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让我更加留心
这个世界的草木光影,
更用心去发现和享受
繁忙生活中不起眼的美。
同时,
自己给孩子拍照
更大的幸福就是能跟着他一起
重新走一遍童年,
并认真把其中的各种
情绪、故事和美好定格下来。
文案与图片:Luv_luluuu
排版与校正:Rainy
1
写在前面
跟大部分妈妈摄影师一样,让我拿起相机的原动力就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娃记录成长。
小朋友的世界好奇妙!大人看起来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会那么充满乐趣。感觉孩子的世界比大人的世界更色彩斑斓、更充满奇幻和魔法。同时,小朋友又长得飞快,这一天天有趣的故事不赶紧用相机记录下来,就转瞬即逝了。然而,直到去年冬天,我家娃都一岁多的时候,我才忽然醒悟,后知后觉的开始试图用相机记录下妈妈眼里他的成长(只要拿起相机什么时候都不嫌晚唷)。
对我自己而言,摄影让我更加留心这个世界的草木光影,更用心去发现和享受繁忙生活中不起眼的美。同时,自己给孩子拍照更大的幸福就是能跟着他一起重新走一遍童年,并认真把其中的各种情绪、故事和美好定格下来。我现在经常会想象等孩子大了之后和他一起翻看相册的画面。这也是妈妈给他的一份用心注满爱的成长礼吧 。
记得在爱的镜头“从业余到专业”基础课(学摄影的最好开始:从业余到专业第5期报名)刚开课的Pre-week,拉拉老师让我们找一系列自己喜欢的照片,并帮大家分析每个人都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当时老师给我的点评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喜欢有意思的照片”。真的是一下说到我心坎里了。能抓住我眼球和心的照片可以是life style,是纪实,也可以是fine art,但它们的共同点和重点就是要“有趣”。而我自己拍起来呢,也总是一心围绕着有趣这个关键词。
啰哩啰嗦铺垫了这么多,赶紧进入正题。用我有限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拍照的时候(确切说是在按下快门之前),脑海里飞速闪过的可能有哪些元素能让照片有趣起来呢?
2
光,光,还是光
一说起摄影,自然少不了要提光影。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写下来特心虚。其实明明自己需要学的都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还是胆战心惊地把光放在最前面。因为对于一张有意思的照片来说,光实在太重要了。重要到可能有的摄影师只愿意在特定光线条件下拍照,而有些则可能会完全避免某种光线条件。对我来说,初学者总是要尝试下各种不同的光线才更好玩嘛。不管是室外自然光,室内自然光,还是人造光,一张照片有了光影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1
室外自然光
我自己的感受是室外自然柔光是最适合新手操作练习的光线条件啦。光比没有那么大,正确曝光比较容易,不用担心人脸正确曝光而背景就过曝之类的情况。大阴天的自然柔光下拍起照片来特别容易显得平,但其实不是阴天也可以到有遮挡的地方制造柔光呢。下面这张照片是今年七月在大约六点多的时候拍摄的。当时离太阳落山还有将近三个小时,如果没有遮挡的话光还是挺强的。所以拍摄的时候我们跑到后院的两棵松树的树荫底下,这样光线一下子就柔和多了。同时阳光透过背后的松树又给照片增加了漂亮的光斑和层次感,让整体变得没那么平淡。
说起最受欢迎摄影师欢迎的室外自然光,非黄金夕阳光莫属啦。因为我们家娃睡的早,再加上春夏季节,天黑的晚,我非常遗憾地还没拍过真正的夕阳光呢。这个妥妥的在拍摄的wish list上,秋天到了就可以拍起来了。另外还有室外强光,强光下面拍起来虽然挑战,但是基本上是最常遇见的光线条件了。这些时候怎么办咧?铛铛铛,就要祭出我的扩展阅读单了哟。
扩展阅读:
2
室内自然光
密歇根的冬天真的特别长,一年之中感觉有半年都在过冬。虽然大家都说“下雪多好啊,可以拍雪景”,但是室外真的很冷(谁冻谁知道啊),拍摄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那就多多开发室内光吧。怎么找室内光呢?我刚开始的时候也觉得我家的光线条件好差。没有出大片的大落地窗,甚至都没有能给我漂亮光影的百叶窗,再加上房子本身坐北朝南也没有漂亮的夕阳光洒进来。但是后来发现只要多观察,每扇窗户都有它自己的潜力呢。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被憋在室内太久,以至于我现在拍起室内自然光来反而觉得比室外自然光更容易掌控了。
我家晚餐厅是我现在非常喜欢的一个室内自然光拍摄的地点。这个房间长的一边墙有四扇窗户,短的那边墙有两扇分隔比较宽的窗户。大部分时间没有阳光直射,但是长时间有明亮自然柔和的光线。我特别喜欢让娃坐在晚餐桌上或者旁边的大长椅上,给他个场景让他自己玩儿,我就在旁边拍。比方说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吃西瓜的场景。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六扇窗都开着。我很喜欢这种光线的自然过度,可以看到光线循着Inverse square law 自然递减的过度(这个时候不甩个术语什么时候甩,哈哈)。
在同一个晚餐厅同一个餐桌,拿遮光的物品(比方说遮光窗帘之类的)挡住几扇窗户,又可以出现类似口袋光的效果。下面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就是挡住了娃左后方和右前方的窗户,让光主要从左前方照进来。这样背景更暗,可以帮助突出被摄主体。
室内除了柔光条件,也可以有阳光从窗口直射。这种时候选择背光拍摄会有更戏剧化的效果呢。晚冬初春的时候,我娃房间的窗户就会在正午时分有太阳直射进来,而且会在地上留下长长的影子。这个时候,我用遮光窗帘把大窗户遮成一扇窄窄的小窗户,让窗帘和影子变成引导线,再让娃背光坐下玩他的玩具们。然后我自己后退把相机放在地上拍下了这张照片。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光影到夏天就没有啦,再想拍同样的照片要等快一年哦。
扩展阅读:

3
人造光
虽然自然光总是我偏爱的首选,但是人造光用起来也会有很多惊喜呢。说起人造光,我原来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啊,我没有影棚灯”。但后来发现其实不用专业的设备,家里就有很多现成待开发的人造光源。
比方说车前灯。下面这张是我之前一直心心念念很想拍的轮廓光剪影。我当时把车前灯打开,用了一堆纸盒子挡住了一边车灯,留下另一侧车灯做主要光源。接着让娃爹帮忙当模特调整好位置测好光,然后我抱着娃跟他玩顶头的游戏,拍下了这张照片。如果不用车灯用比较强的台灯光的话,应该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再试试用手电筒的光(我用的iPhone的电筒),打在墙上没想到也颇有点类似舞台追光的效果。摆好娃最爱的恐龙,上下左右前后地调整光源达到想要的影子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就等着娃过去玩儿了。拍的时候我问他,恐龙怎么叫呀。他就给我这么一个表情。
除了自己家里的人造光,出去玩也有各种各样的人造光可以尝试看看。水族馆的光算是最常见的例子了吧。我的这一张是动物园的北极熊馆。蓝色的水箱颜色特别好看,从上方打下来的光也会形成光束的效果,加上周围环境光很暗,这个时候就适合拍个剪影啦。
扩展阅读:
3
引导线,框架和纹理
虽然说光几乎是摄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当光线过于平淡(比方说上文提到的大阴天)的时候就要想想怎么引入一些别的元素让照片更能吸引眼球。即使在特别完美的光线条件下,如果再引入些别的有趣的元素,或许又让照片的维度更多了一层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我自己特别喜欢的引导线,框架和纹理啦。这三者用在拍摄中,感觉就像是在看书的时候用笔在画重点,能直接把注意力引到你想表达的重点上。
下面这张照片是在一个西红柿温室里。那天外面其实刚下完雨,天还阴沉沉的。但是娃一跑到这个温室我就开始两眼放光,这么多直线曲线!就让娃愉快的奔跑去吧,而我就坐在门口拍。这个瞬间是娃转过身来喊我去追他,我就按下快门了。引导线好用,但是也有小陷阱。比方说一不小心,可能就把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拍摄的时候也要自己调整站位。
虽然我自己也没有太多的尝试,但是还是想叨叨一句,并不是只有真正的线条才能起到引导线的功能哒。比方说上文室内背光的黑白照,里面的光影也可以算是有引导线的作用呢。所以多多观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吧。
再举一个例子,下面这张照片是在宾馆的走廊里拍摄的。走廊本身就起了引导线和框架的作用。所有的线条和框架都把目光拉到拖着小书包往前走的娃身上。我后期又加了一些zoom的效果,给照片增加一点动感。 
接着是纹理。纹理真的是个会让人着迷的元素呢。下面这张照片有大门做为框架,但是当时真正把我吸引住会停下来想要拍的,是这扇门迷人的绿色和纹理。引入纹理附带的好处是,通常小朋友们本身也会对特别的纹理很感兴趣。像这张踮脚够门的瞬间基本不需要引导就有啦。
扩展阅读:
4
换个视角看孩子的世界
在认真学摄影之前,我一直觉得单反相机拍出来的好看的照片就是娃笑着看镜头加背景大虚化的大头照。到了自己真正开始琢磨摄影了,反而对这一类照片的拍摄兴趣降到了非常低。一个是不再执迷于看镜头这件事。现在娃看着镜头的照片,往往是跟我有互动的瞬间。我更喜欢拍娃不看镜头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样子,感觉这样的照片更有一种旁观者的叙事感。另外一个变化呢,就是开始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摆脱大头照魔咒。
我个人特别中意的一个视角就是俯拍啦。从上往下拍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俯拍的时候有枚广角或者小广角镜头(比方说24mm, 35mm之类的焦段)会方便很多。 
如果没有小广角镜头用来俯拍的话,那就要发挥武艺爬高上低啦。或者也可以考虑俯拍一些特写。例如下面这张照片就是用50mm定焦镜头拍摄的。主要是为了突出根据《绿鸡蛋和火腿》这本书做的糖霜饼干和娃伸手去够的小手。
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视角是在孩子身后顺着他的视角拍过去。这个时候娃可能完全不会露脸,但是看照片的时候会觉得好像跟他一起走进场景里了呢。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想说会顺着娃手指的方向看到水里面云的倒影(爆料一下,其实他指的是一群鸭子)。
5
后退,靠近,做减法
继续摆脱大头照魔咒拍更有意思的照片,不妨往后多退一点,让被摄主体变小,制造留白或者大场景小人物的效果。这样反而可能更加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的故事感,还给人留下更多遐想的空间。
比方说大雪天一片白再适合不过使用留白构图啦。下面这张照片是无人机拍摄的,我抱着娃躺在雪地上做雪地天使。我俩虽然占画面比例不大,但是一眼就能看到啦。雪地上的脚印还起到了引导线的作用。
大场景小人物的拍摄有时候可以帮助更好的交代故事的背景。比方说下面这张热气球节的照片。把人物小比例的放在热气球的大场景里,反而让故事更有完整感。这种拍摄方式可以说是我目前的最爱了。
后退试过了,再试试靠得更近一些,通过拍摄细节来表达整体。细节拍摄我自己一直觉得挺有挑战的,因为不是简简单单的放大,而是要靠细节来讲述故事表达情绪。
再者也可以尝试一下不一样的裁剪。裁剪和细节拍摄其实有点类似。我理解的所谓的剪裁,不一定是拍完之后用裁剪工具实现,而是在拍摄的时候就提前达到这种好像特别裁剪过的画面感。当然其实也可以通过后期重新裁剪实现想要的效果啦。
扩展阅读:
6
给生活一点仪式感
既然拍照的初衷是记录孩子童年和成长,那逢年过节或者有特殊事件的时候自然是要记录一下啦。给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增加一点仪式感,不仅幸福感会上升, 也会给自己更多拍摄创意哦。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春节的时候窗花剪好贴上,小朋友第一次见窗花自然是好奇地趴在窗户上看。于是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绿帽子节(St. Patrick’s Day)甜圈店Krispy Kreme应景的推出绿色甜甜圈。拍吃甜圈还愁娃不配合吗?再通过后期把必不可少的彩虹加起来。
美国的国庆节到处都是红白蓝的主题。于是我让娃穿着红色背带裤在蓝天白云下面拿着国旗随意跑,拍下这张大场景小人物的照片。
扩展阅读:
7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自己有限的拍摄经验里觉得很常用到的一些元素。通常一张照片里使用的不仅仅是一个元素,而是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但其实一张生动有趣的照片,比起单纯堆砌各种元素, 更重要的还是它讲诉的故事和表达的情感。首先要有了故事和情感的精髓,再通过各种元素让照片更充实丰满有趣起来。
没有一个人会有无穷无尽的好点子好创意。我也是时(yi)不(zhi)时(dou)觉得怎么又瓶颈了又不会拍了。所以还是要多看多想,看到喜欢的照片不妨收藏起来,甚至自己试图点评一下好在哪里。这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就是在给自己扩大数据库。到自己拍的时候就会心里更有数,脑子里更有画面了。
摄影是条漫长的路,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特别幸运在刚学摄影的时候就遇到了爱的镜头,找到这么好的导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多谢爱的镜头约稿,让我静下心来总结过去几个月的拍摄经验,也找到要努力的方向。期待和小伙伴们一起继续快乐同行!
最后想要特别感谢我家勤勤恳恳保障后勤,身兼助理、道具和头号粉丝数职的某胖;还有虽然经常甩大牌不配合但还是可爱又贴心的模特某小只。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记录最好的你 。
作者简介
Luv_luluuu
坐标密歇根。
爱摄影爱烘焙的工程师一枚。
家有一个可爱又淘气的两岁半恐龙迷/车迷。
Instagram: luv_luluuu
曾学习的爱的镜头课程:
从业余到专业
推荐阅读
#爱小镜有约# 读完这篇超感动,你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想跳摄影坑
#爱小镜有约# 繁杂的世界中,我愿你自在成长
#爱小镜有约#生活定格在那一刻,岁月静好
你用童年点亮我,我用光影记录你
近期课程安排
2019年8月26日-9月29日
Elle老师
追光之旅(Waitlist)
(点击图片即可获知报名信息)

2019年9月
Emily老师
Senior Portrait课程
2019年10月7日 
Angela老师
从业余到专业
2019年10月14日
Nicole Wang老师
微距的艺术
2019年11月5日
璐璐老师
Lightroom色彩与创意
2019年11月
小妍老师
生活中的创意与构图
P52 简介
P52 = Project 52
一年有52周,爱的镜头会为大家提供52篇摄影教学类的文章,手把手的带大家在摄影的路上前进。
第三年P52的开始时间:
2019年7月11日
教程的发布时间:
每周
发布平台:
爱的镜头公众号
原创团队:
爱的镜头写作团队
涉及内容:
相机基础,前期拍摄,后期窍门,有构图,有光影,有色彩,有创意,还有心灵成长。
作业目的:
针对每周教学文章末的课后作业, 
帮助同学们带着目标去学习,
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前两年的P52:
(点击海报即可获知P52打卡参与细则)

感谢阅读!这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啦!
喜欢吗?
转发
是最有爱的鼓励!
摄影不是一个孤独的旅程
加入P52拍摄群
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一起开始52周记忆之旅
  扫码加爱小镜为好友

发送一句入群理由申请加入
一起书写有关摄影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即刻订阅

爱的镜头原创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关注Instagram@lensloveandbeyond
使用hashtag #lensloveandbeyond
有机会更多展示你的作品!
有趣的童年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