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300字,完全阅读需要6分钟。)

522日,日经亚洲评论刊文称,华为正在与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谈判,以购买芯片抵消美国制裁对手机等消费者业务造成的影响,其中仅联发科的下单量就增加到过去的3倍。
此前,在美出台更严禁令的第二天,市场即传华为向台积电紧急下单7亿美元,和禁令赛跑,以备足芯片存货。
但几天来,媒体报道的上述消息反反复复,不停反转,结果华为能否从三星、台积电和联发科拿到芯片,也变成未知数。
华为如何在极限压力下生存下来,就成为牵动亿万人的话题。
01
美国为何要掀桌子?
以最乐观的眼光看将来,以最坏的打算着眼于现实,或许是应对美国打压的最好策略,因为从近300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情况看,应对美国的打压可能是一个长期命题。
美国有夺回5G霸权的迫切渴望。
回溯过往,2G的主导权在欧洲,3G4G的主导权在美国,到5G时,变成中国、美国、欧洲、韩国共同主导。其中,中国占有一点点优势,而美国则由过去的庄家,变成众多玩家之一。
地位的衰落,很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所以美国才出手无底线。
美国想要的,是挽回5G押错宝造成的损失。
2019年12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就认为,美国在5G上判断错误,以为5G时代不会很快到来,所以把注押在了带宽更大的6G上,同时选择毫米波高频段,以为有时间去解决6G覆盖距离短带来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没想到5G只花了10年时间就做出来了。
与美国不同,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押的是厘米波,将美国甩在了身后,使其在5G标准的制定中话语权下降,而中国则在上升,这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以至于不得不允许本国企业和华为交流,以避免华为在5G标准制定中的强势地位。
另外,谷歌、亚马逊、微软、高通等31家全球技术公司(基本都是美企)组成Open RAN政策联盟,目的就是实现5G硬件和软件分离,架空华为、诺基亚等传统通信设备厂商,为美国在不占优势地位的5G市场格局下,扳回一局。
如果以玩牌来类比这场逐鹿战的话,美国相当于即将输掉的玩家,不是认输出局,而是掀翻牌桌,撕打其他玩家,制造混乱,想要另开牌局(成立Open RAN政策联盟)赢回来,并在下一局(6G)坐庄。
有人或许以为这是无中生有的“阴谋论”,其实这是“阳谋”,因为美国人对此毫不忌讳。
据《环球时报》报道,2019年412日,特朗普在发表美国关于5G部署的讲话时,表示“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须要赢的比赛”,并强调“我们不能允许其他国家在这个未来强大的产业中超越美国,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很多此类产业中领先……我们是有敌人的,要确保5G不被敌人掌握。”
美国的通信设备商早已经被市场淘汰出局,唯有高通还剩下终端业务(通信设备业务在押注CDMA时,已经卖给日本京瓷),无法和中国华为、中兴这样的全产业链通信企业比。没法比又要赢,怎么办?只能掀翻桌子!
于是,讲话一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发布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实体清单”,进行定向打击。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对华为绝不手软,下手一次比一次重,因为这家中国公司是美国谋求5G霸权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种情况下,任何美好的幻想都不切实际
华为将迎来其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这个冬天会有多寒冷?
02
哪些芯片和业务离不开美国技术?
华为现有的业务中,芯片设计面临的问题主要是EDA软件不能更新,在三五年内暂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倒是由于芯片制造业务采用外包,挑战和压力最大,因为国产芯片制造,不是卡在了制程工艺上,而是卡在了国产半导体设备上。
华为的芯片制造外包方主要是台积电和中芯国际,这两家晶圆代工厂可以承接14nm到5nm的高端工艺制程,是华为麒麟芯片(面向手机业务)、天罡芯片(面向5G基站业务)、鲲鹏处理器(面向服务器业务)和巴龙芯片(面向5G互联业务)的制造方。
而台积电和中芯国际正是美半导体设备的大客户,按禁令规定,是不能为华为制造上述四大芯片的。这就意味着华为手机、电信设备包括5G基站、服务器和物联网业务将无芯可用,等于整个公司的业务都将受到打击和影响。
那么,华为能不能通过外购芯片,比如媒体报道的采购三星和联发科的芯片来度过冬天呢?不能,因为三星和联发科甚至紫光展锐的芯片,在设计和制造中也使用了美国技术。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最后用金刚钻把羊脂玉净瓶钻了个孔,逃出后最终打败金角大王。华为要钻破美国的羊脂玉净瓶,还是要靠国产半导体设备替代,但目前的现实是,国产半导体设备的进步大大落后于国产工艺制程的进步。
中芯国际目前量产的最先进工艺制程是14nm,2020年底可以研发成功“N+1”,相当于台积电的10nm,翻过这道坎,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发出7nm。按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的说法,到5nm时才用得上EUV光刻机,也就是说追赶台积电并非高不可攀。
从这些消息看,国产芯片工艺制程近年来进步神速,但国产半导体设备特别是国产光刻机,这几年有点跟不上节奏。
03
国产光刻机升级后可生产7nm芯片
目前最先进的国产光刻机,是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SA600/20,分辨率最高能到90nm2019年才通过专家组现场测试,现在大概已实现量产。
SSA600/20采用浸液式ArF激光光源,光源技术上和ASML的高端光刻机(EUV光刻机属于超高端即旗舰产品)TWINSCAN型号相同,但TWINSCAN能实现728nm工艺节点,也就是最高可以用来制造骁龙865。国产光刻机SSA600/20目前还达不到这个高度,不过通过机器升级(包括物镜和偏振光升级),再配合光刻胶、折射液和光刻流程升级,可以接近或达到ASMLTWINSCAN光刻机技术水平,实现7nm工艺制程,满足华为现有全部芯片的制造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产光刻机升级会提速,集中攻关的话,可能2到4年就会出成果,这是华为生存的基础,也是不会倒下的保障。
此外,我国还在进行电子束直写光刻机、纳米压印设备等研发,以开辟另一条赛道,极紫外光刻机技术也在研发中,加紧追赶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并未停止。
相反,国外相对我们的优势正在缩小。
EUV光刻机之后的下一代光刻技术,现在并未定型,我国、欧美和日韩都在进行基础研究,基本在一条起跑线。
其次,3nm工艺制程之后,如果没有晶体管结构的创新,芯片制造水平提升会撞墙,停滞不前,而晶体管结构研究,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概念设想五花八门,大家也基本在一条起跑线。
对华为来说,未来不再扑朔迷离,也不再关山千万重。
最现实的问题是,华为如何熬过眼下最寒冷的冬天,熬到国产半导体设备迎头赶上时的鸟语花香的春天?
04
4种过冬可能
前面已经说过,目前只有中芯、台积电和三星能代工华为的天罡芯片、麒麟芯片、鲲鹏处理器和巴龙基带芯片,当这三家代工厂被迫抽身离开,外购第三方芯片(包括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也被堵死时,华为将陷入全线业务无芯可用的困境。
在消耗完现有库存,最多一年后,因没有芯片可用,华为的业务可能全线停摆,整个公司走到生死存亡的关头。
此时,华为有两种可能发生,一是如美国所愿关门,二是重组业务线,活下来,坚持到曙光来临。
第一种情况等于助长美国打压的气焰,会打击我国其他高科技企业的信心,所以基本不可能也不能发生,加上华为是我国5G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坚力量,华为倒掉的话会拖累整个5G布局。
所以,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华为或许会重组业务线,保证持续现金流,以留住研发人才。
下面是推演的4种过冬可能,不一定专业、准确,仅供关心华为的人士参考:
  1. 收缩芯片产品线。麒麟芯片因为没有代工厂可以生产,只能暂时冻结,手机业务在无第三方芯片可用的情况下,只能暂时砍掉,重点转向对芯片集成度要求较低的智能家居产品,包括路由器、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建设鸿蒙系统生态;
  2. 降低芯片设计复杂度。巴龙基带芯片和天罡芯片涉及到华为核心的通信业务,是一定要想法保留的,可以采取重新设计、降低集成复杂度和规模(以匹配目前国产光刻机最高分辨率90nm)的方法。现在一块芯片能完成的功能,分散到几块芯片去完成,功耗会有一定增加,但会保住通信设备、机顶盒、物联网等产品线,从而使海思半导体获得继续生存的空间;
  3. 市场转型。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部门和业务线,重组整合后,可以发挥华为的研发优势,从做产品转型为做解决方案,开拓to C行业市场;
  4. 开展专利授权,收取授权费,获取研发长效现金流。
总之,美国新禁令出台,虽然对华为关上了一道门,但华为还有许多窗可以打开,仍然不乏生存机会,处境虽然困难,但前路并不悲观。
更为重要的是,华为身后还有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华为最重要的依靠。14亿的人口大约等于欧洲+北美+日韩,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足够养活一家世界500强高科技企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