苦挣扎。
大部分人都有或轻或重的拖延症,所以切身体会到有人陪你一起奋斗的时候,心理上真的会有很多安慰,也因此更容易开始着手做那些麻烦的事情。
还有一些话想对在国外念书的学弟学妹说,虽然可能会引起部分家长的反对,但我还是想遵从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很大的一个压力源来自父母,有的时候避免/减少通话或者视频对你来说才是更好的选择。
我身边不少同学在一通电话之后,轻则闷闷不乐,重则崩溃开始哭泣,听上去似乎很好笑、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样子,但这也证明了他们对于父母看法的在意和受到的困扰
只有你慢慢知道父母说的哪些话不能往心里去,哪些话是需要听听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好很多了。
但“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可能向同龄人甚至是陌生人倾诉一些对你更有帮助,毕竟一个和你身处同样的环境的人,更能客观地提供意见
多多探索对自己有益的可能性,把握好分寸,努力调整心态,申学这事主要还是得靠自己。
苟住,你就赢了。
在申请的过程中,Y 同学让学美老师很看好她不是为了申请而申请,她是为了理想而努力。是真心热爱、真心向往,才会去选择范德堡大学。
有了信念支撑,即使美高学业繁重,也会统筹规划好时间,在平衡协调自己的课业压力,与学美老师沟通推进申本的进程事宜
Y 同学会积极自主地根据学美老师的要求,达到为她设定的目标值和水平线。在网申和写文书的过程中,会主动征询,非常乐于和老师互相沟通。
学美老师辅导她的申请,她用Offer还给学美老师师者荣耀。
和Y 同学想的有所不同,学美老师认为她不是靠苟住拿到的Offer,她是用与自己信念相匹配的努力去达成的目标
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预约咨询,我们的专业顾问提供高/本/研方向的个性化申请建议和留学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