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观点丨修炼丨干货丨技能

  作者:胡浩  
来源:胡言非语(ID:hutalking)
一个单位正在举行基层主管的竞岗活动,候选人们激情四溢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绩效和思路,尽可能地让评委们打出高分,毕竟20个人竞聘4个主管职位,非常激烈。
唯独小陈垂头丧气,上次竞聘失败后,经理又给他争取到了这次机会,可是作为评委的副总经理和总监们一提问,小陈的脑袋里就一片空白,几个问题下来自己回答了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大家都知道小陈表现不错,可是公司的规矩就是要竞聘,在这个公众场合下表现不佳,即使破格提拔也难以服众。
在职场中,小陈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明明有能力、有实力,可就是在一些关键的场合临场发挥失常,无法抓住好的机会。
本文基于此类问题,尝试着进行分析和给出可行的建议,帮助职场人能够得以更好的发展。

紧张?不是临场发挥失常的理由
也许,这些受到挫败的人们,都会将原因归结于紧张,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应对的办法,所以一次次地表现不佳。
要知道,职场中关键环节发挥失常,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可能是很深远的。
明明有能力,却发挥不出来的憋屈,的确让很多人头疼。
其实紧张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老胡这么多年进行了上千场演讲和重要会议,直到现在,每次重要的课程和会议前都会有一点紧张,但这种紧张是重视和认真的表现,它并不会导致我脑袋空白或者语无伦次,反而让我更容易进入良好的状态。
所以,原因是紧张吗?当然不是,而应该探寻的是:
为什么导致我们紧张到无法应对?
是什么导致无法将自己的能力正常施展开来?
我们跟数十家企业里百余位曾经受到“紧张”影响而在关键场合吃过亏的人士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有一些较为共同的回答:
“当时突然不知道说什么”、“突然忘了要说什么”、“说了一点后,忘了后面的” … …
更有意思的是,一旦回到压力较小的场景中,这些“答案”会瞬间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导致人们捶胸顿足般后悔自己发挥不好。
因此,人们必须关注这样一个重点:
如何在高压力场景下,能有效组织头脑中的信息?
要知道,这些信息原本就在你的头脑中,而你要做的,仅仅是将他们有序地找出来,不论面临的压力是大是小。
如果你擅长将头脑中的信息组织成稳定的结构,擅长用图形来表达和理解信息,擅长假设场景来提升应变能力,则可以不受到压力的影响,能自如地将自己的所知所想表达出来。
这当然是需要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老胡建议职场人士都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训练一  凡事分三点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或者说有些机械得让人不屑一顾的方法,但却是能让你长久坚持下来,对思维能力极大提升的方法。
这个训练有两大好处:
一是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训练;
二是能够锻炼自己的分析事物的思维角度;
不要看不起“分三点”,三是简单且稳定的结构,它需要你进行分类和归纳,并且符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怎么开始凡事分三点的训练呢?
很简单,以我自己的经验,可以在与人沟通时,不去做提前思考,逼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这个工作我想谈三点意见”;
“我想对你的工作在三个方面进行建议”;
“这个项目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 … 
为什么叫“逼”自己呢,因为你一旦说出了口,如果讲不出三点,岂不是很丢脸?这个时候你的脑袋就要迅速转动,不断地思考对事物的角度分类,如何归纳三点,并且还不要有漏洞,不能被对方轻易地指出还有第四点。
这样的练习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提升脑海中信息的结构稳定性,不至于在面对压力时找不到信息了。
不要着急追求四点、五点,能把分三点做好就极为不易了。
这样训练下来,你会在回答问题、面对挑战、看待事物等情况时,脑海中自然出现一个结构,即使他不是完美的,也会让人感受到你富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训练二  多画点正方形
过去我们讲脑袋思考与眼睛可视化要同步,现在则更加强调手和脑的同步
一个人的系统思维不强,其掌握的信息就会不稳定,所以临场发挥时那些信息就像害羞一样都躲起来了。
图形思考是与凡事分三点一样重要的思维训练法,也是信息管理法。
据历史研究人员分析,人类在原始阶段用开始用五种基本图形来表达信息,分别是:
圆形、方形、三角形、螺旋形、十字形。
每个形状都匹配了相应的寓意,圆形体现“完整和协调”、方形体现“稳定和管理”、三角形体现“目标和推动”、螺旋形体现“飞跃和成长”、十字形则体现“关系”。
这里,老胡要推荐职场人士多画点正方形,当你把脑袋中的思考开始转移到纸上,用正方形开始表达时,就开始了高质量的思考之旅。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管理工具都是以正方形来呈现的,例如SWOT、竞争态势矩阵、波士顿矩阵、GE矩阵… … 
正方形工具的特点在于把事物分成横轴和纵轴,表现其属性在两个轴上的高低状态,并分隔为四个象限,便于定义和比较。
更为关键的是,当你把信息用正方形开始呈现时,给人的感觉是:你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度的思考,这是一个加分项。
当然别的图形也应该去挑战,但老胡还是建议你从正方形开始。
例如当你述职时,上级问你:如果带团队,怎么看待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能拿出类似下面这个方形图:
自己讲解起来自然不会头脑空白或者言语卡壳,更能让人眼前一亮,你的观点一目了然。
记住,有能力却总是临场发挥不好,这不是紧张,而是你还欠缺把自己的知识、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呈现的能力。
训练三  场景化思考
如果进行了以上两项训练,你还是在一些突如其来的挑战上表现乏善可陈,那就要进行这第三项训练了。
我们经常说“以事实为基础”,但实际上人们在解决问题一开始并没有获得事实,而是从“假设”开始的,假设能力是职场人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它代表了你的经验、专业以及创新能力。
老胡所讲的“场景化思考”就是一种假设训练,很多人之所以临场表现不好,不是他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能应对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他没有想到被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挑战,所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记得在华为做市场工作的那段岁月里,我们要迅速突破客户,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就是对客户沟通和问题回答的假设。
例如,前去拜访一个客户,沟通时你问到:“请问您接触过我们在XX领域的产品吗?”
你肯定期待客户说“有”,然后你就可以顺着往下。
但实际上还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还有一种叫做不置可否。
在华为的市场部员工,必须对每一个问题客户可能的回答进行假设,并进行下一步回答或引导的准备。
因此,一个问题变成了一个拥有多种可能性分叉的大树图,客户可能的反应90%以上都在我们的预设中,也会针对进行响应。
这样,在客户面前的表现就会很流畅,很专业。
场景化思考就是提前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
你可以轻轻闭上眼,想像一下未来的不同场景,将自己置身其中,用预设好的方法来分别“演习”一番,这样下来,你就能更好的应对挑战,结合训练一、二,作出优良的表现。
本文所讲的三项训练,对每一位职场人都是可以拿来即用的,看似简单,却在实际训练中会不断获得新的体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具备优势。
如果你拥有能力,就要尽可能在需要它的地方发挥出来,但如何发挥的确需要以上训练,坚持下去,你会获得“肉眼可见”的成长
其实,这是优秀管理顾问的成长秘密。
 END
作者:胡浩,系统量化管理体系开创者;国家首届注册管理咨询师;企业管理落地式辅导第一人;担任多家上市公司集团管理顾问等。创立个人公众号:胡言非语(ID:hutalking)。
亲历企业管理20年,以管理者的思维、顶级顾问的角度,以最直白的语言,为职场人赋能。企业管理知识点、职场案例、感悟分享,尽在“胡言非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星标★

往期

推荐

点击关键词即可阅读

吐槽 | 千万别摊上特朗普这样的领导

商学院 | 给你高薪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你老板的竞争对手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jensalibby_zhu
喜欢,
就给我一个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