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朝鲜要和美韩等国和解,走开放发展的道路,第一步是什么?
    当然是弃核、裁军。

    弃核是投名状,裁军是一种态度。裁到大家觉得你没有威胁,才有可能接受你。

    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面对部队里暴露出的众多问题,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摆上台面。
    其中之一便是大家熟悉的“百万大裁军”。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问题。
    “百万大裁军”中有一个后来深受诟病的政策——军队经商。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引进国外技术又非常需要钱。因此,军费紧张便成了当时中央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不断削减部队开支的背景下,军方的几个总部向中央提议允许部队经商,以补充部分经费。
    提议很快得到批复。

    一时间,各军种设立了联合航空公司、海洋航运公司。
    随后,各大军区紧紧跟上,纷纷组建了自己的经贸集团,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南方工贸、北方实业。
    在上级带动下,各集团军也纷纷进入商界;师有师的公司,团有团的门店。
    随着业务的开展,军办企业的产权结构愈加复杂。
    A师和B师的合股企业,C师与民企D的合股企业,甚至E师与外资合股企业……
    五花八门,粉墨登场。
    作为“强力机关”,这一时期的部队也不断向工商、税务、海关、森林等部门施加压力,甚至出现部队走私的现象。
    1987年,曾强烈反对该政策的国防部长张爱萍退休。
    作为老同志,他邀请刚进入军委的迟浩田上将到家中做客。
    期间,张爱萍举出岳飞词《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一句论道:
    “宋朝皇帝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推行军队经商之略,结果是武功荒疏,军纪涣散。金兵入侵时,二帝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迟浩田听后很受触动。

    1993年的YJJ事件后,掌者掌控军队大权。
    迟便和朱相、万年等一起建议掌者,采取逐步收缩、分步整顿的办法,收紧军队经商的口子。
    一直到《
1996 危急时刻(上)
》中的故事发生,高层上下受到巨大触动,掌者最终决定终止一切军队经商活动。

    1998年7月22日的一天晚上,他提笔写到:

 万年、浩田并军委诸同志:现已夜深人静,最近一个时期我对群众反映的腐败现象,心里深感不安。军队必须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对军队所属单位办的各种经营性公司要立即着手清理。要雷厉风行,当然也要工作细致。
    “这个对军队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若干年后掌者回忆道。
    至当年年底,部队向国家和地方政府移交企业近三千个,撤销企业近四千个,涉及从业人员三十余万。
    从此以后,部队的建设开始回到正轨。
    很多被扔进保险柜的武器研发计划,重新被擦干灰尘摆上了桌案。
    文规景随。

    文帝卸任之后,景帝基本上继承了前任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两手并进的指导国策。

    直到2012年的秋天,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番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