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ucy A. Taylor
Lucy Taylor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如数数自己拥有的祝福,列出自己的优点,庆祝一下自己已取得的成就。
我的第一次被拒稿经历来得让我猝不及防。投稿的时候,我非常自信,因为我的导师和合作者们都对它很满意。我们不可能都错了,对不对?8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我独自一人在苏黎世的办公室里打开拒稿信的那一刻。当时的我感觉自己失败了。但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论文被拒只是一次挫折,不是一场失败。你仍可以把它投到其它地方,或者继续完善它。
我在学习接受被拒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其他人的被拒几乎总是不为人知。我最近的一篇论文——第八篇——未经同行评议被拒5次、经过同行评议后被拒1次、申诉被拒1次、做了重大修改,之后才最终被我们尝试投的第7本期刊接受。但是如果你去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它们毫无任何曾经被拒的迹象。每一份光鲜亮丽的简历和个人网页也是这样。很少有研究人员会分享他们论文被拒的消息,但是现实是,对于许多期刊而言,你被拒的可能性要大于被接受的可能性。即使那些后来被接受的论文通常也会收到一个“但是”:“我们喜欢你的论文,但是你需要做所有这些修改,而我们无法保证修改后的论文一定会被接收。
虽然论文被拒是常态,但这丝毫不会减少你承受的痛苦。总会有某一次或好几次被拒的经历给你造成沉重的打击——无论你已经在学术界摸爬滚打了多久。那么,要如何应对这些重击呢?以下是一些对我有帮助的小贴士。
善待自己
论文被拒令人沮丧,也让人受伤(有研究可证)。认清自己的情绪。要记住,只是论文被拒了,不是你这个人被拒了。数数自己的优点,想想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回顾一下曾经取得的小成就,给自己打打气。大家很容易忽视自己每个月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被拒之后。尝试给自己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治愈自己。以我为例,去公园里面随便走一走就能让我感觉好过一些,但是如果我需要更长时间的休息,我也会给自己放假。长期来看,给自己时间休息和平复,更有利于你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反思自己的目标
思考一下,你能从这种经历中学习到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是我感兴趣的研究吗?提醒自己你的内在动机可以推动你前进。当你感觉准备好了,问问自己会有哪些收获?能让我的研究更有力、表达更清晰吗?能激发我的新想法吗?或者更简单——能让我学会如何不成为第二位毒舌审稿人吗?别把它变成一种自我批评。被拒意味着你在挑战自我。如果你完全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冒任何险,那么你也不会被拒,但是也不会进步。看看大的方面,而不要迷失在细枝末节中。我经常等上一两天后再去看审稿人的详细评论,尤其是一些措辞严厉的拒稿: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沉浸在这些评论中,会适得其反。同行评议是一个了不起的流程,但在本质上也是主观的,这意味着有时候被拒可能只是运气不好。
分享个人经历
论文被拒后,很容易感觉孤立无援。和同行同事分享自己的经历,不仅有助于你应对拒稿,也有助于其他人应对自己被拒稿的情况。简单地喝喝咖啡聊聊天,或是分享一下曾帮助你振作起来的建议或资源,也许能给别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不同。你可能无法一次性恢复,但是会慢慢变好的。如果没有,那么开口求助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和心理辅导服务都能帮助你。就我来说,我当初写了一篇谈论被拒稿的职业专栏文章,以帮助我应对一系列被拒的情况,然后那篇文章被拒了。这是我的第二次尝试(第25版),希望它对你有帮助。
原文以 Three ways to turn the page after your first paper rejection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4月28日的《自然》职业版块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Nature自然科研(ID:Nature-Research),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