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命运,以及我的首选》,随着形势的发展,很多大V又高呼起“夺回定价权”的口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唱一曲忠诚的赞歌。
周末流传一篇央行工作论文,呼吁允许AH股互通套利。这条消息在这个时点能爆出来,很可能是央妈放气球,试探各方的反应,毕竟只是一篇个人的学术讨论,先把石头抛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招旨在通过扩大互通以求巩固港股的国际地位,保障流动性,夺回定价权。
套戥,就是套利,就是进一步互通,现在“沪港通”“深港通”是资金可以过去,以后是股票可以过来,AH股公司可同时在两个市场异地交易(例如A股买入港股卖出,港股买入A股卖出)。但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对A股对那些高溢价股票,将是灭顶之灾,结果可能是港股没带飞,把A股带崩了。例如洛阳玻璃,A股溢价近600%,中信建投达到400%,A股与H股的差价能高达4-6倍……
啥叫夺回定价权?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港股以前是海外机构说了算,现在得由我们A股韭菜来定价。我看这是投资者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
随着中美之间关系的紧张、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动摇,北水南下,此消彼长,大陆资金取代海外资金,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但是否意味着港股趋向于A股,陆资从外资手里“夺回定价权”呢?
“夺回定价权”,并不是新鲜事,其来龙去脉我回想起来,这是2007年大牛市时的一句热血口号。
当时A股牛气冲天,短短不到三年从998一路高歌猛进到6124,上证指数涨了六倍,中国散户和机构扔飞镖选股都是股神,一个个都牛逼哄哄,敢笑巴菲特不懂股票。
巴菲特2003年投资港股的中石油,是因为石油是一个高度标准化和国际化的行业,无论产品和商业模式都是透明的。巴菲特在港股买中石油的时候,股价存在巨大的安全边际,当时股价不到2港币,后来2007年退出时10港币,赚了五倍,4年收益高达40亿美金。
然而2007年巴菲特以10港币清仓中石油被大陆股民群嘲,央视采访到某著名“中巴”,问老巴为什么清仓中石油?“中巴”脸红脖子粗,懦懦的说,股神可能不太懂中国……当时市场弥漫的是散户颂歌《死了都不卖》,记得有个叫老沙的股评大V高呼“满城都是汽油桶”。那年中石油回归A股,闪亮登场,上市一开盘就创记录,48元人民币,市值超过当时的欧佩克组织GDP的总和。A股终于“夺回”了中国资产的定价权!
当时港股虽然也是牛市,但与A股相比是个巨大的洼地,两地上市的同一公司股价H/A股存在巨大价差。难道我们A股有泡沫?大陆资金不愿面对这个事实,于是机构一番研究得出结论:不是A股高了,而是港股低了!低的原因是海外资金掌握了中国资产的定价权,洋鬼子看不懂中国,甚至刻意打压人民币资产,有阴谋。我们大陆资本要南下,渡过香江,夺回定价权……
南下争夺定价权,还有经典一役是中国神华。让我印象深刻,相信很多老股民应该也有记忆:

2007年的时候,中国神华赴港上市,香港某大行,好像是瑞信或者是瑞银,给了一份研报说目标价98元,放了颗大大的卫星,吹了个大大的大牛逼。海外机构给足中国股民面子,定价权,你要就给你咯!


然而十年后的2016年,我看到这些大行的研报,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瑞信下调中国神华盈利预测及目标价至8.8元港币。从98到8.8,这十年不知道多少棵韭菜被收割于镰刀之下?
2016-05-11,瑞信发表研究报告指,下调中国神华2016-18年盈利预测5-29%,以反映行业倾向直接电力销售,以及煤炭价格持续疲弱。该行指,留意到中国神华电力业务15年EBIT为50%,增加更多下行风险及令增加股份进一步降级的机会。瑞信表示,维持予公司「逊于大市」评级,惟将H股目标价由10.6元下降17%至8.8元。
很多股民疑惑,这与常识不符,不是应当同股同权吗?为什么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的股价不同?
同股同权,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同一份资产,所包含的权益有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机会成本不一样,A股和港股所在市场不同的利率水平,决定了资金不同的机会成本,3%利率、1%利率、零利率,自然影响投资者对同一份资产的回报预期。


第二,制度权益不一样,A股股改时有送股,但同股的B股、H股股东不享有此项权益,既不支付也不获取对价,外方股东不理解,不理解也白搭。
第三,隐含收益不一样,A股的股价隐含着打新收益,港股没有打新无风险收益的问题。A股存在很多中国特色的奇葩现象,成熟市场无法理解,例如新股不败,打新必须有门票,即便正股不涨,每年打新还有无风险收益。
第四,市场流动性不一样,A股是流动性过剩,散户云集,快进快出,成交量巨大;港股是流动性稀缺,除了成份股外,很多小股票的成交非常稀少,根本没有流动性,有时候想卖都找不到下家。好赌的资金可以选择几千只牛熊窝轮期权,仙股是没人理睬的。
第五,投资者结构不一样,A股是散户市,有韭菜红利;港股是机构市,韭菜资源稀缺零落。A股是沾个概念就能涨,涨得离谱,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很高;港股别说是概念,就算业绩上去了也未必买账,该跌还是跌,只有把业绩落实到分红真金白银到手才能到底。
最后还有一条,香港证监会太操淡,根本不作为,公司信批质量远不如A股,导致老千股遍地,玩弄各种财技,缩股、增发、关联交易、私有化,任由大股东玩死小股东!垃圾股、老千股有个屁定价权,怎么可能享受高溢价,都是串通诈骗的坐庄模式。
差价,这是两个市场的偏好决定的,两地的市场主体、资金利率、流动性、监管都不一样。相比来说,税费只是很小的影响因素。AH折价比率没有一定之规,牛市的时候可能差价更大,熊市的时候反而缩小,因为A股跌了嘛,目前由于沪港通、深港通,AH差价可能收窄,但不会消除。
所以,港股是成熟市场,不喜欢讲故事的公司,警惕老千股,慎对成长股,只有逻辑验证之后才会给予合理定价。A股公司那套炒概念的玩法,港股根本不认。港股的机构喜欢配置真正高成长、低风险、财务健康、治理透明的大市值公司,我估计像茅五这种公司如果到港股上市,估值也不会低。例如腾讯,被市场认可之后在港股也一直享有高溢价,并不比美国的中概股差。
而那些小盘股、垃圾股,A股给的估值极高,港股基本没人理睬,折价往往几倍之多。A股因为流动性充沛、散户众多因而股价高企,尤其是小盘股,贵的吓人!小盘股享受高溢价,盘子小弹性大,基本面再烂也能飞天;港股是看估值和财务健康,不看市值,腾讯涨到4万亿还能继续涨,小盘股跌到10亿还能继续跌,没底,因为港股里小市值公司没有研究员跟踪研究,没有机构大资金的配置价值,所以大盘股享受溢价,小盘股折价交易。
AH之间的比价,就是机构与散户的估值眼光差异,就是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定价差异,A股向港股夺回定价权是个伪命题,2007年就有这种愤青口号,结果被市场锤得鼻青脸肿。

港股,价值投资的天堂,炒作投机的地狱。我其实一直是不建议普通散户南下,如果你连A股都赚不到钱,到港股90%是要亏得血本无归。A股是和大妈们打牌,港股是和世界赌王们博弈,一个是作弊模式,一个是地狱模式。
A股估值畸形,港股估值偏低,真理可能在两者之间,不是什么定价权之争,而是成长的代价,长期看A股慢慢向港股靠拢才是正道。
下面不是广告,而是真心实意的朋友互推。之前推过学霸骑行客、刘备教授,今天是第三个,毕业于港科大金融(四川人,目前回上海创业)的秦小明同学。小明同学这个学霸和前面两个有区别:
一是这是个超级大号,几乎篇篇10万+,能做到这一点的个人财经号,江湖中不超过5个,但大部分成名已久,而小明只写了一年多。二是前面几位学霸年龄和我差不多,都属于70后85前的油腻中年,而小明则是一位准90后,且登过福布斯中国30U30。作为新生代的代表,他分析经济金融问题的逻辑之通透,不愧是后浪。三是小明今年上半年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成绩相当耀眼,这种理论和实战的双栖选手实不多见。
这个号的内容大约是三分之一的泛财经,三分之一的股市及其他投资,三分之一是谈人生。里面最吸引我的是关于年轻人成长的,不打狗血,不灌鸡汤,典型的学霸思维,又非常接地气,这可能是因为小明同学有过一段逆袭的人生。
识别二维码关注小明同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