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3475字 | 阅读需7分钟
翻阅一遍《随园食单》,感叹古人精致生活的同时,品尝食物最纯真的味道,追求生活的本质,这才是袁枚和他的《随园食单》带给我们真正的思考。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袁枚
袁枚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和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被称为“最会做生意的文坛领袖”。
袁枚
他30多岁时退出官场,此后积极参加各种作家论坛、笔会,广交友人,不断扩大个人知名度;斥资修建南京随园,又推倒围墙对外开放,任人游玩,打造成“网红景点“;撰写《随园食单》,大力宣传私家食物和家厨水平,扩大影响力;不断扩大经营点,在随园南轩办“出版社”,自己刻板印刷著作 ……
随园, 位于南京五台山余脉小苍山一带(随家仓),最早可追溯至明末复社领袖吴应箕的焦园。在袁枚的经营下,这里成为当时江南地区的文化地标,文人墨客都以到这里赴宴、赏花为荣。可惜的是,这座美丽的私家园林在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中被毁掉。庆幸的是,袁枚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堪称古代“舌尖上的中国”的《随园食单》。没有这份食单,随园或许就少了魅力,少了故事,少了韵味。
这本被誉为美食家与吃货必读之书的《随园食单》到底精髓在何处?
一位好厨师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有很多厨师都是没有留下姓名的,唯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就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厨师,王小余。袁枚在他去世后,专门为他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使这位烹饪专家得以留名于世。
根据袁枚的叙述,王小余脾气不小,对给他打下手的众人要求很高,在掌握火候的关键时刻,若是跟不上他节奏,就要挨骂。性格暴躁的他之所以能深得袁枚赞赏,最重要的还是厨艺精湛,有责任心。
王小余对原材料是极为讲究的,即便他是首席厨师,也一直坚持亲自采购食材,按照袁枚的要求来做菜。会吃的袁枚要求也不低,王小余刚来的时候,就交代道,食材并不是越贵越好。在袁家做菜,每顿菜花多少钱,都是固定的,也就一寸厚铜钱。要在有限的预算内,满足赏味大师的胃口,可见王大厨的确有些能耐。
袁枚还喜欢让他的厨师到处学习。每当在外面吃到满意的菜,袁枚就会派厨子去学艺。久而久之,他的手上就掌握了不少制作食物的配方和方法。《随园食单》实际上就是袁枚集众家之长,根据厨师的实践和自己吃完以后的心得总结出来。
《随园食单》
其实,中国古代美食界一直有这么一个问题,好多厨师虽然厨艺精湛,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无法用文字记载制作方法,只能口传授受。所以能够文字记下来的食谱,基本都要文人。中国古代关于烹饪理论总结的书,像《调鼎集》等都是出自文人之手。
同样,反过来说,文人爱吃、会吃,却不一定会做菜,有的也只能勉强做一点。《随园食单》的问世,当然离不开厨师们的辛勤实践。
食单操作有难易
袁枚是一位有个性的文人。平生有九大爱好,第一是吃饭,读书被排到了最后。在他看来,饮食是大雅学问,“豆腐煮的好,远胜燕窝;海燕若烧不好,不如竹笋”。
《随园食单》也颇具特色。在理论总结方面,袁枚就“如何成为一个美食家”,罗列一个须知单,共计二十条;又写了一个戒单(不能做什么),共计十四条。其次,袁枚给收录的美食分门别类,各自总结成菜谱单。排在第一的便是海鲜单。第三,书上的文字简单凝练,人人可以照着去做。
不过,可以做,不代表愿意做。《随园食单》上的一些菜,有些并不是因为手艺失传,而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人不愿意做了。
就以豆腐菜为例。袁枚对豆腐是尤为喜爱的,《随园食单》中对其描述非常用心,总共记录了9款豆腐类的菜品,包括冻豆腐、虾油豆腐、芙蓉豆腐、八宝豆腐等。其中有一款叫蒋仕郎豆腐。这个菜制作工序比较繁复:首先需要把豆腐表面的硬皮去掉,每块切成16片,晾干待用;用猪油煎豆腐,期间撒上少许的盐,依次倒入甜酒(现代黄酒,花雕一类),放120个大虾仁;加一盅秋油(酱油。经过一年的发酵,到了秋天从酱上面撇出的那个汁),滚一回,加一撮白糖,再滚一回;再加120段小香葱,炖一会儿……
芙蓉豆腐
这样的制作流程实在繁复,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自然很少有家庭会去做。餐饮商家在经营这道菜如何定价?食材太普通,成本不高,厨师的人工成本却不低。虽然做出的是高中档菜肴,但一个豆腐菜,如果定价过百,那么顾客宁愿选择吃肉。
所以,《随园食单》上的有些菜品到了今天不是失传了,而是与现代社会不相符了,自然就消失在大众视野了。
美食与生活
仔细阅读《随园食单》,不仅能发现袁枚是一位合格的“吃货”,更能体现出他的生活态度。
比如,在他的戒单里,有一条叫“戒暴殄”,就是让人们不要浪费食材。像有些人吃某些食物,只取其中一小部分,剩余的都遗弃,实际就是浪费。袁枚反对虐杀动物,在他看来,吃肉就吃肉,但宰杀过程不要过于残忍。像有些人喜欢让活鹅踩热碳,吃烤鹅掌,这完全没必要,不是君子所为。这种观点和现代实行人道主义的饮食吃法是相通的。还有“戒耳餐”,好吃的东西不能道听途说,不能看食材名贵,就觉得一定好吃,一定得亲自品尝确认。
清蒸鱼
袁枚提倡要让原材料“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像海参、豆腐这类食材本身没有味道或味道不够浓烈,要想办法利用其他调料,使它们入味可口。而有些东西本身鲜香十足,比如肉、鱼之类,就要想办法让它们的鲜美发挥出来。像鱼,最好就是清蒸,能够充分释放鱼本身的味道。
结语
修屋舍,聘好厨,撰食单,办出版而日进斗金......退出官场的袁枚活得讲究,活得潇洒,不仅生意做得好,钱赚得多,名望地位也得到了。洒脱的个性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不仅使他成为清代最会做生意的文坛领袖,同时也是江南一带的“第一舌头”。他在临过世的前一年仍在四处游山玩水。
翻阅一遍《随园食单》,感叹古人精致生活的同时,品尝食物最纯真的味道,追求生活的本质,这才是袁枚和他的《随园食单》带给我们真正的思考。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莫再被《水浒》骗了,还原宋江起义的历史细节

宋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最有钱的王朝?

中苏激战珍宝岛:解放军智夺苏联最先进坦克!

中国古代为什么南方人备受歧视

中国古墓,有多震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