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Floyd,是这几天来美国人讨论最多的一个名字,他是一名来自明尼阿波利斯的受害者,死于当地一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暴力行为。
George死得实在是很冤枉,事件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警方怀疑他使用了20美元的假钞。当时警察在逮捕他的过程中,用膝盖压着他的脖子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向警察表示自己呼吸困难,但没有被理解,最后窒息而死。
George Floyd遭到暴力对待
虽然我没有看到在George窒息这一幕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例如他是不是在之前有过暴力抗拒行为),但不管怎么说,警察对他实施这种致命的暴力都是不能被允许的。
现在,这件事已经激起了当地市民的愤怒,他们走上街头表达不满,甚至有极端者用暴力手段进行破坏,一时间明尼阿波利斯市一片混乱。
当地市民对当事人的粗暴执法表达不满
明尼阿波利斯一栋建筑被人点火烧毁
甚至有人以社区为单位放火
后文部分将带你深入看看这次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现状,展望美国未来。
肤色太敏感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民间反弹,不仅仅是因为警察执法过程手段太过分,更是因为警察是白人、被害人是黑人,他们各自的肤色对这件事来说简直是火上浇油。如果这个白人警察害死的是一个白人,或者这个警察自己是黑人,那事情同样很恶劣,但影响力不至于严重到今天这个地步。
“不可以歧视黑人”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正确之一。
有关美国的政治正确,有人对它感到欢迎、有人觉得它只是“圣母白左”的自作多情。但我觉得评判这种政治正确不好用简单的“对”和“错”来说,凡事要看程度。
美国的政治正确并不是美国独有、也不是这几年才有,而是整个西方世界多年来的传统,“政治正确”在我看来是一个被污染了的词汇,它的起点只是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追求,一百多年前“泰坦尼克号”让妇女和孩子先上救生艇就是典型;今天George发声的市民中,大多数人也是白人,因为明尼阿波利斯这个城市白人占多数。
总结起来,这种政治正确的核心是
关爱弱者、不屑强权
,所以它要求人们不能歧视少数族裔、不能对残疾人有偏见、不能驱逐难民、不能虐待孩子,政治正确的影响广泛,已经深入到欧美生活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比如在好莱坞电影中,主角中极少会有小孩遇难。在对弱者的保护近乎于敏感的同时,却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客不屑:川普的肖像被印在厕纸上、被做成马桶刷。他当然也可以起诉这些黑他的人,但是这些人多到对付不过来,而且他本人对这种恶搞大概也是无所谓的态度。

川普被无数反对者当成小丑,有关他的各种产品无数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政治正确很过瘾?但再过瘾也不能过分。
这些年来欧洲的难民和治安问题、美国大学将种族背景纳入录取考核对学霸云集的亚裔带来不公、以及部分地方为了善待流浪汉和难民而花费纳税人大量资金养出懒汉...这些问题都是过分的“政治正确”带来的,西方国家沿着这种正确,在过去二三十年走的越来越离谱,终于让无数人忍无可忍,最后导致白左的对立面崛起,美国的川普、英国的约翰逊就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总统川普和英国首相约翰逊
西方国家大体如此,他们走的路在大方向上没什么问题,只是走歪了一点就会用力拉回来,拉回来的同时又很难避免矫枉过正,导致做了一些无用功。从稳定性来看,他们不如东方的日本:前些年日本首相几乎一年一换,高频率的更迭对普通日本人几乎没有影响,也打不起老百姓的兴趣,如今的日本贫富差距小、治安好、人均寿命长,这是成熟和稳定的体现。
白人的转折点
种族歧视争议的背后,要看到美国正在经历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那就是白人的比例正在快速降低。预计到2043年,白人在美国人口中的占比将跌破50%,而拉丁裔将大幅增长,这意味着白人也将成为美国的少数族裔,届时美国将不存在多数族裔。
美国白人比例(图中橙色部分)正在快速下降
明尼苏达这事和白人比例有关吗?还真的有关。明尼苏达州白人占比70%,黑人占比只有12%,黑人的少数地位会使得歧视更容易发生,如果换一个地方,比如说黑人占比超过一半的亚特兰大,那么这事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当白人这个传统的强势群体逐渐衰落,其他族裔当然会争夺更多的话语权,这种摩擦也许是激烈的,比如这次明尼苏达的暴力执法;也许是在游戏规则内的,比如国会议员在未来出现更多有色面孔。
美国种族结构变化带来更深的影响还在于:人种的背后是信仰,信仰影响的是政治。据调查,2007年,88%的白人共和党人和70%的白人民主党人为基督徒。而到2014年,白人共和党人中基督徒占84%,而白人民主党人中基督徒占比下降至57%,所以我们看到美国两党面貌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化。
看看他们各自国会议员的照片,就会发现特点非常鲜明,民主党穿着比较随意、多样化程度高、有色人种比例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女性,充分体现多样化和包容性;而共和党人整齐划一、西装革履、精英范儿爆棚,加上小政府、少税收、反堕胎等一贯主张,让人感受到美国自立国以来传承下来的基督色彩。
民主党人国会议员面貌
共和党人国会议员面貌

在美国人种多样化程度加深、白人比例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可以预料,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分化和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时需要的是可以中和两者特点,收获中间选票的政客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川普当年能打败希拉里也不是一件巧合,希拉里是典型的民主党人,川普却并不是典型的共和党人,他这个人的经历说出来有点搞笑,他最早是民主党人,后来在1987年退出民主党加入共和党,到了1999年他又退出共和党加入一个名为改革党的小党,两年后的2001年又从改革党退出重回民主党,到了2009年他退出民主党加入共和党,2011年又从共和党退出,直到2012年再次加入共和党,这样反复的一个人当了共和党的总统,是不是挺有意思?另外,他本身属于精英阶层,却拉拢中部地区工人和农民的选票。
川普个人经历
白人比例的下降和人种多样化会带来新的挑战,但并不是说白人比例越高就越好。全美经济第一的加州,只用4000万人口就实现了比英国和法国还高的经济产出,但加州的白人比例也就是38%,加州今天的族裔比例大概就是三十年后全美的比例。加州算是多样化和“白左”程度最深的州,但它依然是整个美国经济最好、就业最多、产业最先进、生活水平最高的州。无论是硅谷的程序员、长滩的码头工人还是好莱坞的摄影师,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这才是发展和强大的基础。
明尼苏达现在的乱局和当地的经济状况也分不开。
铁锈带的尴尬

George Floyd事件之所以在当地深度发酵,另一个很不巧的因素在于这事发生在明尼苏达州,这里位于“铁锈带”的边缘,实际上“铁锈带”这个名字就源于明尼苏达的钢铁行业。虽然明州没有底特律那么惨,但同样也受到多年来全球化导致的制造业外迁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于全美大趋势,和加州、德州、华盛顿州相比差距更是越来越大。
加州(蓝)与明尼苏达州(红)经济增长对比(定基1997 = 100)
明尼苏达州卫星图
从地理条件来看,明尼苏达算得上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州,北连加拿大、东邻五大湖、而且这个比广东省还大30%的州全境都是平原,这条件真的够奢侈了。由于这种天赋,明尼苏达孕育了很多了不起的伟大企业,著名的3M公司总部就在明尼苏达州,它的名字里的第一个M就代表明尼苏达(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过去3M公司大量生产线也在这里,才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已经完全不同。比如口罩,3M把绝大多数口罩的生产线都搬出去了,目前3M生产的N95外科医用口罩市场占有率达90%,但占有率高有什么用呢?利润全被公司股东吃掉了,明尼苏达没有得到任何新增的就业。在人口和产业缺失的背景下,明尼苏达州今天是一个对外部市场依赖性非常强的州,主要产业是农业、矿业、渔业。
通过照片和视频可以看到,当地带头破坏的大都是年轻人,他们真的是在为George Floyd的不幸遭遇而鸣不平吗?我看未必,他们可能只是借这个机会,发泄对工作、收入、贫富差距的不满,但这样做适得其反:在法治环境之下,任何人都要为自己过激的行为付出代价。
华裔的处境
看过George Floyd事件,你一定会好奇,美国警察以及美国其他人对华裔是怎样的看法?会不会对我们也这样?
放心,同样作为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华裔在美国的处境总体来说比黑人要强不少。因为华人普遍吃苦耐劳、重视教育、没有暴力倾向,使得华人整体的收入不仅远高于黑人,而且远高于白人和全美平均水平。根据联邦人口普查局在2017年的调查,华裔家庭的中位数年收入为70689美元,白人家庭收入中位数只有59698美元。
在这次事件中,那位警察涉嫌错误执法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他这么做是不是出自对黑人的歧视倒是可以讨论一下。你站在美国警察的立场来看,当你看到一个身高一米九几、身体强壮、手臂上有夸张纹身的黑人,或是看到一辆老旧的破车,可能车门已经锈了、玻璃也开裂了...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车在美国可是相当常见的,即使是警察,遇到这种情况潜意识会提高自己的警惕性,这种心理是否属于一种歧视?
不同警察人对华人的态度肯定也有不同,由于我在美国开车也不太老实,在好几个州被警察pull过多次(被pull是指被警车从后面逼停),但过程和结果都还算愉快,所以我感觉大多数美国警察对华裔的印象应该是不错的,这里就分享一下我印象比较深的四次接触,和大家印象里那种直接将车主从车里拽出来放倒,然后来上几拳的强势形象是不一样的。
(1)纽约州
那是我第一次被美国警察pull over,深夜我和两个朋友边聊天边开车,开心得没注意速度,我在限速35英里/小时的路上开到了55英里/小时,属于严重超速。我当时没有任何经验,停车后我看警察没来,居然自己下车往警车走过去。当时那位警察用喇叭喊话让我回到车里,后来他走到我车前,我把驾照交给他,对超速行为表示道歉并且解释了一下原因,他打量了一下车里所有人(都是华人),然后回到警车。
我以为他要给我个重罚,还担心未来可能要出庭,结果那位警察只给了我一个警告,也就是说我除了停车的十分钟以外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我拿到只有警告的罚单后向他表示感谢,他提示我说:“以后别再超速了,这对你是不安全的。如果你被警车pull了,也千万不要下车,你刚才下车让我感到紧张,祝你晚安。”
后来我才明白,在逼停后下车非常危险,因为警察会担心你下车攻击他(尤其是下车后把手伸到衣服里这种类似掏枪的动作),这时警察是可以防御性开枪的。
(2)德州
在一次旅行当中,我带着家人要从俄克拉荷马城自驾到Page,一天内要开1500多公里,沿着I-40高速从东向西走(限速65mph),我的速度保持在90mph(约145公里每小时)。
在德州境内我被一个警察跟上了,后来他到我车窗前拿我的驾照,我说很抱歉没有注意速度。他看到我的车是外地牌,就问我是来旅行吗?我说是的,他又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我是从纽约来的,家人从中国来旅行,他说:哇,这是很长的一段距离。
后来,他给了我一个口头警告,没有任何处罚,他说:“公路上的限速牌是限制(limit)而不是建议(suggestion),一定要安全驾驶,祝你们旅途愉快。”
这是最好的结果,不过他最后说的话只是理论,在美国限速65mph的路上,开80mph以内基本上是没问题的,没人会管,因为每个人都超速,你跟着车流走就肯定不会有事。
(3)犹他州
这一回是在犹他州,我从拉斯维加斯开往拱门国家公园,在快到的时候被pull了,限速55mph的路上我开了83,虽然警官还是比较客气,但这次我没有那么幸运,最后给了我一个超速的罚单,可是我仍然很感谢他,因为他给我罚单时候说:“你刚才实际速度是83英里/小时,我把你的速度从83改成了68,这样你的罚金可以减少一半,而且不需要出庭,一路平安。”
(4)加州
这也是我最近一次被pull,当时我在旧金山,带一位朋友去山上看金门大桥夜景,看完后对方就要离开旧金山,我要去送机,所以我开的比较快,上山的路限速15mph,我开到了35,本来我以为这山上一片漆黑什么人都没有,没想到又被警察跟上了。虽然这时我已经被pull过很多次了,但超速超过一倍还是第一次,所以还是觉得有些紧张。和往常一样,我先表示歉意再解释原因。虽然超速幅度太大,我当时想来个罚单就好,不要占用我的时间出庭。结果让我惊喜,我只得到一个口头警告。

得到口头警告的那天晚上
好运不可能每次都来,我觉得警察对我比较好的原因无非来自于下面几点:
(1)我是华人,而且我的外形没有进攻性,
(2)我配合警察工作且态度友好,
(3)我的车比较好。

这些因素使得警察认为我不像是一个坏人。对于我们来说,注意一些细节可以让警察的态度变得更好,让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印象更好,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我们自己更安全更主动。
总结
明尼苏达州受害人George Floyd遇到的警察名叫Derek Chauvin,他可能是个奇葩,他曾经被投诉过17次,但其中16个投诉被关闭,没有受到纪律处分,现在他已经被警队开除并被捕。
George Floyd这件事闹得这么大,就是因为敏感的肤色 + 政治正确 + 衰落的铁锈带 + 变态的警察这一系列最不巧的组合共同造成的。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一直都在面对类似事件带来的挑战,解决一个旧问题就可能再出现一个新问题。
目前事件还在发展中,Derek Chauvin已经被捕,由于当地警队无法干预独立的司法,我们可以期待最终法律能够对Derek予以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正义得以伸张。
Derek Chauvin被捕的新闻
 欢迎点在看、转发朋友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