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91-麦加圣地
作者:重光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作为与圣墓教堂、哭墙齐名的宗教圣地,麦加的天房是伊斯兰教的圣所,是全球19亿穆斯林为完成五功而在一生中必去造访之处。
由于其如此的独一无二
影响力统摄整个伊斯兰世界...

(图片:shutterstock@Sufi)
自伊斯兰教创立后的千余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穆斯林就络绎不绝地朝觐天房,将此作为人生圆满的一大标志。而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穆斯林数量增多,如今的天房在每年朝觐季中要接待数千万名穆斯林。
摸一摸,人生从此就好了?
(图片:azwanlazam / Shutterstock)
从古至今的客流量如此之大,天房和禁寺是如何养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呢?
历史上屡遭摧残的天房
早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天房便屹立在麦加城内,据传为易卜拉欣(即基督教与犹太教中的亚伯拉罕)所建。不过在这处神迹作为宗教设施的早期,其实它是阿拉伯多神教的神坛,供奉着360座多神教的偶像。
所以在遥远的多神教时代
门里面或许会有很多不同的神像?
(图片:Arwa Creative / Shutterstock)
在穆罕默德所处的时代,天房曾在公元600年前后因火灾而部分被毁,当时麦加各个部族对究竟该由谁来重建天房,以及由谁来安放天房上的黑石(放在天房一处角落上的石头,据传是陨石)争论不休。好在穆罕默德调停了各部族间的争端,想出了把黑石放在斗篷上,让各部族领袖一同拎着斗篷安放黑石的办法。
一幅作于1315年
描绘穆罕默德在斗篷上安放黑石的画作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击败主导麦加的阿拉伯多神教徒后,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砸毁了供奉在天房内的多神教偶像,并铲除了天房内的壁画,将其从多神教神坛转变为伊斯兰教圣所,每个穆斯林在做礼拜时都必须朝向天房。
即使在大街上做礼拜,也是朝向天房的方向
(图片来自@Sony Herdiana / Shutterstock.com)
不过,在成为伊斯兰教的圣所之后,天房却遭到了多次穆斯林内战的摧残。在第四任正统哈里发阿里被暗杀后,阿拉伯帝国陷入内战,混战中,阿里的老对手——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一世逐渐占据上风,宣布继任哈里发,随后又在680年把哈里发一职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叶齐德一世,破坏了哈里发的选举制度,以此建立了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确实相当成功
但其建立早期势力根基在叙利亚大马士革
故而与阿拉伯半岛的派别有很大矛盾
此举遭到了阿拉伯帝国内多股势力的反对,其中就有曾有机会当上第四任正统哈里发的——阿卜杜拉·本·祖拜尔。他在叶齐德一世子承父业后,拒绝承认叶齐德一世的政权合法性,并于683年在麦加自立为哈里发,起兵反对倭马亚王朝统治。
690/91年在法尔斯以阿卜杜拉·本·伊本·祖拜尔的名义
铸造的银迪拉姆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统治期间,祖拜尔曾重建天房,并将天房外一处半圆形矮墙纳入到天房之中。该矮墙被称作“伊斯玛仪之石”(Hajr Ismail),相传是易卜拉欣之子伊斯玛仪(即以实玛利)以及伊斯玛仪生母夏甲的坟墓。祖拜尔之所以如此重建,是因为圣训中曾多次提及穆罕默德生前已经意欲如此重建。
天房旁边这个矮墙
(图片:ESB Professional / Shutterstock)
现在朝圣者为了摸到天房总是忍不住跳进矮墙内
(图片:Sufi / Shutterstock)
然而,就在祖拜尔重建天房后没多久,战火袭来,叶齐德一世在683年派兵围攻麦加,在围城战中,倭马亚王朝军队发射的火箭命中了天房,引发大火,致其严重烧毁,黑石也因此碎裂。此次围城战中,倭马亚王朝军队因叶齐德一世突然去世而撤兵,祖拜尔继续统治麦加,并修复了天房,以银框固定碎裂的黑石。
以银框固定的黑石
(图片:shutterstock@Orhan Durgut)
图中被银框固定的即为黑石,朝觐者正在争相亲吻黑石
(图片来自:Wikipedia)
692年,倭马亚王朝军队卷土重来,再次围攻麦加,并顺利破城,祖拜尔战败身死。在拿下麦加后,倭马亚王朝摧毁了祖拜尔下令建设的部分天房结构,将其按照穆罕默德时代的外形重建,天房外观遂再次变为立方体。
方方正正
(图片:shutterstock)
近三百年之后,天房再次遭到战火蹂躏。10世纪初,伊斯兰教什叶派分支——卡尔玛特派以阿拉伯半岛东部的哈萨绿洲为基地,起兵反抗逊尼派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卡尔玛特派武装在927年袭击了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附近地区,并在930年接连攻占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座圣城。在拿下麦加后,他们屠杀了天房周围的朝圣者,以其尸体堵塞了渗渗泉(天房东面约20米处的一口泉眼),并盗走了黑石。
从哈萨绿洲起步
这种远距离奔袭也是颇为感人了
952年,在阿拔斯王朝支付了高额赎金后,卡尔玛特派将黑石归还。只是在此番波折中,黑石碎成了多块,以至于阿拔斯王朝在重建天房时不得不以黏合剂固定黑石,在此轮重建之后,奠定了天房的基本结构。
裂开的黑石...
而到了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天房又再次遭到破坏,只不过这次不是人祸,而是天灾。
1629年,由于暴雨和山洪来袭,天房的墙壁被冲垮,禁寺遭到严重损坏,时任奥斯曼帝国素丹兼哈里发穆拉德四世下令使用麦加当地开采的花岗岩重建天房,并翻新禁寺。
虽然整个区域平时都很干旱
不过相对有较多水源的麦加山谷还是有山洪的可能
(图片:NASA/Scott Kelly)
自此之后,天房的整体外观至今未变。
现代如何养护天房?
进入近现代后,由于麦加没有再发生过像古代那样大规模的战事,同时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也因建筑水平的提高而被降到了最低,天房没有再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虽然旧的威胁已消失,但是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那就是如何应对逐年增长的巨大朝觐客流量对天房的影响。
很多很多很多人
(图片:Hany Musallam / Shutterstock)
二战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由于交通愈发便利,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时再也不用像其先辈那样走上几个月的陆路或海路,只需坐几小时的飞机便可抵达心向往之的圣地。
人在麦加,刚下飞机
(图片:Abd. Halim Hadi / Shutterstock)
正因如此,朝觐客流量逐年攀升,至2019年,造访天房的游客量达到了千万级别。不过,由于每年的朝觐季都在伊斯兰历12月8日至12日(有时为13日)期间,总长为5天或6天,所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待百万级别的人流压力极大。
如此大的瞬时客流给沙特政府带来的首要挑战便是清洁问题。
为此,禁寺管理方每天要清洁包括天房在内的所有禁寺设施4次,每次耗时30分钟。每次清洁有1800名工作人员参与,出动40台电动车与60台洗地机清洁地面,同时还要整理禁寺内外2000个垃圾桶。
为麦加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图片:Photographer RM / Shutterstock)
(图片来自@ARAMTV / youtube)
(图片来自@Hafiz Kashif Mahmood/ youtube)
(图片来自@haramaininfo / YouTube)
在上述步骤之外,工作人员还会擦拭禁寺内的门、灯台、屋顶,甚至墙壁上装饰用的经文,没有一个角落会被忽略。
(图片来自@haramaininfo/ youtube)
毕竟是圣地,丝丝缝缝都要打扫干净
(图片来自@ARAMTV / youtube)
有的地方还会被重复清洁,如禁寺内供穆斯林礼拜时跪坐的地毯。当下禁寺内有4万条地毯,一条条连起来的话比麦加到吉达的距离(79千米)还长。为了清洗与养护这些地毯,禁寺管理方运用了专门的机器,先除尘,然后多次清洗,随后甩干、晾晒,再次除尘一次,最后储存起来,以便调换。
地毯是中东地区的特色
这和穆斯林的分布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自@ARAMTV / youtube)
为避免多人聚集产生的异味,禁寺管理方还会在每条地毯上喷洒玫瑰香水,在寺内进行香薰,并用香水涂抹幔帐、黑石等天房的每个角落。
(图片来自@Photographer RM / Shutterstock.com)
(图片来自@ARAMTV / youtube)
麦加人不营生,只服务朝觐者
其实除了天房本身的养护,如果把朝觐圣地环节看作是一种旅游业刚需,那么服务好这些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朝圣者)则同样重要。
摆在台面上的首先就是数千万人的如厕问题。为此,管理方在禁寺建设了1.3万个卫生间,同样也是每天清洁4次,其中大部分位于禁寺地下,配备有良好的通风与灭虫设备。
设备齐全
(图片来自@ARAMTV / youtube)
解决了卫生问题,接下来便要解决朝觐者的饮食问题。为向数千万朝觐者供应充足的水源,禁寺管理方动用了2.5万个水桶,每天在清洗干净之后装满渗渗泉水,供朝觐者取用。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禁寺管理方每日都要进行100份抽样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地处沙漠之中,水是维持禁寺正常运营的必需品
(图片:abdul hafiz ab hamid / Shutterstock)
由于朝觐者客流量实在巨大,单单靠渗渗泉每日的供水远不足以满足朝觐者的需求,因而禁寺管理方会在朝觐季之外的时间抽取渗渗泉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距天房4千米的阿卜杜拉国王渗渗泉水厂,自动化灌装为容量10升或5升的桶装水,并储存起来。仅一处仓库中便存放了多达170万桶的10升装桶装水,在朝觐季再向禁寺内供水。
禁寺的储水仓库
(图片:AHMAD FAIZAL YAHYA / Shutterstock)
有了喝的,还要有吃的。朝觐期间,禁寺管理方最多可同时提供400万份餐食,同时还有100万枚无核椰枣在寺内外分发。
除此之外,麦加严酷的天气也是一大挑战。由于地处热带沙漠,麦加气候极为炎热,全年日平均气温达30.8度,极端高温可达49.8度。普通人在如此高温炙烤下,别说是绕着天房走几圈,就是仅仅站一会就恐怕也要中暑脱水了。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建起一整个巨大的人造物
脱离开这些基础设施,人还真坚持不了太久
(图片:Photographer RM / Shutterstock)
为了使禁寺内的温度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禁寺管理方在地下建造了巨大的制冷系统,其中数百台制冷设备通过管道给水降温,再把冷却后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禁寺内以降低气温。
同时,朝觐者环游天房时所行走的地面也非同一般,所有铺设地面用到的白色大理石都是从希腊萨索斯岛进口而来。这种大理石经处理后可以漫反射阳光,使得其哪怕在盛夏中午的日光直射下也不会发烫,更不会直接反射刺眼的阳光。
不然也没法光脚走在上面
(图片:TEA OOR / Shutterstock)
上述措施多管齐下,每年造访天房的数千万穆斯林的朝觐体验才得到了保障。
而对于沙特政府来说,这一切投入也是值得的,不仅因为它为全球穆斯林兄弟完成人生大事提供了方便,更因为圣地的存在为沙特旅游业提供了支柱。单单麦加一城在朝觐季期间所赚取的利润便超过1亿美元,而沙特政府则为朝觐活动只花费了5000万美元。
麦加的吸引力让全世界的旅游胜地都羡慕
(图片:Mo Maher / Shutterstock)
至于沙特全国,据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TRT)报道,沙特全国每年通过朝觐活动获利120亿美元,这相当于沙特20%的非石油收入,占沙特GDP的7%。而据估计,到2022年,沙特的朝觐年收入可达150亿美元。
如果全世界穆斯林数量稳定上升
朝觐活动的收益就会可预见的水涨船高
真的是非常稳定的投入和产出(可能疫情期间除外)
(画面右边环行中间那个就是天房了)
(图片:Hany Musallam / Shutterstock)
正因如此,曾有位学者说:“麦加人不营生,只服务朝觐者。”
事实上,朝觐不仅带动了麦加的经济,长久以来更对汉志乃至整个沙特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觐者在朝觐期间的衣食住行极大地刺激了沙特经济的发展(虽然比不上石油产业)。 
麦加人的营生就是服务好朝觐者
(图片:Ika Hilal / Shutterstock)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mirzavisoko / Shutterstock
【赠书福利】
去沙特旅行或朝觐暂时是难以实现了,我局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五份沙特椰枣,让你在家就能吃到来自沙漠的甜蜜,后天(5.20)中午12:00选出留言点赞奇数楼前五的读者送出,不要错过啦。
END
扩展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