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不乱”四个字,100多年了,
怎么还没学会呢?
作者:
先知书店
        编辑:小

 保守主义 自由人性 文明秩序 

大家好,初次见面,这里是不着急分子。
我是小保儿,先说个不为人知的真事。大家知道,当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正常来说,“捉蒋”这么大事情,事前想必需要严谨计划。但张少帅却不用。将领们问:“抓住蒋介石,下一步怎么办?”
张少帅答:“捉了以后再说!”
后来局势反转,张少帅主动提出,送蒋回南京。众人哗然,问:“放掉蒋介石,下一步怎么办?”
张少帅再答:“放掉以后再说!”
◎ 张学良把蒋送回去后,人没出来,被扣押关禁
急于行动,却不知为何而行动,更不顾忌行动的后果。张学良的这种心态,与中国近100多年来学习西方的状态,颇有几分相似。
历史学者张宏杰曾打过一个比方: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状态,先是刚愎顽固,后来却又极懦弱自卑。
“好比一个人,受了刺激,突然看自己家样样不顺眼,于是把旧家底一把火烧光,要搬进西方家具。结果房子格局有问题,洋家具怎么也放不下,一顿乱改,弄得不伦不类。”
时代大势面前,不变就要落后。

但,变革本身,也需要方法论,需要智慧。
中国学习西方,把法国的浪漫主义、德国的理性主义和国家主义、苏俄的乌托邦主义等激进思潮,都拿回来了。
唯独在西方最重要的变革方法论“保守主义”面前,他们却摇摇头走开了。
殊不知,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并列,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潮之一。近代最强大英美,就是以保守主义为立国根基。
可一直以来,保守主义都没能勾起中国人太大兴趣。
大家对它的误解,还非常深,为什么?
——
非自由,不保守
在许多人心里,「保守」这个词,似乎专指历史里那一堆反对变革,阻挠社会进步的顽固派。
“是辜鸿铭梳着小辫儿那样吗?”
“你是说,按照老祖宗的训诫过日子?”
他们似懂非懂地答。
这样那样的说法,有点武断,不太全,
重要的是常常不太对。
而如今,说一个人“保守“,常常指他老土、不够大胆、甚至还有点不思进取。
大家都抱着先入为主的看法,导致保守主义尚未发言,就先被讨厌了……
实际上,在保守主义语境下,「保守」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保护、守住一个东西——自由。非自由,不保守
进一步来讲,是保守一切能扩展个人自由的思想、观念、制度等。所以限制自由≠保守主义,它对传统不是好坏皆收。比如裹小脚这种事保守主义极力反对。
尽管保守主义的根儿,扎在自由上;但保守主义者,跟那些打着平等旗号兴风作浪的激进分子,不是一类人。
◎ 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常常走出街头聚众示威
说一个人是保守主义者,等于说他——无比热爱自由,却又反对激进。
保守主义者更愿意从人类历史的大传统,找自由的思想资源。他们对剧烈的社会变革不感冒,习惯持审慎的态度;
他们会整天对你说“要小心,别着急”。他们打心底相信,自然演化的力量。
◎ 人类文明,由集体的传统经验积累而生
譬如美国,就跟保守主义渊源颇深。

在大家印象中——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设计”出来的,是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等国父们一手建立的。
但实际上,美国秩序的根基来自于古代。
基督教信仰,源自于耶路撒冷,20世纪保守主义之父拉塞尔·柯克在《美国秩序的根基》中写道:国父们把上帝的意图——「从压迫和奴役中获得自由」变成了现实。
法治遵从古希腊梭伦所提出的「为国立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文明秩序。秩序不从“王”,而是要从法。
共和制得益于千年前的罗马共和政体,国父们深刻认识到「权力必须分立与制衡」,以此效仿,延续至今。
财产权、大宪章、代议制等
自由
传统,来自于伦敦。从立国之初,美国就把这些自由传统写进了宪法,嵌入了他们的基因。。

借用保守主义学者刘军宁老师一句话概括:
“印象中,美国秩序是进化的、世俗的、科学的、现代的、民主的;
实际上呢,美国秩序是保守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
美虽新邦,其命惟旧。”
那么,为什么保守主义如此重视传统?
因为人性不完美,自由来之不易。
保守主义保守的传统,是人类老祖宗们数千年来争取自由的经验。
保守主义保守的秩序,是人性善恶千年交战,最终留下来的文明遗产。
虽然说,传统不等于完美,秩序也不等于至善;
但为了自由的拓展,当你守住了传统和秩序,至少能保证——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作出最不坏的选择
——
止于至善
既然世界上不存在完美,那么,我们还要追求完美吗?

这貌似是个千古难题。保守主义者会先反问你:你的追求,是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
如果是私人领域,交由你自己选择。
如果是公共领域,保守主义者既不相信完美,也不追求完美。
任何社会都混杂着善与恶。你看这几百万年人类历史,哪一个社会是完美的?完美不可得,但保守主义在各个场合,能帮你找到那个最不坏的选择
比如讨论政治制度,以保守主义立场著称的丘吉尔首相,便曾说过:
“与其他制度相比,民主只不过是最不坏的。”
◎ 剧照自《至暗时刻》:丘吉尔比“胜利”手势
但历史上,总有人竭力追求至善,你会发现由善良意图酿成的悲剧一大堆。

美国某些州为了保障女性权益,曾经规定:
夫妻一旦离婚,无论错误在谁,丈夫都必须净身出户,还要承担让前妻能维持之前生活水平的赡养费。
结果,美国出现大量可怜的男人。他们因妻子出轨而离婚,失去了婚姻子女;另外还要负债补偿前妻。许多人不堪重负,不敢轻易再结婚,沦落到流浪或者自杀。
好心想保护女性权益,结果却伤害了更多人。
如果极力追求完美,轻则个人得不偿失,如果拿到社会、国家层面上做试验,最终结局怕是:死路一条。
当年法国大革命,大家还记得吗?
◎ 法国大革命中,“上断头台”成了常规刑罚
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后,砸烂“旧机器”,建立起了共和国。
然而,到了谈该怎么统治的时候——
十几个党内讧不断,「法国大革命之母」罗兰夫人最后倒成了牺牲品,被送上断头台。
讽刺的是,直到拿破仑上台,一开始为了推翻王朝的革命才以“帝zhi复pi”彻底结束。
罗兰夫人的遗言,成了姗姗来迟的觉醒,予以后人警戒:
“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一言戳破乌托邦真相。
◎ 先知书店在售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感兴趣可扫码购买
如果说,这一场历史教训,除了老生常谈的道理,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
人性不可强制改造,理性不可滥用。
——
人性不可改造
人性,是一切思想体系的根基。但在各种激进主义者看来,人性的自私丑陋,被消灭和被改造,二选一。
他们不愿承认一个事实:人的“魔鬼”基因,是天生的。善与恶一起,造就了人。每一个普通人,生来就有同情、怜悯、友善之心。
同样地,每个人天生也有自私、贪婪、嫉妒、懒惰的一面。
保守主义从来承认尊重这一点。他们曾经警告:改造人性,往往酿成更大惨剧。
在上世纪,苏联发起过一场“造就新人”运动。他们把大量青少年送入“教育实验基地”,来一场道德净化,把他们人性中一切“不善良”的东西,全部灭掉。
结果到了最后,大部分人变得呆若木鸡。
◎ 献花的孩子们
保守主义者会告诉你:为什么不通过改善环境,放大善的一面呢?
这样,恶的一面自然被抑制。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由建立一个好的社会秩序来释放。社会公正和谐,人人行善的事还少吗?反之,坏的秩序,会释放出人们心中的恶。普通人就算做了坏事,他自己也不知道,更不会反思。
著名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一生致力于研究纳粹时期种种恶行,她发现了「平庸的恶」
纳粹时期刽子手艾希曼,战败后逃到阿根廷,企图逃过战争罪审判。后来人们抓到了时,却大吃一惊:棱角分明,十足一个帅大叔,笑起来还好像挺善良。
谁也没法想象,艾希曼正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长官,一个发明「用煤气毒死犹太人」的杀人魔鬼。审判时,他还表示自己很“无辜”,说:
“奉命作恶,罪不在我。”

◎ 艾希曼受国际法庭审判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纳粹时期会出现「平庸的恶」这种怪异的群体行为?
汉娜·阿伦特得出了她的结论——
罪魁祸首,源自于德国人对希特勒的盲目崇拜。在他们心里,一个完美而伟大的领袖,做什么都是对的。
「权力之恶」,触发了平庸的恶。
而保守主义者,对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示谨慎、表示怀疑、表示这有点不可理喻。
——
理性不可被滥用
20世纪的大部分灾难和悲剧,都是理性癫狂的产物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直线蹿升,但带来一系列问题:富的更富、穷的更穷、阶层矛盾愈演愈烈……
随后,各种要改天换地的激进思潮涌现,从法国、德国,再到俄国和东亚,各大洲无一幸免。
激进思想的信徒把人类社会的悲苦,怪罪到「残余封建」头上,所谓“旧机器”必须打破,然后按照他们心中的理想蓝图重建社会。
但他们失败了,他们不过是用自我毁灭的悲剧告诉了我们:对理性的滥用,最终会酿成恶果。
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件事:人的理性是靠不住的迷信理性万能,是对人类知识的轻视。
因为,每个人的理性知识局部有限、又不完整,用它来解决复杂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类社会问题。
这真的不是天方夜谭?
然而,前车之覆,却未必成为后车之鉴。今天的世界,对理性的崇拜,仍在继续:
  • 用基因编辑技术消灭疾病
  • 用大数据实行计划经济
  • 用AI治国改造和颠覆现有秩序…
历史不断重复,似乎只是在证明哈耶克100年前的预言:科技越进步,人会越自负。而当科学被人类滥用,就会伤害人的自由。
◎ 冯克利老师推荐《科学的反革命》,感兴趣可扫码购买
影响着一个社会最基本行动逻辑的,是思想。
目前为止,我们经历了太多波折,吃了太多亏。我们不能不反思,这100多年来学习西方思想的历史。而反思,也需要好的思想资源。
遗憾的是,在西方以反思激进和人类理性自负」而著称的保守主义,未在国内受到足够多的重视。
况且,保守主义探讨的议题涉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限于上面几条。这是一整套能帮助你——重新理解政治、商业,甚至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为此,我们与出版社合作精选了一套丛书:
「西方保守主义译丛(8卷本)」
这套书是近40年来,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最全面、最经典的保守主义作品。
作者包括柏克、柯克、诺克等保守主义思想大家,由中国保守主义思想领军人物冯克利老师领衔翻译。
除了保守主义经典议题反思法国大革命信仰与道德秩序与自由……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七位作者,更将从保守主义角度——
深入探究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重新审视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
同时,丛书更笼括了「小个体“活好”大人生」、「如何避免不犯错」、「价值投资」等指导个人生活的平凡智慧,使你的认知系统与思维方式双重更新。
不着急分子 诚挚向你推荐这套书,望能助你拨开历史迷雾,启迪你思考如何适应当下、面对未来
最后,容我再说说几句话。我们现在,似乎陷入了“挺麻烦”的时刻。
因为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因为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我们似乎迫切需要变革。
而变革的需要越迫切,就越需要审慎。
重温柏克、柯克、诺克等先知的思想和世纪预言,可以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保持清醒,立身安命
爱尔兰历史学家威廉·莱基,曾评价保守主义先驱埃德蒙·柏克说:
“但凡读过他书的人,没有不聪明的。”
同样地——
能读懂保守主义的人,没有不聪明的,至少不会自作聪明;
能秉持保守主义理念的企业,没有不基业长青的;
能信奉保守主义的地方,没有不自由繁荣的。
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助你求得真知灼见。
请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购买
对了,如果你也是保守主义爱好者
或者想聊更多保守主义相关话题
不妨手动添加
主笔@小保儿微信:HaloBaoer
一起交流心得。期待 :)
一套让你少犯错(尤其是大错)的警示之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