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越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胡志明是周总理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后来胡作为苏联顾问的翻译,和周总理又成为黄埔军校的同事。
    胡志明对中国的感情非常深,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被我们称为“同志加兄弟”。
    因此,在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后,面对“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压力,胡志明一直很艰难的在中苏之间寻求平衡,直至1969年逝世。

    胡志明曾这样对周总理说:
    “你们(中国和苏联)一个是大哥哥,一个是大姐姐,你们闹矛盾,让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办?”
1945年,胡志明(右)和武元甲(左)在河内。武元甲是越南军队创始人之一,有“红色拿破仑”之称,2013年10月4日去世,享年102岁
    1975年4月,北越攻克西贡(今胡志明市)完成统一。
    之后,越南高层陷入一个后来绵延若干年的“路线之争”——亲华 or 亲苏。
    “选边站”,从来都是困扰小国的一个问题。

    当时的越共领导人黎笋坚决贯彻“亲苏”的路线,把立场较为亲华的越共领导人长征(原名邓春区,因仰慕红军长征而改名为“长征”)等踢到了冷板凳上。
    在1977年的越共四大上,黎笋明确了亲苏的方针,开始与中国对抗,大量华侨被迫逃离。
    次年底,黎笋派遣二十五万大军入侵柬埔寨,一举攻克柬埔寨首都金边,并扶植了亲越的傀儡政权。
   这一期间,越南作为苏联在中南半岛的“代言人”,四处耀武扬威。
    越军进入柬埔寨后,一直打到柬泰边境,在与泰军进行了数次激烈战斗后方止住兵锋 。
    1979年1月,小平同志在“确立地位”后,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访美。

    因为大家“都懂的”,所以虽是副相,美国人给的实际是元首的接待规格。

    期间,小平同志和卡特总统沟通了关于“惩戒越南”的具体事宜。

    其实早在一个月之前,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文章是这样结尾的:
 “我们要严正警告越南当局,如果你们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1979年2月17日,中越战争爆发。
    解放军在攻入越南北部的谅山、高平、老街三个省会后,于3月中旬撤军回国。
    此后,中越边境冲突仍不断发生,绵延达10年之久。
    八十年代是苏联迅速从巅峰坠落的时期。
    随着大哥的国内经济状况日益逼近崩溃,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其他小弟们也纷纷开始反思自身社会经济体制的问题。

    1986年,黎笋逝世,亲华派的越共领导人长征和阮文灵开始掌权。

    不同于这一时期戈尔巴乔夫和东欧各国把改革之手深入政治领域,长征和阮文灵的改革方案非常简单,就是“照抄中国”。

    1986年12月的越共六大上,越共高层检讨了过往政策,公开承认犯了“严重而长期的”错误,必须立即、坚决地予以纠正。
    随后,越南开始学习学习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投资的模式,逐步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史称“革新开放”。
    阮文灵执政的最后一年,他勇敢的迈出了“和解的脚步”,成功访问中国并实现了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中越两国多年的敌对状态。

  在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绩后,越南开始“效仿”中国建立一套越南特色的政治体制。

    越共自2001年后取消“常委”,仅保留15~20人范围内的“ZZ局”,也是五年一换届。
    当下越共ZZ局的人员按“排位”是这样的——

阮富仲   党No.1 (陈大光去世后兼任政军)
陈大光   政、军No.1(2018年9月去世)
阮氏金银  国会主席

吴春厉   军No.2兼国防部长
苏林      公安部部长(排位在总理之前)
阮春福   总理
阮善仁   副总理,后改任胡志明市市委书记

丁世兄   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后病隐)
范明政   组织部长

丛氏放   国会常务副主席
王廷惠   副总理
陈国旺   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接替丁)
范平明   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张氏梅   M运部长
张和平   副总理
阮文平   经济部长
武文赏   宣教部长
丁罗升   原胡志明市市委书记,后被免职 
黄忠海   河内市委书记
胡志明市夜景。胡志明市的GDP约合三千多亿人民币,是河内的近两倍,和中国太原相当,不过房价已远超出太原
    由于越南是一个“南北割裂”非常严重的国家,通常在政治局内也会考虑“南北平衡”问题。
    在2014年前后中越南海对抗激烈的年代,南方出身的亲美总理阮晋勇(党内位列第三)常常在各种场合发表对华强硬言论,为不少中国网民所熟知。

    2016年阮晋勇因贪腐问题在党内斗争中失势,被踢出越共十二届ZZ局。

    当时不少媒体鼓吹什么“阮晋勇以退为进,其南方派系四巨头独占三席”,“阮富仲陷入南方派系重重包围”……
    后来事态的发展则完全是朝着相反的方向。
    随着陈大光的逝世,阮富仲开始收拢军权,并且兼任了国家虚位元首,更加方便出席外交场合。

     自此之后,在越南施行了几十年的“三驾马车领导体制”正式转变为三位一体的中国模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