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Lachel。
是的。公众号「L先生说」从2016年6月2日发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已经4年了。
这4年里面,多亏了每一位读者朋友的陪伴、支持、鼓励和信任,才能走到今天。
因此,这周的推送,就不写新文章了,跟大家聊聊天吧。
最早开公众号,其实没有太多考虑。当时还在知乎写东西,文章经常被人搬运到公众号,维权起来很麻烦,于是,索性就自己开了一个。
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号能够陪大家一起走过这么久,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拥有数十万人的订阅。
感谢每一位读者,是你的每一次点击、「点赞」、「在看」、分享和留言,赋予了这个号价值和意义,也给予了我不断更新下去的动力。
在这个一切追求短平快的时代,能有大家这么一群人,愿意看我写的东西,愿意聚到一起,来讨论、分享、交流,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荣光。
我一直觉得,读者比作者重要得多。一个时代能有什么样的作者、什么样的内容,都是由读者的需求和品味决定的。是读者的反馈,才使得内容的价值得以存在。
同样,我很清楚地知道:能够写东西的人成千上万,如果说侥幸有那么一点知名度,那不应该归功于我,而应该归功于读者的选择。
所以,对我来说,「L先生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号,而是一种信念,一种事业,一种连接了每一位喜欢思考、足够上进、不满足于庸常生活的你,的纽带。
何其幸运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能让我们相遇。
17年初,因为公司转型的问题,萌生退意,也想让自己重新思考后面的规划,于是离职,暂且休息一段时间。
17年那一年里,试水过一个社群(做了一年,到期后就关闭了),见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领域,也有幸写出了一篇广受喜爱的文章「深度思考能力」。
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我突然发现,原来喜欢思考的人还是很多的。还是有这么多人,可以围绕在这片小小的灯火旁边,一起交流,彼此鼓劲,并肩前行。
借此明确了公众号的基调:与热爱思考的同道者一起,更深入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17年底,做了智识营1.0,把自己数年来的积累和思考做了一个梳理和分享。有幸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至今铭感在心。
18年,开始探索一些新的方向和领域。那一年特别忙,经常出差,很多时候都是拎着笔记本,随便找一家咖啡馆坐一个下午静静码字。当时许多文章前后都有「刚下高铁,人在外地」的札记,公众号的老读者应该还记得。
我记得18年底有一次台风,当时我在出差的酒店里,暂时被困住了,于是伴着窗外呼啸的台风和骤雨码字,一直到深夜3点,感觉恍如隔世。
还有一次是刚聊完合作,奔往机场,在机场掐着表写完文章、排完版,还有半个小时起飞。特别好玩。
这4年里,尝试了很多,涉足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好在有大家不离不散地陪伴在「L先生说」周围。
无论如何,我无比感谢每一位愿意读我文章的朋友。有了你们,一切奔波、忙碌、压力和孤独,都显得无足轻重。
2020 - 2021年,也要继续一起走下去喔。
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L先生说」的数据。
截至2020年6月,「L先生说」目前订阅人数:45.7万。
月均常读比例:18%。
过去一年(2019.06 - 2020.05):
  • 发布了 54 篇原创文章,
  • 总字数约 27 万字。
  • 总阅读量:565.9万次。
  • 平均打开率:约 8%-12%。
这些数据,跟许多微信大号相比,微不足道。
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无比感恩。
我从来都没想过把它做成几百万、上千万的大号,只希望能默默写下去,最好是能够影响、帮助到一些人。
下面,分享一些近一两年以来,我觉得比较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一套帮助你自学任何领域的「学习金字塔模型」:
详见:

可以结合这篇一起阅读:

一套帮你更好沟通的「沟通金字塔模型」:

详见:

一套处理信息爆炸的法则:
详见:
以及下面这些:
如何让自己拥有更持久、更充盈的幸福感?分享一套: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未必是真相,而是「我们想要的真相」:
详见: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彻底讲清楚「记忆」这件事,让你不再受制于记忆力:

5种帮你更好在未来生存的能力:
对什么都没兴趣,找不到方向?不妨看看:

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不妨读读: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内向,可以读读:
如何处理焦虑、压力和其他负面情绪?

破除你对「意志力」「自控力」「专注力」的迷思:

如何让生活井井有条?

以及,闲暇时候让大脑放松:
上面只是一部分内容。
其他内容,你也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取:
  • 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精选文章:
「成长手册」是我把文章按照话题进行汇总,整理出来的一份索引。我会不定期更新。
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先进来看看。
「搜索文章」,可以用关键词搜索往期的文章。如果你记得某篇文章里讲过某个概念、方法、名词,都可以试着搜一下。
  • 点击公众号菜单栏-智识学院:
「资源分享」是我整理的书单、影单、工具……以及一些读者的话题讨论。

有空的时候,可以进来逛一逛。
「智识营」和「写作课」是我目前主要的两门课程。感兴趣可以点击了解。
最后,回复一些被问得比较多的问题:
  • 是全职做公众号吗?
不算是吧。手头上有几家公司,也有几个合作性的项目。理论上来说可以不用上班打卡,但忙起来的时候也是真忙。
不过这个公众号,以及基于公众号的「智识学院」项目,现阶段依然是我工作的一大重心。
  • 为什么不开打赏?
我不太喜欢「打赏」这种形式。之前开过,后来关掉了。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分享、转发,或者点「在看」、留言给我一个反馈,都可以。
我会非常感谢你。
  • 为什么不接广告?
倒不是道德洁癖,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广告模式,并不符合我的期待。
目前广告市场的话语权还是在甲方,这就意味着,创作者很多时候没有自主权,不得不受制于广告主的要求 —— 而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大家愿意读我的文章,我想,有一部分原因也许是,大家愿意相信我的专业和真诚。但一旦违心地做软文、说好话,这种专业和真诚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筛选、沟通,找到好的合作方,还不如一刀切。
反正现在也没到需要广告维生的程度……
不过,话不说满,也许将来会有这个需要呢。比如公司倒闭了,项目失败了,投资亏损了……
到时我会提前跟大家通气的。: )
  • 有打算做视频吗?
有的,正在构思中。初步会想做一些10分钟左右的内容,延续公众号一直的基调。
  • 除了公众号,还有别的发布渠道吗?
最近有一个想法,就是做一个小号。
一方面留着备用,以免什么时候失联了;另一方面,也可以承载一些不太适合写成长文分享的内容。
我最近发现,这种内容还挺多的。比如对一些新闻的解读、软件的使用心得、有趣的信息渠道……
之前有想过用闲聊的形式来做,但还是有点担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那么对不喜欢的人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打扰。
所以,还是想换一个新的渠道来承载。包括后面的视频,也可以放到一起。
也在考虑,是再做一个公众号,还是开一个微博,还是用别的形式(比如邮件通讯)来实现呢?
也请大家静待我的进展。
  • 书什么时候出来?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我也很无奈……
我15年签了第一本书约,跟磨铁。然后拖了好几年,责编已经换了几个,主编也换了……感觉非常对不起她们。
第二本书约是17年,跟中信签的。至今同样……进展为零。
倒不是我懒。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
1)我不想把公众号文章简单地结集,这样跟骗钱没啥两样。
这就导致了,写稿的过程非常艰难……
2)书不像文章和课程。文章有问题可以改、可以补充,课程可以优化迭代,但书出版了就会一直在那里。哪怕出了新版,旧版依然会被人买到。
所以,除非它真的非常令我满意,否则我不太敢出版。
不过,可以承诺的就是:今年开始,我一定会利用业余时间,把书稿先写起来。
但什么时候能写完……这个就不敢承诺了。
敬请大家鞭策!
  • 会有线下活动/见面会吗?
此处必须引用钱钟书先生的名言: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所以暂时不会有计划。
其实我是一直想把线下活动跟书的出版放在一起做的,不过……请见上一条。
  • 今年有什么安排?
1)视频,小号,其他的内容形式。上面讲过的这些。
2)开发新课程。目前有2个想法:
一是做一个思维通识课,讲一些现代社会运行基本规律和常识,跟智识营(着重于框架和工具)形成互补。
二是侧重于效率提升,做一些工作管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的内容。
也欢迎大家把你的想法和需求告诉我。
当然,智识营会继续开下去。下一期这个月就会开。敬请留意公众号的推送。
最后跟大家说个事情:
微信更新了推送法则,以后会打乱订阅号的信息流。据说:跟号主互动多一些的比较容易收到推送,互动少的也许就收不到推送了。
所以:大家如果不希望失联的话,可以多增加一些跟公众号的互动。比如星标,在看,留言,或者最简单的:有新文章就点进来看一下。
谢谢大家~
4年或许不算短,但从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来说,一点也不长。
2020年,世界变得更加分化和无序。一切我们曾以为稳定的,都在改变;一切我们难以预料和想象的,都已经开始出现征兆。
世界正在加速,我们也不要走散了啊。
未来的3年、5年、10年……
希望能跟你一起,继续探索这个庞大的世界。
携起手,别走散,我们在一起。
THE END
-  晚  安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