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谷歌的产品经理BigJoe。这个公众号分享的是产品经理、个人成长以及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如果你有兴趣,不要忘记订阅我们的公众号。本文也有视频版,可以搜索文末的YouTube账号和B站账号观看。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常明老师,他不仅是一位非常资深的商业分析师,而且他还讲过商业分析方面的课程,所以我们尊称他为常明老师。
本系列一共有两期,第一期主要细说商业分析师的基本情况和BA在硅谷的情况;第二期主要细说商业分析方法,MSBA和BA的面试技巧等高级话题。敬请期待!
1. 背景介绍 
Joe:首先我们请常明老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常明:大家好,我叫常明。我目前是滴滴出行的一名资深商业分析师,之前在谷歌做了5年的商业分析师。我是北京大学数学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做管理咨询,所以我算是数学统计背景出身,然后从管理咨询转到商业分析这个领域。
2. 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内容和含义
Joe:可以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商业分析师吗?商业分析师是做什么的?
常明:好的。首先,它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第二部分是它要分析商业。本质来讲,就是我们如何用数据去分析我们的商业/业务,比如看它运行的状况。
在每一个公司,和每一个行业,它都有很强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我所处的高科技行业,高科技行业它有很多的产品,它跟庞大的用户来进行交互,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用户喜欢不喜欢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运行状况如何?或者说这个产品它本身运行的如何?它有没有帮助到公司实现商业目标?
这些都需要看数据,从数据中分析出一些结论,然后整体的去看公司的商业本质
Joe:你可以简单举例说明一下,你之前在谷歌做一个什么样的分析?
常明:我当时在谷歌的时候,我工作的一个产品是Google Play。它是在安卓手机的一个应用商店,我们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我们要把全世界所有的Playstore的用户,都让他们有一个支付方式。如果没有支付方式,就没办法在网上购物,所以这是我们组的一个重要目标。
那我们如何去做这个产品帮助公司实现目标呢?我们就去每个国家谈不同的payment provider,比如PayPal,信用卡,或者其他的支付方式。
当时我们遇到一个情况:在日本我们和PayPal谈投放市场的情况,首先我们做实验看PayPal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市场价值,但我发现PayPal上线之后,会对日本用户的收入/花费产生了一个负面影响。产品经理就非常困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商业分析师去分析问题和原因。
我发现很多用户在看到PayPal这个选项的时候,他们点进去很快又退出了。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人对PayPal的支付方式不了解,第二种可能是他们有PayPal账户,但是关联账户的产品体验非常差。
商业分析师通过数据形成很多假设,来辅助产品经理解决问题和原因。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我们拿到这些数据,去找PayPal,去解释给它听它的问题所在。PayPal也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解释商业分析师的工作流程,结果是我们把PayPal在日本的支付方式直接砍掉了。
在我们这个行业,很多人都喜欢开放运营新东西,新功能,很少有人说去砍一个新东西、新功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业分析师通过数据去增加一些价值
Joe:那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商业分析师的工作本质是从现象中提炼本质?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可以先获得假设,再去找数字,然后获得本质的原因?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常明:这个问题非常好,可以提建议,这个就谈到了分析师和产品经理的工作模式如何工作的。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首先要形成假设,比如我们需要如何做,怎样做,为公司和用户提供价值。然后形成假设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Product Intuition(天马行空的产品直觉),或者做一些Market Research(市场分析);第二种是从数据的角度观看数据,挖掘出一些假设。
所以在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和商业分析师会形成一个碰撞,产品经理有一些假设,商业分析师也有一些假设,最后就看产品经理如何去做决策。
Joe:商业分析师在公司里和哪些部门合作?是一个怎样的合作形态?
常明:我们可以从一个典型的项目说起,比如我们刚才讲到的Google Play,如果你想从项目一开始到最后,它可能会经历很多步骤
第一步,产品经理提出需求,PayPal表现一般或者不好,这是为什么?我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数据拥有者的角度去看这个数据,我们会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比如我们需要去跟数据工程师咨询写数据的时候是否会写出一些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人为的错误。
第二步,我们会咨询产品经理/功能工程师,你们这个产品是如何做出的?你们产品的逻辑是如何的?有没有一些明显的会出现错误的地方?
第三步,去分析根本原因,去做PowerPoint。
最后一步就是提交报告,一个好的分析师,会再多做一个步骤。就是在提交报告的时候,在会议上拿出铁证的事实去说服别人,这个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是我们说的领导力,沟通力,和演讲的能力
同时,一个好的数据分析师会从问题的一开始到最后,始终贯穿你对数据的了解,同时把数据一个很技术性的东西翻译成很容易懂的事情。
Joe:我们知道除了商业分析师以外,还有市场分析师,产品分析师,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工程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常明: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核心工作范围是差不多的,都是去看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去挖掘出一些关于产品/商业的本质。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基于你的服务对象不同吧。
比如说商业分析师,他可能更多是服务公司的商业;如果是产品分析师,他可能更多的是服务公司的产品;如果是市场分析师,他更多的服务对象就是市场;数据科学家就不太一样了,他更多的是统计建模机器学习
不同公司的工作名称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对不同的公司去做一些研究,要熟读招聘介绍,跟公司内部的人去了解招聘职位,还要了解这个组在公司的含义和定位是什么。
Joe:再标准定一下,商业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的分界线在哪里?用不用统计学习?统计学习是一个分水岭吗?
常明:我感觉分水岭没有那么大,尤其在一个产品组里面,界限没有那么清晰。有时候会有很多的交叉作业,这个在工作中也经常出现。而且在很多时候,数据科学家做的工作会和商业分析师有交错,会重复作业,也是在工作中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是大公司的一个通病。
3. 给准备做商业分析师同学的意见
Joe:那你觉得什么背景的人适合做商业分析师?
常明:我有两个观点:第一个比较客观,第二个比较主观。
第一个你的专业背景要和工作需要的技能吻合,还包括你毕业之后的工作经验,比如我吧,我是统计本科毕业,毕业之后做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统计背景帮助我读取数据,咨询是对外客户的服务。
第二个是产品分析师或者商业分析师是对内的一个服务,你不仅需要有一个科学技术背景,还需要在工作中有一些沟通或者服务客户的经历,这些都会有帮助。
Joe:那大部分的商业分析师都来自于哪些专业?
常明:主要分两类人群,美国白人本科学的更多的是经济科,研究生学的是商业分析。印度人和中国人本科学的统计和数学居多,研究生学的也是这两类居多。美国白人语言有优势,所以他们对于学科的要求没有很高,印度人和中国人就偏技术多一些了。
Joe: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商业分析?
常明:有两个主要条件吧,第一个,你需要对业务/产品有比较大的兴趣。我观察到很多刚入门的同学,他们的一个问题就是非常沉溺于技术。
商业分析师更多的是偏商业的一个职位,不是一个偏技术的职位,更多偏向的是    去解决商业问题。商业分析师的优势是如何快速得到一个问题,并用一些适合的工具去解决问题。
第二个,我觉得跟个人性格、个人对职场的发展期望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商业分析师的工作本质是一个助攻,就好像说商业分析师本身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考核指标,目标是服务好你的业务伙伴。但是助攻也有很多的价值体现,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
Joe:本质上来说,大家都是服务客户的,只不过商业分析师更多的服务内部客户。
常明:是的,完全是这样的。
Joe:好,那我们今天主要讲了常明老师的个人经历,然后讲了商业分析师的工作内容和含义是什么,他跟其他的工作角色有什么关系,以及他跟其他团队是如何合作的。
我们下期节目会继续采访常明老师,他会讲更多关于进阶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商业分析师,如何走商业分析师的职业道路。
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给大舅点个“在看”哦!如果希望加入大舅的微信群,也可以添加小助手二维码,注明来源 “大舅公众号” 进群~
感谢我的志愿者团队:
视频剪辑 + 监制:OYTT/Evan/Jonan/Zhizi/Bruce Yuan
YouTube英文字幕 + 校对:Alan Zhu/Yunhan Jin
平台管理:Katherine/Zhizi
微信公众号编辑:Icey J/Nikki/Vivi
微信群管理:贤儿
硅谷大舅 Big Joe
B站:硅谷大舅bigjoe
YouTube:硅谷大舅 BigJoe in Silicon Valley
硅谷文化 | 产品经理 | 企业管理 | 个人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