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很唏嘘,这些年里我眼见着在BBS上纵横捭阖、大杀四方的英雄人物,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孩子老师的手下。今天看见一位当年的老哥们,手提板砖准备去找老师辩上一辩,议题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孩子背诵全文加注释以及题解对孩子学习中文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个人觉得他的赢面不大,回来的时候多半能温习一些中文词汇,诸如:铩羽而归、伏低做小,以及雌伏隐忍什么的。
在这个议题下,网友发表了许多个人见解。一类人表示自己当年语文次次考第一,从来就没有背过书。这种人要我说,可以直接拖出门外乱棍打杀了。因为他们面对任何教育的话题,从来不关心提问者的真实处境和具体困难,永远第一时间跳出来表演自己当年多聪明,多厉害。除了激发别人的自卑之外,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只能乱棍打杀,减少一点空气中的屁味。
另一类人开始背书,反复吟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类的至理名言。以此说明背书好,背书自古就很好,现在自然更好。由于近年来网友平均文化水准下降得厉害,来来去去就这么一句,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背不出来。道理依然是当年那个道理:背诵是理解的基础,背诵有利于孩子一早感受中文美感。于是,空气中渐渐多了一点酸气,类似泡菜开坛。

我是不支持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的。书读百遍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时间流逝了许多,在这许多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你读了更多书,你见了更多人,你经历了更多事,你倾听了更多言谈。于是你的见识变得广博,见地变得深刻,触类旁通之下,那么就会“其义自见”。同一本书连续不断读100遍,在没有外界输入的情况下,有个屁的“义”能够自见?这是宗徒对经文的态度,不是读书求学应有的态度。
那我是反对背书了?那也未必见得。

在我看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根器。上等根器的学生,学习中文肯定不会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那点作业。在私底下,他/她拥有更大的阅读量。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是节选,他们自己可能早就已经读完全本。这样的学生当然可以宣称自己不用背书,因为他们看得多了,对中文的熟悉程度远超同龄人。一些名篇名句,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反复遇见过,自己还可能做过摘抄,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也足够,自然可以不背而背,全都成竹在胸。但这种人是极少的,他们的经验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多少价值。

中等根器的学生数量最多,大多类似我这样有一定基础,但是又不够精专,天性也不够颖悟。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这类人是最值得帮助和挽救的一类。因为如果能够激发起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一点学习的自信,那么通过自身努力,还是可以摸到天才们衣裳一角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这样的人悟性不足,没有办法一下子觉出哪里好来。那么,无需背诵所有课文,但背诵经典名篇就是一种必须。并非是为了单纯的记忆,也不是为了等将来“其义自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记住标准。

现在理解不了是不是?现在欣赏不了是不是?没关系。先背下来,熟练背诵,记得这是好的,这是个标准。你记下了这个标准,今后遇见其他中文作品,你可以拿来做比较。在比较过程之中,你很快就会明白所谓的“好”,究竟是好在哪里,它是怎样的一套标准,看重什么,推崇什么,鄙夷什么,反对什么。由于这个过程比较有趣,自然而然会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阅读量上去之后,课本就逐渐变浅,有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于是也就有了自信和兴趣。这种人数量众多,各自的缘分深浅不一,如果遇见好的教师,好的家长,愿意花时间启发、陪伴、鼓励,最终的进度也并不会差。

下等根器的学生数量不少,有些人就是对中文没兴趣,但可能对数学、对体育、对手工兴趣盎然,而且轻而易举地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类人学习中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努力多拿一点分数。因此他们要背,而且是大量的背。背课文,背注释,背作文,背习题集,背考模拟题集。这叫做死马当做活马医,好在出题老师的题库是有限的,知识点也是有限的,能背下一个中文考试大全集,那么考题只会是其中的一个子集,理论上得分也不会太低。当然,这种方式最为痛苦,绝大多数人对不感兴趣的内容根本背不住。所以是医死马,如果是下等根器且没有毅力,谁来也没用。只能说是通过背书和中文结个缘,留待日后重续,生生世世的流转中总有机会。
至于说到老师和学校,那是另外一件事情,和背不背书关系不大。他们首要考虑的是成绩和升学率,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大多数家长的利益一致。相同的目标在不同人手下,对应着不同的手段。假设学生是马驹,老师是牧马人。理论上较为合理的方式,是让最好的马自己跑,它们彼此就会你追我赶,不需要督促;中等的马需要用青草诱惑,同时用鞭子威胁,软硬兼施让它们跑起来;劣马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简单粗暴地在马屁股上来一烙铁,让它们瞬间玩命逃窜。

但这很麻烦不是么?分析上述的做法,很快就能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是对哪一种马而言,来一烙铁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不来一烙铁呢?烙铁是最后马群整整齐齐冲过终点的保证,至于说马会怎么想并不重要。所以全体都有,翻开教科书,都给我开始背吧。
回到一开始,讨论应该背书还是不应该本身就偏离了问题的核心。身为儿童的痛苦就在于这里,他们只能看着成人讨论烙铁,却少有人坐下来,在他们身边翻开一本书问三句话:
你喜欢这本书吗?
你觉得好在哪里?

我有另外一本,你想不想比较着读上一读?
题图摄影:MIKHAIL VASILYEV 
图片授权基于:www.Unsplash.com相关协议
往期回顾: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昨天看到一则轶事,我深爱不已:
俄罗斯人发生交通事故,喜欢下车就直接动手;
俄罗斯人因为交通事故斗殴,最喜欢用棒球棍;
棒球在俄罗斯一种相当冷门的运动;
2014年俄罗斯全境销售棒球棍50万根;
同年全境销售棒球手套4付;
棒球一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