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水知乎的时候,看到了一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非常AMAZING。随便放几个给大家开开眼,这都是中学生的作品:


别的不说,单看标题就已经从字数和复杂度两方面吊打了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起名水平。第一个“螺吡喃-芘双色团”,估计能念对的读者都不超过3个。杨同学在知网上水一篇论文是绝对够格了,打磨一
下冲一篇JMC也很有希望。




广东的苏同学,小小年纪已经会优化区块链模型了,而你每天只会哈哈哈。重庆的段同学,都会利用蛋清做元器件了,而我连亚清都搞不定...其中差距可见一斑。
总之看完这幅名单,我深感当代青少年科研创新素养之高!有此等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我们又可以踏平美利坚活捉特朗普了!
但也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获奖作品真是孩子做的吗?我才不信!甚至有内部爆料称,其实很多都是家长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在孩子身上!孩子只是装装样子就拿奖了!
我觉得话不能说得太早,也许获奖的真是一群万中无一的科研小天才呢?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的过人之处,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这个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究竟是个啥?
我去大赛官网上晃悠了一圈,发现这个比赛并不野鸡,甚至还有些牛逼。它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含金量很高,高到拿奖了可以参加自招

图为网友自制的自招汇总表
这个比赛从1982年就开始搞了,断断续续坚持到现在,已经办完了整整34届!前面的获奖名单就是第34届的。
比赛包括四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我们这次的观察重点就是第一类竞赛的结果。
竞赛的项目分类也很详细。我高中的时候还只知道有文科和理科,但这个竞赛的分类标准扎扎实实地给大家上了一课。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大学专业,下面还有更具体的细分方向,详细程度堪比大学招生简章。环化材生样样齐全,各大工科包罗万象。总之,所有专业的精英都能在这里施展拳脚,当代中学生恐怖如斯!
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盛大赛事,评委组也有自己必须遵守的“三自”原则:参赛项目必须是自己选题、自己设计研究、自己制作撰写。

也就是说,所有获奖名单上的项目,都是参赛者独立研究出来的!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这些获奖研究就显得更为牛逼了...我觉得对某些难度较大的获奖项目,简直是一个人干了一个课题组的工作量啊!
二、这个比赛究竟有多少人能获奖?
如此声势浩大的一场比赛,究竟有多少人参加,又有多少人获奖呢?我扒到了一份大赛申报名额分配表,里面详细列出了各地区、各类别的报名上限人数
分配表部分截图
最后统计出来,全国最多能有472个项目参赛。而入围终评名单的有352个,入围率高达74.6%
入围名单部分截图
然而,最终获奖名单有一等奖58个,二等奖133个,三等奖183个,总计374个...???也是就说获奖作品比入围作品还多出来22个???
获奖名单部分截图
满头问号的我挨个对比了两份名单,发现最终获奖名单中有35个小学组三等奖项目,在入围名单中榜上无名!
部分截图


是汽车防滑不重要了还是我湖南同学拿不动刀了?可能就是小学三等奖不太重要,送给他们开心开心吧……如果有知道的同学可以评论区解答一下...
在这374个获奖项目中,工程学占了100个,技术类有47个,可见孩子们动手能力之强悍!数学创新项目只有区区5个,果然数学走到哪里都不容易灌水...

三、获奖作品鉴赏
尽管在开头大家就感受到了螺吡喃-芘双色团的力量,但那还只是冰山一角。考虑到小初高学生的水平有一定差距,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品鉴一下。大家来一起开吧...
  • 高中组
高中组的水平非常惊人,光标题就令人叹为观止!下面是截出来的几个,大家扪心自问你能完整念出来吗?能正确断句吗?知道ECL、TOR、IMCD3都是些啥吗?

其中这个甲状腺髓样癌研究非常扎实,致力于优化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思想。该研究思路还能延伸至其他检测领域,如果继续深化推进,没准这位同学能成为新生代免疫大师
尤其在看完她的成果图片后,我真的感受到了当代高中生的恐怖。这张图完全可以直接作为期刊的Graph Abstract!SEM、XPS表征样样不少!我读了博才勉强用过的仪器,高中生已经用得炉火纯青了。我这还写个P的《天降神瞳》啊,这个比赛感觉人人都是天降神童啊...
这个研究南极半岛的就有些平平无奇了,毕竟我也去过南极

甚至和他在同一个景点打过卡
唯一令我疑惑的点是,我在南极的时候,被导游勒令这不能碰、那不能拿的,这位同学咋还能对南极半岛微生物进行采样的?还能顺手做个基因测序,甚至发现了全新的物种?导游不管吗?

也许是我报的团不够高端吧...大家以后去南极的话,记得报能让你采样的团。
又随手一翻,果然在化学创新里,钙钛矿只会迟到,从不会缺席
还有一篇研究人尿酸氧化酶定向进化与活性的,也非常厉害
里面的图片非常高端,没点建模水平都画不出这么绚丽多彩的结构
甚至研究思路已经接近下面这篇博士论文了生物狗真是一不小心就被后浪超越了。
而这些,都只是一位高中一年级学生献给我们的知识财富。
  • 初中组 
如果说高中组是我毕生难以企及的高度,那么初中组就是我踮踮脚能够到的水平。初中组的项目有些平易近人,看标题猜一猜,基本能看出在干啥
感觉和我日常的选题水准差不多,估计我的推送放到比赛搏一搏也能拿到初中生三等奖。
本来我以为初中组的项目都会这般平庸下去。直到这份研究跃入了我的视线


纳米氧化石墨烯分离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这特么不是我们组的课题吗?!还真是思路不清晰,加点石墨烯,投稿不顺畅,涂点钙钛矿!我师兄潜心研究膜技术数年,竟然和一个初二小朋友的创新点不谋而合。这位同学不搞篇Angewandte真是可惜了。
看到这位小朋友的操作图后,我衷心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看小图还以为是我自己…
完美的抽滤法制备石墨烯膜操作!动作太专业了!左图这位同学,白大褂微微发皱,透露出实验人员平日的勤勉,移液枪微微倾斜,随性中又不乏极致的严谨!相比之下,右图的我不仅神色紧张,而且动作僵硬,一看就是摆拍的。不说了,我要买站票回甘肃卖红薯了。
  • 小学组
在中学组遍体鳞伤之后,我终于来到了小学组。小学组的画风普遍正常,如一阵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让我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这里,有小学二年级的同学


这里,有真正小学生水平的发明创造。比如下面这位山东某小学的小朋友,发明了一种可自动查找钥匙的钥匙环,起因是自己没带钥匙
只要靠近某扇门,对应的钥匙就会亮起来
类似的还有自动升降的井盖、创新栽葱器,定量挤牙膏器等等,非常生动可爱。
还有一些社会实践类参赛项目,小学生们也认认真真去打卡。看样子这两位小朋友应该是共一作
拍摄者估计是
通讯作者

而在一众温馨的画风中,有一个课题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这竟然出自一位小学六年级同学之手!就冲着前面这串C10orf67,说是nature子刊我都信!这竟然只拿了个三等奖,不科学!
下面是小朋友的实验图。蓝眼镜下蓝手套,实验做完写报告。你看到的“敲低”以为他在卖萌,而实际上他却是在研究C10orf67这个因的表达减少会怎样影响结直肠癌细胞,水平着实深不可测。


我查了一下,国内研究C10orf67基因的主要是昆明动物研究所,里面有一位研究员姓陈!而这个小朋友来自昆明某小学,也姓陈!小朋友的科研日记里还说了去昆明动物研究所拜访!莫非……这个C10orf67基因是陈家代代相传的独家记忆吗?
不过我估计陈同学和陈研究员估计也就是师生关系。陈同学上传了他的科研日记,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研究过程。


1月6号,陈同学拜访学习;1月7号,学了什么是肿瘤;1月10号,“还是不太了解基因,老师又教我中心法则”。
你一个六年级小朋友,不懂个基因有必要这么沮丧么!弄得我都为我日常的快乐感到很愧疚啊!
但在短短的比赛时间里,他已经从0入门到精通,最后成功解析了C10orf67基因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做出了突破。
这何止是学习能力强,简直是孟德尔再世啊!我真的很好奇,小朋友在比赛期间是如何开展创新的。戴着小手套操作移液枪对小朋友而言当然新鲜又快乐,但让一个开始不懂基因的人做出C10orf67对结直肠癌的成果,掉头发的估计是作为第二作者的父亲吧……

四、一点思考
看完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这几百个项目,我是觉得震撼,非常震撼,迷惑,也是非常迷惑。
你说这些项目里是不是真的有厉害的学生?肯定有。
我上初高中的时候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孩子了,但其实我的生活就是做做题打打球,对科研真的是闻所未闻,跟创新更是边都沾不上。
在许多校的素质教育那真是非常素质的,孩子里也有很多从小天赋异禀,创新能力极强,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早早接触研究的。
中科大少年班,每年招收一千多人,都是才有料。96年的曹原就是少年班的,他上个月刚在nature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妥妥的科研巨浪

曹原这样的顶级高中生能做出CNS级成果,那一般优秀的高中生做出一些科研小创新,或者是初高中带着学生在课余时间和高校合作成果,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得个奖,也非常合理。就是不知道十年前拿奖的同学们现在有多少奋战在科研圈。
但里面有没有家长掺水的?也肯定有。
你说按照科技大赛的三自原则,几岁十几岁的小同学,用几个月的课余时间,自己提出、自己实践、自己写论文做出了硕博级别的科研课题?
我总觉得有点夸张了……要我推测的话,大概是孩子提了个问题,有学术资源的父母帮着策划,孩子在过程中也学了些知识,但主要还是拼爹。这也不是我瞎猜,知乎这个问题下面全是这类爆料回答。
这还算是好的。至少孩子还参与了一些。更恶劣的是父母直接把学术成果安在孩子身上的操作。孩子只要配合动作摆拍一下,论文内容背诵一下,比赛现场跑一趟,就能拿到科技大赛的奖项
对于这些人来说,比赛到底比的是什么呢?是背后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父母所在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是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还是学术造假从娃娃抓起?
真是浪费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这么好的平台。
青少年的创新,应该更多来源于生活和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学术界高深玄奥的空中楼阁。独立自主的思考创新能力,远远比背诵科研名词来得重要,来得厉害。
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扭曲了对创新的理解。
不要忘记最开始,国家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
全国首次青少年科学作品展览与1979年在北京举办
邓小平同学为展
览题词


参考文献:
[1]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首页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
[2]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AttachFile/2019/7/1011000105/636996970331745590.pdf
[3]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introDetail/subject.aspx?type=1
[4]名额分配表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News/View.aspx?ArticleID=228925
[5]入围终评名单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News/ColumnLinkView.aspx?ColumnID=1011001201&ArticleID=240006
[6]李文杰. 枯草芽孢杆菌尿酸氧化酶的定向进化[D]. 2017.
[7]获奖项目在线展厅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Query/StudentQuery.aspx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