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在末尾评论区留言,参与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进步。大量读者还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如果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
,以示鼓励!

 来源:财经无忌(ID:caijwj)
贾磊先生 | 
花花梓 | 
“阴霾过后阳光必然普照。”5月18日,遭遇“断供危机”的华为,在深夜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希望员工与企业一起,熬过此次芯片危机。
华为的危机,只是冰山一角。一场以半导体产业为抓手的计算力战争,正在升级。
世界上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已经宣布在美国建厂,而紧随其后的英特尔和三星,也正在考虑美国政府的邀请。对芯片生产商的定向争夺,意味着竞争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计算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最重要指标。
半导体、芯片、计算力,是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半导体材料是一切的基础;集成电路是电子元件在半导体晶片上的集合;集成电路经过设计,制造,封装,就是芯片。它是一切计算设备的核心,从手机到超级计算机无处不在。它是繁荣之因,是纠纷之始,也是中国制造必须补齐的一块短板。
2020年,数字化时代加速降临,中国制造也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社会需求的运行逻辑发生转变时,该如何走向未来?
劳动力、消费力、计算力
它们生产力的不同表象
也是生产资料本身
若你留心,就能发现:国家对“计算力”的争夺,早已经到了针锋相对的程度。
2016年6月20日,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上,中国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首,成为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此后,中国团队凭借在“神威·太湖之光”上运行的全球大气非静力云分辨模拟、非线性地震模拟两项重大成果应用,蝉联了“戈登·贝尔”奖。
至此,中国超算,已经连续五年领先世界。
美国政府为此很着急,特朗普政府砍掉了很多科研预算,却为超算增加了大概5亿美元的预算,部署了三台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分别被命名为Summit(顶点)、Sierra(山脊)、Aurora(曙光)。
2018年6月,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正式宣布,Summit(顶点)浮点运算速度峰值可达每秒20亿亿次,接近“神威·太湖之光”的两倍,“上帝保佑美国”。
巨大的投入,争得显然不止是世界第一的名头,而是“计算力”。
信息时代早已降临,人类也早已经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气候和洋流,做出更精准的判断,让人类预测未来,规避风险;它可以模拟时间进程,并加速整个过程,让人类更容易明白宇宙的奥秘;它可以模拟核爆炸,甚至人的思维。
当一切都可以用数据和计算来量化时,更快的计算速度,更大的计算量,意味着领先一步,然后步步领先。
计算力正在成为一切的基础和驱动力,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90年代的消费力一样,21世纪的计算力,也是生产力的另一种形态,是经济发展的内驱力,更是生产资料本身。
以中国制造为例,能清晰看到一个经济模型:不断扩散的科学技术和资金是恒量,而生产力的外在形态是变量,恒量很重要,但增长缓慢,状态稳定,变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秘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外合资”的顶层设计首度被提出,全国各地兴建产业园,大力引进外资、技术,但是,决定因素是中国庞大的、高素质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正是凭借巨大的劳动力优势,中国制造得以进入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制造业,从而参与国际分工,又因此培养出数量巨大的熟练工人以及少量的管理者,然后产业升级。纵观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工厂的过程,就是这一进程的不断重复。
有无数企业、产业甚至城市,因为“劳动力”的集聚而产生蝶变,无数人的命运因之改变,但是,这也给中国制造留下了“低端”这样的沉重底色,一时难以去除。
中国制造的第二个机会,在于“消费力”的觉醒,不同于劳动力,消费力更像是外部驱动力,或者说,需求驱动力。
当“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各地后,从业者们发现,中国制造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收益与其庞大的规模严重不相称,苹果iphone的例子极端但清晰:一台在美国售价为499美元的iPhone,代工企业仅能获得大约4美元的利润。人民币升值、劳动力、资源和环境成本的上升,进一步侵蚀中国制造的微不足道的利润。因此,转型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往哪里转,中国制造的面前有两条路,一些生产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提高技术,扩大规模,试图降本增效,向“恒量”要效益,但这是一条崇高但艰难的山路。而另外一些消费领域的企业,则敏锐感知到了“消费力”。
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中国人有能力消费,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打造品牌,重塑渠道,提高认知……最早转型的是服装产业,昔日为国外品牌代工的服装厂开始寻求顶尖设计师的合作,打造影响用户心智的品牌。如今,许多中国服装品牌,已经摆脱了低端制造的固有印象,在世界市场上风起云涌。当然,搭上消费这趟车的,不止是服装业,还有家电行、厨卫、玩具等产业。
于是,当计算力成为新的驱动力和新的机会时,自然有无数中国企业涌入半导体产业,对接新的变量,搭上通往新世界的航船。
半导体产业
需要政策需要机会
更需要市场需求
与企业的自我实现
不同于“劳动力”是先天优势,“消费力”是明显需求,“计算力”更宏观、更高端,也更隐性。
国家政策引导成为这个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不止中国,全世界都如此。
1956年,中国政府就提出“向科学进军”,制订了发展各门尖端科学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提出了中国也要研究发展半导体科学,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从半导体材料开始,自力更生研究半导体器件。
之后几十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迅速,但是从技术含量方面来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始终没有能够得到弥补。
而从美国、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图谱中,可以看到这个产业的另外两个关键点:
二战以来,美国一直稳居半导体产业高地,除了在美国国防部大力支持下的底层技术突破,资金支持也很重要,自1961年,美国R&D(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便远远高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而德州仪器、英特尔等企业的介入,更是助推了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市场需求。上世纪70年代,美国向日本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装配产业开始向日本转移。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大公司牵头,联合一些实验室和研究所,开始实施VLSI项目,为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蓬勃发展的家电、汽车产业,有大量的半导体需求,这直接刺激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资金投入,如今的中国同时具备。
中国是世界上半导体需求最大的市场,根据IC Insights2015的数据,中国的半导体市场需求就已占到全球市场需求的30%左右。而TrendForce在201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分析报告》指出,受益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终端的蓬勃发展,市场需求大量增加。
政策方面,2014年,中国政府就决定要把集成电路设立为国家战略,成立领导小组和国家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2020年以来,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5G等新兴产业;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加快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各类创业投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半导体产业。
其中,有深耕这个市场的代工龙头中芯国际,最近正准备申请科创板上市;有华为海思这样的锐意进取者,最新的消息是,它已经杀进了全球前十;还有一些传统的中国制造企业,比如格力、TCL、美的和康佳,这些曾经创造辉煌的企业,打算布局未来。
这场以半导体产业为抓手的“计算力战争”,结果可能出乎美国预料,中国企业正在重复当年从筚路蓝缕到建成一个完备工业体系的过程,而且,中国制造从中找到了转型的机会。
40年,一家企业的新起点
也是国家竞争的新起跑线
康佳,成为眼下最值得关注的样本。今年5月21日,它将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通过劳动力优势活下来,把握住消费力的机会崛起,又看清了计算力的未来机会,这家企业亲历了中国制造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具有十足的启示意义。
康佳的总部,在深圳,距离另一家企业华为,大概有25公里的路程。这两家企业都曾见证深圳的巨变,中国制造的崛起,如今,又都站在半导体产业,同一个新起点上。
2020年,全球经济低迷,资本市场同样如此。然而,深康佳A(000016.SZ)的表现,却堪称例外。自鼠年开市以来,截至3月9日,仅26个交易日内,康佳股价大幅攀升近140%。而强势的原因,是康佳在存储主控芯片、氮化镓等领域的布局。
这让外界目光再次瞄准这家昔日的传统家电企业,康佳的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2018年,康佳集团开始谋求转型,它希望去掉传统制造领域的标签,转而成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的投控平台型公司。转型的重点目标,就包括了半导体产业。
康佳进入半导体行业,具有市场、技术、资金三大优势,同时,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军者,对于半导体,康佳有着自己的理解。
除了看好外部市场,康佳本身就有大量的半导体需求,仅2017年,采购半导体的金额就有10亿美元,而且保持了30%的增速;技术方面,康佳有芯片、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的优势;资金方面,更不用考虑。
于是,从2018年开始,康佳大举进军半导体产业链。
当年,康佳成立了半导体科技事业部,同年又专门成立了合肥康芯威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其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MMC5.1存储主控芯片已经量产,并且较目前市场同类产品更具性价优势。
去年下半年,康佳又成立了康佳芯盈半导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存储产业布局中打通了“设计”和康佳产品之间最关键的“封测+渠道”环节。2020年3月2日,康佳再度发布公告,宣布与中信控股共同发起成立了“信佳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5G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半导体及数字消费产业为投资方向,进一步深入半导体布局。如今,攻克氮化镓技术,建立"科技+产业+园区"的运作模式,一切都在康佳的计划之内。
2018年,康佳转型的目标,是在5-10年内,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进入中国前十。但仅仅两年后,就引发市场关注。这进一步印证了康佳以消费电子业务为基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战略正确。
就跟40年前一样,康佳再一次踏准了时代的步伐。这家即将“人到中年”的企业,敏锐地在危机到来前,找到了一条长期主义的道路。
改革开放42年,最早的一批中国企业也将迎来自己的中年,如何将过去作为序章,重新出发,康佳,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样本。企业基业长青的秘密本就是这样:能理解未来,能快速跟上,能果断投入,也能学会舍得。
当然,还得从变化中看到机会。
对于2020年的中国半导体行业,甚至整个中国制造来说,“变化”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比如,美国的发难。
美国希望把台积电、三星、因特尔掌握在手中,捏住半导体行业的而未来,但它其实选错了赢得这场计算力战争的方法。
芯片断供,可能会是一时之困,却会激励中国企业自力更生。这并非“精神胜利”,实际上,当年的超算领域,美国也曾采取同样的办法,没想到,中国很快推出了自己的超算芯片,并以更低的功耗和成本,赢得了世界第一。
2020年的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最大的市场,别人的放弃,正是中国产品的机会。过去,低端制造如此,如今,半导体产业同样如此。
一个属于计算力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制造站上了十字路口,过往辉煌仍在,未来则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以康佳为代表的中国制造的机会。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
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喜欢本文的亲们,
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转发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