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谷歌的产品经理Big Joe。这个公众号分享的是产品经理、个人成长以及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如果你有兴趣,不要忘记订阅我们的公众号。本文也有视频版,可以搜索文末的YouTube账号和B站账号观看。

今天,我们继续采访常明老师,他之前在Google做商业分析师,目前任职于“滴滴出行”,仍旧从事商业分析方向。常明老师前一期和我们分享了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内容:谷歌资深商业分析师为您细说BA。今天是本系列的最后一期,他会讲更多关于进阶方面的问题:商业分析方法、MSBA和BA面试技巧等话题!
1.商业分析师如何入门
Joe: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常明老师的背景,他是北京大学本科毕业,来到美国留学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做咨询,后来来到谷歌做商业分析师,现在任职于“滴滴出行”管理一个商业分析的团队。
我们今天继续讲关于商业分析师的话题,如果没有工作经验的话,如何入门做商业分析师呢?
常明:我个人认为入门这个行业的确存在一些壁垒,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的职位,更需要的是沟通能力和商业灵敏度。
企业招聘更希望招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有工作经验不是刚需,因为它有客观情况在,现在企业对商业分析师的需求比较大。
Joe:你说需求比较大?那你可以简单说一下这个行业在美国的情况是如何的?
常明:第一点,在硅谷很多公司都需要商业分析师去做数据驱动,去分析更加细小和更加精确的增长。第二点,小公司不太容易招到人,因为大多数人更想去谷歌、脸书这样的大公司。所以在脸书和谷歌,他们更愿意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但是像一些中小型公司,他们会去招一些应届毕业生。
Joe:我可以理解为:如果你很想加入这样的一个商业分析师的行列,你最好是能够进特别好的大公司,但如果不能的话,因为行业需求比较大,所以中小型公司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常明:对!或者说一线公司并一定是对你非常好的选择,你在一个比较小的公司也有好的发展,你可以跟公司成长的更快,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用特别纠结一定要去大公司。
小公司也有很多挑战性,很多有趣的问题。你的个人价值更大,你的个人简历也会更丰富,你的故事也可以讲的更好。所以大家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而不是去纠结于你这个公司的大小。
2.商业分析师的市场需求
Joe:关于市场需求很大,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市场需求很大,是只有硅谷有这样的情况?还是整个美国或者说全世界都有?
常明:全世界我不敢确定,硅谷这里肯定是的,在一线大公司,一个产品经理会对应1-2个商业分析师。在国内,趋势也是要招很多商业分析师去做这个事情,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业。
Joe: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也是可以做商业分析师的工作,那为什么还要招聘一个专业的人做商业分析师呢?
常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我们的工作的确其他人也能做,为什么需要我们去做?第二点,我们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
所以需要我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当产品的情况变复杂,产品变的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了,我们需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第二个原因是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一个人来保证数据的中立性。
尤其在一线的大公司,它会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分析数据,可以更好的维持数据的中立性,同时可以更好的把各个部门的指标对齐,方便各个部门找出问题和优化产品。

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商业分析师要保证不拖产品进度的后腿。
Joe:其实这里面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一个数据出来了,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角度,同时也有选择性的偏好去看数据,会看对自己部门更有利的数据。
这个时候就很考验分析师的情商,就是如何搞定大家的关系?这个事情也挺不好做的?这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吗?
常明: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同时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服务的产品经理,他们之间会有一些矛盾的优先级,你如何用数据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我只提供一个事实,我一般没办法做裁判,我只把客观数据摆在这里。
Joe:就是说不可以偏向任何一方,你必须是相对公正,哪怕是自己组里的产品经理也不行?
常明:对的,是这样。我再引申一下,造成这种事情的本质原因是跟公司的组织架构有关。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组织架构,比如脸书,它的商业分析师是直接汇报给商业分析部门的老大,他不直接和产品经理对接。
在谷歌,它的商业分析师是汇报给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所以商业分析师算是和产品经理在一个部门。但是好在谷歌,跨产品区域的冲突可能轮不到商业分析师去做,所以可能也没有这个问题。
3.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商业分析师?
Joe:那作为一个商业分析师,如何更好的成为一个商业分析师?他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如何的?
常明:刚才我们聊的是入门,首先你要对你的业务非常了解;然后是沟通能力,你需要去协调各方的利益,用数据去服务他们;最后更多的是一个必要的软技巧吧,就是如何和老板们搞好关系。
因为像我们这个职位,我们不仅有我们人事的经理,我们还有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甚至还有市场部门,他们都会给我们派活。在如此多的老板之间,你如何能够让他们去升职的时候去挺你,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Joe:下一个问题是,现在有很多新的学位,叫MSBA(商业分析理学硕士),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学位?
常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位,证明市场有这个客观需求,很多公司需要这种人才,所以客观存在是一个好事情。我也认识一些此专业的同学,毕业之后也找到了很心仪的工作,很多同学也都在脸书,谷歌等公司工作。
但是反过来讲,我给他们的一个建议是,尤其是考虑要选这个专业学习的同学,第一个不要太拘泥于技术,要多花时间增加自己的视野,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业务和产品;
第二个多做一些比较动手的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学校做一些这种跟业界合作的项目,通过实战去提高自己对商业分析的理解。
Joe:你现在已经是一个经理了,你现在管理一些商业分析师,你也会招聘商业分析师,那你是如何去招聘和面试商业分析师的呢?
常明:我招人的时候,主要看两点:第一,他对我们这个产品或者说科技行业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热情。如果他没有热情的话呢,他很拘泥于技术,我个人觉得至少在我底下,他的成长空间不大,他也不会干的非常开心。
我会问他:“如果你来滴滴工作,每日行程降低了,你会从哪些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应聘者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产品有一个很高层次的理解,同时你也要能够把这个宏观的问题分析分拆到底下。
Joe: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蛮考验一个人的产品思维的?这不是一个数学题,你还得了解这个产品是如何运作的?
常明:没错,是这样的。比如这个每日行程的问题,你有乘客,你有司机,你有平台,然后乘客的数量会影响到整个平台的效率。如果你作为一个新人,如果你能够把这个东西,稍微讲一讲,思路对,逻辑也清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候选人。
Joe:你这个算是一个分析的模型,你会面技术类的问题吗?比如说现场写个SQL之类的?
常明:会的,最底线的技术我是要确保的,我一般考的就是SQL。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90%都是做SQL的工作,我们对SQL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你的速度要快,然后你的正确率要高;你可能会写一些比较复杂的查询,这方面我们有专门的人去面试。当然还有沟通能力和面试的感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商业分析师的数据分析方法
Joe:那你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商业分析师,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数据分析方法吗?
常明:我个人认为在面试中你需要掌握的方法是漏斗分析,因为漏斗分析讲的是一个用户在用一个产品的时候,会经历的步骤。
最开始,比如说这个用户,打开我们的应用程序,最后在漏斗的尾端我们是需要去衡量这个用户,他有没有完成我们想要他完成的一个工作。
再比如说,我们的应用程序是支付,那我们最后的一个节点,就是他有没有支付成功。最开始的就是把我们的物品放入购物车,在中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他有没有完成,从漏斗中间的哪个地方漏掉了。
所以这个框架是一个很好的来分析我们的产品是否成功的框架,你可以去分析用户从每一步到下一步漏掉的情况,去看我们的问题所在。
从这个地方,可以形成一个假设,你给产品经理的反馈就是我们在哪一步发现漏掉的客户比较多,那我们去看看这一步是不是出现了一些比如说用户体验,或者说功能上的漏洞。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分析方法!
Joe:你当时跳槽到滴滴出行,是如何想的?然后从美国公司到中国公司,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吗?
常明: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区别主要在中美文化上面,你会感到它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你,你在公司的每一天。比如说在美国公司,更多的是科技产品导向,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做一个非常完美的工程产品,我把它做好和规模化,我直接发布,全世界的人就开始用。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是这是一个空投部队,叫空中打击,轰炸炸弹就完了。
中国公司更多的是小米加步枪,有点像打游击战的感觉,我们可能并不会有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我们更多是借助于操作。比如说去发优惠券,去维护用户的体验,就是从底下去做这个事情。可能这个跟人力成本也有关系,包括跟中美两国的文化也有关系,这是我感觉最大的一个区别。
那回到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去滴滴工作?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在谷歌的时间也比较长了,工作节奏也比较慢,学习和成长的空间也不像最开始那么快;第二个是“滴滴出行”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一个公司,业务也比较多,我进去的时间正好也是“滴滴出行”要进军拉美市场的时间点。
所以我个人觉得,我可以见到之前没有见到的东西,也可以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想了解一下中国公司的运营模式。你在跳槽的时间也要衡量一下收益和风险,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去尝试新的东西的。
对了,我有一个公众号叫“米妮老师”,我会写一些这种个人的随笔,欢迎大家来关注!
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给大舅点个“在看”哦!如果希望加入大舅的微信群,也可以添加小助手二维码,注明来源 “大舅公众号” 进群~
感谢我的志愿者团队:
视频剪辑 + 监制:OYTT/Evan/Jonan/Zhizi/Bruce Yuan
YouTube英文字幕 + 校对:Alan Zhu/Yunhan Jin
平台管理:Katherine/Zhizi
微信公众号编辑:Icey J/Nikki/Vivi
微信群管理:贤儿
硅谷大舅 Big Joe
B站:硅谷大舅bigjoe
YouTube:硅谷大舅 BigJoe in Silicon Valley
硅谷文化 | 产品经理 | 企业管理 | 个人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