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USDollar,给你带来自由


根据导演王子逸真实家事改变
一个问题:当亲人患绝症,只有几个月的生命,Ta是否有知情权?
电影《别告诉她》根据导演王子逸(Lulu Wang)的真实的家庭故事改编,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王子逸得知奶奶得了四期肺癌,只能活三个月。但是王的父母及其他长辈决定不把诊断结果告诉奶奶,认为这样做没什么好处,还想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计策——在她的家乡长春举办一场婚礼——以一场喜宴的面具让所有人去中国与奶奶做最后的告别。所以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The Farewell (告别)。
《别告诉她》根据真实的中国家庭故事,以全亚洲演员阵容,成为2019北美影坛的年度黑马,获得金球奖首个亚裔影后。然而国内却不买帐,这个片子在中国上映时期一拖再拖,拖到1月10日上映,仍排片稀少,票房惨淡。
这个片子不能面向大众市场,表面上看是没有帅哥美女。
林家珍得奖的时候,国内颇有一片声音说她丑,说好莱坞对亚洲的审美还是停留在丑女的阶段。这种通过林家珍的外表投射出“审丑”的民族心理是又低级又自卑。低级在于审美单一,而不自知。自卑在于“秀”不分场合,只要能被外国人看到的就必须秀。
主演林家珍(Awkwafina)成为金球奖的首位华裔影后。
这个演员是华裔导演亲自挑的,从某些角度上,演员林家珍和导演王子逸长得很像,都是才华横溢的选手。
导演王子逸
但,这个片子在中国不能大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影片的提出的问题对大众来说既不新奇,又很尴尬。
我当时在美国看完电影后,一个美国老先生和我讨论这部电影。他说这个电影对他震动很大,他看了两遍,但他还在试图理解中国文化里为何会向老人隐瞒她本人得了绝症的信息。他觉得最终还是无法理解这里的中国式欺骗
老先生问,有句台词解释这是因为子女觉得他们隐瞒癌症信息是因为子女有义务承担这个burden(责任),这是不是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孝顺”?
我问老先生,你如果得了绝症,你希望医生和孩子告诉你吗?
老先生说,当然。我肯定有很多我想在临终前做的安排,我想做妥善的告别。有谁不想吗?
我说,我有个朋友,35岁的时候因病在异国去世。在他得知病情到去世整整一年的时间,他的父母对他的病情毫不知晓。起初,他觉得是小病,不用打扰父母。在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后,他已经陷入昏迷,无法再和他人沟通了。而赶来料理后世的姐姐也选择没有告诉他的父母,因为担心他年逾70岁的父母受不了这个消息。
后来在他去世半年之后,实在无法瞒不下去的时候,父母才被告知了这个消息。
听说这件事的美国朋友都非常震惊。他们问我,为什么别人可以有权利剥夺父母向自己儿子告别的唯一机会。
每个人都应有知情权?
我在微博上展开过一次讨论,当家人有绝症的时候,到底应该不应该告诉TA?

关于这个话题的微博收到几百条评论和转发,大部分人觉得应该告诉当事人!大部分人对这种代代相传中国式欺骗感到愤怒。
有很多当事人对当初瞒着亲人的行为觉得无比后悔, 十来年无法释怀。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肯定不再选择欺骗。有很多当初被蒙蔽的当事人,情绪一直无法恢复,因为他们在被“爱”的谎言下,剥夺了唯一的告别机会。以下是一些评论摘录:
@小雨和小猛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父亲的病我们隐瞒到最后两个月,十来年了还是不是释怀。“
@閒閒
 “父亲病了大半年,在他临终前一个月才告诉他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他的愤怒和不甘啊……时光倒流,我会第一时间和他商量所有的方案而不是替他安排,愿父亲安息
@NahBro
"我姥爷去世之前家里认为我要上学(我在本地上学所以其实很方便),而且大概也是觉得他能挺过去就没告诉我,我周末回家时面对的是死讯和遗照,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十年过去了我到现在都还难过这件事."
@十三斤小龙虾
“因为上大学所以爷爷下葬了才告诉我,我爸爸因为病去世当天才告诉我~感觉那么多年我还过不去这坎~“
@aiomi
 “我大伯去世也是,全家人也都想瞒着奶奶,我们这边的风俗人死了要送回老家安葬,根本瞒不过,甚至还有人出主意送到其他子女家里住,葬礼瞒过去,火葬的时候奶奶就一直问大伯(因为住院了很久然后去世,住院也没有告诉她),那段时间她天天追问是不是大伯出事了,我觉得是母子连心吧..很后悔没告诉她
@小小小小熊熊熊熊熊熊
 “爷爷去世了很久我才知道,悲痛没能回去送最后一程。问了是奶奶不让告诉,说在外地离家太远。。。哎,无语,又不能去埋怨奶奶!只能告诉他们,我已经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判断,有什么事不要隐瞒!!“
知情权是基本人权,而病人在临别之前应该有权利与亲人做体面的告别。那为什么,中国文化里,一直觉得这种欺骗是应当的?
面对绝症和死亡,中国式欺骗能代代相传大致是三种原因:
一,中国没有死亡教育。
中国人在日常中很忌讳谈死亡,好死不如赖活着,一旦有和死亡相关的事情出现时,所有人选择做鸵鸟,选择避而不谈。
@衣带渐窄又后悔
“但是作为临床医生,不仅仅是老人,就是年轻人在知道自己绝症之后有几个心里没负担坦坦然然的接受死亡的?知道病情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最终短寿的反而多见。“
@yylpsw时代
“我不是推卸责任,回头看我受到教育里无论是来自父母或者学校都没有教过我这么面对自己得重病或者面对得了重病的亲人朋友,前年朋友的父亲去世,我一个快奔5张的人愣是不知道咋能安慰她,愣是憋着不敢打电话给她,我当时急得都在Youtube上搜咋安慰失去亲人的人,唉。
原因二:中国文化里不把老人当一个独立的人。
中国文化中老人随着衰老,也丧失了独立性。因为不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知情权可以轻易被剥夺。
电影里,美国长大的孙女开始很不能理解全家瞒着奶奶的原因。她叔叔道出其中的文化分歧:“你把生命看成是个体的……东方人是把生命看作是集体的。你想告诉奶奶实情,是因为怕担责任,因为这个责任太大了,如果你告诉了她,你就没有负担了。我们之所以不告诉奶奶,就是为了分担她的思想压力。”
叔叔的这套解释乍一听很集体很冠冕堂皇。不过你仔细想,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奶奶太老了,她“不行”,她承担不了我们其他大人能承担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替她做主,帮她做出最好的决定。一些博友也有同感:
@辛巴在哪里呀
“对,传统文化里不把小孩当个人看,也不把老人当人看。他们都成了没有自我意志要靠别人帮忙做决定的低等生物。”
@蓝帽子dud
“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为了你好” 本质上还是把“你”看成低人一等、发育不完全、不平等。
@ppBEARintheRye:
“小孩小时候不被当一个独立的人看,老人老了也不被当一个独立的人看。每一个家都是一个小小的丛林社会,对势弱的小孩和老人而言,鲜有平等和尊重这一说。”
@龙伢Ryuga:
“在这个文化体系下,每个人都不能真正作为个体活着,而且很多事情瞒不到最后的,那时候的伤害是加倍的”
而且,这种以“为你好”的名义让老人啥也不知道啥也做不了,是中国全社会的通策。
比如中国的线上药房上不给70岁以上的人卖药一样,因为线上药房觉得老人“不行”,不能自己买药。博物馆要求70岁老人预约博物馆门票时必须另外一个70岁以下人士的信息来预约,因为博物馆觉得老人“不行”,不能自己逛博物馆。还有65岁以上的人不能买银行理财产品,不能买旅游产品,不能租房...
这些“为你好”,就是你“不行”,所以你啥也不用知道,啥也不用做。
原因三,中国式欺骗撕下伪善的面纱,就是为了给活人省事,少点麻烦。
有时候,选择不告诉她,既不是出于爱或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其实就是说谎的人为了省事。因为当老人被告知死亡在即的时候,身边的人除了要处理日常医疗照顾中的琐事,同时也要面对知情者的情绪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里,家人之间不谈感情。于是一旦有死亡在即,就有情绪问题。而这比肉体问题更让人难以面对。所以活人就选择了快捷键,避而不谈,不让西方的“知情权”来添乱,大家都省事。
@维他命很重要
“我看the farewell的时候总觉得一切都矇着一层被美化了的雾。很多时候贫贱百姓隐瞒着绝症患者,还有为了“省事”,省掉面对死亡,骗病人、也麻木自己。”
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告别》!
我还是更喜欢这个电影的英文原名《告别》。因为它的主题在“爱与欺骗”“质问每个: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告别?
如何让告别没有中国式欺骗,更有尊严?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死亡教育。这世界每天都有人在出生,每天都有人在逝去,人来人往。我们并不会因为平常生活不谈论死亡,死亡仿佛不存在一样。
当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那么忌讳死亡,谈论死亡更多一点,人们慢慢就更理性地看待它,就会更有尊严地正面它。
@欧巴在咩
“这是一个大文化环境和教育影响代人对死亡的思考和人生的安排。 也许九零后这一代往后 ,对个人人生思考多了自然而然会欣然接受结果, 就好比现代人对安乐死的接受程度。”
同时尊重医学让医疗行业对死亡更透明,让生者和死者有尊严的别。
在美国,医生是有义务必须让病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知情。每个人都应该有知情权。
在中国医疗行业工作的网友@其实我不爱吃肉丸说,“都是默认老人心理承受能力不行,会崩溃。其实我见过很多接受自己病情的老人,都跟我说,人都是要死的,也这个年纪了,知道了也好早点安排临终的事情,坦然治疗。所以每次都会叮嘱家属早点告诉病人,不要让人留下遗憾,我们医院要求不能隐瞒。
最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希望自己被当作有尊严的个体,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我们尊重孩子为独立的个体,等孩子长大也会用同样尊重的心态对待老人。同样,我们如何对待老人,孩子也会看在眼里,以此为模版,将来同样对待我们。
@罐头5号机
“这跟孩子年轻时受到父母怎样的对待有关系,父母意识到孩子也是人,有权利知道真相,且愿意好好陈述真相时,他们老了才能全面的知道自己的真相。教育最终会回馈到自己身上。如何教育自己,自己老了就会被如何同等对待。”
希望中国式欺骗能止于这一代!
让《别告诉她》成为过去式,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获得《告别》。
*文内案例均来自我的微博留言。橙色标注为微博名。
*题图和部分插图来自网络。侵删。

USDollar∣自由指南,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USDolla内容全为原创。微信内容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欢迎个人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戳文末「在看」,欢迎转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