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晋年间,恒温征蜀,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
    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桓温这个问法其实是秃子头上的虱子——老头快说,我桓温就是诸葛武侯再世!

    可惜老爷子不吃这一套,说了一个“不见其比”。
    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治国,能够被评价为“自公没后,不见其比”呢?

    一个政权建立后,能够选择的“国体”其实是不多的。
    把今天世界上这两百个国家划拉一下,也就这么几种。

    在古代,确定好“世袭制”的大框架后,像诸葛亮这种摄政的“开国丞相”能做的就更少了。

    自汉朝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确立了“儒教”的治国基本方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金字塔等级制”。

    九品芝麻官有九品的配置,两个人,一台轿;一品大员有一品大员的配置,八抬大轿。亲王有亲王的规格,皇帝有皇帝的规格,不能僭越。

    “儒”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
    (此处不要联想……)
    不过,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大儒”。
    他的治世之学,其实是“法家”,是商鞅那一套东西。

    一个学完中学历史的文科生,要是考他一下什么是“商鞅变法”,他能“1,2,3,4,5”给你背个明明白白。

    但他其实并不理解商鞅变法的“本质”。

    凭什么秦国依靠变法可以一跃而成为横扫六合的强大帝国,魔力究竟在哪里呢?

    商鞅变法的本质有两条——

    1、军功奖励制度

    2、国家动员制度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世之学”。

    众所周知,蜀汉在三国里是最弱小的。
    但诸葛亮能以“一州”之地数次北伐,压着魏国打,还攻取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两郡,靠的就是这两条。

    诸葛亮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执政时期,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在朝外对蜀国人民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是较为罕见的。
    因此,诸葛亮治下的蜀国虽然税负沉重、人民负担很大,但因为法令严明、没有苛捐杂税,整体上政局一直非常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隐忍的。
    你可以设立一个比较重的赋税,但不能随意违背契约天天搜刮我,已经卖出去的东西再给加一个税。
    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错。

    只可惜,蜀国的“家底”实在是太薄了。要是给诸葛亮一个更大一点的舞台,比如“益州+荆州”,说不定能建功立业。


网友点评三国演义:吕布死后,关羽见谁都叫匹夫
    在对内设立严明的法制制度后,诸葛亮在军事层面也效法商鞅建立起完备的“国防动员制度”和“军功奖励制度”。

    调动十万大军北伐,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无疑是一种“穷兵黩武”式的军事行动,耗费巨大。

    但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蜀国操作起“北伐”来如臂使指,可见其军事动员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蜀国就像是一架“战车”,诸葛亮一声令下就能开动,这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国防动员部)
    将区区一州之地的“国力”压榨到极限,这就是诸葛亮做的事情。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影视剧里的一个历史谬误。

    诸葛亮绝对不会自称为“蜀国丞相”,人家是“大汉丞相”。

    “蜀”是吴魏对刘备政权的蔑称。

    有时想想,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和蒋介石的“反攻大陆”很像——他们都是“外来户”。

    刘备带着诸葛亮等一众中原的“大汉遗民”来到蜀中,“北伐中原、匡扶汉室”,是他们确立政治上“合法性”的关键国策。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随着一代人的凋零,从小在蜀中长大的“刘禅们”对父辈口中“遥远的中原”再也没有那样热烈的感情。

    “蜀国”遂成为真正的蜀国。   
(2020/5/25 写于成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