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伯彦,由界面新闻授权转载
导语:在近百个疫苗项目中仅有8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种来自中国,3种来自美国,1种来自英国,无一来自欧盟国家。
一语激起千层浪。

5月13日,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韩保罗(Paul Hudson)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如果赛诺菲能够成功研发出新冠疫苗,美国有权优先购买使用,因为美国此前提供了研发资金并承担了投资风险。
法国总理菲利普于次日在推特上回应,疫苗是全球福祉,所有人的机会均等,这不容商量。总统马克龙也通过发言人表示,新冠病毒无国界,疫苗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机制。他将于下周召见韩保罗本人就此进行商谈。
相比于法国政府的相对克制,法国经济事务国务秘书胡纳舍尔(Agnes Pannier-Runacher)在接受南方电台采访时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出于财务原因而给予某个国家特权,令人无法接受。”非政府组织乐施会则表示,生与死的决定权不应掌握在制药公司手上。法国中左翼政党的社会党更是暗示,在必要时赛诺菲甚至可以被国有化。
胡纳舍尔提及的财务原因,所指的便是美国自由定价的疫苗医疗市场。相比于医保全面覆盖、定价权不完全掌握在制药企业手中的欧洲大陆,发力美国市场无疑可以为赛诺菲提供更大利益空间。
除了来自母国法国的批评外,欧盟委员会也发声,再次强调了疫苗公平、普遍性分配的原则。德国的《世界报》更是将赛诺菲的言论归结于美国政府错误的“疫苗民族主义”政策,并声称“美国优先”的政策已经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关乎人命的领域。
在舆论压力之下,赛诺菲董事长温伯格(Serge Weinberg)不得不澄清:疫苗问世后不会优先供应给任何国家,韩保罗的“美国享有疫苗优先预购权”仅针对美国境内赛诺菲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其他地区生产的疫苗将被分配给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插手欧洲药企的疫苗研发进程,也不是美国头一次要求欧洲企业优先将疫苗供应美国市场了。
早在两个月前的3月15日,德国《世界报》就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希望用10亿美元的价格买断德国公司CureVac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专用权。美方还希望该公司将总部搬迁至美国,CureVac除了在德国设有两处研发机构之外,还在波士顿有分支机构。
虽然美驻德大使格雷内尔(Richard Grenell)随即否认了该报道的真实性,CureVac也声明,公司仅接受过来自盖茨基金会的资助,并未受到来自华盛顿的报价。但为了稳定舆论压力,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是欧洲软件巨头SAP创始人的迪特马·霍普(Dietmar Hopp)仍选择公开表态,拒绝向美国人出售公司。
此举也得到了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的支持,并明确德国政府有权对外资并购进行彻底的审查。
两大欧洲医药巨头胳膊肘向外拐背后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除了美国的“疫苗民族主义”外,美国能够屡屡对欧洲制药公司发难的根源在于,欧盟各国政府对于疫苗研发投入的相对不足与反应迟缓。
赛诺菲虽然和辉瑞、诺华、罗氏、强生等公司并列为世界五大制药集团,同时也是欧洲第三大制药公司,但是即便是家大业大的赛诺菲也依然受困于疫苗研发资金的不足。
赛诺菲数月来多次敦促法国以及欧盟统一筹措资金协助药厂研发疫苗。而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则扮演了更加积极的角色,并于近期向赛诺菲资助了至少3000万美元。这也是韩保罗美国优先论的根据所在——即便赛诺菲每年同时也享受着法国政府1.5亿欧元的税务减免。
在这场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主导权的争夺战之中,各国均已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疫苗。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5月初已承诺欧盟将就此投入10亿欧元资金。此外在欧盟各成员国之中,法国和德国也分别承诺将投入5.5亿欧元和7.5亿欧元,即便是疫情严重、经济萎靡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承诺投入1亿和1.25亿欧元的资金;而有着诺华和罗氏两家巨头的瑞士也将投入约4亿瑞郎。
不过,相比于欧盟各国直到4月末或5月初才开始确定并加大疫苗的投资,美国早在3月便开始筹措超过12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其中就包括通过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与强生公司均摊1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向美国生物医药企业莫德纳(Moderna)投资的4.3亿美元,以及与两家公司签署的以亿剂计算的疫苗供应合同。
BARDA成立于2006年,资金直接来自国家预算。虽然该机构的设立初衷为应对生物武器的恐怖袭击,但BARDA如今却在助力新冠疫苗研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BARDA的疫苗研发投资早已不限于美国国内,除赛诺菲,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也是资金接受方之一,两家公司正在合作研发新冠疫苗。
早在今年3月德美两国争夺疫苗主导权时,美国在否认挖角德国药企的同时,也承认华盛顿正在接触全球二十余家能够协助研制疫苗的企业,并为其提供种子基金。
此次捅了马蜂窝的韩保罗曾经公开抱怨过,在支持新冠疫苗研发的力度上,欧盟委员会并没有达到BARDA的水平。赛诺菲的法国业务负责人柏继尧(Olivier Bogillot)于5月14日接受BFMTV采访时也表示,赛诺菲希望能够在美国和欧洲同步上市新冠疫苗,但欧盟必须在疫苗研发效率上向美国看齐。赛诺菲的执行副主席勒夫(David Loew)于去年11月接受《每日镜报》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和美国相比于欧盟有着明显的区位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赛诺菲和新任CEO韩保罗来说,新冠疫情还因为与公司业绩直接关联而有着特殊意义。赛诺菲此前已连续多年陷于营收增长乏力的困境,而去年刚从诺华制药挖来的韩保罗履新不到一年便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第一季度赛诺菲的营收同比增长7%,达89.73亿欧元。除了赛诺菲的现金牛产品——特应性皮炎靶向生物制剂Dupixent之外,羟氯喹(赛能)自3月起便被法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允许临床治疗新冠重症病人,也是赛诺菲业绩增长的强心剂之一。
在全球疫情始终无法得到控制、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直逼500万关口,疫苗研发尤为重要。
目前全球有将近100种新冠疫苗正在研发之中,其中归属欧盟药品管理局管辖的有33个团队。但在近百个疫苗项目中仅有8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种来自中国,3种来自美国,1种来自英国,无一来自欧盟国家。
虽然最终哪个国家能率先取得突破尚不可知,但可以的确定的是,特朗普“年底前美国将有疫苗面世”的乐观预计几乎确定将无法实现。
4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宫向记者透露,美国正通过一项名为“曲速行动”的计划加速疫苗研发,希望能集合制药公司、政府机构和军队三方力量将疫苗研发时间压缩至8个月内。
不过美国国家传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则多次声明,疫苗研发需要至少12至18个月的时间。这与业界此前绝大多数预估保持一致。
欧盟药品管理局在5月14日的视频通告中也表示,新冠疫苗最快有望在一年之后获批上市。该管理局的疫苗政策主任卡瓦列(Marco Cavaleri)强调:“这还是在最理想情况下的乐观估计,管理局一般需要10至15年来审批疫苗。”
往期高命中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