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缓缓君
首发 | 缓缓说
我的脚瘸了。
已经卧床1个多月了,看过骨科、皮肤科和风湿免疫科,也做了各种检查,但至今仍没有找到确诊的病因。
这期间遇到了很不错的医生,也遇到过不靠谱的专家。
我把自己看病的过程和思考记录下来,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示。
01
4月13日,早上起床时发现,我的右脚踩到地板时会不由自主塌下去——根本站不住。
其实在前一天的下午,右脚内侧就开始痛了,本以为睡一觉就好了,没想到更严重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拖。
由于当时我手上正在写某个案子,想着先把文章完成,结果拖到了4月14号晚上,右脚肿得跟猪蹄似的。
蘑菇小姐很着急,打电话给她弟弟求助,说你姐夫再不去医院怕是脚都要被剁掉了……
4月15日,蘑菇弟弟(也就是我小舅子)推着轮椅带我去了杭州某知名三甲医院。
现在看病挂号真的比以前方便很多,在支付宝或者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都可以预约。
我们第一次约的是骨科专家,就叫他骨科1号好了(因为我前后看了3名骨科医生,这里用123代替)
我告诉他,我右脚内侧突出的那块骨头(后来知道那叫足舟骨)处有很明显的压痛点,是不是我的韧带或者肌腱出了问题?
这位专家看了下,说我红肿得那么厉害,痛风的可能性更大。
他还告诉我,痛风和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有关,发病和遗传也有一定关系,严重的会在关节处结晶,长出痛风石。但尿酸高也不完全是坏事,“从长期来看甚至会有优势(专家原话),因为尿酸高可以延缓衰老。
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他给我开了一些检查单(包括右脚X光片和血常规、血生化)
这里要吐槽一个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专家只坐半天班——上午他给你开了检查单,等到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而那个时候专家已经走了。
有些专家一个星期只来一次,想要再找他看,只能约下个星期。
像我这样比较急的,只能下午重新挂号,还得换医生。
中午,蘑菇弟弟带我回家休息。
期间收到短信,让我下载个某APP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化验结果。
我试了下,真的可以,再次感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我的血常规完全正常,而血生化的四项检查中,超敏C反应蛋白是超标的。
我大致查了下,这项指标和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而其他3项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
难道是扭伤或长期劳损引起的急性炎症?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不过事实证明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02
下午,重新挂号,换了一个医生接着看病(这里称他为骨科2号)
骨科2号看了我的检查结果,说我X光片照出来有足副舟骨。
副舟骨是足部结构上的一种异常现象,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也有说在7%-14%)
而且比较隐蔽,发病前大多不会有临床症状,所以这里专门给大家解释一下:
正常情况下,人的(单只)脚上有26块骨头(包括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但有些人发育的过程中没长好,骨化中心未能融合,骨头就会多出了一块,称为副骨。
长在足舟骨结节处的副骨,就叫足副舟骨。
之所以副舟骨出现的比例较高(10%左右),和骨骼的发育方式有关。
足舟骨发育的时候是从两端往中间方向长的:
相当于这一头有半块骨头,那一头也有半块骨头,然后它们在中间“会师”,融合成一块完整的骨头。
可一旦出现两头对不上,或者长着长着停下来了,就比较尴尬了。
骨科2号医生指着X光片告诉我,你这两块骨头没合在一起,中间有一条裂缝,而且这条缝是早就有的,这就是没长好……
这也解除了我的一些困惑。
我的右脚平时看上去没问题,但确实比较容易扭伤,而且跑步的时候右脚内侧有时也会隐隐作痛。
这应该就是副舟骨导致的。
因为副舟骨的出现会使得胫后肌腱相对延长,削弱了足弓的力学稳定性,让你更容易扭伤、崴脚和发生慢性劳损。
骨科2号医生问我,这两天脚有没有扭到过。
我说扭到是没有的,但4月12号那天我干了7、8个小时的家务(原本我们都是请的保洁,但考虑到疫情,就自己搞了,我还用蒸汽拖把拖了好几遍地面)
骨科2号医生给我开了一盒消炎药和一支扶他林,让我回家好好休息。
此外,他还是提醒了我一句,我的尿酸指标虽然没有超出临界值,但已经接近上限了,要我引起注意。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病的经历。
我对遇到的这两位医生都挺满意的,尤其是骨科1号专家,他第一时间给我排查了几个大类的方向(痛风、风湿、类风湿),还安慰我说痛风可以延缓衰老(如果是的话)
我觉得这样的医生真的很不错。
但后面遇到的2名医生,就真的叫人一言难尽了。
(知乎上有人问,脚踝下面那块突出的骨头是什么,能凸成这样,一般就是长副舟骨了)
03
从医院回来后,我买了一个可折叠电脑桌。
这种电脑桌也叫懒人桌,方便大家不下床就可以用电脑,而我是为了坚持工作,蘑菇小姐说我真是“身残志坚”啊。
为了尽快把脚养好,我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下地行走,需要洗漱、上厕所、吃饭什么的,就靠着一张带滚轮的椅子,在家里活动。
(最初我把这张椅子当轮椅用,动力就靠左脚往后蹬,但没蹬几下就觉得这样太费力了,于是我转了180度,以“倒车”的方式移动,果然要省力得多。椅子腿已经被我蹬得很脏了,蘑菇小姐还笑我说,你可真是个灵活的“残疾人”啊)
就这样休养了两个礼拜。
脚上的浮肿慢慢好起来了,但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的右脚颜色会变。
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是比较正常的肉色,但只要上了“轮椅”去一趟厕所,大概也就2分钟左右的时间,右脚马上会变得又红又紫。
而且脚还是使不上力。
我觉得应该不是扭伤或者慢性劳损那么简单了,我得再去医院看看!
在手机上预约了4月28号的专家,这次我还选了挂号费最贵的一个,150块,结果却遇到了最不靠谱的一个医生(以下叫他骨科3号)
骨科3号在电脑上查了一下我2周前做的检查结果,就断定我肯定不是骨科的病。
然后说,你这个情况应该是“丹毒”,让我去找皮肤科看病。
当时我也不知道丹毒是什么病,但我认为如果是皮肤病,不至于换个姿势(躺着和坐着)皮肤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吧?
(后来查了下,丹毒是一种由致病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但骨科3号就是让我去看皮肤科,态度很肯定。
我说那你能不能帮我转到皮肤科去。
他说不行,让我自己重新挂号。
整个看病过程就3分钟。
好在我们顺利挂到了皮肤科上午的号。
皮肤科的医生看了看我的脚,说肯定不是丹毒。
说看外观就不像,而且如果是丹毒,两周不处理的话,早就很严重了,不可能还能像现在这样。
然后我们就懵了。
那我到底是什么病呢?
皮肤科医生说,她还是怀疑我得的是痛风。
虽然我尿酸指标没有超出上限,但也接近临界值了(我是404,而参考范围是208-476)
而有些人尿酸没超标也会发病,她认为要考虑这种可能。
她又问我家里有没有人患有痛风,我说我爸就是。
“喏,痛风和遗传有关系的。”
然后她就给我开了检查单,让我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去找她。
做完检查,蘑菇弟弟又把我带回家,还给我做饭、榨黄瓜汁,真的是“良心小舅子”。
之后就是等报告结果,但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傻眼了。
我要查的是尿酸,检查的指标却是尿素。
我又去对比了上一次的检查单,发现医生把URIC(尿酸)打成了UREA(尿素)
赶到医院找医生确认,果然是打错了单子了。
怎么办呢?
重新抽血检查,等结果出来医生可能都已经下班了。
而且指标如果和上次差不多的话,其实对诊断方向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和医生商量了一下,那就先按照痛风试着治治看吧。
皮肤科医生给我开了秋水仙碱片、碳酸氢钠片和美洛昔康片。
然后我要求再给我做个尿酸的检测,看看指标和两周前有没有变化,这样我自己心里有个数。
她说好的。
但等我们从皮肤科出来,去付费的时候发现,这次她忘了给我开检查单了……
怎么说呢。
这个医生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迷糊,同一天同一个病人身上出错了两次。
但好歹给我排除了皮肤病(丹毒)的可能,另外她还告诉我,可以去看个风湿免疫科的专家试试,也算是给我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抽了血,拿了药,我们离开了医院。
一个小时后,手机上已经可以查到检查结果了,尿酸指标在410,和上次几乎没差别(上次是404)
先按照痛风治吧。
(这张椅子本来是放在阳台的,现在被我拿来洗澡了)
04
4月28号看完病回家后,我认真研究了一下痛风。
这个病的主流医学解释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在关节处结晶引发的炎症反应。
但尿酸高也会带来很多优势。
比如维生素C缺乏的时候,尿酸可以顶替一部分维C的作用,降低败血症的发病几率。
而一些前沿的研究还认为,尿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和保护神经元,降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甚至还有助于提高智力(尿酸在结构上和咖啡因很相似)
这样想想,得个痛风也没那么糟糕。
在承担一个坏处的同时,还能获得了那么多优势,已经很满足了。
之后就是吃药和观察。
其中的秋水仙碱片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药是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但是不良反应也很强烈——吃了会呕吐或者腹泻。
医生让我每餐吃一片,吃到呕吐或者腹泻为止。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给身体做破坏性试验。
4月30号晚上,我拉肚子已经拉得非常厉害了,半夜里断断续续拉了7、8次,一直到听到第二天清晨的鸟叫都还没能睡着。
本来想着要是能让脚赶快好起来,那也是值得的。
但我的脚还是没好,一离开床就会变紫。
5月2号,我肠胃稍稍恢复后,我想再试试,就又给自己做了一轮破坏性试验,结果还是一样。
脚没好,肠胃先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我就比较担心了。
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得的到底是什么病,还怕自己会不会血液循环有问题。
5月3号,《钱江晚报》的公众号发了下面这条推送。
一个大妈崴了脚,在床上躺了一天,导致扭伤处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又随血液跑到了肺上引起肺栓塞。
这大妈才躺了一天就这样,而我已经躺了快3个礼拜了。
我的脚颜色发紫会不会有血栓什么的?
越想越害怕。
不行了不行了,我要去医院!
在手机上查了一下,发现5月4号风湿免疫科的专家还有最后1个挂号名额,我赶紧给预约了。
05
风湿免疫科专家看了我之前的检查记录,又问我有没有过腰背痛之类的(其他几个问题我记不得了)
我都说没有,然后问医生,我到底是什么病?
专家突然转过身,用很认真地语气说:“老实说,现阶段我也不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我要先给你做一些检查才能做进一步的判断。
这个时候,蘑菇弟弟问了一句,之前的医生不是说应该是痛风吗?
“尿酸没超标,确实依然有可能发生痛风,但不代表这种情况就一定会发生痛风。”医生回答。
听到这里,我突然感到心里踏实了。
因为这位专家的表述方式是严谨的(先了解清楚情况再做判断),讲逻辑的(她后面那句话讲的其实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
这样的医生会让我感到比较安心。
之后她又告诉我,我的脚变成这样也可能和脊柱关节病有关。
然后就开了一大堆检查(包括尿液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免疫、肾功能、类风湿关节系列、HLAB27基因检测)和预约做脚部的彩超。
大医院患者很多,彩超已经排到半个月以后了,医生还特意在单子上写了几笔,要我预约的时候拿过去,让他们给我安排在周五做检查。
此外,她还特意打了电话,问能不能给我加一个号(当时她下周的号已经挂满了)
这样一周后我就能在她这边复诊了,而且检查结果也刚好能全部出来,不用再重复跑。
我对这位专家的印象特别好。
她表述严谨,说话有逻辑,而且还很好心地给我申请了加号。
此外,她还关照我,你先别急着走路。
检查抽了6、7管血(有一管很小),结果几乎都是正常的,就是尿酸指标更高了(涨到了447)
而周五(5月8号)的彩超显示,我右脚的胫后肌腱舟骨附着端肿胀,有异常血流信号,诊断为肌腱炎(右侧胫后肌腱舟骨附着端炎)
5月11号,我带着检查结果再次找到那位风湿免疫科专家,问她怎么看。
她依然认为脊柱关节病方面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她说,虽然指标都是好的,但有时候指标正常也可能会发病。
她又给我开了一些检查单,让我隔两周再去抽血,继续跟踪指标。
到了这里,我突然觉得看病有时候就是医生和你一起摸索的一个过程。
06
很多人以为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了,人类已经能够破解绝大多数疾病了,但其实不是,很多疾病我们并不了解确切的病因。
比如痛风,我们只知道痛风和高尿酸有关,但为什么有的人尿酸高不发病,而有的人尿酸正常依然会发病?
我们尚不清楚。
再比如很常见的口腔溃疡,医学专家们至今也没有把准确的发病机理摸清楚,也没有对症的药物(我们只是大致知道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原因包括:B族维生素缺乏,气候急剧变化,免疫力下降或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熬夜,压力过大、饮食结构等等)
个体具有差异性,同一种病的发病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某一种症状的背后更有可能是多种疾病同时发作的结果。
这需要病人和医生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一起去找出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的脚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我分析了几种可能:
1.由脊柱关节病引发的症状,只不过目前指标还没体现出来。
这是那位风湿免疫专家目前比较倾向的一种可能。
2.长期劳损引发的肌腱炎。
由于我是有副舟骨的,会使得胫后肌腱相对延长(正常情况下,胫后肌腱大部分是附着在舟骨上,但当副舟骨存在时,胫后肌腱会附着在副舟骨上)
这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胫后肌腱反复被过度牵拉,日积月累演变成了长期的劳损。
在发病的前一天,我搞了7、8个小时的卫生,可能诱发了急性的炎症反应(4月15日去检查的时候,超敏C反应蛋白是超标的,4月28号则已经降到正常范围)
在急性炎症期过去后,肌腱依然处于修复过程中。
因长期劳损导致的肌腱病变,这个修复过程可能是很慢的,往往需要几周甚至更久(“肌腱炎”这个名字本身有一定误导性。因为所谓的肌腱炎,往往并非单指炎症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常合并受累肌腱胶原组织变性,因此现在通称为肌腱病”)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能。
3.发病是由两种或多种疾病叠加的结果。
比如,可能是肌腱病和痛风同时发生了,而我在吃了痛风药之后,只解决了其中一个病因,另一个病因还在影响我的脚,所以一直没好。
甚至有可能是肌腱病+痛风+脊柱关节病的王炸组合。
我觉得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我自己能感觉到,虽然目前还搞不清楚病因,但我的脚是在慢慢好起来的。
究竟哪一种可能才是确切的病因,还需要我和医生一起去继续探索。
5月11日,那位风湿免疫专家问我,是否能试着走路。
她怕我的脚太久不动,会慢慢萎缩。
这也是我此前顾虑的。
现在我的脚还是会变紫,但颜色没那么深了。
目前也已经开始做一些康复性的活动了。
当然我走的很慢,活动量也从一天几百步,到一千步在慢慢调整。
在不了解准确信息的前提下,我会更倾向于谨慎行事。
07
最后总结下我看病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现代医学具有局限性,个体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看病有时候是医生和你一起摸索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你要有耐心。
有时候会遇到疑难杂,可能很久都无法确诊病因,这个时候我建议你采用概率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把情况分为可能性A、可能性B、可能性C……
然后选择比较稳妥的方案去应对。
2.看病有时候也要碰运气。
这一个月来我经历了3个骨科医生,1个皮肤科医生和1个风湿免疫科医生。
其中骨科1号、2号以及风湿免疫科那位医生给我的印象都非常不错。
皮肤科那位医生,我只能说她有点迷糊(上午给我开错了检查单,下午又漏开了检查单)
而骨科3号那位,真的叫我一言难尽。
医学应该是严谨的,审慎的,要综合症状和指标去寻找病因。
而他作为一位专家,简单看了一眼,不给我做任何新的检查,就一口断定我得的是“丹毒”这种皮肤病(然后被皮肤科医生说肯定不是)
我觉得这样太不严谨,太不负责任了。
而且,如果是皮肤病,总不可能躺着的时候皮肤是肉色的,下床之后皮肤很快就变成紫色了吧?
从逻辑上这就说不通。
我也和他提过,但这位专家根本没经过仔细考虑,就急着把我打发走了。
真的太草率了。
所以我觉得看病有时候也是在碰运气。
不是说大医院的医生就个个都好。
同一家的医院里面,不同医生的做事风格和专业水平也会各不相同。
你只能理解成大医院碰到好医生的概率更高,但如果运气不好,就会摊上骨科3号这样不靠谱的了。
我们都知道找一个靠谱的医生看病很重要,但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你怎么去判断眼前的这个医生到底靠不靠谱?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是在考验病人的判断力。
对于吃不准的患者,有时候也只能多换几个医生,或者换一家医院去看病了。
3.医保一定不要断。
最近形势不是太好,如果你失业了,或者变成自由职业者的话,记得要续医保。
有医保可以大大减轻看病的负担,这是政府给老百姓的福利,千万不要放弃。
2018年我辞职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去办了手续(杭州这边在市民中心就可以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的医保和社保)
有条件的也可以购买商业保险,给自己多一份保障。
4.家庭团结真的很重要。
我爸妈都不会开车,我爸最近痛风还发作了(一会儿手一会儿脚),蘑菇小姐又怀孕5个多月了,家里集齐了“老弱病残孕”。
我这几次看病,多亏了蘑菇弟弟的鼎力相助。
一次又一次地载我去医院,还给我推轮椅,5月4号那天还是一大早从老家特意赶回来送我去医院的。
如果没有他,我连去看个病都会非常费劲。
真到了生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家人是你最后的保障。
当然,家人能不能靠得住,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也很重要。
当我爸妈说起多亏了蘑菇弟弟帮忙的时候,他们姐弟的反应出奇地一致,说的是同一句话:
“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相信这句话的分量会越来越重。
比较巧的是,蘑菇小姐和弟妹都怀孕了,两个人预产期只差了2个半月。
以后我们的宝宝也可以相互陪伴,一起成长,相信他们会把这份羁绊传承下去。
最后,还是祝福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也期待我自己能早日康复。
我的宝宝预计会在9月中旬来到这个世界,我希望自己以健康的身体去迎接他的到来。
P.s
关于痛风,我查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尿酸水平超标的人大约占18%,但痛风的患病率其实只有2%。
平均每9个超标者中,只有1个会发病。
此外,哪怕是尿酸含量超过600μmol/L的人中,也有70%的人是不发病的。
而一些尿酸在正常范围内的人,却有可能患有痛风。
为什么会这样?
医学上至今没有很好的解释。
当然,医生一般会告诉你,要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这是对的,因为尿酸是嘌呤代谢时的产物。
但饮食产生的嘌呤,在人体的占比大概只有15%-20%左右。
嘌呤的大头,是由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比如细胞更新换代过程中,死亡细胞的DNA会被人体回收,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嘌呤)。
说到底,还是和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有关。
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父母以及再上一辈的既往病史(有些病是隔代遗传)。
如果有家族病史的,要额外注意相关方面的疾病。
有些病虽然遗传是主因,但后天注意点,还是可以减小发病的几率的。
就好像痛风,虽然饮食的影响只有15%-20%左右,但注意一点,肯定比不注意要好。
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已出版《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