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隔三差五会出来一篇写大公司的文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种类型的,还都又臭又长,基本上我看个开头就会关掉,如果只看个标题就评价,或是完全不看,则无从置喙。
自媒体写大公司的文章,只要标题足够唬人,内容足够长(注意这是必要条件),就几乎一定能火起来。至于事实和逻辑自洽,其实不重要,反正读者也大多是蠢蛋。再说,写自媒体的,写了几千字还能保持逻辑性的,能有几个人?搜集整理素材就很辛苦。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你觉得人家写的不好,可是,那么多不错的自媒体作者,为啥不去写大公司呢?是不是他们写不出来。还真不是。有些人对大公司了解越多,越没法轻易落笔,更别说写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内容。


自从潘乱写过那篇《腾讯没有梦想》引起了极大反响,不过人也想走这个路数,抄近道走捷径,喷喷大公司,制造一些爆文。这类文章可能有流量,至于影响,就算了。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观点,更不要说洞察力,指望这样的文章被人记住,可能不太现实。
不要说自媒体,这几年下来,即使是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媒体从业者,也开始走这种流量型的写法。有时候只是采访了某家大公司的几个离职员工,就大谈「内部消息」「接近公司高层的神秘人士」什么的,每当看到这类报道的时候,会怀疑是不是北京的哥们现在都不谈国家大事改行做自媒体了。

像腾讯阿里这种大公司,每家公司员工都有几万人,对于公司到底什么样,每个员工每个高管所接触到信息,对公司的看法并不一样,当然,也都看不到全貌。怎么一个连人家公司大门开在哪边都不知道的人,就能给人家公司把脉呢?

我以前写也过几篇大公司的文章,现在看来很汗颜,个别问题或许我观察到了,但哪个公司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公司就一定会死掉?就一定没有未来?一个公司的走向,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存在
无穷多的变量
,存在
各种可能性
,你说我们这些观察家能懂个啥?我写的那些东西,连盲人摸象都算不上。盲人摸象还有实际接触,然后会有主观感受,我这种外部观察者连接触的可能都没有,就在这里端着方便面替人家市值几千亿美元的公司问诊开药方,是不是有点可笑?

这几年还流行过另外一种文体,可以称之为「前世今生」类型。具体做法是把搜索框打开几十个,把一家公司或是某个互联网大佬过去数年能搜到的大事小情,真事假事儿混在一起写出来或是编辑成一篇长文。只要这样的文章一出来,几乎也是小爆款,然而,这样的文章只能当「故事会」看。说起来,这是我的另一位朋友引发的写作风格,不过他现在已经不这么写了。
我不止一次去问被写到的当事人,文章里这种事儿是真的么?当事人一般都会哈哈大笑,各种段子能被一本正经的当真。
另外一种内容操作方式是,文中列出几个发生过的事件,甚至连这些也不做求证与核实,然后因果关系开始信马由缰,动不动就写到公司政治上去,也没有什么信源,全靠脑补各种细节。

前些日子还看到一篇写大公司战略的文章,足有好几万字。看到有好几位朋友推荐,就找个时间读完,最后我的结论是:完全的胡扯。作者还在某大公司做过管理培训生,好几年专门研究战略。文章写的倒是挺卖力,然而,基本信息都有误,更不要说文章的核心观点了。
行业里确实有一些资深的观察者,浸淫行业许久,人脉也广,颇有独到观点,但即使是这样的行家,有时候也会因为获取到信息并不全面,而做出明显的误判。比如,前些日子,一位朋友批评微信团队,在广州能招到多少算法人才?怎么可能做好内容推荐?但他不知道,微信在北京的算法团队规模可并不小。实际上,进展也相当不错,只不过,过于低调外界感知不到罢了。
恰恰是因为大公司够大,所以更难写。如果动笔的时候没有一点敬畏感,那就非常容易出问题。有些人还是甘之如饴,趋之若鹜,反正,能收获流量和注意力。
至于我,还是踏踏实实写点推广内容算了。

题图:Dreava Bogdan/高品图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