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屡获最佳影片提名,它在国内电影节出尽风头。
等它上线,2万人看完打出7.2分,一个“意难平”的分数。
它细腻、琐碎,情感强烈,同时,大量意象、晃动镜头、人物塑造…充斥太多作者情愫,让不少人难于共情。
但无论如何,你很难在一部质量中上的国产电影里,同时看到两个,必将留名影史的好演员,展现她们的芳华:《春潮》
长春,空间逼仄的两房一厅。
挤着一起生活的是三个女人,祖孙三代。
姥姥纪明岚,是社区居委会主任。在外,纪明岚热情、有威信。因为社区场地装修,年纪跟她大差不离的合唱团,不得不凑到她家搞排练。排练中有人“说小话”、闲扯,纪明岚三言两语,就把纪律整肃好了:
大家认真点,我们区啊,以前都是前几名呢,今年参加的人少,排练时间又短,大家是不是应该要更加努力呢…
即便在老同学聚会上,纪明岚也是一桌人的焦点。大家凑趣着“忆当年”,争相说起纪明岚结婚的往事,还起哄着让她领头,带着一帮人载歌载舞…
然而,等外人都走了,大门一关,房间里只剩下亲人,纪明岚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怨怼一切,骂骂咧咧。尤其是对女儿郭建波,纪明岚看她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郭建波,报社的记者。她有新闻理想,想要报道社会真实,探求不公正的真相。
跟她同期共事的人,已经升为领导,操心着手底下很多人的饭碗。他收敛了揭露时弊的锋芒,还经常提醒郭建波:咱现实点吧,别再那么清高了。
郭建波爱读书,工作中有亲和力,善于倾听。
她有一间狭窄的单人宿舍,却不经常待那儿。她偶尔留在男友家,更常住的地方,就是纪明岚的两室一厅。
郭建波住次卧,除了一架钢琴、带书架的写字台,这个房间只剩一张床。大多数时候,郭建波关了房间门,蜷在床上看书…
跟纪明岚一样,一旦进入家里,郭建波也变成另外一个人。她没有了在外边的嫉恶如仇,或者滔滔不绝。郭建波很少说话,即便纪明岚抛来再多、再难听的话,她也极力克制自己,沉默着。
一个“鸡蛋里挑骨头”,一个不说话,两室一厅中,常弥漫着不和谐的气氛。但纪明岚和郭建波,很少会失控。因为,有人扮演了调和剂的角色:读小学的郭婉婷。
每次,她要么仗着姥姥的恩宠,伶牙俐齿地回上几句;不然,她就悄悄来到妈妈屋里,轻声安慰:你走了,她就好了…
可这一天,闯祸的是郭婉婷。她把一只鸽子染成粉色,剪了姥姥的衣服,还偷穿着戏服,坐在钢琴上用脚蹦跶…
她的淘气,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是一部并不完美的电影。《春潮》海报上的宣传语是: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话题看似普世,颇有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溯源探踪,但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代入剧情。
有的人,看了如坐针毡,甚至抱头痛哭。
有的人,却觉得画面太晃、意向太多、主角性格太乖戾,一度看不下去,调侃:这片诠释了中国的文艺青年是怎么养成的…
作为四届金像奖、两届金马奖最佳女配的获得者,台湾人金燕玲在《春潮》又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没人知道,她在背后做了什么功课,在主创团队眼里,她进片场的第一场戏,就俨然是一名内地社区干部了。
郝蕾更不用说了,一个绝对能写入中国电影史的名字。她作品不多,但拿出的角色,都是让人记得住的:杨宇凌、于虹、明明、丁玲…
在《春潮》末尾,郝蕾有段7分钟的独白。是导演一气呵成写的。出现在影片中,被不少人诟病:太直白。很难想象,如果换一个演员,是否还能如郝蕾般灵魂演绎,让人揪着心看完那段…
虽然在人物塑造和情节上,《春潮》有些用力过猛。但影片大部分生活细节、场景营造,都取自导演杨荔钠的成长经历。所以,我们能从片中看到很多似曾相似的片段:
有的长辈,唠叨个不停、总想要操控其他人。比如,明明下厨的人不是她,她也待在厨房,忙碌指挥着:切菜、切肉的砧板要分开、盐少放一点…
比如,明明是关心,但非要用一种谩骂、责怪的语气说话。私下里,明明关注着女儿写的文章,却总在背后夸女儿,真到了亲人面前,就控制不住地“摆架子”,跟机枪似的突突个不停:
有毛病吧?
你没看到吗?
吃着我的、喝着我的,对你多好都没有用,对你一点不好,你就记住了。
你今天就给我说清楚…
而被压抑着长大的子女,也总想着法儿叛逆,刷存在感。或者默默地把厨房的下水管道拔了,让水淹了整个房子;或者频繁地在房间走进走出,打开冰箱门拿东西…
虽然成片没有出现“父亲”,但那个窄小的家里,无处不流淌着关于那个父亲的回忆…
他让纪明岚未婚先孕。在纪明岚口中,那个男人有露阴癖,老是要“干那事儿”,“搞小姐”,让她被人耻笑,苦不堪言…
纪明岚数次要跟他离婚,甚至为了博取同情,大半夜把女儿叫起来,找到男人领导,声讨他的不堪…
不管当着谁的面,纪明岚对自己的老公,没半个字好话。
女儿心里的父亲,却截然不同。在郭建波看来,他温柔、仁慈。她第一次来例假时,他教她叠卫生纸、烧热水泡脚…
她说,在那个年代,父亲受到的屈辱不少于母亲,但一直在怨恨的是母亲,给予她爱的,只有父亲。
“你每一次咒骂他,我就在心里憎恨你一次,你摧毁的不是一个家庭,是母亲在我心里的形象,所以,无论你多么有难处、委屈,我都不会同情你。”
在现代心理学里,做父母的被反复叮嘱:即便对另一半不满,也不能展现在孩子面前,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成长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少有懂这些的。《春潮》透露出,纪明岚自己,就是那个,用一生疗愈童年的人。纪明岚的母亲,就对纪明岚整天骂骂咧咧。纪明岚出嫁了,省吃俭用,宁可自己饿着,还寄东西给娘家。即便如此,依然被骂“不孝”…
最终,纪明岚变成了,她憎恨的母亲的样子。也无意中,把自己的家、自己的女儿,复刻出一模一样的悲剧。
明岚的女儿郭建波,即便读了那么多书,即便在外有喜欢的工作,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她的“出口”。她还是不能原谅纪明岚,她用一种沉默来对抗母亲。
她经常夜不能寐,想躺在妈妈的怀里,但是大多数时间,她都躺在了男人的身边。
郭建波在“复仇”: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这种抗争关系很熟识,就像有网友总结的:
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
幸运的是,《春潮》给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局。
在这个家庭,两代女人的悲剧,并没有延续到下一代…
被姥姥一手抚养长大的郭婉婷,有时会艳羡同学家的幸福,有时会抱怨幼时母亲的缺席,她会偷偷躲起来难过,不得不比实际年龄更早熟,担当起弥合缺失的角色…
但她,总归是克服了阴霾和创伤的…
片中,一次饭桌的闲谈中,纪明岚顺口说,外孙女,是债。可事实上,她说出了真相。她把没能给女儿的爱,统统给了外孙女,这才葆有了郭婉婷的心理健康。
老实说,这部电影,我希望你看不懂。
看不懂《春潮》中讲述的: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伤害你最深。最大的悲剧,是你正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个人。
看不懂《春潮》中郝蕾的角色海报:那张倒影在水中的人像,模糊不清,却是写满了沧桑的妈妈的影子…
后台回复 春潮
获得观看链接

“在看”,这部国产片,值得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