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关系稳定,则全球秩序稳定、预期稳定;双边关系若有大的波动,则全球秩序和全球预期也会受到较大扰动。
对中美双方来说,合则两利,斗则双输。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两国关系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
中美关系形成目前的紧张状态是否单单因为一个特朗普?中美共同利益基础因何发生动摇?中美关系能否走出漩涡?
我认为,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先澄清十个误区:

一、关于“中国没资格与美国脱钩”的误区。
“中美脱钩论”最早来源于美国智库,2018年甫一出炉就引起中国一些学者的焦虑。2020年1月初,美国一家智库将“中美技术脱钩”列为2020年全球十大风险第二位。
人们把美国竭尽全力封锁中国华为看做“中美技术脱钩”的标志性事件。根据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特朗普当局禁止美国联邦机构购买华为、中兴、海能达通信、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的相关设备和服务。美国方面已将超过100个中国企业和机构列为“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除了“技术脱钩”,还有“贸易脱钩”“经济脱钩”等说法。在认识到所谓“脱钩”很难做到之后,最近又有人提出“经济上美国与中国脱钩,思想上中国人与美国脱钩”的概念。
其实,在全球化背景下,即使相对封闭的国家,也做不到与世界脱钩,只是存在钩得紧一点还是松一点的区别而已。
试问,朝鲜和美国脱钩了吗?委内瑞拉和美国脱钩了吗?“脱钩论”是强者施压的工具,是缺钙者简单化处理问题的“掩体”。
至于中国没有资格与美国“脱钩”,“脱钩”后中国将失去创新动力、甚至会立即落后三五十年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第一,中国科技研发与美国相比当然存在很大差距,但是,高科技保持活力必须靠“用起来”,而不是“锁起来”。任何科技成果长期不给某一个特定国家使用,都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中国有能力、有潜力、有底气赶超,越是压力巨大越能激发赶超动力,这一点不需要解读了。
第三,不管先进的科技成果来自哪个国家,都需要其他国家的配套,都需要其他国家的市场,长期自拉自唱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既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也不是一个没有科技攻关系统的国家,何惧脱钩威胁?
所谓“脱钩论”,是一部分美国人试图压迫中国接受其额外要价的说辞和工具。如果一些人执意要“脱钩”,不妨试一试。
二、关于“中美贸易谈判中国服软”的误区。
2020年1月16日,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在此之前,特朗普当局屡屡搞所谓的“极限施压”,不仅在经贸问题上抡棒子、使绊子、打黑拳,而且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南海问题上不断出招。
国内一些人认为,是中方扛不住了,所以被迫签署协议。他们还认为,中方口诛笔伐都是做做样子,其实中国惹不起美国,也离不开美国,骨子里惧怕美国。
这是一种误判。
中国主张与美国发展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双边关系,是基于大国责任和国际道义。如果大国之间搞不好关系,岂不是天下人遭殃?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
当然,如果中国经济得不到发展,也不能对世界担当更多责任和做出更大贡献。从哲学上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作用的。中美关系当然也是如此。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新兴国家,民生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稳定,需要外部资源支持。
中国与各国开展经济贸易合作,是必然选择。反过来,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对各国而言也是机会。
美国是科技输出大国,是农产品、能源出口大国。中国基于国内需要,采购美国产品技术,开展各业合作,也是互惠互利的。
针对美方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国采取了一些重大步骤,但这不仅是回应美方关切,本来也是我们要做的,是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要的。
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需要走进美国市场。所以,在中国给予美国贸易好处同时,也明确要求美国开放高新技术转让,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采取开放态度,给予公平对待。
中国愿意平等达成协议,也希望平等执行协议,这不是服软还是不服软的问题,而是着眼长远和大局——世界的长远和大局。
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融社会治理和市场发展于一体的机制,是必须有管理的,不是“大门一开了事”。
追求于己于人都有利,掌握适度平衡,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会采取的政策。所以,对合作伙伴提出的要求,合理的就可以达成协议,不合理的当然要打回去。
现在看来,美国胃口过大,期待过高,认为通过施压和搞破坏活动就可以得到一切。这是霸权思想,是双边关系的障碍。
基于这一点,虽然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了,但存在履约的困难,主要是美国好战分子仍然通过各种“毒钉子”破坏中美合作。
如果美方的价值观不调整,总想着老子天下第一,那么,协议冷下来也是可能的。
当然,在美国“理性执政者”回归后,中美贸易的前景会超越现在。
三、关于“美国没有侵占过中国土地,所以中美关系基础好于其他大国”的误区。

每当中美关系出现一些问题时,就有人拿这个理由来“提醒”中方善待美国,并进一步衍生出“美国历史上一直善待中国”的虚假概念。
其实,美国没有在法律上占有过中国土地,并不是美国侵略势力多么“关照”中国,而是美国侵略势力“侵略有方”。
美国不仅在清朝末年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略了中国主权,得到除土地所有权之外的种种殖民特权,而且在中华民国时期也继续享受着殖民特权。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出钱、出武器、派军事教官、派情报人员支援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加剧了中华民族苦难。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时间不承认新中国,还采取军事、政治等手段大幅度介入中国台湾事务,阻止破坏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甚至把台湾岛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还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威胁新中国红色政权。
美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牌的对华侵略者。
即使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美国对中国台湾、香港、新疆、西藏事务的侵犯行为也是有增无减。
在中国南海地区,美国军事侦查和军事威胁从未减少,近年来又有所增加。美国还不断拉拢其他国家,许之以诺,对中国正常行使域内主权施压。
可以说,美国的干扰破坏行动已构成对中国当前合法权益和长远国家民族利益的严重侵蚀。
反对和遏制美国针对中国的霸权主义,是中国国家民族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基本任务。
所谓“美国历史上没侵占过中国土地,中美关系基础好于其他大国”的说辞,隐含的是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刻意挑拨。即不希望中俄关系保持目前的水平。
不错,沙俄在历史上侵占了中国的领土,俄国十月革命后也有侵略中国领土的情况,但上述侵略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得到了不同时期两国政府正式协议的确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签署秘密协定,划分战后势力范围,再次以“战胜国协定”方式“锁定”了沙俄时期和二战前俄罗斯时期占领的中国领土。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同苏联签署条约,承认了雅尔塔协定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签订了新约。中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划定了边界。
后来中国与苏联进行边界谈判,苏联解体后中国与前苏联国家分别进行边界谈判,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以雅尔塔协定和历史条约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如果说中国历史上被侵略的领土得到后续法律确认,雅尔塔协定是绕不开的。
如果一定和历史较真的话,那么,“没有直接占领中国领土”的美国,却与英国、苏联联手确认中国被占领土合法化,也是有历史罪恶的。
可见,在抢夺中国领土问题上,美国的手一点也不干净。
中国与美国发展正常国家关系,是历史性战略选择。与其他国家发展正常国家关系,也是历史性战略选择。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可能由后人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未来。不过,把所谓“美国没有侵占过中国领土”这一条单独拎出来谈,而不讲“美国立体性侵略中国”,就属于虚无主义了。 
四、关于“中国得罪美国,外部环境就会恶化”的误区。
在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后,一些人主张不要对美国来硬的,应该尽量答应美国的各种要求。
特别是在美国公然打压中兴通讯后,这些人更是主张立即按照美国指令办事。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到处都是朋友,中国在世界上没有真正朋友,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准备要金援的穷光蛋国家。
真的如此吗?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112个。截至2020年5月,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80个。
即使剔除掉因政权版图变化导致国家数量增减的因素,中国的朋友圈也是历史性扩大了的。
我们不否认,这一历史进程是与中美恢复正常交往和恢复建立外交关系紧密相关的,但是,不能因此说,中国打开外交局面是美国的“恩赐”。
1978年中国酝酿改革开放时,人口规模已有10亿人,这样的人口大国被长期封锁是不可能的,而且会给美国自身发展带来不便。何况,对中国实施那么长时间的立体封锁,本身就是错误的,是反人类的
中国人民凭借自身的勤劳智慧,依靠友好国家的支持,即使在美国及其盟国封锁下,也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逐步壮大,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社会治理不断变革,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这是中国扩大与其他国家交往合作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入全球化潮流,是历史必然。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历来讲信誉、重品行,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援助他国从不附加条件,这一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赢得了众多国家的支持。

中国发展起来了,在世界上拥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走向更加重要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得到提升、范围得到拓展,必然给传统强国带来一些不舒适感。这是正常的。各方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解决相关关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主张各国和平共处。现在要做的,是遵守既有的国际规则,同时参与完善规则、提升规则,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一起,使国际治理体系更加优化,更有利于各国互利互惠,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和谐发展。
应当说,中国发展起来,对世界的稳定更有利,而不是相反。不可想象,一个积贫积弱,甚至不能养活自己人民的中国对世界是有利的。
所以,美国及其少数追随者对中国崛起感到一些不舒适,并不奇怪,但认为遏制中国,让中国更不舒服就会解决问题,则是自取其辱了。
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任何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力。大家的事只能大家商量着办。由于经济版图变化形成了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而不应当采取“旧冷战”那一套。
所谓“中国得罪了美国,外部环境就会恶化”的说法是不客观的,美国因自己看不惯中国发展而遏制中国是错误的。
美国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即便这两年美国现政府不断拿出破坏中美关系的杀手锏,但主张和推动中美合作发展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中国的外部环境谈不上“恶化”,因为不随美国现政府起舞的国家太多太多了。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拥有14亿人的巨大市场规模,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我们需要参与世界事务,世界也需要中国繁荣。
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世界好中国也会更好。这一基本逻辑决定了,中国与世界是相互需要,而不是相反,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

五、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美国帮助中国史”的误区。
有人提出,中国对外开放本质上是对美国开放,对其他国家开放并不重要。
又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是美国帮助中国——这与一些美国政客说“美国帮助重建了中国”如出一辙。
其实,中国对外开放不仅是中国自己的选择,也是世界主要大国的一致意愿。一个巴掌拍不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东西方阵营的政治对立势头出现缓和,是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逻辑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大量资本剩余,劳动力不足,消费增长空间受限,单靠调整内部市场不能解决发展问题,迫切需要到相对不发达地区开辟市场。
二战后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冷战,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
中国想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也开放不了。既然西方国家希望到发展中国家开发市场,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历史选择、历史必然,美国等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中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实现各取所需、相互合作。当然,在双方合作中必然有矛盾、有失衡,但双方只要互相需要,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就是了。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多年间,向发达国家学习制造业、贸易、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等经验,也学习其治国理政经验。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大发展、民生大改善。这只是事物的一面。

我们也应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发达国家通过进入中国市场,解决资本无处去的难题,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全球化的产业链;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国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也学习借鉴了中国当代社会文明和国家治理经验。
这才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真实逻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中国改革开放就是“接受外部援助”“接受外部改造”“只有中国单方面受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是违背逻辑的。
中美开展经贸等合作,历史性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美国获得了跨境投资、进入中国市场等大量商业机会,对美国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经济结构升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降低了美国通胀水平,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这个巨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为美国企业提供了难得利润空间,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
中美经贸合作是一种双赢关系,绝非零和博弈。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