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新东方教师林骦舟,Joe。这是我写了3个星期,融入了9年教学经验的一篇关于阅读学习的“硬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你觉得自己会阅读吗?
当你见到这样的男生:从五岁开始上一对一外教课,对各类学科皆有涉猎;又或者这样的女生:语言能力很强,乐于沟通,擅长表达,遇到事情总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论证——理所当然地,你会期待他们在阅读中表现上佳。
然而不幸的是,在他们的第一次托福模拟测试中,这位女生在阅读中只得到了4分,而那位男生则更可惜些,只有2分。
这样的结果很难不让人好奇,是什么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表现如此不符?而在读文章的你,是不是也会在考试出结果时有这样的感觉:我怎么能考这么低?这个考试完全不能体现我的能力!
我们再看几个考得很好的例子。
下图是一个班级的学员从18年暑假到19年春季的进步过程,他们的托福平均分从49分提升到了76分:
下图是去年暑假,刚刚进班12天的杨同学的成绩:
以上这些同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请你记住阅读的几个层次:
词汇
毫不夸张地说,想要拿到托福80分,只需要靠学习词汇。但词汇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记住“exceed超过—exceed超过—exceed超过……”就可以。
对于词汇,我们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词汇和学科词汇。
对于基础词汇部分,在一年的学习时间内,我们是按照《初中词汇乱序版》(1847个词)→《高中词汇乱序版》(3500个词)→《TOEFL终极3800》(3800个词+这些词的衍生词约8000个)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但如果时间不到一年,《TOEFL终极3800》基本只能学到三分之一左右。
基础词汇的背诵,不仅要记住基本意思,还要注意熟词僻义你知道last还有“持续”的意思吗?你知道count还有“解释”的意思吗?你知道still还有“静止不动的”的意思吗?
如果你拿到一个句子:This part can last for three days,却理解成了“这个部分可以上一个/最后一个三天”,会不会觉得这篇文章简直就是无法读懂的天书?
基础词汇的背诵,要达到“看到想到”,而不是反复思考才能想起来是什么意思,这样才能满足TOEFL和国外真实课堂的阅读速度要求。
对于学科词汇,每节课上,我们都会从课文中摘取25个托福高频词,作为下次课前的听写测试任务:
某节课上摘取的25个托福高频词
无论是上述平均分76分的班级,还是刚入班就有83分的杨同学,每次听写测试,他们的分数都在90分以上,这也让他们避免了被我留堂或者是带到下一个校区继续考单词的恐惧。
长句
英文和中文句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后置定语的理解。
英文的定语就相当于中文的“……的”,用于修饰人或者描述事物。在中文里,定语永远出现在修饰对象的前面,不管多长:“最后来的是【把(泄露出腐烂的骨头的)化学物质转化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的】细菌”。
然而在英文里,定语一旦是个词组或句子,只要超过了一个词,就全部要放在所修饰的对象后面。这个规律,我们在课上叫作“短前长后”。
当然,也有一个例外:
“Finally come bacteria that transform chemicals leaking out of the decaying bones into food for themselves and others”
怎么样?是不是看懵了?
实际上,想要完全读懂句子,我们在课上经历了【识别主干与修饰】【按意群断句】【识别修饰成分及对象】几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需要长达至少3个月的反复练习,才能让同学们具有基本的句子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
【干货警告】接下来的部分,包含了大量英文原文、干货学术内容,和上面的句子理解一样,都不是仅仅看明白就能掌握的内容,需要大家耐下心来理解,并反复加以练习才能掌握。
如果你真的想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能力,可以看看自己能否做到以下五点:
① 看到标题就能大致判断出作者的基本目的;
② 逐句精读前,能够先有意识地判断文章的大致结构;
③ 在阅读中,经常可以预测出作者所描述的内容;
④ 读完后,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整篇文章的内容,并且结构清晰、不缺漏主要内容;
⑤ 在批判性思考中,可以明确地分辨“文章提到”和“我认为”。
或者,我们用下图来更为直观地理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一定会有同学在想,我读懂每句话不就可以了吗?这些所谓的“能力”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是几乎每个在我课上的同学,都曾经想过的问题。但所有认同、掌握了这些能力点的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看看这些阅读能力到底有没有意义。
1
读标题
说实话,哪怕我不提出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在读标题的同时理解文章主旨。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的阅读能力,只能说明作者的标题起得好。
但在阅读标题的同时,你能否判断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呢?我们知道,写作目的不外乎【提出观点】、【分享信息】、【娱乐】、【推销】几种。
那么在读到标题时,你能否判断出文章属于以上哪一种呢?对于第一种【提出观点】,你是否能有批判性地思考“我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而同时又能理性地接受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呢?
此外,出于不同目的写就的文章,结构也不尽相同。语文课上学到的“总分总”或者“总分”,似乎只能在大体上概括一篇文章的结构,并不会对阅读产生较大帮助。
2
读结构
拿到文章后,“心急”的同学们往往会直接开始逐字逐句地精读。我在“心急”两个字上打了双引号,是因为准确来说,所有人都是直接开始精读;而真正心急的同志们,早已经把书扔了。
直接开始精读也并非哪里有错,但是我强烈建议在开始逐句精读之前,要先浏览下各段的段首句,以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因为如果不提前理解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就要通过所有碎片化的信息来拼凑出整体的理解,就好像盲人摸象,是很痛苦的过程。
就像装修一样,在建立结构、硬装的基础上,最后才去买家具、布置细节,房间才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娱乐】向的文学类作品,尤其是小说,结构往往要遵从下图的Plot Map:
而【说明文】,则常常属于“分类”、“因果(时间)顺序”、“比较与对比”、“问题与解决”4种结构之一。
当你在The Origins of Cetaceans的5个段落中,找到以下5个中心句时:
1. Missing until recently were fossils clearly intermediate, or transitional, between land mammals and cetaceans.
2. Very exciting discoveries have finally allowed scientists to reconstruct the most likely origins of cetaceans.
3. The fossil consists of a complete skull of an archaeocyte, an extinct group of ancestors of modern cetaceans.
4. Another major discovery was made in Egypt in 1989.
5. An even more exciting find was reported in 1994, also from Pakistan.
你能不能通过“Another”、“An even more exciting find”看出来整篇文章的【分类】结构?你能不能通过第三段的“The fossil”看出来第三段和第二段讲述的是同一种发现?你能不能在2分30秒的时间之内,就画出下面这个图表?
或者我们拿下面这一段为例,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段内容一共讲述了两个中心内容:【鲸鱼是哺乳动物】和【通过化石才能看出早期鲸鱼的样子】?
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 cetaceans – whales, porpoises, and dolphins – are mammals. They breathe through lungs, not through gills, and give birth to live young. Their streamlined bodies, the absence of hind legs, and the presence of a fluke and blowhole cannot disguise their affinities with land dwelling mammals.
However, unlike the cases of sea otters and pinnipeds (seals, sea lions, and walruses, whose limbs are functional both on land and at sea), it is not easy to envision what the first whales looked like. Extinct but already fully marine cetaceans are known from the fossil record. How was the gap between a walking mammal and a swimming whale bridged? Missing until recently were fossils clearly intermediate, or transitional, between land mammals and cetaceans.
不夸张地说,在暑期班开课时,所有班级只有不到1%的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判断文段结构。
而12天之后,这个比例也只有30%左右。
所以在今后的阅读中,你能否战胜99%的同龄人,或者是我们班里70%的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呢?
3
边阅读,边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教育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部分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那么这不仅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大脑的解剖生理过程。”
“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给教师的建议》
我举个例子,当你看到“The legs were certainly functional both on land and at sea.”时,你能够猜测出后文要讲的内容吗?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班里90%的同学都能够辨识出后文要讲“这种鲸鱼的腿在陆地上有什么功能,在海里又有什么功能”。
但在没有人提问的情况下,你是否能下意识地进行判断呢?又是否能看出接下来的这几句话,各自对“海里/陆上的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吗?
上图方框中的这两句话,看起来既没讲后腿在陆地上的作用,也没有讲它们在海里的作用。那么,是不是我们的预测出了错呢?
这两个句子的实际作用是在为引出后腿在海里的功能而作铺垫:“这种“鸭嘴兽鲸”缺少了尾鳍——现代鲸鱼的主要推进方式;同时它却又用和现代鲸鱼一样的姿势游泳。”
当这两句话一说完,如果你能够看出来作者隐含的意思——这种“鸭嘴兽鲸”相比现代鲸鱼,缺少了一种主要的推进方式;同时你又能预测出“接下来要讲补偿的推进方式了”,那么你的阅读素养已经达到了“无师自通”的境界。
我们再拿一道选择题目来看:
The word propulsion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Staying afloat 到处漂流
B. Changing direction
C. Decreasing weight
D. Moving forward
能够结合前文理解进行判断的同学,就不难能看出来这道题只能选“D向前进”了。
4
阅读后的图表总结
对于一个好的阅读者,“理解”绝不是阅读的终点,“把读到的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才是。
因此,就需要把阅读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并且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解出来。
我们在第二步画出来的图表,只有全文的梗概和大意,却缺少了每个段落里最关键、最核心的信息。“用自己的话重新讲”,就需要读者能够先提取到这些关键信息,并填写在图表中。
去年暑假期间,有这样一位同学,她会在课后主动用音频重新讲述课文内容。
尽管能听出她的一些发音错误,或是是整体理解上的小瑕疵,但这样的一篇音频仍然震撼了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学生主动进行复述,这也是我最确信“这名同学一定能学好阅读”的一次。
5
我认为V.S. 作者认为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越是善于思考的同学,越容易在最简单的事实判断中出错。
因为他们太习惯于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以至于在阅读后回忆的时候,往往会混淆,会把自己加入的理解当作是阅读中所提到的内容。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1. In paragraph 1,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about the presence of a blowhole in cetaceans?
A. It clearly indicates that cetaceans are mammals.
B. It cannot conceal the fact that cetaceans are mammals.
C. It is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cetaceans and land-dwelling mammals.
D. It cannot yield clues about the origins of cetaceans.
(在第一段中,作者关于鲸类动物喷气孔的存在说了什么?
A. 它显然证明了鲸鱼是哺乳动物
B. 它不能隐藏鲸鱼是哺乳动物的事实
C. 它是鲸目动物与陆生哺乳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
D. 它无法提供关于鲸鱼起源的线索)
原文说的是“它们流线型的身体、后腿的消失以及尾鳍和喷水孔的存在,都无法掩饰它们和陆生哺乳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就好像“Joe老师涂红的指甲、胡须的缺失和及腰的长发都无法掩饰他男性的本质”,我们能因此说“Joe的及腰长发显然证明了他是男生”吗?或者可以认为“Joe的及腰长发是他和男生的主要区别”吗?
显然,在这样的判断中,我们往往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这样的思考,尽管是值得提倡的,却是与原文不符的。
当你在阅读中得出任何一个结论时,一定要记得结合文章判断,这是从原文的证据出发100%能够得到的结论,还是在加入了其他证据后才能得出的内容?
6
总结
阅读素养需要长期培养,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出现的“阶级分化”。
几乎所有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都有一个统一的问题——坐不住、读不懂。
当学生们无法在阅读过程中就开始理解和学习的时候,别人读一遍的文章,他要读三遍;别人听完就可以给出讨论的内容,他要再回想很长时间。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爱上学习”?
而有了阅读习惯的同学,如果你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掌握良好的阅读素养,你将会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赢在每一分钟的学习中。
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积累优秀的阅读素养?
《十万个为什么》英文课即将开课!
用有趣的科学知识培养阅读兴趣
对科学感兴趣的小学生和家长们
快来报名跟林骦舟老师一起学习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课程特色
学习获得
掌握600个科学词汇专业表达,了解6个类科学基本知识,对知识本身和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全英文授课
新东方资深教师亲授,发音地道、英文流畅、用词适合孩子水平
CILI教学法
紧跟国际最新英语教育趋势,使用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CLIL教学法,将英语学习与科学内容整合,为英语学习提供真实语境。
创意作业
制作昆虫海报、录制小视频、听音画画……作业形式丰富有趣,可全部由孩子完成,不给家长增加辅导负担
能力提升
帮助孩子提升英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构建科学认知与思维
社群督学
每日学习打卡、作业提醒、进行小测验,每天群内发当日相关话题词汇100个,每天完成学习就能领取神秘礼品
(点击了解十万个为什么英文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