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保市场主体的一系列明确期限和具体实在的“硬杠杠”: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今年继续执行;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要降低15%;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该延长的延长、该减免的减免,该降低的降低、该提高的提高,是非常时期做出“非常安排”。从税收、费用、成本、资金等多方面齐发力,为的就是让更多市场主体不但“渡过难关稳起来”,而且“充满活力向前走”。
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创业创新效应逐步显现,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加上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稳住市场主体,在疫情之下尤为紧迫。今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的“六保”之一,就是保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活了,就业才有保障,民生才有依托。让更多市场主体充满活力,除了非常时期的“非常安排”,从长远看还必须更多依靠改革,还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各类市场主体既是保障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稳住了企业,则稳就业有望,稳经济有望。
· 央视财经评论员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