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日,每一个精致女孩的脑海中都回荡着这样一个词: 
“买它!买它!买它!” 
相信不用我明言,诸位Xer已经想得到这是新晋口红一哥——李佳琦大神之口头禅。此言一出,10个有9个女生荷包要失守,剩下的一个,不是已经买过了就是正在下单当中。 
今天心情好,买一支口红;今天心情不好,买一支口红;今天天气好,买一支口红;今天天气不好,也买一支口红… 在女生眼中,买口红的一切理由都是借口,唯一想做的仅仅就是买口红而已,不需要理由。 
对于女生来说,口红早已不是为了好看的美妆,更是一种人人都卖得起的奢侈品:两万的Dior包买不起,但200的Dior口红总能拥有吧? 

关键是买口红还送化妆包,小机灵鬼们纷纷将其改成斜挎包,自己也终于有了一只Dior呢
在当下,“口红” 已经不再是女生包包里的必备小物那么单纯了,你甚至可以说 “口红” 是一个商机,一个创业的风口,甚至是一个从 “美妆” 这个大类中分裂出来的全新独立行业。 
娃娃机里面装的东西不再是一个个蠢蠢的毛绒公仔,Dior烈焰蓝金#999或者是阿玛尼红管#405都是低配。如果说以前男朋友为女孩子夹上一个娃娃是浪漫,那现在甩上一支口红就是死命KPI。 
热门色号的抢手断货,更是催生了 “口红黄牛” 这一全新的职业。比起倒卖球鞋的贩子,倒卖口红成本更低,在女生当中人气更高,可谓是一个美差。 
而女生对于口红外在美的追求,同样也催生了另一个全新的兼职:“口红贴膜”。早在故宫推出美妆周边之前,人行天桥上的口红贴膜小哥就准备好了精致美丽的胶带,为口红换上新衣让它成为最Special的那一根。 
甚至于,如果你更坦诚一些,去卖口红,现有李佳琦为带货之王,前有人家金小妹20出头就靠卖口红成为亿万富翁… 
不得不说,口红当真是当下人类最迷恋的对象,对于口红的热爱可能仅次于吸猫。 
但有些商家(比如PAUL&JOE)已经狠到把猫咪和口红结合,其杀伤力对于女生来说不亚于核弹爆炸,买它! 
而如果稍微追溯一下,你就会发现:口红对人类的蛊惑,真的和吸猫诱惑的历史一样长! 
早从古希腊时起,政府为了避免男子受到诱惑,就曾规定妓女应涂上指定色彩口红以示身份。可尽管如此,口红最终还是成为了主流,后来无论是精英还是贵妇,也纷纷涂上鲜艳的口红。 
当然,不仅是古希腊,放眼全球历史,爱美的女孩子们把嘴涂成红色可是一种不分国界的共识。 
在二战期间的犹太集中营,女囚们即便是衣衫破烂饱受折磨,但是能将嘴唇涂得绯红,是她们最后的尊严与体面。 
口红的魅力如此之大,就连克格勃特工也招架不住。有一把1960年代的暗杀手枪,便被做成了口红的样子。 
甚至也还有口红经济学一说,相信大家早已经有所耳闻:经济低迷的时候口红卖得更好销量更高,因为口红着实是价格不贵的奢侈品,能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为女生带来一丝振奋。 
可,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人类如此痴迷于口红? 
相传,口红的灵感,便是来自于人类第一次吃到美味的鲜肉时,鲜血沾满嘴唇的样子。也有人说,口红的灵感是来自女人高潮时的绯红模样… 
但无论如何,这都与 “红色” 脱不了干系:心理学家还发现了 “红色性效应”,即人类对于红色偏好极有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 
仔细想想似乎自古以来,口红便与危险、诱惑脱不了干系;而嘴唇,也是五官中最具性意味的部分… 好像也是有点道理? 
除开这些有关于生物本能的原因,口红也有着属于人类群体的社交属性。如今,口红早已经不仅是一件美妆单品,更承担着人类交流的重任: 
用欧美口红的看不起用日韩口红的,用日韩口红的看不起用国产口红的;用Christian Louboutin的看不起用Tom Ford的,用Tom Ford的看不起用M.A.C.的,用M.A.C.的又看不起美宝莲… 是的,口红已经延展出了一条完整的鄙视链。 
假如你发现对方碰巧和你用了一样的口红色号,表面上会进行商业互吹“您可真是好品味”,实际上心里是在寻思着 “今天还是老娘涂这个颜色更好看”。 
不仅拥有着社交属性,口红在这流量时代下更是成为了人们快速成名致富的财富,个人品牌的崛起激发大家分享的欲望,随便买两个口红往手臂上一抹就可以当美妆博主了。 
在这人人皆可成名时代的红海,竞争激烈但也阻挡不住越来越多人往里冲。 
每个女生的化妆台上总缺一根颜色刚好的口红,正如衣柜里永远少一件最对的衣服。如今,口红衍生出的庞大商业体系,不仅证明了口红是一片潜力无穷的商业天地,更证明了,口红是一种延续数千年的文化,当下我们的热爱,或许也不过是尊重传统了?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根口红解决不了的,要是有?不好意思,先帮我来一整套Tom Ford口红套装! 
-FIN-
 👀 这里也许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 

【名师出高徒,介绍两位Phoebe Philo的得意门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